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封装结构及制程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262322阅读:来源:国知局
,主要是在奈米沈积层以及芯片上形成线路层,用以覆盖奈米沈积层的外缘并接触到电气连接垫,完成线路的布置。接着进行步骤S24,在线路层上形成多个连接凸块,用以连接外部电路或电气元件。
[0058]此外,请参考图8,本发明芯片封装制程的操作流程图包括依序进行的步骤S10、S20、S26、S28以及S30,其中步骤S10、S20以及S30如同图6的芯片封装制程,不过本实施例的芯片不包含感光芯片,亦即不具有感光区,其余技术特征相类似,因而不再赘述。
[0059]与图6的制程之间的差异在于,图8的芯片封装制程额外包含步骤S26以及S28。具体而言,在步骤S26中形成线路层及多个连接凸块,且线路层覆盖奈米沈积层的外缘并接触到电气连接垫,而连接凸块是在线路层上形成。接着,在步骤S28中,利用表面黏着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SMT)将表面黏着元件(SMD)的电子元件,比如被动RC元件,平贴焊接至连接凸块,形成所需电路。
[0060]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主要特点在于利用奈米沈积方式取代注模制程,直接将奈米沈积层包覆芯片,提供电气绝缘及隔绝保护作用,使得封装尺寸可大幅缩减,能达到只比芯片大数百(250nm)奈米的真正芯片级封装(CSP)尺寸,尤其是封装厚度只有芯片本身厚度加上奈米沈积层厚度而已,进而实现透光、防水、防电磁干扰(EMI)的功能。因此,本发明具有制程更简易、良率更高,且成本更低的效果,确实具有产业利用性。
[0061]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发明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发明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发明意图保护的范畴。
【主权项】
1.一种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芯片,为一光学感测芯片,具有一电气线路、一感光区以及多个电气连接垫,且该感光区及该电气连接垫是配置于该芯片的一上表面,其中该感光区具有感光功能,而该电气连接垫用以连接外部电路或电气元件;以及 一奈米沈积层,具有电气绝缘性以及透光性,覆盖该感光区,并曝露出该电气连接垫,且该奈米沈积层是由透光性的疏水性塑料材料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感光区配置于该芯片的中央区域,而该电气连接垫是位于该芯片的外缘周边,且该塑料材料包含氧化物(Oxide)、硅胶(silicone)、酹醒树脂(Phenolic)、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压克力树脂(acrylicresin)、聚亚酰胺树脂(Polyimide)、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ethylene)、BT 树脂(Bismaleimide Triazine)或环氧树月旨(Epoxy)。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感光区的表面设置多个微透镜,且该奈米沈积层具有低反射性,当作一抗反射层,而该奈米沈积层的厚度为120至260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一线路层,为具有一电路图案的一金属导电层,且该线路层的部分下表面覆盖该奈米沈积层的外缘,而该线路层的其余下表面接触该芯片,并电气连接至该电气连接垫;以及多个连接凸块,是配置于该线路层的上表面,用以连接该外部电路或该电气元件。
5.一种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芯片,为集成电路(IC)半导体芯片,具有一电气线路以及多个电气连接垫,且该电气连接垫是配置于该芯片的一上表面,其中用以连接外部电路或电气元件; 一奈米沈积层,具有透光性或不透光性,覆盖该芯片的部分表面,并曝露出该电气连接垫,且该奈米沈积层具有电气绝缘性,并由疏水性塑料材料构成; 一线路层,为具有一电路图案的一金属导电层,且该线路层的部分下表面覆盖该奈米沈积层的外缘,而该线路层的其余下表面接触该芯片,并电气连接至该电气连接垫; 多个连接凸块,是配置于该线路层的上表面,用以连接该外部电路或该电气元件;以及 至少一电子元件,为表面黏着元件(SMD),是安置于该线路层的电路图案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芯片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塑料材料包含氧化物、硅胶、酚醛树脂、聚碳酸酯、压克力树脂、聚亚酰胺树脂、聚四氟乙烯、BT树脂或环氧树脂。
7.—种芯片封装制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清洗步骤,清洗一晶圆上的多个芯片,且每个芯片具有一电气线路、一感光区以及多个电气连接垫,其中该感光区及该电气连接垫是配置于该芯片的上表面; 一奈米沈积层形成步骤,利用化学气相沈积(CVD)方式,或旋转涂布及熟化处理方式,在每个芯片的表面上形成一奈米沈积层,覆盖该感光区并曝露出该电气连接垫,且该奈米沈积层具有电气绝缘性以及透光性;以及一切割步骤,切刻该晶圆以分离每个芯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芯片封装制程,其特征在于,该芯片为一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该电气连接垫是位于该芯片的外缘周边,且该塑料材料包含氧化物、硅胶、酚醛树脂、聚碳酸酯、压克力树脂、聚亚酰胺树脂、聚四氟乙烯、BT树脂或环氧树脂。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芯片封装制程,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该奈米沈积层形成步骤后包括: 一线路层形成步骤,在该奈米沈积层以及该芯片上形成一线路层,用以覆盖该奈米沈积层的外缘并接触到该电气连接垫;以及 一连接凸块形成步骤,在该线路层上形成多个连接凸块,用以连接该外部电路或该电气元件。
10.一种芯片封装制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清洗步骤,清洗一晶圆上的多个芯片,且每个芯片具有一电气线路以及多个电气连接垫,其中该电气连接垫是配置于该芯片的上表面; 一奈米沈积层形成步骤,利用化学气相沈积方式,或旋转涂布及熟化处理方式,在每个芯片的表面上形成一奈米沈积层,并曝露出该电气连接垫,且该奈米沈积层具有电气绝缘性;以及 一切割步骤,切刻该晶圆以分离每个芯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芯片封装制程,其特征在于,该芯片为一光学感测芯片,该感光区配置于该芯片的中央区域,而该电气连接垫是位于该芯片的外缘周边,且该塑料材料包含氧化物、硅胶、酚醛树脂、聚碳酸酯、压克力树脂、聚亚酰胺树脂、聚四氟乙烯、BT树脂或环氧树脂。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芯片封装制程,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该奈米沈积层形成步骤后包括: 一形成线路层及连接凸块步骤,在该奈米沈积层上形成一线路层,用以覆盖该奈米沈积层的外缘并接触到该电气连接垫,且在该线路层上形成多个连接凸块;以及 一电子元件连接步骤,利用表面黏着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SMT),将至少一表面黏着元件的电子元件,平贴焊接至该连接凸块。
【专利摘要】本发明揭示一种芯片封装结构及制程,该结构包括芯片及奈米沈积层,芯片具有电气线路、感光区以及多个电气连接垫,且感光区及电气连接垫是配置于芯片的上表面,而奈米沈积层是覆盖感光区的表面,并曝露出电气连接垫。感光区具有感光功能,电气连接垫是连接电气线路,提供连接外部电路或电气元件。奈米沈积层具有电气绝缘性以及透光性,提供电气绝缘及隔绝保护作用。该制程包括清洗芯片;形成奈米沈积层;以及切刻晶圆以分离芯片。本发明直接利用奈米沈积层包覆方式取代注模,可简化处理工序、降低处理成本、方便生产,进一步缩小封装尺寸。
【IPC分类】H01L21-56, H01L23-29
【公开号】CN104576552
【申请号】CN201310481670
【发明人】林登炎
【申请人】林登炎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15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