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825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提供多种外部连接至一移动式电话的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以往移动式电话用的电连接器是被安装在一移动式电话的电路板上及被连接至该电路板表面的不同电路轨迹,当外部连接至该电连接器时,该电连接器通常提供在外部连接与电路板上一适当电路轨迹之间的耦合,而一般电连接器能提供不同典型的外部连接,例如,一电源供应连接用以作充电用途,一电源供应连接能供应电源至移动式电话或对移动式电话内的电池充电。
以往麦克风需借由一收音孔收音与借由两导线电气连接至移动式电话的电路板,而以往移动式电话的麦克风是组设在移动式电话的底部,且电连接器也是组设在移动式电话的底部,由于两者位置往往相当接近,所以如果能直接在电连接器提供一供麦克风的容置空间,使该麦克风能直接组装在电连接器内,将可减少两者单独设置在移动式电话内所占据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电连接器内可直接组设一麦克风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有效利用移动式电话内有限空间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声音回授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上设置一容置槽,以容置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内设有电路轨迹并可供容置一麦克风,借以组设该麦克风在电连接器上,以达到该电连接器可组设一麦克风的效果,而可有效利用移动式电话内有限空间的效果。
另外,该第二壳体具有与容置槽相配合的壳体外形,且在该容置槽中与第二壳体内的麦克风相对的槽壁具有一平坦的槽壁面及剩馀的槽壁上设置凸肋,使该第二壳体可被迫紧地容置在该容置槽中,以达有效避免音音回授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是可组装在一电路板的表面上并与该电路板的电路产生电接触,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含一第一绝缘壳体、复数个导电端子及一第二绝缘壳体,该第一绝缘壳体具有一组装面、一与该组装面相对的一表面及一位于该组装面与该表面之间的插接面,在该第一壳体的组装面与该表面之间设有一容置槽,且该容置槽在组装面具有一开口,而该插接面设有一收音孔与该容置槽相通,各导电端子是设在该第一壳体内,具有一端可使各该导电端子与外部产生连接,并具有另一端可与该电路板的电路产生电接触,该第二绝缘壳体具有一与该容置槽相配合的壳体外形,该第二壳体具有一接触面,该第二壳体可被迫紧地容置于该容置槽中,该接触面接近该第一壳体的组装面,该第二壳体具有一可容设一麦克风的承置座,且该承置座与收音孔相连通,该第二壳体内设有电路轨迹,其一端位于该承置座内,可与该麦克风电气接触,其另一端位于该接触面上,可与该电路板上的电路产生电连接。
下面通过最隹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组设在移动式电话上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壳体与麦克风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组合后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是组设于一移动式电话2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移动式电话2具有一壳体21,该壳体21的底部具有一开口22,该电连接器1的一表面由该开口22处外露,以容许该电连接器1与外部产生连接,如图2所示,该电连接器1是组装在移动式电话2的电路板3的表面31上,并与该电路板3上的电路产生电接触,在本实施例中的电路板3为一印刷电路板(PCB),该电路板3的表面31上设有复数条电路,而在相关的电路上设有一导电垫311、311’,当该电连接器1的端子与电路板3的导电垫311接触时,两者间可产生电气连接(请容后叙述),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包括一第一绝缘壳体11、复数个导电端子12及一第二绝缘壳体13,且在该第二绝缘壳体13内设置一麦克风4。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说明该电连接器1与电路板3的连接并使导电端子12更加明显,所以将该电连接器1的组装面112向上,该电连接器1的第一绝缘壳体11具有一表面111、一与该表面111相对的组装面112、位于该表面111与组装面112之间的两相对右、左侧面113、113’与相对的插接面114与后侧面114’,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1组装在移动式电话2内的电路板3上时,该电连接器1的插接面114会由移动式电话2的壳体21的底部开口22处外露,在该第一绝缘壳体11的表面111与组装面112之间且邻近右侧面113处设有一两端开口的容置槽115,该容置槽115为一贯穿的矩形槽,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槽壁1151、1152、1153、1154,而第一及第三槽壁1151、1153为相对且与第一绝缘壳体11的右、左侧面113、113’平行,而第二及第四槽壁1152、1154位于第一及第三槽壁1151、1153之间,且该第二槽壁1152为插接面114的内壁面,该第一及第二槽壁1151、1152具有一平坦的槽壁面,而在该第三及第四槽壁1153、1154上各凸设有至少一道凸肋116,且在该插接面114设有贯穿至第二槽壁1152的一收音孔1141与该容置槽115相通,该绝缘壳体11在插接面114与后壁面114’之间设有复数个可容纳端子的槽孔,该等槽孔包含容置槽117、直流插置孔1142及立体声插置孔1143,该容置槽117及插置孔1142、1143间可选择地相连通,且经择定的槽孔与该绝缘壳体11的组装面112相通,在该组装面112上凸设一第一定位柱1121,及分别在该右、左侧面113、113’向外延伸一螺锁部1131、1131’,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槽壁1153上凸设三道凸肋116与在相邻的第四槽壁1154上凸设二道凸肋116,而该等凸肋116是沿着该第二壳体13进出该容置槽115的方向设置,也就是沿该等槽壁1153、1154由该表面111至组装面112的纵长方向设置。
该第二壳体13为一与该容置槽115相配合的矩形体,具有一顶面131’、一与该顶面131’相对的接触面131及位于该顶面131’与接触面131之间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面132、133、132’、133’,而第一与第三侧面132、132’相对,与第二与第四侧面133、133’相对,且组装在该容置槽115时,第一、二、三及四侧面132、133、132’、133’分别接近第一、二、三及四槽壁1151、1152、1153、1154,该第一侧面132具有一凹陷部形成该承置座134及一供麦克风4置入该承置座134内的开口,且该承置座134具有一贯穿该第二侧面133且连通至该承置座134的开口并正对该收音孔1141的缺口1341,在本实施例中,该接触面131与顶面13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壳体11的表面111与组装面112之间的距离,如图3所示,当该第二壳体13组装在容置槽115内时,该容置槽115上的第三槽壁1153及第四槽壁1154上的凸肋116迫紧与该等凸肋116相近的第三侧面132’与第四侧面133’,连带使该第二壳体13中分别与第三及第四侧面132’、133’相对的第一及第二侧面132、133受此压迫,而分别紧密贴合于接近该等侧面132、133的第一槽壁1151与第二槽壁1152,借此,第二壳体13可被迫紧地置于该容置槽115中,配合图5所示,该接触面131、顶面131’分别与该第一壳体11的组装面112、表面111齐平,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壳体13的接触面131上凸设有两凸块1311,该第二壳体13内设有电路轨迹,该电路轨迹是由两导线135、135’所形成,各导线135、135’一端1351、1351’位于该承置座134内,用以与该麦克风4形成电气接触,另一端1352、1352’延伸至该接触面131之上且嵌置于该凸块1311的一侧面上,并可与该电路板3上对应电路的导电垫311’产生电连接。
由于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设有直流插置孔1142及立体声插置孔1143,可分别供旅行用充电器及立体声插头的插接,因此该电连接器1内设有复数个端子12形成不同的电路以达到上述的功能,其中与该电路板3相接触的各导电端子12均具有一弹力臂延伸出该绝缘壳体11的组装面112上,且各弹力臂上具有一接触部可与电路板3对应的导电垫311电接触。
如图2所示,该麦克风4的一面41中心布设一圆形输出端411及一与该圆形输出端411为同心圆的环型输出端411’,使组装在该第二壳体13的承置座134内时,该两输出端411’、411分别电接触两导线的一端1351、1351’。
本实施例的电路板3在对应第一定位柱1121及两凸块1311处贯穿设置有与该定位柱1121与凸块1131配合的一第一定位孔32及两第二定位孔33,且在对应一侧面113的螺锁部1131的位置处也贯穿设置一贯穿孔34,而在对应另一侧面113’的螺锁部1131’位置处形成一配合该1131’的缺口35。
当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欲与电路板3组装时,首先,将该麦克风4置入第二壳体13的承置座134中,此时,该麦克风4与两输出端411’、411分别与承置座134内的导线135、135’电接触,其次,整体置入该第一壳体11的容置槽115内,最后让该电连接器1的组装面112接近电路板3设有导电垫311、311’的表面31,先让该电连接器1的第一定位柱1121与凸块1311分别穿入电路板3上对应的第一及第二定位孔32、33后,将该电连接器1的组装面112覆盖在电路板3上,此时各导电端子12的接触部与该第二壳体13的接触面131的两凸块1311上的导线的另一端1352、1352’可分别与电路板3对应的导电垫311、311’电接触,最后借由两螺丝分别置于右、左侧面113、113’的两螺锁部1131、1131’之间并穿过电路板3,以将该电连接器1与该电路板3相对锁固在移动式电话2的壳体21上。
如图5所示,组装后,该麦克风4的输出端411电接触第二壳体13中的一导线135’的一端1351’,而该导线135’的另一端电性1352’接触电路板3上对应电路的导电垫311’,相同地,该麦克风4的另一输出端411’电接触第二壳体13中的另一导线135的一端1351,而该导线135的另一端1352电接触电路板3上对应电路的导电垫311’,以形成该麦克风4与电路板3之间的电连接,使该麦克风4接收经第一壳体11的收音孔1141与该第二壳体13的缺口1341进入的声波,可将其转换成电讯号,经该第二壳体13的导线135、135’送至电路板3,以供该移动式电话2的内部电路应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确实具有以下的优点1.该电连接器1可直接组设一麦克风4利用该第二壳体13容置麦克风4,以可直接整体置入该电连接器1的容置槽15内,且借由在该第二壳体13内的导线135、135’,以将该麦克风4的电讯号传送至电路板3,达到该电连接器1可组设一麦克风4的功效。
2.有效地利用该移动式电话2内部有限空间由于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将麦克风4组设在电连接器1内,所以比以往需个别的组装在移动式电话2内更可节省大量的空间。
3.可有效避免声音回授借该电连接器1容置槽115内的凸肋116来迫紧第二壳体13,使该第二壳体13的第一侧面132与第二侧面133紧贴接近的第一槽壁1151与第二槽壁1152而无间隙,除了可稳定固定第二壳体13并可避免声音的回授而产生的接收不良或噪音等现象。
而特别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也可组装于不同于移动式电话的电器产品,如无线电话等。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是组装在一电路板的表面上并与该电路板的电路产生电接触,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含一第一绝缘壳体、复数个导电端子及一第二绝缘壳体;该第一绝缘壳体具有一组装面、一与该组装面相对的一表面及一位于该组装面与该表面之间的插接面,在该第一壳体的组装面与该表面之间设有一容置槽,且该容置槽在该组装面上设有一开口,而该插接面设有一与该容置槽相通的收音孔;各导电端子是设在该第一壳体内,具有一端可使各该导电端子与外部产生连接,并具有另一端可与该电路板的电路电接触;该第二绝缘壳体具有一与该容置槽相配合的壳体外形,该第二壳体具有一接触面,该第二壳体是迫紧地容置在该容置槽中,该接触面接近该第一壳体的组装面,该第二壳体具有一承置座,其内容设一麦克风,且该承置座与该收音孔相连通,该第二壳体内设有电路轨迹,其一端位于该承置座内并与该麦克风电气接触,另一端位于该接触面上并与该电路板上的电路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更设有一侧面,该承置座于该侧面上形成一供该麦克风置入承置座内的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槽中具有一平坦且使该侧面可紧贴的槽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槽中未与该第二壳体的侧面相接近的槽壁上凸设有至少一道凸肋,以迫紧与其接近的该第二壳体的侧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道凸肋是沿着该第二壳体进出该容置槽的方向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槽为一贯穿的矩形槽,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槽壁,该第二壳体为一与该容置槽相配合的矩形体,具有一顶面、一底面及位于该顶、底面之间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面,该接触面为该第二壳体的底面,且第一、二、三及四侧面分别接近第一、二、三及四槽壁,该第二壳体的第一侧面具有一凹陷部形成该承置座,且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相接且接近该插接面,而该承置座具有一贯穿该第二侧面且正对该收音孔的缺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槽的第一及第二槽壁分别具有一平坦的槽壁面,以使该第二壳体的第一及第二侧面可分别紧贴该第一及第二槽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槽中该第三及第四槽壁上分别凸设有至少一道凸肋,以迫紧与其接近的该第三侧面及该第四侧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等凸肋是沿着该第二壳体进出该容置槽的方向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的接触面上凸设有两凸块,该电路轨迹由该承置座内延伸至该两凸块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槽更在该表面上设有一开口。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是组装在一电路板的表面上并与其电路产生电接触,在电连接器的第一壳体上设置一容置槽,以容置第二壳体,而第二壳体具有与容置槽相配合的壳体外形,第二壳体内设有电路轨迹并可供容置一麦克风,且在容置槽中与第二壳体内的麦克风相对的槽壁具有一平坦的槽壁面及在剩馀的槽壁上设置凸肋,使第二壳体可被迫紧地容置在容置槽中,以达可直接组设麦克风,更有效利用移动式电话内有限空间及避免声音回授的功效。
文档编号H01R12/71GK2425434SQ9925718
公开日2001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17日
发明者P·怀特, D·汉农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