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024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性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本发明所称「线性传动装置」,指利用马达带动一主轴转动而能透过主轴配合方式使其动作部位产生线性进退运动的结构型态,此种线性传动装置实际上被广泛应用于作为升降机构使用。所述线性传动装置结构设计上,为了因应精密控制以及二端动作极限点能够自动反向动作的需求,故其主轴控制装置借以于主轴转动过程中进行控制并输出讯号,而能作为精密控制行程的依据。习知线性传动装置的感应结构通常采用磁性感应组件来达成,然而,此种设计当主轴转动处于快速状态时,其磁性感应往往会因为磁场因素而发生延迟开启甚至未断路的情况,进而造成控制质量不良的问题与缺憾。当然,除了上述问题之外,习知线性传动装置的其它结构如感应结构传动型态、控制切换型态、主轴力的传导组配状态稳固性等等各方面,均仍有加以改善的空间存在,也为相关业界持续努力思索突破的技术课题。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本线性传动装置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性传动装置,能够解决主轴行程控制与转向控制的稳定性差负、负载强度低、结构复杂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性传动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包括一马达组装部、一主轴组装部以及一容置空间;又该壳体包括一上体、一中体、一下体所组合构成,其中该上体、中体、下体之间以及该马达组装部均组配有0型环;一马达,组设于该壳体的马达组装部,该马达包括一驱动齿轮;一主轴,通过间隔配置的二球轴承组设于该壳体的主轴组装部呈可转动状态,该主轴包括一外伸区段以及内伸于该容置空间中的一控制模块传动端;又该主轴靠近其控制模块传动端部位组设定位有一主轴齿轮,该主轴齿轮还透过一变速齿轮组与马达的驱动齿轮相链接,以使该主轴能够被马达所驱使转动;一控制模块,而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一导体转盘,组设定位于该主轴的控制模块传动端,该导体转盘一端面设有一蜗杆,同时该导体转盘圆周侧设有至少一个一字导体;一控制盒,设于该导体转盘一侧间隔处,该控制盒的一侧对应导体转盘设有窗口 ;一电路板,组设于该控制盒中,该电路板布设有检知电路以及间隔相对设置的一左端子及一右端子;一接触式讯号产生器,设于该电路板一处,包括一导通座以及一大接触片、一小接触片,且使该大、小接触片朝向控制盒的窗口,构成导体转盘转动时,所述一字导体能够与该大、小接触片接触而产生讯号接通; 左弹性端子及右弹性端子,呈间隔相对型态凸设于该电路板的一侧板面上,并与电路板所设左、右端子呈弹性触靠状态;一蜗凸轮,呈可旋转状态组设于该控制盒中,该蜗凸轮之一端设有一第一蜗轮部,该蜗凸轮的一侧则具有一凸轮部,该凸轮部能够随着蜗凸轮的旋转角度不同而抵推该左弹性端子或右弹性端子,使其与相触靠的左端子或右端子互相脱离呈断路状态;一单向导通控制器,设于该电路板,借以当前述左、右弹性端子与左、右端子互相脱离呈断路状态时,于再次启动时必须正负极向相反且经单向导通控制器导通才能使马达以相反方向转动;该单向导通控制器包括一第一二极管以及一第二二极管所构成,该第一二极管与第二二极管的电流设定方向相同;一传动轴,设于该蜗凸轮与导体转盘之间,该传动轴包括一第二蜗轮部以及一蜗杆部,其中该第二蜗轮部与导体转盘的蜗杆相啮合,该蜗杆部则与蜗凸轮的第一蜗轮部相啮合;一检知片,组设于该蜗凸轮一端部,使蜗凸轮转动时能够带动该检知片接触电路板上所设检知电路且产生电路变化。其中该导体转盘为绝缘体,其一字导体则为四个互成90度角均等嵌置于该导体转盘圆周侧的实施型态。其中该接触式讯号产生器的大、小接触片包括有呈η形的弹力区段,该弹力区段中间处还形成有拱状凸出部;以使该导体转盘的一字导体系与大、小接触片的弹力区段所设拱状凸出部相接触感应。其中该壳体的主轴组装部所设二球轴承相对内侧向相临位置处合并组设有止推轴承,借以增进该主轴的轴向和径向稳定度与负载强度。采用本发明,使本发明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大致可达到如下优点其一、控制模块的感应部位均采用构件接触式型态,可大幅提升主轴行程控制与转向控制的稳定性。其二、该主轴至蜗凸轮之间借一传动轴与蜗凸轮相配合的结构组配型态达到转向传动控制的目的,特具有构件精简、节省组配空间、降低成本等优点。其三、通过该壳体的主轴组装部所设二球轴承相对内侧向相临位置处并组设有止推轴承的结构设计,更可搭配变速齿轮组的承载传动结构,达到增进主轴轴向和径向稳定度与负载强度的优点。


图1是本发明线性传动装置的组合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发明线性传动装置的组合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变速齿轮组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线性传动装置的大部构件分解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线性传动装置的局部构件分解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的控制模块细部构件分解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的控制模块大部构件分解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组合剖视图。图9是本发明的单向导通控制器电路切换状态图一。图10是本发明的单向导通控制器电路切换状态图二。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同时,应可理解于本领域中具通常知识者,在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下,均可对本发明有种种修改及修饰。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线性传动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类似的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所述线性传动装置A包括下述构成一壳体10,为一中空壳体型态,包括一马达组装部11、一主轴组装部12以及一容置空间13 ;该壳体10包括一上体101、一中体102、一下体103所组合构成,且其中,如图5 所示,该上体101、中体102、下体103之间以及该马达组装部11均组配有0型环104以产生防尘防漏、隔音吸震以及上、下体101、103对正的作用;一马达20,组设于该壳体10的马达组装部11,该马达20包括一驱动齿轮21 (标示于图2、图4);一主轴30,通过间隔配置的二球轴承33组设于该壳体10的主轴组装部12呈可转动状态,该主轴30包括一外伸区段31以及内伸于该容置空间13中的一控制模块传动端 32 ;同时该主轴30靠近其控制模块传动端32部位组设定位有一主轴齿轮34,该主轴齿轮 34并透过一变速齿轮组35与马达20的驱动齿轮21相链接,以使该主轴30能够被马达20 所驱使转动;该变速齿轮组35包括相互啮合传动的第一传动齿轮351、第二传动齿轮352、 第三传动齿轮353所构成,其具体组配传动型态请配合参阅第2、图3、图4所揭可知;一控制模块B,包括下述构成一导体转盘40,可通过一螺栓43锁固方式组设定位于该主轴30的控制模块传动端32,该导体转盘40 —端面设有一蜗杆41,又该导体转盘40圆周侧设有至少一个一字导体42 ;一控制盒50,临设于该导体转盘40 —侧间隔处,该控制盒50的一侧对应导体转盘 40设有一窗口 51 ;一电路板60,组设于该控制盒50中,布设有检知电路61以及呈间隔相对设置的左端子65与右端子66 ;一接触式讯号产生器62,设于该电路板60 —处,包括一导通座621以及一大接触片622、一小接触片623,且令该大、小接触片622、623朝向控制盒50的窗口 51,构成导体转盘40转动时,其一字导体42能够与该大、小接触片622、623相接触而产生讯号接通,所述讯号传输到控制该线性传动装置A的一中央处理系统中以供计算之用;左弹性端子63及右弹性端子64,呈间隔相对型态凸设于该电路板60的一侧板面上,并与电路板60所设左、右端子65、66呈弹性触靠状态;该左、右弹性端子63、64具体可设成L形板片型态而具有适当弹性;一蜗凸轮70,呈可旋转状态组设于该控制盒50中,该蜗凸轮70的一端设有一第一蜗轮部71,该蜗凸轮70的一侧则具有一凸轮部72,该凸轮部72能够随着蜗凸轮70的旋转角度不同而抵推该左弹性端子63或右弹性端子64,使其与相触靠的左端子65或右端子66 互相脱离呈断路状态;一单向导通控制器80,设于该电路板60,借以当前述蜗凸轮70的凸轮部72抵推左弹性端子63或右弹性端子64与左端子65或右端子66互相脱离呈断路状态时,于再次启动时必须正负极向相反且经单向导通控制器80导通才能使马达30以相反方向转动;本实施例的单向导通控制器80如图4所示,包括一第一二极管81以及一第二二极管82所构成,其中该第一二极管81与第二二极管82的电流导通方向为相同状态,以当该左弹性端子 63 (或右弹性端子64)与左端子65 (或右端子66)互相脱离呈断路状态时,能够透过该第一二极管81或第二二极管82的电路导向切换作用,使马达20只能换向动作;一传动轴90,可通过一轴承盖93 (标示于图6)组设限位于该蜗凸轮70与导体转盘40之间,该传动轴90包括一第二蜗轮部91以及一蜗杆部92,其中该第二蜗轮部91与导体转盘40的蜗杆41相啮合,该蜗杆部92则与蜗凸轮70的第一蜗轮部71相啮合;借此,该主轴30至蜗凸轮70之间的传动,将能够通过该传动轴90配合蜗凸轮70所设第一蜗轮部 71以及导体转盘40所设蜗杆41的结构组配型态,达到转向变速传动的目的;一检知片73,组设于该蜗凸轮70 —端部,使蜗凸轮70转动时能够带动该检知片 73接触电路板60上所设检知电路61且产生电路变化。如图4所揭,该导体转盘40为绝缘体,其一字导体42则为四个互成90度角均等嵌置于该导体转盘40圆周侧的实施型态。如图6所揭,该接触式讯号产生器62的大、小接触片622、623包括有呈η形的弹力区段624,该弹力区段6Μ中间处并形成有拱状凸出部625 ;以使该导体转盘40的一字导体42系与该大、小接触片622、623的弹力区段6Μ所设拱状凸出部625相接触感应。如图4所揭,该壳体10的主轴组装部12所设二球轴承33相对内侧向相临位置处合并组设有二止推轴承36,借以可搭配该变速齿轮组35的承载传动结构,增进该主轴30的轴向和径向稳定度与负载强度。如图6所示,该蜗凸轮70的端部凸设有间隔设置的二固定栓74,该检知片73配合设有间隔设置的二定位孔75,以使该检知片73能够通过其定位孔75组套于该固定栓74 而达成定位状态。承上述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发明的使用动作情形说明如下如图4所示,所述线性传动装置A其马达20的驱动齿轮21转动时,可透过该变速齿轮组35驱使主轴30转动,再通过该主轴30的顺、逆向转动,而能进一步驱使一螺动套件 (图面省略)产生进、退运动。接着请配合参阅图4、图6所示,当该主轴30的控制模块传动端32转动时,导体转盘40与蜗杆41将随之同步转动,此时,该导体转盘40圆周侧所设一字导体42将会在转至预定角度时与接触式讯号产生器62之大、小接触片622、623相接触而达成感应动作,而此一感应动作是为了产生对应主轴30转动行程的讯号;另一方面,该蜗杆41转动时,传动轴 90将会被带动,间而带动该蜗凸轮70旋转,此传动过程已达成转向变速的作用效果。如图7、图8所示,随着该蜗凸轮70旋转角度的不同,其凸轮部72将会抵推位于不同侧的左弹性端子63 (或右弹性端子64),使其与相对应的左端子65 (或右端子66)互相脱离而呈断路状态。至于该单向导通控制器80的换向控制原理,请参阅图9所示,以该蜗凸轮70的凸轮部72转至图中右弹性端子64对应位置而言,由于该凸轮部72将该右弹性端子64顶开脱离该右端子66,这使得该侧原本接通的电路被切断而构成马达20停止状态,以防止主轴30转动行程超过界限范围;又此时因原始电流极向为负极,故无法导通第一二极管81, 而造成电路完全断路,接着可透过中央处理器自动感应马达停止状态或由人员手动操作方式,将该电流的正、负极向配置方向加以换向,使原始电流极向配置相反(也即使图中的U与V正、负极向配置相反),如此一来,电流就能从该侧旁通电路上的第一二极管81通过,所以就能达到使马达20换向旋转动作的目的。至于当该蜗凸轮70的凸轮部72转至图10中左弹性端子63对应位置时的动作原理相同于上述,即不再赘述。本发明的优点1、通过该控制模块的感应部位均采用构件接触式型态的创新独特结构设计,其相较于习知磁感应型态而言,可大幅提升主轴行程控制与转向控制的精准度。2、由于其主轴至蜗凸轮之间的传动,通过所述传动轴配合蜗凸轮所设第一蜗轮部及导体转盘所设蜗杆的结构组配型态达到转向变速传动目的,借此而能以最少构件达到转向变速传动的目的,特具有构件精简、节省组配空间、降低成本等优点。3、藉由该壳体的主轴组装部所设二球轴承相对内侧向相临位置处还组设有止推轴承搭配该变速齿轮组的承载传动结构设计,更可达到增进主轴轴向和径向稳定度与负载强度的优点。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壳体,包括一马达组装部、一主轴组装部以及一容置空间;又该壳体包括一上体、一中体、一下体所组合构成,其中该上体、中体、下体之间以及该马达组装部均组配有0型环; 一马达,组设于该壳体的马达组装部,该马达包括一驱动齿轮; 一主轴,通过间隔配置的二球轴承组设于该壳体的主轴组装部呈可转动状态,该主轴包括一外伸区段以及内伸于该容置空间中的一控制模块传动端;又该主轴靠近其控制模块传动端部位组设定位有一主轴齿轮,该主轴齿轮还透过一变速齿轮组与马达的驱动齿轮相链接,以使该主轴能够被马达所驱使转动; 一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一导体转盘,组设定位于该主轴的控制模块传动端,该导体转盘一端面设有一蜗杆,同时该导体转盘圆周侧设有至少一个一字导体;一控制盒,设于该导体转盘一侧间隔处,该控制盒的一侧对应导体转盘设有窗口 ;一电路板,组设于该控制盒中,该电路板布设有检知电路以及间隔相对设置的一左端子及一右端子;一接触式讯号产生器,设于该电路板一处,包括一导通座以及一大接触片、一小接触片,且令该大、小接触片朝向控制盒的窗口,构成导体转盘转动时,其一字导体能够与该大、 小接触片接触而产生讯号接通;左弹性端子及右弹性端子,呈间隔相对型态凸设于该电路板的一侧板面上,并与电路板所设左、右端子呈弹性触靠状态;一蜗凸轮,呈可旋转状态组设于该控制盒中,该蜗凸轮的一端设有一第一蜗轮部,该蜗凸轮的一侧则具有一凸轮部,该凸轮部能够随着蜗凸轮的旋转角度不同而抵推该左弹性端子或右弹性端子,使其与相触靠的左端子或右端子互相脱离呈断路状态;一单向导通控制器,设于该电路板,借以当前述左、右弹性端子与左、右端子互相脱离呈断路状态时,于再次启动时必须正负极向相反且经单向导通控制器导通才能使马达以相反方向转动;该单向导通控制器包括一第一二极管以及一第二二极管所构成,该第一二极管与第二二极管的电流设定方向相同;一传动轴,设于该蜗凸轮与导体转盘之间,该传动轴包括一第二蜗轮部以及一蜗杆部, 其中该第二蜗轮部与导体转盘的蜗杆相啮合,该蜗杆部则与蜗凸轮的第一蜗轮部相啮合;一检知片,组设于该蜗凸轮一端部,使蜗凸轮转动时能够带动该检知片接触电路板上所设检知电路且产生电路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体转盘为绝缘体,所述一字导体则为四个互成90度角均等嵌置于该导体转盘圆周侧的实施型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触式讯号产生器的大、 小接触片包括有呈η形的弹力区段,该弹力区段中间处还形成有拱状凸出部;以使该导体转盘的一字导体系与大、小接触片的弹力区段所设拱状凸出部相接触感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壳体的主轴组装部所设二球轴承相对内侧向相临位置处合并组设有止推轴承,借以增进该主轴的轴向和径向稳定度与负载强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性传动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包括一马达组装部、一主轴组装部以及一容置空间;同时该壳体包括一上体、一中体、一下体所组合构成;一马达,组设于该壳体的马达组装部,该马达包括一驱动齿轮;一主轴,通过间隔配置的二球轴承组设于该壳体的主轴组装部呈可转动状态;一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一导体转盘;一控制盒;一电路板;一接触式讯号产生器;左弹性端子及右弹性端子;一蜗凸轮;一单向导通控制器;一传动轴;一检知片。采用本发明能够解决主轴行程控制与转向控制的稳定性差负、负载强度低、结构复杂的间题,本发明适用于各种需要使用线性传动装置的场合。
文档编号H02K51/00GK102403835SQ20101027821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0日
发明者林宪模 申请人:合元群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