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扬声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6707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小型扬声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小型扬声器装置
[0001]本申请是原案申请号为200980155629.0的发明专利申请(国际申请号:PCT/JP2009/051646,申请日:2009年I月30日,发明名称:扬声器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扬声器装置。
【背景技术】
[0003]一般的扬声器装置中,被固定于振动板的音圈被振动自如地配置于磁电路的磁隙内。从音圈被引出的引出线(引线)被连接于被设置在扬声器框架上的端子部。
[0004]因为音圈的下方(与振动板相反的一侧)的周围被磁电路的构成部件包围,从音圈被引出的引出线一般从音圈的上侧(振动板侧)引出。而且,被引出的引出线从音圈被引导至扬声器框架的端子部,以便沿向振动板。下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装置中,振动板被分为中央顶板和外侧顶板,使音圈在外侧顶板的内边上垂下,沿着外侧顶板的上侧配置从音圈的上侧被引出的引出线。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9-105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7]如以往技术,在沿着振动板配置从音圈被引出的引出线的情况下,有时在振动板振动时振动板和引出线接触,因此产生发生异音或振动板的振动受到妨碍之类的问题。另夕卜,为了避开振动板和引出线的干涉,有时还利用振动板的外周部(边缘部)的下侧(音响放射方向SD的相反侧)空间从音圈引导引导线至扬声器框架,但此时使边缘部朝向音响放射方向SD成为凸状,以免边缘部碰到引出线,并且因振动板从框架前面突出,所以在搭载于小型电子设备内的情况等时,需要在框架前面设置空间,所以产生无法对应薄型或小型化的要求的问题。
[0008]也有将引出线与振动板一体化而引出的情况,但因引出线的一体化而振动板打乱重量平衡,尤其是振动板为薄型或轻量的情况下,对音响特性的坏影响变大。若用极薄的振动板,则还有时无法实现有支承引出线这一本身动作。
[0009]另外,在将音圈的端面直接接合于振动板,并且从音圈的振动板侧端面引出引出线时,有时引出线不得不通过接合部位。该情况下,产生与将平坦面接合于振动板时相比接合力下降的问题。
[0010]要处理这种问题,可以考虑从音圈的位于振动板侧的相反侧的端面引出引出线并将引出线远离振动板而引导至端子部。此时,一对引出线的一方横穿音圈的下侧(位于被接合于振动板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面而被引出。若采用这种引出线的引出方法,则在降落冲击时或音圈的振幅较大时,音圈的下侧端面有时碰上磁电路的底面,此时因引出线横穿音圈的下侧端面,从而产生冲击荷重集中施加于横穿的I根引出线上而引出线容易受损的问题。
[0011]本发明将处理这种问题作为课题的一例。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开从音圈被引出的引出线和振动板的干涉;避开引出线和振动板的干涉来抑制异音的发生或振动板的振动特性劣化;即使在直接接合振动板和音圈时也可以得到充分的接合力;抑制因音圈与磁电路的底面冲突而引起的引出线的损坏等。
[0012]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3]为了实现这种目的,基于本发明的小型扬声器装置至少具备以下各方面所涉及的结构。
[0014]该小型扬声器装置具有:静止部;振动板,其被支承于所述静止部;音圈,其直接或间接地被接合于所述振动板;以及引出线,其从所述音圈的与所述振动板相反一侧的一部分被引出。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特征部分的说明图。
[0016]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更具体的特征部分的说明图(主要部分剖面图)。
[0017]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更具体的特征部分的说明图(磁轭的立体图)。
[0018]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更具体的特征部分的说明图(说明音圈的引出线的说明图)。
[0019]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更具体的特征部分的说明图(表示退避部的功能的说明图)。
[0020]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除振动板以外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0021]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除振动板以外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0022]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除振动板以外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0023]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0024]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引出通道的形成例的说明图(该图(a)是表示引出通道5的一个形成例的侧视图,该图(b)是表示引出通道5的其他形成的侧视图)。
[0025]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从音圈引出引出线的引出方法的例子的说明图(该图(a)是音圈3的俯视图,该图(b)是该图(a)所示的音圈3的导线30A中的卷绕开始位置附近的放大图,该图(C)是该图(a)表示的音圈3的导线30A的卷绕结束位置附近的放大图。另外,该图(d)及该图(e)是分别表示该图(b)及该图(C)所示的音圈的变形列的说明图)。
[0026]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0027]图13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电子设备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虽然包括图示的内容,但并非仅限于此。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特征部分的说明图。扬声器装置I具备有振动板2、音圈3、磁电路4及省略图不的静止部。
[0029]振动板2被支承于省略图示的静止部。在此所说的静止部是相对于由音圈3的驱动引起的振动相对静止的部位,并非指其本身完全静止。扬声器装置I的框架或者磁电路4自身或其一部分等,或者被搭载扬声器装置I的被搭载部位等成为静止部。另外,当磁电路为静止部时,扬声器装置I具有后述的构成磁电路的磁轭支承振动板2的构造,例如,在磁轭的外周部被支承振动板2的外周部。
[0030]音圈3的一端侧直接或间接地被接合于振动板2。如图所不,可将音圈3的音响放射方向SD侧的一端面3B直接接合于振动板2,也可通过音圈骨架等支承部将音圈3接合于振动板2。当通过音圈骨架等支承部接合时,可以使支承部通过阻尼器等保持机构保持于静止部。
[0031]磁电路4形成被配置音圈3的磁隙4G,并且被支承于省略图示的静止部或者磁电路4自身成为静止部。如后所述,磁电路4包含磁轭、磁石及薄板等构成要件。将磁隙4G形成为周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在其内侧配置磁石的内磁型、在其外侧配置磁石的外磁型、以及在其两侧配置磁石的双磁型(内磁.外磁并用型)中的任意一种。
[0032]另外,在使用在音响放射方向SD上被磁化的磁石的情况下,使用薄板来构成磁隙4G。并且,可以使用在相对于音圈放射方向SD大致垂直的方向上被磁化的磁石来采用内磁型或外磁型的磁电路。此时,由磁轭和磁石构成磁隙4G。可以采用将在相对于音响放射方向SD大致垂直的方向上被磁化的磁石配置于内侧及外侧的双磁型的磁电路。此时,在内侧及外侧的磁石之间构成磁隙4G。另外,在采用前述的磁电路时,未必一定使用磁轭,可以根据需要,由后述的框架(非磁性体)支承磁石或薄板。在由框架支承磁石或薄板的情况下,具有与音圈3的端面相对向的底面,并成为静止部。另外,可以使用薄板和挟持该薄板的多个磁石被框架支承的推斥型磁电路(音圈3的内侧或外侧上被配置磁石),该情况中框架也具有与音圈3的端面相对向的底面,并成为静止部。
[0033]而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I中,具有音圈3的引出线30A横穿音圈3的位于振动板2侧的相反侧的端面3A而被引出的引出部30。音圈3由于连接于被输入音频信号的信号输入端子,所以其一对端部分别连结于引出线30A。卷绕I根导线而被形成的音圈3能够通过其导线的两端的延长部分形成引出线30A。
[0034]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引出线30A并不是从音圈3的振动板2侧的端部引出,而是从比音圈3的振动板2侧的端部更靠近音响放射方向SD的相反侧中的音圈3的一部分引出,更详细而言从与振动板2相反一侧(音响放射方向SD的相反侧)的端部引出。此时若一对信号输入端子双方处于音圈3的一方侧,贝U—对引出线30A的一方必然横穿音圈3的端面3A,在端面3A上被形成引出部30。另外,并不限定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引出线30A也可以从位于被配置信号输入端子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音圈3的侧面被引出,S卩,当信号输入端子相对于音圈3被配置于外侧时,除音圈3的端面3A以外,从比音圈3的振动板2侧的端部更靠近磁电路4侧、即音圈3的内侧侧面3C被引出,或者在信号输入端子相对于音圈3被配置于内侧时,从音圈3的外侧侧面3D被引出,并横穿音圈3的端面3A而被卷绕。gp,横穿音圈3的端面3A而被卷绕即可,只要引出线30A的引出位置为比音圈3的振动板2侧的端部更靠近磁电路4侧,则可以是音圈3的任何位置。
[0035]相对于此,扬声器装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