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纳米管渗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718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纳米管渗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纳米管渗水系统,包括过滤系统、干管、支管、若干纳米渗水管、排污管、集水管,所述干管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系统连接,并位于地上,另一端与所述支管连接,并位于地下,所述若干纳米渗水管位于地下,其一端与所述支管连接,另一端与集水管连接,所述排污管一端与所述集水管连接,另一端伸出地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系统具有抗堵塞、铺设距离长、过滤系统成本低的优点。
【专利说明】 一种地下纳米管渗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灌水设施,尤其涉及为一种地下纳米管渗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滴灌技术比传统的漫灌、畦灌和沟灌节水,但滴灌系统存在滴头易堵塞,尤其地下滴灌存在根侵堵塞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地下灌水过程中负压吸泥和根侵堵塞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0003]微纳米技术为微机电系统技术和纳米科学技术的简称,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兴起的高新科学技术。由于其巨大的应用前景,自问世以来微纳米技术受到了各国政府和学者的普遍重视,是当前科技界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抗堵塞、铺设距离长、过滤系统成本低的地下纳米管渗水系统。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纳米管渗水系统,包括过滤系统、干管、支管、若干纳米渗水管、排污管、集水管,所述干管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系统连接,并位于地上,另一端与所述支管连接,并位于地下,所述若干纳米渗水管位于地下,其一端与所述支管连接,另一端与集水管连接,所述排污管一端与所述集水管连接,另一端伸出地面。
[0006]进一步,所述排污管伸出地面的一端设置有排污阀。
[0007]进一步,所述纳米孔渗水管的个数为一个以上。
[0008]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纳米渗水管,传统水源中的微颗粒不能进入纳米孔,解决了地下滴灌灌水过程中滴头堵塞的问题且由于纳米渗水管的纳米孔结构,出水量对管内的压力依赖性小,可以长距离送水,而且出水量不衰减,渗水均匀度高,铺设距离长;并且可根据土壤含水量高低,自动调节供水;即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时,供水量自动增大;当土壤含水量较高时,供水量自动减少;同时,由于纳米渗水管对水质的要求较低,只需进行初级过滤,减少过滤系统的级数,减少了管材和管件的用量,降低设备和维护成本;采用该系统后,比通用的滴灌技术节水50%以上;纳米渗水管的末端连接有集水管,集水管可以沉积部分泥沙,减少泥沙在纳米渗水管中的沉积量,便于清洗,同时集水管可以减轻纳米渗水管中水对管壁的压力,延长纳米渗水管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
[0011]1、过滤系统 2、干管 3、支管
[0012]4、纳米渗水管 5、排污管 6、排污阀[0013]7、集水管【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过滤系统1、干管2、支管3、若干纳米渗水管4、排污管5、集水管7,所述干管2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系统I连接,并位于地上,另一端与所述支管3连接,并位于地下,所述若干纳米渗水管4位于地下,其一端与所述支管3连接,另一端与集水管7连接,所述排污管5 —端与所述集水管7连接,另一端伸出地面。
[0015]所述排污管5伸出地面的一端设置有排污阀6。
[0016]所述纳米渗水管6的个数为一个以上。
[0017]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关闭排污管5伸出地面上排污阀6,水经过过滤系统I过滤后,水被输送到干管2和支管3中,支管3中的水被输送到纳米渗水管4中,如果外界土壤的含水量较低,纳米渗水管内的水的势能大于外界土壤的水的势能,水分子通过微纳米孔向土壤渗水,如果外界土壤的含水量较高时,二者势能差较小,向土壤的渗水量减少,流经纳米渗水管4的水汇集到集水管7中,通常,排污阀6处于关闭状态,水被封闭在系统中;管道需冲洗时,打开排污管5上的排污阀6,排污管5与集水管7连接,系统内的水被排出,达到冲洗纳米渗水管的目的。
[0018]纳米渗水管是以聚乙烯组合物为基材,在管壁上制备贯穿内外壁的微纳米孔,通过水的势能从管内向土壤渗透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
[0019]纳米渗水管4由内管和外管套结而成,纳米渗水管4的内管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微纳米孔,孔径为0.1-0.5nm,外管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微纳米孔,孔径为Ι-lOOnm,所以水分子能顺利通过微纳米孔,水中的其他杂物和沙尘由于颗粒直径大于微纳米孔的直径,被截留在纳米渗水管中,不会导致地下滴灌灌水过程中堵塞的问题,由于纳米渗水管4的微纳米孔结构,依靠管内和外界土壤的水的势能差来给作物供水,所以渗水量对管内的压力依赖性小,可以长距离送水,出水量不衰减,渗水均匀度高,铺设距离长。由于水中的其他杂物和沙尘不能通过微纳米孔,水源的水只需经过过滤系统I初级过滤,减少过滤系统的级数,系统大大减少了管材和管件的用量,降低设备制造和维护成本,节约整个系统的使用成本;排污阀6关闭时,纳米渗水管4的水汇集到集水管7中,集水管7可以沉积部分泥沙,减少泥沙在纳米渗水管4中的沉积量,便于清洗,同时集水管4可以减轻纳米渗水管7内水对管壁的压力,延长纳米渗水管4的使用寿命;整个系统在满足作物需水的情况下,能够避免水资源的浪费,达到节水的目的。
[002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地下纳米管渗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系统(I)、干管(2)、支管(3)、若干纳米渗水管(4)、排污管(5)、集水管(7),所述干管(2)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系统(I)连接,并位于地上,另一端与所述支管(3)连接,并位于地下,所述若干纳米渗水管(4)位于地下,其一端与所述支管(3)连接,另一端与集水管(7)连接,所述排污管(5)—端与所述集水管(7)连接,另一端伸出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管渗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5)伸出地面的一端设置有排污阀(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管渗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渗水管(4)的个数为一个以上。
【文档编号】A01G25/06GK203708959SQ201420011132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日
【发明者】王冲, 保功辉, 冯厚军, 赵胤军 申请人:大禹节水(天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