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驾驶室内外线束的过壁保护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41753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驾驶室内外线束的过壁保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驾驶室内外线束的过壁保护装置,包括过壁保护壳本体、过壁保护壳护罩、线束导向上护壳、线束导向下护壳、密封胶条和若干连接螺栓,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内设置有模块化插接器孔位,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和过壁保护壳护罩通过密封胶条和连接螺栓连接在一起形成防水密封的线束连接腔体,过壁保护壳护罩前端设置有线束导向上护壳,过壁保护壳本体前端设置有线束导向下护壳。本实用新型利用过壁保护壳本体和护罩形成密封的线路保护腔,以低成本实现了汽车驾驶室内外线束的密封过线保护,克服了线路维修不便问题,同时采用接插件组合实现了线束模块化,解决了线束种类多、装配零乱的问题,使得驾驶室内外线路布置更加整洁美观。
【专利说明】
一种汽车驾驶室内外线束的过壁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使线束由汽车驾驶室外进入汽车驾驶室内的过壁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对汽车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要求包括:极高的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乘坐的舒适性;驾驶与使用的便捷和人性化;尤其是低排放和低油耗的要求等,这使得整车控制系统的数量剧增,同时各个系统之间的互相连接和数据交换也越来越多。这样就需要使用大量的线束和插接器来实现互连。尤其是汽车驾驶室外的线束需要进入汽车驾驶室内,但是为保证驾驶室的密封性,驾驶室外的线束进入汽车驾驶室内时需要使用专用的过壁接头连接器,并且整体结构需要密封,连接端子需要防水以保证电器可靠性,但这种方式不利于整车故障检修,因端子后端压接防水堵,普通检测设备无法检测信号,而且采用过壁接头连接器不利于线束模块化设计,因为每一种功能都需要一个连接器,造成驾驶室内外的过线连接成本较高并且不美观,无法实现模块化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创新的提出一种使线束由汽车驾驶室外进入汽车驾驶室内的汽车驾驶室内外线束的过壁保护装置,所述过壁保护装置采用过壁保护壳本体和护罩形成密封的线路保护腔,并在其中设置模块化插接器,以低成本方式实现了汽车驾驶室内外线束的过线保护和线束装配需要,并克服了整车维修不便的问题,同时创新采用接插件组合实现了线束模块化,解决了线束种类多、装配零乱的问题,使得驾驶室内外线路布置更加整洁美观。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汽车驾驶室内外线束的过壁保护装置,包括过壁保护壳本体1、过壁保护壳护罩2、线束导向上护壳3、线束导向下护壳4、密封胶条6和若干连接螺栓,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内设置有用于装配电连接器的模块化插接器孔位5,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和过壁保护壳护罩2通过密封胶条6和连接螺栓连接在一起形成防水密封的线束连接腔体,在所述过壁保护壳护罩2的前端设置有所述线束导向上护壳3,在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的前端设置有所述线束导向下护壳4,所述线束导向下护壳4和线束导向上护壳3作为连通所述线束连接腔体的进出线导向通道。
[0006]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壁保护装置,其中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的开口边缘沿周向设置有所述密封胶条6,在所述密封胶条6内侧沿周向设置有若干连接孔11,所述过壁保护壳护罩2具有与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相对应的结构,所述过壁保护壳护罩2罩设于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上,并在开口端通过密封胶条6形成密封连接,所述连接螺栓穿过过壁保护壳护罩2上的对应连接孔后螺纹连接于过壁保护壳本体I上的连接孔11。
[0007]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壁保护装置,其中所述模块化插接器孔位5在过壁保护壳本体I内并排设置有两排,横跨所述模块化插接器孔位5的上方形成有连接支架7,在所述连接支架7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过壁保护壳护罩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支架7上的定位孔相对应的定位柱,所述过壁保护壳护罩2罩设于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上时,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内。
[0008]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壁保护装置,其中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内在模块化插接器孔位5的前端设置有接线座8,所述接线座8与所述线束导向下护壳4连通。
[0009]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壁保护装置,其中所述线束导向下护壳4作为进线导向通道,所述线束导向上护壳3作为出线导向通道。
[0010]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壁保护装置,其中所述线束导向上护壳3和线束导向下护壳4均包括有主线孔9和副线孔10。
[0011]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0012]I)、本实用新型所述过壁保护装置采用过壁保护壳本体和护罩形成密封的线路保护腔,并在其中设置模块化插接器,以低成本方式实现了汽车驾驶室内外线束的过线保护和线束装配需要;
[0013]2)、本实用新型所述过壁保护装置通过在过壁保护壳本体上设置模块化插接器孔位,使用中借助模块化插接器很好的实现了线束的模块化连接,解决了线束种类多、装配乱的问题,并方便了整车的线路维修;
[0014]3)、本实用新型所述过壁保护装置利用壳体密封来达到整体防水目的,有效的节约成本,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连接端子进行防水设计而导致的无法检测维修的问题;
[0015]4)、本实用新型首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驾驶室内外过线装置,既满足了防水要求,同时有降低了成本并有利于线路检修,而且满足了线束模块化布置要求,使得驾驶室内外线路布置整洁、美观,可广泛应用于各类车型上,市场前景广阔。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驾驶室内外线束过壁保护装置中过壁保护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驾驶室内外线束过壁保护装置中过壁保护壳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0019]1-过壁保护壳本体,2-过壁保护壳护罩,3-线束导向上护壳,4-线束导向下护壳,5-模块化插接器孔位,6-密封胶条,7-连接支架,8-接线座,9-主线孔,10-副线孔,1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1]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驾驶室内外线束的过壁保护装置整体包括过壁保护壳本体1、过壁保护壳护罩2、线束导向上护壳3、线束导向下护壳4、密封胶条6和若干连接螺栓。所述的过壁保护壳本体I如附图1所示的,整体具有矩形壳体结构,在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内部设置有若干模块化插接器孔位5,所述模块化插接器孔位5优选的如附图1所示的并排布置有两排,驾驶室内外线束的各类插接器安装于所述模块化插接器孔位5内,可利用多种孔位组合装配系列化接插件,从而实现线束的模块化连接布置以及线束功能上的独立性。横跨所述模块化插接器孔位5的上方形成有连接支架7,在所述连接支架7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内模块化插接器孔位5的前端设置有接线座8,所述接线座8用于汇总与模块化插接器孔位内各插接器连接的内外线束。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的开口边缘沿周向设置有密封胶条6,在所述密封胶条内侧沿周向设置有若干连接孔11。所述过壁保护壳护罩2的结构与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的结构相对应,在所述过壁保护壳护罩2内壁上设置有与在连接支架7上的定位孔相对应的定位柱,所述过壁保护壳护罩2卡扣于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的开口上,其中所述过壁保护壳护罩2上的定位柱插于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上的定位孔内,同时过壁保护壳护罩2的开口周向与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上的密封胶条6密封连接,从而保证了过壁保护壳本体I和过壁保护壳护罩2组成的线束连接腔体的防水密封性,以这种上下壳体密封连接方式来实现对壳体内线束的防水保护大大降低了成本,并方便了线路检修。同时所述过壁保护壳护罩2开设于若干与过壁保护壳本体I上的连接孔相对于的连接孔,在所述过壁保护壳护罩2卡接于过壁保护壳本体I上时,连接螺栓穿过过壁保护壳护罩2上的连接孔后螺纹连接于过壁保护壳本体I上的对应连接孔11,从而将过壁保护壳本体I和过壁保护壳护罩2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在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的前端设置有线束导向下护壳4,在所述过壁保护壳护罩2的前端设置有线束导向上护壳3,所述线束导向下护壳4和线束导向上护壳3为线束进出过壁保护壳本体I和过壁保护壳护罩2组成的线束布置空间提供独立的线束导向通道,且所述线束导向上护壳3和线束导向下护壳4均包括有主线孔9和副线孔10,以方便线束引导。进一步的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上的线束导向下护壳4作为进线导向通道,并与接线座8连通,所述过壁保护壳护罩2上的线束导向上护壳3作为出线导向通道。
[002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驾驶室内外线束的过壁保护装置采用过壁保护壳作为保护壳体,并包括上部护罩和下部本体,在本体上设置模块化插接器孔位来卡接安装各类电性连接器,实现了线束模块化布置的功能,整体的防水利用过壁保护壳整体实现,有效降低了成本,并避免了防水插接端带来的检修麻烦问题,所述过壁保护装置整体结构比起一个个独立的过壁连接器外形更加美观大方,线路布置更加整洁、层次分明,整车电路故障时,也只需将护罩打开,而无需断开电器连接即可使用普通检测设备进行电路检修,实用化程度较强。
[0023]以上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并不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限制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公知变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技术范畴,本实用新型具体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驾驶室内外线束的过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壁保护壳本体(I)、过壁保护壳护罩(2)、线束导向上护壳(3)、线束导向下护壳(4)、密封胶条(6)和若干连接螺栓,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内设置有用于装配电连接器的模块化插接器孔位(5),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和过壁保护壳护罩(2)通过密封胶条(6)和连接螺栓连接在一起形成防水密封的线束连接腔体,在所述过壁保护壳护罩(2)的前端设置有所述线束导向上护壳(3),在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的前端设置有所述线束导向下护壳(4),所述线束导向下护壳(4)和线束导向上护壳(3)作为连通所述线束连接腔体的进出线导向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的开口边缘沿周向设置有所述密封胶条¢),在所述密封胶条¢)内侧沿周向设置有若干连接孔(11),所述过壁保护壳护罩(2)具有与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相对应的结构,所述过壁保护壳护罩(2)罩设于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上,并在开口端通过密封胶条(6)形成密封连接,所述连接螺栓穿过过壁保护壳护罩(2)上的对应连接孔后螺纹连接于过壁保护壳本体⑴上的连接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插接器孔位(5)在过壁保护壳本体(I)内并排设置有两排,横跨所述模块化插接器孔位(5)的上方形成有连接支架(7),在所述连接支架(7)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过壁保护壳护罩(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支架(7)上的定位孔相对应的定位柱,所述过壁保护壳护罩(2)罩设于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上时,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壁保护壳本体(I)内在模块化插接器孔位(5)的前端设置有接线座(8),所述接线座(8)与所述线束导向下护壳(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导向下护壳(4)作为进线导向通道,所述线束导向上护壳(3)作为出线导向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过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导向上护壳(3)和线束导向下护壳⑷均包括有主线孔(9)和副线孔(10)。
【文档编号】H02G3/18GK204179599SQ201420694132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8日
【发明者】王远波, 马继周 申请人: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