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快速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8295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快速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散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快速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在进行能量转换时,总是有一小部分损耗转变成热量,它必须不断将热量散发出去,才能保证电机的正常工作和减少对周围部件的损坏。

而现有的异步电机大多是靠在电机外壳表面所设计的散热片来增加散热面积,达到散热的效果,而这种散热方式中的散热片无法快速有效的将电机内的热量进行传递,使得电机散热效果不佳,而且这种常规散热方式只能靠外界环境的进行自然冷却,更是影响了电机的降温效果,降低电机的使用效果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电机散热速度快,从而能够快速将电机进行降温处理,有效提高电机使用效果与使用寿命的电机快速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机快速散热装置,包括电机,及设置在电机外侧的机壳,及设置在机壳外侧的防护壳,所述电机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且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与电机的轴芯相连接,所述机壳与电机之间配合连接,机壳内部的中央设置有冷媒,机壳的表面连接有散热叶,且散热叶的一端贯穿机壳并与冷媒相接触,所述防护壳与机壳相连,防护壳的外表面设置有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机壳的表面连接有进液管与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出液管一端均与机壳内部的冷媒相连通,进液管与出液管的另一端均贯穿防护壳,且进液管与出液管的中央均设置有阀门,让使用者能够通过阀门对进液管与出液管进行控制,从而让使用者能够通过进液管对冷媒进行添加,通过出液管对冷媒进行清理,方便使用者对冷媒进行调节更换。

作为优选,所述机壳为圆筒形结构,机壳与电机之间相互过盈配合,机壳的外表面设置有两根以上的散热叶,让机壳能够牢固的配合连接在电机的外侧,便于机壳对电机进行散热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冷媒位于机壳的内部,且所述冷媒为乙二醇液体,便于通过冷媒对电机进行热量传递。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叶与机壳相连接,散热叶的一端贯穿机壳表面与冷媒相接触,散热叶的另一端位于机壳与防护壳之间,且散热叶的厚度均为1mm—3mm,有效的增加散热叶与冷媒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叶对电机热量的散热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壳为防护隔离网,防护壳的表面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通孔,且通孔的孔径为5mm—8mm,通孔的设置有效的提高防护壳与外界空气的流通,从而提高机壳表面散热叶的热量发散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壳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扇盖与第二扇盖,且第一扇叶位于第一扇盖的中央,第二扇叶位于第二扇盖的中央,让第一扇盖与第二扇盖连接在防护壳的两端,并通过第一扇盖将第一扇叶进行保护,第二扇盖将第二扇叶进行保护,有效的避免第一扇叶或第二扇叶出现损坏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电机外侧配合连接有机壳,且机壳中央设置有冷媒,从而让冷媒能够快速的将电机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并通过位于冷媒中的散热叶进行热量传递与发散,使得电机的热量能够快速有效的发散到外界环境中,从而让电机能够得到快速的散热效果;而电机的轴芯上连接有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且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分别位于机壳的前后两端,使得轴芯的旋转能够带动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进行旋转工作,并通过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的旋转增加散热叶之间空气的流通速度,更进一步的提高散热叶的热量散发效率,从而有效的提高电机的使用效果与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机快速散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轴芯的水平方向剖切的平面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沿出液管与进液管的中心线垂直方向剖切的平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电机快速散热装置,包括电机1,及设置在电机1外侧的机壳2,及设置在机壳2外侧的防护壳3,所述电机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扇叶6与第二扇叶7,且第一扇叶6与第二扇叶7与电机1的轴芯11相连接,所述机壳2与电机1之间配合连接,机壳2内部的中央设置有冷媒21,机壳2的表面连接有散热叶22,且散热叶22的一端贯穿机壳2并与冷媒21相接触,所述防护壳3与机壳2相连,防护壳3的外表面设置有通孔(未标注)。

所述机壳2的表面连接有进液管4与出液5管,所述进液管4、出液管5一端均与机壳2内部的冷媒21相连通,进液管4与出液管5的另一端均贯穿防护壳3,且进液管4与出液管5的中央均设置有阀门51,让使用者能够通过阀门51对进液管4与出液管5进行控制,从而让使用者能够通过进液管4对冷媒21进行添加,通过出液管5对冷媒21进行清理,方便使用者对冷媒21进行调节更换。

所述机壳2为圆筒形结构,机壳2与电机1之间相互过盈配合,机壳2的外表面设置有两根以上的散热叶22,让机壳2能够牢固的配合连接在电机1的外侧,便于机壳2对电机1进行散热处理。

所述冷媒21位于机壳2的内部,且所述冷媒21为乙二醇液体,便于通过冷媒21对电机1进行热量传递。

所述散热叶22与机壳2相连接,散热叶22的一端贯穿机壳2表面与冷媒21相接触,散热叶22的另一端位于机壳2与防护壳3之间,且散热叶22的厚度均为1mm—3mm,有效的增加散热叶22与冷媒21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叶22对电机1热量的散热效果。

所述防护壳3为防护隔离网,防护壳3的表面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通孔,且通孔的孔径为5mm—8mm,通孔的设置有效的提高防护壳3与外界空气的流通,从而提高机壳2表面散热叶22的热量发散效果。

所述防护壳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扇盖61与第二扇盖71,且第一扇叶6位于第一扇盖61的中央,第二扇叶7位于第二扇盖71的中央,让第一扇盖61与第二扇盖71连接在防护壳3的两端,并通过第一扇盖61将第一扇叶6进行保护,第二扇盖71将第二扇叶7进行保护,有效的避免第一扇叶6或第二扇叶7出现损坏的可能。

该电机快速散热装置能够通过机壳2内部的冷媒21将电机1热量进行传递,并通过散热片22将冷媒21进行散热,从而快速的将电机1进行散热降温处理;所述电机1包括定子、转子及位于转子中央的轴芯11,电机1中的定子与机壳2过盈配合,冷媒21位于机壳2内部且与进液管4、出液管5相连通,散热片22与机壳2相连,且散热片22贯穿机壳2与冷媒21相接触,而机壳2两侧的设置的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7均与轴芯11相连接,使得轴芯11能够带动第一扇叶6与第二扇叶7旋转,通过第一扇叶6与第二扇叶7的旋转带动散热叶22周围空气的快速流通,提高散热叶22的散热效果;第一扇叶6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扇盖61,第二扇叶7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扇盖71,通过第一扇盖61与第二扇盖71的设置能够对第一扇叶6与第二扇叶7进行保护,有效降低第一扇叶6与第二扇叶7出现降低损坏的可能,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电机外侧配合连接有机壳,且机壳中央设置有冷媒,从而让冷媒能够快速的将电机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并通过位于冷媒中的散热叶进行热量传递与发散,使得电机的热量能够快速有效的发散到外界环境中,从而让电机能够得到快速的散热效果;而电机的轴芯上连接有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且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分别位于机壳的前后两端,使得轴芯的旋转能够带动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进行旋转工作,并通过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的旋转增加散热叶之间空气的流通速度,更进一步的提高散热叶的热量散发效率,从而有效的提高电机的使用效果与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