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散热翅片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62049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散热翅片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散热装置,特别是一种新型散热翅片流道结构。本发明提供的流道结构沿长度方向被分为至少两个流道部,靠近进风口处的流道部中的翅片间隔更大,因此进风口处的流道部流阻减小,在不改变风扇功率的情况下,相对于原有流道结构可有效提高整个翅片流道中的进风量以及风速;同时,由于越靠近流道结构出风口的流道部中翅片间隔越小,这样其翅片数量就相对较多,相对进风口出的流道部,其增加了流道翅片与冷却空气的接触面,进一步增强了散热效果,通过这种结构,同样在不改变风扇功率的情况下,可有效降低发热器件的最高温度(一般在靠近翅片流道出风口处的发热器件会具有最高温度)。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散热翅片流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散热装置,特别是一种新型散热翅片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由于一些设备(如相控阵雷达)整机结构布局的限制,为了同时达到为发热器件散热及整机空间结构的需求,往往会出现需要应用进风口、出风口在两端面的矩形翅片流道进行散热的情况;具体应用时,矩形翅片流道与发热器件平行接触设置,通过在矩形翅片流道出风口安装一风扇,使得制冷空气从进风口进入,从矩形翅片流道经过的制冷空气将位于导热接触面发热器件的热量带走,但是这种矩形的流道和一般流道相比,存在如下缺点:制冷空气流过翅片的路径较长,流阻较大,导致整个翅片流道的风速难以提高,进而导致的越靠近出口冷却空气温度越高,靠近出风口部分的降温效果大大弱于靠近进风口的部分降温效果,整个翅片流道均温性差,靠近散热翅片流道出风口部分的发热器件散热效果不佳,导致拥有该流道结构的翅片流道不能很好的实现散热功能。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长度较长的矩形翅片流道由于空气流过翅片的路径较长,流阻较大,造成到通过翅片流道的冷却空气风速、风量大大降低,从而导致整个翅片流道均温性差,靠近散热翅片流道出风口部分的发热器件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流阻较小,流道均温性好的翅片流道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散热翅片流道结构,所述流道结构包括流道盖板、流道底板以及位于流道盖板及流道底板之间的多个互相平行的翅片,所述翅片与所述流道盖板及流道底板垂直;流道结构的两端分别为进风口及出风口;在所述进风口或出风口端面处设置有一风扇,用于将冷却空气吹入或吸入流道中;
所述流道结构沿长度方向至少分为两个流道部,每个流道部中翅片间隔不同,其中,越靠近进风口的流道部,翅片之间的间隔越大。具体的,可根据需要将流道结构分为2个流道部、3个流道部、4个流道部甚至8个流道部,划分的流道部越多,则整个流道结构不同区域的均温性越好。
[0005]优选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道结构沿长度方向均匀分为三个流道部,其中靠近进风口的流道部为低温段,靠近出风口的流道部为高温段,位于低温段和高温段之间的流道部为中温段;所述低温段中的翅片间隔大于中温段中的翅片间隔,所述中温段中的翅片间隔大于高温段中的翅片间隔。
[0006]进一步的,所述流道盖板和/或流道底板为与发热器件接触的导热接触面。
[0007]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流道部中,翅片间隔大的流道部中的翅片间隔是翅片间隔小的流道部中翅片间隔的2倍。
[0008]进一步的,通过自出风口为起始,设置不同的长度的翅片实现不同流道部中翅片间隔的不同。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选择将最靠近出风口处的流道部(一般为高温段)中的翅片间隔保持不变,即与现有技术相比,最靠近出风口处的流道部(一般为高温段)中的翅片数量不变,而自高温段之前的一段流道部开始,依次扩大后续流道部中的翅片间隔(即自高温段之前的一段流道部开始依次减少各个流道部中的翅片数量,从而实现翅片间隔的增大),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实现了,增大翅片流道进风量的目的,实现整个流道结构更好均温性的同时,随着沿流道长度上一些流道部中翅片间隔的扩大,意味着在其中设置的翅片数量的减少,从而使得整个翅片流道的重量得到降低,在一些对器件重量较敏感的设备中,如相控阵雷达,在各器件性能不变甚至提升的前提下,整机重量的减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即本发明可实现提高翅片流道散热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器件重量,具有重要意义。
[0010]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散热翅片流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流道结构沿长度方向被分为至少两个流道部,靠近进风口处的流道部中的翅片间隔更大,因此进风口处的流道部流阻减小,在不改变风扇功率的情况下,相对于原有流道结构可有效提高整个翅片流道中的进风量以及风速;
同时,由于越靠近流道结构出风口的流道部中翅片间隔越小,这样其翅片数量就相对较多,相对进风口出的流道部,其增加了流道翅片与冷却空气的接触面,进一步增强了散热效果,通过这种结构,同样在不改变风扇功率的情况下,可有效降低发热器件的最高温度(一般在靠近翅片流道出风口处的发热器件会具有最高温度)。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典型的长条形翅片流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发明中提供的翅片流道结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翅片流道结构具体实施例外形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1-流道盖板,2_流道底板,3_翅片,4_风扇,5_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001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7]实施例1: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散热翅片流道结构,所述流道结构包括流道盖板1、流道底板2以及位于流道盖板及流道底板之间的多个互相平行的翅片3,所述翅片3与所述流道盖板I及流道底板2垂直;流道结构的两端分别为进风口 5及出风口;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出风口端面处设置有一风扇4,用于将冷却空气吸入流道(流道结构)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道结构沿长度方向均匀分为三个流道部,其中靠近进风口的流道部为低温段,靠近出风口的流道部为高温段,位于低温段和高温段之间的流道部为中温段;所述低温段中的翅片间隔大于中温段中的翅片间隔,所述中温段中的翅片间隔大于高温段中的翅片间隔。
[0018]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流道部中,翅片间隔大的流道部中的翅片间隔是翅片间隔小的流道部中翅片间隔的2倍。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有的翅片自出风口开始布置,其中三分之一数量的第一翅片31长度与高温段长度相同,S卩,第一翅片31只设置在高温段中,另外三分之一数量的第二翅片32长度等于高温段+中温段,S卩,该三分之一数量的第二翅片32只设置在高温段与中温段中;最后三分之一数量的第三翅片33长度与流道结构长度相同,即该三分之一数量的第三翅片33同时设置在高温段、中温段即低温段中;不同长度的翅片自出风口处起始,互相交叉平行设置,从而实现不同流道段中的翅片3间隔不同。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道底板2为与发热器件接触的导热接触面,发热器件通过流道底板2将热量传递至各个翅片3,而设置于流道结构出风口端面的风扇4将用于冷却的空气吸入流道结构中,从而将翅片3上的热量带走起到冷却散热的作用。
[0020]实施例2:与实施例2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散热翅片流道结构沿长度方向分为两个流道部,其中靠近进风口 5的流道部为低温段,靠近出风口的流道部为高温段,所述低温段中的翅片间隔大于高温段中的翅片间隔。
[0021]而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道底板2和流道盖板I均为与发热器件接触的导热接触面,其同时将热量传递至各个平行设置的翅片3。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散热翅片流道结构,所述流道结构包括流道盖板、流道底板以及位于流道盖板及流道底板之间的多个互相平行的翅片,所述翅片与所述流道盖板及流道底板垂直;流道结构的两端分别为进风口及出风口;在所述进风口或出风口端面处设置有一风扇,用于将冷却空气吹入或吸入流道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结构沿长度方向至少分为两个流道部,每个流道部中翅片间隔不同,其中,越靠近进风口的流道部,翅片之间的间隔越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翅片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结构沿长度方向均匀分为三个流道部,其中靠近进风口的流道部为低温段,靠近出风口的流道部为高温段,位于低温段和高温段之间的流道部为中温段;所述低温段中的翅片间隔大于中温段中的翅片间隔,所述中温段中的翅片间隔大于高温段中的翅片间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翅片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盖板和/或流道底板为与发热器件接触的导热接触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翅片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流道部中,翅片间隔大的流道部中的翅片间隔是翅片间隔小的流道部中翅片间隔的2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翅片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自出风口为起始,设置不同的长度的翅片实现不同流道部中翅片间隔的不同。
【文档编号】H05K7/20GK106028766SQ201610622030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8月2日
【发明人】夏辉, 吴凤鼎, 管玉静
【申请人】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