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支撑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4962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PCB板支撑定位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对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和混合动力车辆等动力系统的ECU内部整车控制器的PCB板支撑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内部整车控制器是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和混合动力车辆关键零部件之一,控制器内部结构件的固定方式关系到控制器整体安装便捷度和机械类实验的可靠性。PCB板(印刷电路板)能大大减少布线和装配的差错,是电子电器产品中不可或缺的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和混合动力车辆等动力系统的整车控制器的PCB板支撑定位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PCB板支撑定位装置,所述PCB板支撑定位装置包括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均为一端开口的槽体,所述第一结构件的开口端和第二结构件的开口端相对设置,PCB板固定在所述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结构件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凸台,在所述第一凸台上设有凸孔和凸块;所述凸孔为定位孔,起到定位的作用;所述凸块抵顶所述PCB板;在所述第一结构件槽体的中间设有孔柱,用于定位PCB板。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凸孔和孔柱的对应位置处、在所述PCB板上分别设有相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结构件上的凸孔和孔柱分别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定位所述PCB板。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结构件上设置与所述第一结构件的第一凸台相对设置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抵顶所述PCB板。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孔柱的对应位置处、在所述第二结构件上设有第三凸台,用于抵顶所述PCB板的中间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结构件的侧壁内侧设有凸框,用于限定PCB板的边界范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B板支撑定位装置,通过在第一结构件上设置凸孔和凸块、以及第二结构件上设置第二凸台、第三凸台,增加PCB板放入后的机械抗震强度,减少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PCB板的震动,同时具备不用螺丝安装PCB板来实现PCB板的精细定位及安装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装入PCB板的PCB板支撑定位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一结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二结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PCB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4,一种PCB板支撑定位装置,所述PCB板支撑定位装置包括第一结构件1和第二结构件3,所述第一结构件1和第二结构件3均为一端开口的槽体,所述第一结构件的开口端和第二结构件的开口端相对设置,PCB板2固定在所述第一结构件1和第二结构件3之间。

在所述第一结构件1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凸台11,在所述第一凸台11上设有凸孔12和凸块13;所述凸孔12为定位孔,起到精细定位的作用;所述凸块13抵顶所述PCB板2,起到安装高度的作用,在轻量化的原则下起到支撑及压合PCB板的作用;在所述第一结构件1槽体的中间设有孔柱14,用于固定PCB板2。

在所述凸孔12和孔柱14的对应位置处、在所述PCB板2上分别设有相应的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所述第一结构件1上的凸孔12插入所述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结构件1的孔柱14插入所述第二通孔22,以定位所述PCB板2。

在所述第二结构件3上设置与所述第一结构件1的第一凸台11相对设置的第二凸台31,所述第二凸台31抵顶所述PCB板2。

在所述孔柱14的对应位置处、在所述第二结构件3上设有第三凸台32,用于抵顶所述PCB板2的中间区域。第一结构件1上的孔柱14和第二结构件3的第三凸台32组合,起到对大面积PCB板的支撑和定位作用,减小PCB板中心的震荡,加强PCB板的整体强度。

在所述第二结构件3的侧壁内侧设有凸框33,用于限定PCB板2的边界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B板支撑定位装置,通过在第一结构件上设置凸孔和凸块、以及第二结构件上设置第二凸台、第三凸台,增加PCB板放入后的机械抗震强度,减少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PCB板的震动,同时具备不用螺丝安装PCB板来实现PCB板的精细定位及安装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