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连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7970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连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移动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连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医院场景下,护士可以配备便携设备,例如移动终端。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利用移动终端扫描获取病人信息,移动终端可以将病人信息上报至终端设备。

但是,移动终端上报终端设备时,需要用户手动连接终端设备;尤其是移动终端与终端设备的连接状况较差时,用户不能及时发现,导致数据丢失,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移动终端的连接性能,从而提高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连接方法,移动终端连接方法包括:检测通信距离范围内的终端设备的连接信号强度;根据所述连接信号强度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连接信号强度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包括:当所述连接信号强度达到第一设定阈值时,建立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

可选的,所述建立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包括:将自身id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自身id上传服务器;响应于所述服务器判定所述自身id处于预设id列表,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连接信号强度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还包括:当所述连接信号强度低于第二设定阈值时,发送测试信号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测试信号发送预设标准数据包,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接收所述预设标准数据包,并基于接收到的数据判断丢包率或误码率;如果所述丢包率达到第三设定阈值,则断开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或者,如果所述误码率达到第四设定阈值,则断开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信号强度包括:蓝牙信号连接强度、zigbee信号连接强度或rfid信号连接强度。

可选的,所述移动终端连接方法还包括:将扫描到的数据发送到已连接的所述终端设备。

可选的,所述检测通信距离范围内的终端设备的连接信号强度包括:实时检测所述连接信号强度;或者,按照预设检测周期检测所述连接信号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连接装置,移动终端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信号强度检测模块,适于检测通信距离范围内的终端设备的连接信号强度;连接状态确定模块,适于根据所述连接信号强度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

可选的,所述连接状态确定模块包括:连接单元,适于当所述连接信号强度达到第一设定阈值时,建立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单元建立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包括:将自身id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自身id上传服务器;响应于所述服务器判定所述自身id处于预设id列表,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状态确定模块还包括:测试信号发送单元,适于当所述连接信号强度低于第二设定阈值时,发送测试信号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测试信号发送预设标准数据包,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数据传输判定单元,适于接收所述预设标准数据包,并基于接收到的数据判断丢包率或误码率;第一断开单元,适于在所述丢包率达到第三设定阈值时,断开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第二断开单元,适于在所述误码率达到第四设定阈值时,断开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信号强度包括:蓝牙信号连接强度、zigbee信号连接强度或rfid信号连接强度。

可选的,所述移动终端连接装置还包括:数据发送模块,适于将扫描到的数据发送到已连接的所述终端设备。

可选的,所述连接信号强度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单元,适于实时检测所述连接信号强度;第二检测单元,适于按照预设检测周期检测所述连接信号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所述移动终端连接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所述移动终端连接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移动终端检测通信距离范围内的终端设备的连接信号强度;根据所述连接信号强度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移动终端可以主动检测获得与终端设备连接的连接信号强度,所述移动终端可以参考所述连接信号强度确定是否与终端设备连接或断开,从而保证了移动终端可以在连接信号较优的情况下与终端设备进行连接和数据传输,进而提高了移动终端的连接性能,以及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性能。

进一步,当所述连接信号强度达到第一设定阈值时,建立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本发明技术方案中,连接信号强度达到第一设定阈值时,表示终端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信号较优,则移动终端可以与该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从而保证移动终端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性能。

进一步,当所述连接信号强度低于第二设定阈值时,发送测试信号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测试信号发送预设标准数据包;接收所述预设标准数据包,并基于接收到的数据判断丢包率;如果所述丢包率达到第三设定阈值,则断开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移动终端可以检测与之连接的终端设备的连接信号强度,并通过发送测试信号与终端设备进行丢包率的判定,进而根据丢包率确定是否与终端设备断开连接;由于丢包率会影响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因此通过判断丢包率可以进一步保证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移动终端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图1所示步骤s10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移动终端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连接状态确定模块302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连接信号强度检测模块301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移动终端上报终端设备时,需要用户手动连接终端设备;尤其是移动终端与终端设备的连接状况较差时,用户不能及时发现,导致数据丢失,影响用户体验。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移动终端可以主动检测获得与终端设备连接的连接信号强度,所述移动终端可以参考所述连接信号强度确定是否与终端设备连接或断开,从而保证了移动终端可以在连接信号较优的情况下与终端设备进行连接和数据传输,进而提高了移动终端的连接性能,以及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性能。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移动终端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1所示移动终端连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检测通信距离范围内的终端设备的连接信号强度;

步骤s102:根据所述连接信号强度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连接方法可以用于移动终端侧。移动终端与终端设备之间可以进行近距离或远距离的通信。在移动终端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之前,移动终端与终端设备需要先建立连接。所述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平板电脑、手机、扫描枪、掌上电脑(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等。

在步骤s101的具体实施中,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处于其通信距离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进而,移动终端可以检测与每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信号强度。其中,连接信号强度表示连接信号的强度。

具体实施中,移动终端在检测终端设备的连接信号强度时,移动终端与该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可以是已连接,也可以是未连接。

在步骤s102的具体实施中,由于连接信号强度可以表示移动终端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性能,因此移动终端可以根据连接信号强度确定与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

具体而言,如果移动终端与该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是已连接,则移动终端可以根据连接信号强度确定与终端设备继续连接,或者断开连接。如果移动终端与该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是未连接,则移动终端可以根据连接信号强度确定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或者不建立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主动检测获得与终端设备连接的连接信号强度,所述移动终端可以参考所述连接信号强度确定是否与终端设备连接或断开,从而保证了移动终端可以在连接信号较优的情况下与终端设备进行连接和数据传输,进而提高了移动终端的连接性能,以及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性能。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步骤s102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当所述连接信号强度达到第一设定阈值时,建立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信号强度达到第一设定阈值时,表示终端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信号较优,则移动终端可以与该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从而保证移动终端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设定阈值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进行适应性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建立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包括:将自身id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自身id上传服务器;响应于所述服务器判定所述自身id处于预设id列表,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与终端设备在建立连接时是有id限制的。为了避免数据泄露,只有在服务器登记过的移动终端才能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也就是说,移动终端可以将自身id发送至该移动终端需要建立连接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通过将移动终端的自身id上报服务器。服务器可以查询所述自身id是否处于预设id列表,如果是,则表示移动终端在服务器登记过,否则表示该移动终端未登记过。服务器将查询结果下发至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查询结果确定是否与移动终端建立间接。或者,服务器将查询结果下发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确定是否与移动终端建立间接。

具体实施中,移动终端将自身id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的过程可以包括:移动终端主动发送自身id至所述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通过搜索的方式获取到移动终端的自身id。

请参照图2,步骤s102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当所述连接信号强度低于第二设定阈值时,发送测试信号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测试信号发送预设标准数据包,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

步骤s203:接收所述预设标准数据包,并基于接收到的数据判断丢包率;

步骤s204:如果所述丢包率达到第三设定阈值,则断开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连接信号强度低于第二设定阈值时,表示终端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信号较差,如果移动终端与该终端设备未连接,则移动终端与该终端设备之间不建立连接。如果移动终端与该终端设备已连接,则移动终端还需要检测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性能,也即丢包率。

具体实施中,移动终端通过发送测试信号启动丢包率的检测过程。终端设备一旦接收到测试信号,则向移动终端发送预设标准数据包。移动终端根据对该预设标准数据包的接收状况计算丢包率。如果丢包率达到第三设定阈值,例如4至5个数据包,则断开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设定阈值和第三设定阈值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进行适应性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步骤s203和步骤s203也可以替换为以下步骤:接收所述预设标准数据包,并基于接收到的数据判断误码率;如果所述误码率达到第四设定阈值,例如30%,则断开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通过测定与终端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误码率,来确定是否断开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误码率和丢包率的计算方式可以采用任意可实施的现有技术;第四设定阈值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进行适应性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当移动终端与终端设备断开连接之后,移动终端可以继续执行图1所示步骤s101至步骤s102,以重新与新的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检测与之连接的终端设备的连接信号强度,并通过发送测试信号与终端设备进行丢包率的判定,进而根据丢包率确定是否与终端设备断开连接;由于丢包率会影响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因此通过判断丢包率可以进一步保证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中,移动终端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采用蓝牙技术、zigbee技术、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等。由此,移动终端检测到的所述连接信号强度可以包括:蓝牙信号连接强度、zigbee信号连接强度或rfid信号连接强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移动终端与终端设备之间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实施的通信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中,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连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扫描到的数据发送到已连接的所述终端设备。也就是说,移动终端在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可以在后续扫描到数据后,将该数据发送到该终端设备。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应用场景中,移动终端可以供护士使用,终端设备配置在患者病床。移动终端随着护士的移动而移动。移动终端1在移动过程中,可以检测其通信距离范围内的终端设备的连接信号强度,并与连接信号强度达到第一设定阈值的终端设备1建立连接。移动终端1在扫描到患者信息后,可以将患者信息发送到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1可以将患者信息进行展示或者上传服务器等。如果移动终端1在移动过程中,移动终端1检测到终端设备1的连接信号强度低于第二设定阈值,且丢包率达到第三设定阈值,则移动终端1断开与终端设备1的连接。移动终端1继续检测其通信距离范围内的终端设备的连接信号强度,并与连接信号强度达到第一设定阈值的终端设备2建立连接。移动终端1在扫描到患者信息后,可以将患者信息发送到终端设备2。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中,步骤s101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实时检测所述连接信号强度;或者,按照预设检测周期检测所述连接信号强度。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实时检测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信号强度,以便实现与终端设备的及时建立连接和及时断开连接。进一步地,为了减小移动终端功耗,移动终端还可以按照预设检测周期检测所述连接信号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检测周期的时间长度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环境进行适应性的配置和修改,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请参照图3,移动终端连接装置30可以包括:

连接信号强度检测模块301,适于检测通信距离范围内的终端设备的连接信号强度;

连接状态确定模块302,适于根据所述连接信号强度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主动检测获得与终端设备连接的连接信号强度,所述移动终端可以参考所述连接信号强度确定是否与终端设备连接或断开,从而保证了移动终端可以在连接信号较优的情况下与终端设备进行连接和数据传输,进而提高了移动终端的连接性能,以及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性能。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连接状态确定模块302可以包括连接单元3021,连接单元3021适于当所述连接信号强度达到第一设定阈值时,建立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信号强度达到第一设定阈值时,表示终端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信号较优,则移动终端可以与该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从而保证移动终端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性能。

具体实施中,连接单元3021建立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包括:将自身id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自身id上传服务器;响应于所述服务器判定所述自身id处于预设id列表,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请参照图4,连接状态确定模块302还可以包括测试信号发送单元3022,适于当所述连接信号强度低于第二设定阈值时,发送测试信号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测试信号发送预设标准数据包,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小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数据传输判定单元3023,适于接收所述预设标准数据包,并基于接收到的数据判断丢包率;第一断开单元3024,适于在所述丢包率达到第三设定阈值时,断开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第二断开单元3025,适于在所述误码率达到第四设定阈值时,断开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检测与之连接的终端设备的连接信号强度,并通过发送测试信号与终端设备进行丢包率的判定,进而根据丢包率确定是否与终端设备断开连接;由于丢包率会影响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因此通过判断丢包率可以进一步保证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性能。

优选地,移动终端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采用蓝牙技术、zigbee技术、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等。所述连接信号强度包括:蓝牙信号连接强度、zigbee信号连接强度或rfid信号连接强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移动终端与终端设备之间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实施的通信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优选地,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连接装置30还可以包括数据发送模块(图未示),适于将扫描到的数据发送到已连接的所述终端设备。

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连接信号强度检测模块301可以包括:第一检测单元3011,适于实时检测所述连接信号强度;第二检测单元3012,适于按照预设检测周期检测所述连接信号强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检测单元3011可以实现信号检测的同时,实现与终端设备的及时建立连接和及时断开连接。通过第二检测单元3012可以实现信号检测的同时,减小移动终端功耗。

关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装置30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图1至图2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可以执行图1或图2中所示的移动终端连接方法的步骤。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可以执行图1或图2中所示的移动终端连接方法的步骤。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