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体两片袖绱袖工艺的模板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73587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合体两片袖绱袖工艺的模板夹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合体两片袖绱袖工艺的模板夹具,涉及服装制作工艺技术领域,包括依次叠层放置的顶层透明板、中间层透明板和底层透明板,并且顶层透明板、中间层透明板和底层透明板之间还通过布置在上端的铰链接机构相互连接,以使顶层透明板可在中间层透明板上翻动,中间层透明板可在底层透明板上翻动。本实用新型可大大提高绱袖效率,无须熟练技工都可完成高质量的绱袖工艺,能有效解决熟练技工紧缺问题,在质量方面能保持稳定。
【专利说明】
合体两片袖绱袖工艺的模板夹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制作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是批量生产的服装缝纫用模板夹具。
【背景技术】
[0002]服装模板夹具是当今服装生产中的一种新型应用技术,在服装行业中应用已比较普及,是集服装结构、缝制工艺、服装CAD与自动化科技切割设备的一体化技术,设计要求较高。目前的相关应用主要停留在款式简单、变化小的服装部件的制作,并且关于模板夹具设计的系统理论也很少。
[0003]合体两片袖是较为普遍的衣袖样式之一,男女西装、中山装、春秋装等所使用的都是此种衣袖。合体两片袖绱袖之后要求袖山头饱满、吃势匀称,部位准确、前圆后登,横、直丝绺应不紧不吊,弯势自然,左右对称。
[0004]传统合体两片袖的绱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5](I)按照样板的形状裁好衣片,在袖身上定好与衣身上对位点对应的六工'B1 Xi^Di,El,Fl,在衣身上定好与袖山上的对位点对应A2、B2、C2、D2、E2、F2 (见图1);
[0006](2)缝合好衣身肩缝、侧缝,整理好衣身;
[0007](3)缝合好前、后偏袖缝,整理好袖身;
[0008](4)抽袖包,从前袖缝起针,缝至小袖片横丝处,袖山弹起,袖窿部位圆顺(见图2),袖山各部位吃势要按照样板的设计量来分配,使袖山和袖窿的对位点间的长度吻合(见图3);
[0009](5)缝合袖山和袖窿(见图4)。绱袖时袖山和袖窿的对位点会产生偏移,要按照装袖的要求对对位点的位置适当进行调整。
[0010]因袖山和袖窿呈圆圈,網袖是在立体的状态下进彳丁,網袖时需不断停机调整衣身和袖子的位置,保证各对位点Ai与A2、Bi与B2、Ci与C2、Di与D2、E ι与E2、F ι与F2对应叠合,是一种间歇式的缝合方式。
[0011]绱袖工艺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件服装的外观质量,在绱袖过程中需摆正袖山与袖窿的相对位置。可见合体两片袖的绱袖工艺是一项技术含量很大的缝制技艺,通常会需要具有较高水平的熟练工完成。
【实用新型内容】
[0012]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出一种可方便、高效地进行绱袖加工的合体两片袖绱袖工艺的模板夹具。
[0013]本实用新型包括顶层透明板、中间层透明板和底层透明板,所述顶层透明板、中间层透明板和底层透明板依次叠层放置,并且顶层透明板、中间层透明板和底层透明板之间还通过布置在上端的铰链接机构相互连接,以使顶层透明板可在中间层透明板上翻动,中间层透明板可在底层透明板上翻动;
[0014]在底层透明板上开设卧式布置的第一S形槽口,在所述第一S形槽口的上缘外侧设置与第一S形槽口平行的第一裁片边缘限位件,于朝向中间层透明板的底层透明板表面分布若干第一裁片防滑件,在所述第一 S形槽口的上缘分布若干定位针,各定位针的针尖朝向顶层透明板;
[0015]所述中间层透明板的下端呈卧式布置的S形,当中间层透明板叠放于底层透明板上时,中间层透明板的下端与底层透明板上的第一 S形槽口上缘重叠;
[0016]在顶层透明板上开设卧式布置的第二S形槽口,当顶层透明板、中间层透明板和底层透明板相互叠放时,所述第二S形槽口与第一S形槽口重合,在朝向中间层透明板的顶层透明板表面分布若干第二裁片防滑件;
[0017]当顶层透明板、中间层透明板和底层透明板相互叠放时,设置在底层透明板上的定位针的针尖低于顶层透明板的上表面。
[0018]使用时,将裁片分别夹持在中间层透明板和底层透明板之间、顶层透明板和中间层透明板之间,并通过定位针固定几个关键定位点,然后将夹持有平面衣袖裁片和平面衣身裁片的本实用新型直接置于模板缝纫机上,通过模板缝纫机的压脚和引导件与本实用新型S形槽口的配合,缝纫机针在S形槽口中运线缝合,就可顺势将衣袖与衣身进行缝合,完成绱袖工艺。
[0019]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大大提高绱袖效率,无须熟练技工都可完成高质量的绱袖工艺,能有效解决熟练技工紧缺问题,在管理方面能减少生产过程因技术问题无法胜任而闲置的时间,在质量方面能保持稳定,减少质量对操作人员的依赖程度。
[0020]进一步地,为了防止采用整块中间层透明板使裁片不能精准定位,本实用新型所述中间层透明板分为至少两块,每块中间层透明板的上端与底层透明板的上端分别铰接。使用时,可逐一将裁片定位,及时压下相对的中间层透明板。
[0021]为了方便生产、利于固定裁片,提高绱袖工艺质量,所述第一裁片防滑件为固定在底层透明板表面、分布于第一 S形槽口外侧的砂纸。
[0022]为了方便生产、利于操作工观察,在所述中间层透明板上设置第二裁片边缘限位件,当中间层透明板叠放于底层透明板上时,所述第二裁片边缘限位件与第一裁片边缘限位件重合。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裁片边缘限位件、第二裁片边缘限位件分别为卧式布置的S形凸条。
[0024]为了提高夹持在顶层透明板和中间层透明板之间的裁片的定位精度,所述第二裁片防滑件为分布于第二 S形槽口外侧的砂纸。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合体两片袖的袖山和袖窿对应的对位点的确定示意图。
[0026]图2为袖山抽袖包后的衣袖示意图。
[0027]图3为袖山和袖窿上对位点的比对示意图。
[0028]图4为袖山和袖窿的缝合线示意图。
[002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底层透明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中间层透明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顶层透明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袖窿的净缝线示意图。
[0034]图10为袖山的净缝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如图5、6、7、8所示,合体两片袖绱袖工艺的模板夹具主要由顶层透明板1、中间层透明板2和底层透明板3构成,顶层透明板1、中间层透明板2和底层透明板3依次叠层放置,并且顶层透明板1、中间层透明板2和底层透明板3之间还通过布置在上端的铰链接机构4相互连接,以使顶层透明板I可在中间层透明板2上翻动,中间层透明板2可在底层透明板3上翻动。
[0036]如图6所示,在底层透明板3上开设卧式布置的第一S形槽口 3_1(其曲线是根据袖山和袖窿的规格而设计的,槽口的宽度与模板缝纫机的压脚相匹配),在第一S形槽口 3-1的上缘外侧固定与第一 S形槽口 3-1平行的第一裁片边缘限位件一一S形凸条(如海绵胶带
? 于朝向中间层透明板2 的底层透明板3表面固定式分布若干砂纸 3-3, 砂纸 3-3 重点密布在第一 S形槽口 3-1的下缘。在第一 S形槽口 3-1的上缘分布若干定位针3-4,各定位针3-4的针尖朝向顶层透明板I。为了防止误伤到操作工,可在各定位针3-4的周围设置醒目提示标志。
[0037]如图5、7所示,中间层透明板2分为至少两块,每块中间层透明板2的上端与底层透明板3的上端分别铰接。
[0038]中间层透明板2的下端2-1呈卧式布置的S形,当中间层透明板2叠放于底层透明板3上时,中间层透明板2的下端2-1与底层透明板3上的第一S形槽口3-1上缘重叠。
[0039]在中间层透明板2上设置第二裁片边缘限位件一一S形凸条(如海绵胶带)2_2,当中间层透明板2叠放于底层透明板3上时,S形凸条2-2与S形凸条3-2重合。
[0040]如图5、8所示,在顶层透明板I上开设卧式布置的第二S形槽口1-1,当顶层透明板
1、中间层透明板2和底层透明板3相互叠放时,第二 S形槽口 1-1与第一 S形槽口3-1重合。在朝向中间层透明板2的顶层透明板I表面固定式分布若干砂纸1-2,砂纸1-2重点密布在第二S形槽口 1-1的上、下缘。
[0041]当顶层透明板1、中间层透明板2和底层透明板3相互叠放时,固定在底层透明板3上的定位针3-4的针尖低于顶层透明板I的上表面。
[0042]应用:
[004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前提:绱袖工艺前的衣袖的后偏袖缝未缝合、衣身的腋下缝也未缝合。
[0044]缝制右袖步骤如下:(I)按照样板的形状裁好衣片,在袖身上定好与衣身上对位点对应的A^B1XhDhEhF1,在衣身上定好与袖山上的对位点对应A2、B2、C2、D2、E2、F2(见图1); (2)缝合衣身小刀片和前衣身裁片,缝合前、后衣身的肩缝(见图9); (2)缝合好前偏袖缝,整理好袖身;(3)打开模板夹具上层和隔板层,将袖身正面朝上,袖山毛边对齐基准线,放置在下层模板上,对位点A4、B4、C4、D4、E4、F4固定在相应位置的定位针上;(4)放下隔板层,将衣身反面朝上,衣身布边对齐基准线,对位点A3、B3、C3、D3、E3、F3固定在下层模板相应位置的定位针上;(5)盖上模板上层,沿模板开槽轨迹进行车缝;(6)分别缝合衣身侧缝和袖内侧缝;(7)将袖山和袖窿未缝合的部位缉合。
[0045]在服装上,两片式圆装袖通常为左右对称的设计,在缝制过程中如果采用两个模板,通常会影响作业进度,因此在用此模板夹具操作时,将衣身放在下层,袖身放在上层,组装的则是左袖。
[0046]通过与传统绱袖工艺的比较可以看出,使用本实用新型模板夹具对衣身和袖身的制作优化了传统绱袖工艺中对操作难度较高的袖山和袖窿缝合的绱袖工序,由立体操作变成了平面操作;将间歇式的上袖工艺变成了两步骤,一是按照设计放置裁片至模板夹具,按槽位轨迹一次性的流畅地缉缝袖山和袖窿,二是在缝合好袖身和衣身后,将袖山和袖窿缝制完整。使服装合体两片袖模板夹具的运用使缝制质量不受缝制工人因素的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高,降低了该道工序对熟练工的依赖程度;袖山和袖窿的组合由传统的立体变为平面操作、由间歇式的变为连续性的缝制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0047]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曲线是根据袖山和袖窿的规格而设计的。
【主权项】
1.合体两片袖绱袖工艺的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层透明板、中间层透明板和底层透明板,所述顶层透明板、中间层透明板和底层透明板依次叠层放置,并且顶层透明板、中间层透明板和底层透明板之间还通过布置在上端的铰链接机构相互连接,以使顶层透明板可在中间层透明板上翻动,中间层透明板可在底层透明板上翻动; 在底层透明板上开设卧式布置的第一S形槽口,在所述第一S形槽口的上缘外侧设置与第一 S形槽口平行的第一裁片边缘限位件,于朝向中间层透明板的底层透明板表面分布若干第一裁片防滑件,在所述第一 S形槽口的上缘分布若干定位针,各定位针的针尖朝向顶层透明板; 所述中间层透明板的下端呈卧式布置的S形,当中间层透明板叠放于底层透明板上时,中间层透明板的下端与底层透明板上的第一 S形槽口上缘重叠; 在顶层透明板上开设卧式布置的第二S形槽口,当顶层透明板、中间层透明板和底层透明板相互叠放时,所述第二 S形槽口与第一 S形槽口重合,在朝向中间层透明板的顶层透明板表面分布若干第二裁片防滑件; 当顶层透明板、中间层透明板和底层透明板相互叠放时,设置在底层透明板上的定位针的针尖低于顶层透明板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合体两片袖绱袖工艺的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透明板分为至少两块,每块中间层透明板的上端与底层透明板的上端分别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合体两片袖绱袖工艺的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裁片防滑件为固定在底层透明板表面、分布于第一 S形槽口外侧的砂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合体两片袖绱袖工艺的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层透明板上设置第二裁片边缘限位件,当中间层透明板叠放于底层透明板上时,所述第二裁片边缘限位件与第一裁片边缘限位件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合体两片袖绱袖工艺的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裁片边缘限位件、第二裁片边缘限位件分别为卧式布置的S形凸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合体两片袖绱袖工艺的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裁片防滑件为分布于第二 S形槽口外侧的砂纸。
【文档编号】A41H31/00GK205456321SQ201620219863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2日
【发明人】成月华, 陈亮, 殷文菁, 秦蓓佳
【申请人】成月华, 陈亮, 殷文菁, 秦蓓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