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莎豆精粉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69098阅读:10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油莎豆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油莎豆精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油莎豆(cyperusesculentusl.var.sativusbaeck),又称虎坚果、人参豆、老虎豆、铁荸荠、地下板栗和地下核桃等,属于莎草科(cyperaceae)莎草属(cyperus)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热带到温带地区营养最丰富的坚果之一,原产地是非洲及地中海沿岸国家,种植历史悠久。油莎豆适应性极强,我国在1960年由保加利亚引入油莎豆栽培,并在新疆于1964年引入栽培成功,目前在我国黑龙江、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省市均有油莎豆种植。

油莎豆是一种优质、高产、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油、粮多用新型作物,又名汕莎草,也是美化、绿化环境的观赏植物。油莎豆适应性强,产量高,我国南北各地的沙滩、丘陵、岗地、林间等均可种植,抗旱耐涝,易种易管,可单种,也可以与其它作物套种(如茶林、果园、瓜地等)。油莎豆叶子针形细而长,株高1米左右,生长旺盛,分蘖力强,地下结块茎。油沙豆主要收获地下核状根茎果,干果粒重1.6~3.6克,根据干粒重、株型和块茎分布等表现科研将油莎豆分为两大类型、4个小类型,即大粒型品种(包括普通大粒型、特大粒型)和小粒型品种(包括小粒型、中粒型)。油莎豆含有大量的糖分,其播种、管理、收获、贮藏与花生相似,喜光、好气、耐早、抗盐碱,最好种植在黄沙土壤上,产量更高,根系发达,生长快,分孽多,每穴结果200~300粒。春季播种,每亩用种8~10kg,播期4~6月,株距30厘米,行距50厘米,全生育期110天左右。病虫害很少,不用打药。种植油莎豆一般可亩产鲜豆1000~2000千克,干豆600~1200千克。

油莎豆采收后,要经过除杂(除掉挖掘油莎豆产生的泥土、石块、玻璃、铁钉、陈种空壳、病虫鼠害破损果等)、清洗(将油莎豆表面附着的泥土、须根冲洗掉)、分级(用网目不同的筛子将油莎豆按其颗粒大小分成不同等级,以便于产品加工和出售,增加商品价值。细小不规则的剔除后,可用于榨油)、脱皮(油莎豆表皮淡褐色,有节和鳞片,鲜食时食后口感不适就是表皮的缘故。加工风味小食品之前应尽量去掉食用后产生不适感的表皮减少和再清洗(脱皮后的油莎豆用清水冲洗表皮渣屑,待干净后即可进入加工阶段)等处理。

油莎豆含有15~30%的油脂。油莎豆油油色清澈微红,无沉淀,浓香无异味,0℃以下不冻,可作精美菜肴的调料油,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是当今植物中较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油料作物之一。油莎豆除榨油外,也可加工成多种方便食品如膨化美味油莎豆等食品出售,可生食、炒食、油炸,味道香甜。榨过油的饼粕可加工成糕点,制酱油和醋,也可提取优质淀粉、糖、纤维素和酿酒。榨过油的饼粕经深加工处理,100千克饼粕可提取优质淀粉30千克,熬糖30~34千克,还可酿造40~50度白酒14~16千克,余下的粉渣还是很好的精饲料。油莎豆的叶子细长有韧性,是编织手工艺品的理想原料,也可以作为饲草用于牛羊等动物养殖。

据《新华本草纲要》记载,油莎豆块茎性辛、甘、温,有疏肝行气、健脾和健胃功效,主治肝郁气滞所致的胁痛、胸闷;脾胃气滞所致的脱腹胀满、胃痛纳呆、脾虚食少、食积停滞、消化不良等症。研究表明,我国栽培的油莎豆含油率在15~30%,一般含油率为在20~30%。油莎豆油含饱和脂肪酸20%,油酸64%,亚油酸11%,亚麻油酸2%,不饱和油酸占了绝对多数,可与橄榄油、杏仁油相媲美,而且还含有大量的天然维生素e;油莎豆淀粉含量也很高,在12~42%,一般15~30%,在吐鲁番沙漠站种植的油莎豆淀粉含量为15.06%,淀粉中直链淀粉占24.48%,支链淀粉占66.42%;油莎豆中含有20~35%的可溶性糖分,主要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所以生吃油莎豆味道甜美;油莎豆蛋白质含量5~12%,含量与大米相当,可消化率很高,并含20种氨基酸,营养很丰富;油莎豆含有20~42%的膳食纤维,可作为健康的饮食潜在的成分;油莎豆含矿物质为4~8%,是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的良好来源。

目前,有关油莎豆加工利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成分分析和提取油莎豆油,其产业化加工尚在构想和论证中。在基础研究方面,于洪等(2015)综述了油莎豆化学成分及应用研究进展;闫军(2016)分析和比较了不同产地的油莎豆的主要成分;田瑜(2016)研究了油莎豆提油工艺和油莎豆油的品质;胡炜东(2013)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油莎豆油的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吴正奇和余攀(2017)以及严寒(2009)研究水酶法提取油莎豆油的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在专利技术方面,专利号cn101731621a涉及一种油莎豆保健食品与制作方法;专利号cn101731710a涉及一种油莎豆饮料及其制作方法;专利号cn101731710a涉及一种油莎豆饮料及其制作方法;专利号cn101731710a涉及一种油莎豆饮料及其制作方法;专利号cn1313056a涉及一种植物蛋白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cn102018043a涉及油莎豆饮品的制备方法;专利号cn104186915a涉及一种油莎豆粕蛋白的制备及其在牛肉肠中的应用;专利号cn102038180a涉及油莎豆糊。

针对油莎豆成分特点,结合现代食品消费习惯和特点,如何开发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原料利用充分、食用方便、营养和保健功能突出、卫生安全性高和环境污染少的油莎豆食品,强化现代高新技术在油莎豆系列食品加工的应用研究,尽快实现油莎豆食品加工的产业化,促进油莎豆种植-加工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仍是整个油莎豆行业的努力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油莎豆利用不充分和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油莎豆精粉的制备方法,成本低、原料利用率高、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提取充分、溶解性能好、保健功能突出、风味佳、食用方便、可机械化。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如下:利用油莎豆水溶性成分的水溶特征、淀粉可被淀粉酶酶解溶于水、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可溶于水以及油脂可被蛋白质乳化提取的性质,油莎豆经粉碎过筛所得的油莎豆粉加水、加热糊化后,用淀粉酶酶解提取,经调节ph值提取油莎豆蛋白质和油脂后经浆渣分离得油莎豆提取液,油莎豆提取液经乳化均质后真空浓缩得到油莎豆浓缩液,油莎豆浓缩液经喷雾干燥得到油莎豆精粉。

一种油莎豆精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

⑴粉碎过筛:取干油莎豆,用不锈钢粉碎机(任何型号)粉碎并经标准筛过筛后得油莎豆粉备用。

所述的油莎豆是指植物油莎豆的干燥块茎,其品种包括两大类型、4个小类型,即大粒型品种(包括普通大粒型和特大粒型)和小粒型品种(包括小粒型和中粒型);所述的油莎豆粉,其粒度大小为经20~600目标准筛过筛。

优选的,所述的油莎豆是指植物油莎豆的干燥块茎,其品种包括大粒型品种和小粒型品种以及潜在任何油莎豆品种;所述的油莎豆粉,其粒度大小为经20~100目标准筛过筛。

大粒型品种特征:块茎大而少、分布比较集中。

大粒型品种包括普通大粒型和特大粒型。普通大粒型:块茎较大、较少,千粒重:500~800克;特大粒型:块茎更大、更少,千粒重:≧800克。

大粒型品种特征:块茎小而多、分布更集中。

小粒型品种包括小粒型和中粒型。小粒型:块茎更小、更多,千粒重:≦400克;中粒型:块茎较多、较小,千粒重:400~500克。

⑵浸泡吸水与加热糊化:向油莎豆粉中加入其质量3~100倍的水,调节混合物料温度至0~60℃,搅拌0.5~5小时使油莎豆粉末充分吸水膨胀;将混合物料的温度加热至玛咖淀粉的糊化温度,搅拌0.2~4小时,得到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控制本步骤整个过程中,搅拌速度为10~250rpm。

所述的油莎豆淀粉的糊化温度为55~100℃。

优选的,所述的油莎豆淀粉的糊化温度为70~100℃。

⑶淀粉酶酶解提取: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步骤⑵所得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的温度调节至50~100℃并维持50~100℃,用碱/酸液调节ph为4.0~7.0,加入其质量0.003~0.3%的淀粉酶,继续搅拌0.2~6小时进行酶解提取,得到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10~300rpm。

所述的碱为分析纯或者食用级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柠檬酸三钠、磷酸三钾、柠檬酸三钾、磷酸三钠、碳酸钠、碳酸钾或者两种或多种碱任意比例的混合物,碱液的质量百分浓度范围为1~60%;所述的酸为分析纯或者食用级的柠檬酸、抗坏血酸、苹果酸、磷酸、乳酸、富马酸、酒石酸、醋酸、盐酸、硫酸或者两种或多种酸任意比例的混合物,酸液的质量百分浓度范围为1~60%;所述的淀粉酶为食品级的酸性淀粉酶、中温淀粉酶、脱支酶、糖化酶和高温淀粉酶,酶的剂型为液态或者固态。

优选的,所述的碱为分析纯或者食用级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柠檬酸三钠、磷酸三钾、柠檬酸三钾、磷酸三钠或者两种或多种碱任意比例的混合物,碱液的质量百分浓度范围为5~20%;所述的酸为分析纯或者食用级的柠檬酸、苹果酸、抗坏血酸、磷酸或者两种或多种酸任意比例的混合物,酸液的质量百分浓度范围为5~20%;所述的淀粉酶为食品级的中温淀粉酶和高温淀粉酶,酶的剂型为液态或者固态。

⑷蛋白质提取与过滤: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⑶所得的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的温度调节至40~90℃并维持40~90℃,用碱液调节ph为6.5~12.0,继续搅拌0.1~6小时提取油莎豆蛋白质;将混合物料用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渣1,向油莎豆渣1中加入其质量0.5~5倍的水,搅拌提取0.1~3小时,经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2和油莎豆渣;合并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提取液2得到油莎豆提取液,弃油莎豆渣。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10~200rpm。

所述的碱为分析纯或者食用级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钾、碳酸钠或者两种或多种碱任意比例的混合物,碱液的质量百分浓度范围为1~60%。

优选的,所述的碱为分析纯或者食用级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碱液的质量百分浓度范围为5~15%。

⑸乳化与均质: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步骤⑷所得油莎豆提取液,用酸液调节ph为3.5~6.5,加入质量分数为0.05~1.0%并且事先溶解好的复合乳化剂,继续搅拌0.2~4小时以充分乳化油莎豆油脂,将混合物料用均质机在10~40mpa的均质压力下均质1~2次,得到油莎豆均质液。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10~300rpm。

所述的酸为分析纯或者食用级的抗坏血酸、富马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乳酸、磷酸、醋酸、盐酸、硫酸或者两种或多种酸任意比例的混合物,酸液的质量百分浓度范围为1~60%。所述的单体乳化剂为食用级的不同hlb值的单甘酯、不同hlb值的三聚甘油酯、卵磷脂、大豆磷脂、不同hlb值的蔗糖脂肪酸酯、不同hlb值的司盘(斯潘)、不同hlb值的吐温、硬脂酰乳酸钠和硬脂酰乳酸钙;所述的的复合乳化剂为两种食用级单体乳化剂按hlb值计算比例混合得到的hlb值为8~14的混合物;所用乳化和均质设备为胶体磨和高压均质机。

优选的,所述的酸为分析纯或者食用级的抗坏血酸、富马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酸液的质量百分浓度范围为10~20%。所述的单体乳化剂为食用级的不同hlb值的单甘酯、不同hlb值的三聚甘油酯、卵磷脂、大豆磷脂、不同hlb值的蔗糖脂肪酸酯、不同hlb值的司盘(斯潘)和不同hlb值的吐温;所述的的复合乳化剂为两种食用级单体乳化剂按hlb值计算比例混合得到的hlb值为8~14的混合物;所用乳化设备为胶体磨,所用的均质设备为高压均质机。

⑹浓缩:用真空浓缩法将步骤⑸所得油莎豆均质液浓缩至固形物质量百分含量为20~40%,得到油莎豆均质浓缩液备用。控制本步骤整个过程中物料的温度为0~70℃。

所述的真空浓缩法为单效真空浓缩、多效真空浓缩和旋转真空浓缩;所述的油莎豆均质浓缩液,其质量浓度≧20%。

优选的,所述的真空浓缩法为单效真空浓缩和多效真空浓缩;所述的油莎豆均质浓缩液,其质量浓度≧30%。

⑺喷雾干燥:将步骤⑹所得油莎豆均质浓缩液用喷雾干燥法干燥至水分含量至2~9%,冷却到40℃以下、密封即得固态的油莎豆精粉。控制本步骤整个过程中物料的温度≦80℃。

所述的喷雾干燥法,其喷雾方式为离心喷雾和压力喷雾,热风进口温度为145~190℃,热风流速为1~20m/s,热风出口温度为70~100℃。

优选的,所述的喷雾干燥法,其喷雾方式为压力喷雾,热风进口温度为155~180℃,热风流速为3~10m/s,热风出口温度为75~95℃。

通过上述技术措施,主要解决了油莎豆淀粉的提取与可溶化、蛋白质的提取、油脂的水相乳化提取和油脂的乳化稳定等技术难点与技术问题,达到了油莎豆淀粉小分子化、蛋白质与油脂提取充分、脂肪颗粒细微化和油脂乳化稳定和其他小分子物质溶出充分以及原料利用率高的技术效果。本发明相对于现有的油莎豆加工技术,具有水相乳化提取油脂、淀粉液化降低粘度、营养与保健成分提取充分、产品食用方便等特点。经测定,所得油莎豆精粉的总糖含量≧40%,总蛋白质含量≧7%,总脂肪含量≧25%,灰分含量≦8%和水分含量≦5%;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gb/t30885-2014》的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工艺过程简便、成本低、原料利用率高、活性成分和营养提取充分、溶解性能好、保健功能突出、风味佳、可以机械化生产,能适应于大型与小型的生产规模。

本发明制造的油莎豆精粉,为均匀的粉末状制品,呈白色至浅黄色棕红色,完全去除了不溶解和口感差的油莎豆粗纤维,提取和保留了油莎豆中固有的营养成分和功能物质,富含蛋白质、糖类物质、脂肪、氨基酸、矿物质和果胶、多酚、黄酮类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功能物质,可常温保存,保健功能突出,营养丰富。

经测定,所得油莎豆精粉的总糖含量≧40%,总蛋白质含量≧7%,总脂肪含量≧25%,灰分含量≦8%和水分含量≦5%;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gb/t30885-2014》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油莎豆精粉制造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申请人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油莎豆精粉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⑴粉碎过筛:取大粒型品种油莎豆干块茎,用不锈钢粉碎机粉碎并经40目标准筛过筛后得油莎豆粉备用;

⑵浸泡吸水与加热糊化:取油莎豆粉1000g,加入其质量5倍的水,控制搅拌速度为95rpm,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使油莎豆粉末颗粒充分吸水膨胀;再将混合物料的温度加热至90℃,继续搅拌1小时,使油莎豆中的淀粉充分糊化,得到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

⑶淀粉酶酶解提取: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步骤⑵所得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的温度控制在90℃,加入其质量0.05%的液体高温α-淀粉酶,继续搅拌0.5小时进行酶解提取,得到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80rpm。

⑷蛋白质提取与过滤: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⑶所得的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的温度调节至60℃并维持60℃,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8.9或9.0或9.1,继续搅拌1小时提取油莎豆蛋白质;将混合物料用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渣1,向油莎豆渣1中加入其质量2倍的水,搅拌提取0.5小时,经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2和油莎豆渣;合并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提取液2的得到莎豆提取液8.125kg,弃油莎豆渣。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90rpm。

⑸乳化与均质:称取油莎豆提取液质量分数0.15%的由hlb为3.4的单甘酯和hlb为12的蔗糖酯组成的hlb为9的复合乳化剂12.2g,加入到温度为80℃的100g水中,搅拌使其吸水膨胀后用胶体磨进行颗粒细微化处理得复合乳化剂溶液;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步骤⑷所得的温度维持为60℃的油莎豆提取液,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0%的柠檬酸溶液调节ph为5.9或6.0或6.1,再加入复合乳化剂溶液,继续搅拌1小时以充分乳化油莎豆油脂,将混合物料用均质机在20mpa的均质压力下均质2次,得到油莎豆均质液。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100rpm。

⑹浓缩:用旋转真空浓缩法在60℃的温度下将步骤⑸所得油莎豆均质液浓缩至固形物质量百分含量为30%,得到油莎豆均质浓缩液2.7kg。

⑺喷雾干燥:将步骤⑹所得油莎豆均质浓缩液用压力喷雾干燥法在热风进口温度为160℃、热风流速为5m/s和热风出口温度为75~80℃的条件下干燥在至水分含量至5%,冷却到40℃以下、密封即得固态的油莎豆精粉831g。控制本步骤整个过程中油莎豆精粉的最高温度≦80℃。

经测定,所得油莎豆精粉的总糖含量≧40%,总蛋白质含量≧7%,总脂肪含量≧25%,灰分含量≦8%和水分含量≦5%;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gb/t30885-2014》的要求。

实施例2:

一种油莎豆精粉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⑴粉碎过筛:取小粒型品种油莎豆干块茎,用不锈钢粉碎机粉碎并经60目标准筛过筛后得油莎豆粉备用;

⑵浸泡吸水与加热糊化:取油莎豆粉100kg,加入其质量6倍的水,控制搅拌速度为90rpm,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使油莎豆粉末颗粒充分吸水膨胀;再将混合物料的温度加热至60℃,继续搅拌3小时,使油莎豆中的淀粉充分糊化,得到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

⑶淀粉酶酶解提取: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步骤⑵所得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的温度控制在60℃,加入其质量0.07%的液体中温α-淀粉酶,继续搅拌1.5小时进行酶解提取,得到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90rpm。

⑷蛋白质提取与过滤: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⑶所得的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的温度调节至50℃并维持50℃,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0%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为9.4或9.5或9.6,继续搅拌2小时提取油莎豆蛋白质;将混合物料用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渣1,向油莎豆渣1中加入其质量1.5倍的水,搅拌提取1.0小时,经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2和油莎豆渣;合并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提取液2的得到莎豆提取液851kg,弃油莎豆渣。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95rpm。

⑸乳化与均质:称取油莎豆提取液质量分数0.20%的由hlb为8.0的大豆磷脂1.702kg,加入到温度为60℃的10kg水中,搅拌使其吸水膨胀后用胶体磨进行颗粒细微化处理得复合乳化剂溶液;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步骤⑷所得的温度维持为50℃的油莎豆提取液,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0%的苹果酸溶液调节ph为5.4或5.5或5.6,再加入乳化剂溶液,继续搅拌1.5小时以充分乳化油莎豆油脂,将混合物料用均质机在40mpa的均质压力下均质1次,得到油莎豆均质液。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110rpm。

⑹浓缩:用单效真空浓缩法在65℃的温度下将步骤⑸所得油莎豆均质液浓缩至固形物质量百分含量为25%,得到油莎豆均质浓缩液340kg。

⑺喷雾干燥:将步骤⑹所得油莎豆均质浓缩液用压力喷雾干燥法在热风进口温度为165℃、热风流速为4m/s和热风出口温度为80~85℃的条件下干燥在至水分含量至4%,冷却到40℃以下、密封即得固态的油莎豆精粉85.6kg。控制本步骤整个过程中油莎豆精粉的最高温度≦80℃。

经测定,所得油莎豆精粉的总糖含量≧40%,总蛋白质含量≧7%,总脂肪含量≧25%,灰分含量≦8%和水分含量≦5%;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gb/t30885-2014》的要求。

实施例3:

一种油莎豆精粉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⑴粉碎过筛:取中粒型品种油莎豆干块茎,用不锈钢粉碎机粉碎并经20目标准筛过筛后得油莎豆粉备用;

⑵浸泡吸水与加热糊化:取油莎豆粉1.5kg,加入其质量7倍的水,控制搅拌速度为80rpm,在搅拌的情况下加热至85℃并维持85℃1.5小时,使油莎豆粉末颗粒充分吸水膨胀和油莎豆中的淀粉充分糊化,得到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

⑶淀粉酶酶解提取: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步骤⑵所得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的温度控制在85℃,加入其质量0.04%的液体高温α-淀粉酶,继续搅拌0.5小时进行酶解提取,得到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80rpm。

⑷蛋白质提取与过滤: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⑶所得的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的温度调节至45℃并维持45℃,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9.9或10.0或10.1,继续搅拌1.5小时提取油莎豆蛋白质;将混合物料用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渣1,向油莎豆渣1中加入其质量1倍的水,搅拌提取2.0小时,经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2和油莎豆渣;合并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提取液2的得到莎豆提取液10.5kg,弃油莎豆渣。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100rpm。

⑸乳化与均质:称取油莎豆提取液质量分数0.25%的由hlb为11的蔗糖酯26.3g,加入到温度为75℃的150g水中,搅拌使其吸水膨胀后用胶体磨进行颗粒细微化处理得复合乳化剂溶液;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步骤⑷所得的温度维持为45℃的油莎豆提取液,用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富马酸溶液调节ph为6.4或6.5或6.6,再加入乳化剂溶液,继续搅拌1.0小时以充分乳化油莎豆油脂,将混合物料用均质机在40mpa的均质压力下均质2次,得到油莎豆均质液。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120rpm。

⑹浓缩:用单效真空浓缩法在60℃的温度下将步骤⑸所得油莎豆均质液浓缩至固形物质量百分含量为27%,得到油莎豆均质浓缩液3.9kg。

⑺喷雾干燥:将步骤⑹所得油莎豆均质浓缩液用压力喷雾干燥法在热风进口温度为170℃、热风流速为3m/s和热风出口温度为90~95℃的条件下干燥在至水分含量至4%,冷却到40℃以下、密封即得固态的油莎豆精粉1.12kg。控制本步骤整个过程中油莎豆精粉的最高温度≦85℃。

经测定,所得油莎豆精粉的总糖含量≧40%,总蛋白质含量≧7%,总脂肪含量≧25%,灰分含量≦8%和水分含量≦5%;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gb/t30885-2014》的要求。

实施例4:

一种油莎豆精粉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⑴粉碎过筛:取小粒型品种油莎豆干块茎,用不锈钢粉碎机粉碎并经40目标准筛过筛后得油莎豆粉备用;

⑵浸泡吸水与加热糊化:取油莎豆粉300g,加入其质量6倍的水,控制搅拌速度为85rpm,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使油莎豆粉末颗粒充分吸水膨胀;再将混合物料的温度加热至95℃,继续搅拌0.5小时,使油莎豆中的淀粉充分糊化,得到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

⑶淀粉酶酶解提取: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步骤⑵所得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的温度控制在95℃,加入其质量0.06%的液体高温α-淀粉酶,继续搅拌0.4小时进行酶解提取,得到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75rpm。

⑷蛋白质提取与过滤: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⑶所得的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的温度调节至55℃并维持55℃,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0%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为9.4或9.5或9.6,继续搅拌2小时提取油莎豆蛋白质;将混合物料用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渣1,向油莎豆渣1中加入其质量3倍的水,搅拌提取0.5小时,经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2和油莎豆渣;合并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提取液2的得到莎豆提取液3.2kg,弃油莎豆渣。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95rpm。

⑸乳化与均质:称取油莎豆提取液质量分数0.10%的由hlb为3.8的单甘酯和hlb为15的蔗糖酯组成的hlb为10.5的复合乳化剂3.2g,加入到温度为85℃的25g水中,搅拌使其吸水膨胀后用胶体磨进行颗粒细微化处理得复合乳化剂溶液;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步骤⑷所得的温度维持为55℃的油莎豆提取液,用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抗坏血酸溶液调节ph为4.9或5.0或5.1,再加入复合乳化剂溶液,继续搅拌1.5小时以充分乳化油莎豆油脂,将混合物料用均质机在30mpa的均质压力下均质2次,得到油莎豆均质液。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110rpm。

⑹浓缩:用旋转真空浓缩法在55℃的温度下将步骤⑸所得油莎豆均质液浓缩至固形物质量百分含量为30%,得到油莎豆均质浓缩液810g。

⑺喷雾干燥:将步骤⑹所得油莎豆均质浓缩液用压力喷雾干燥法在热风进口温度为170℃、热风流速为4m/s和热风出口温度为80~85℃的条件下干燥在至水分含量至5%,冷却到40℃以下、密封即得固态的油莎豆精粉241g。控制本步骤整个过程中油莎豆精粉的最高温度≦80℃。

经测定,所得油莎豆精粉的总糖含量≧40%,总蛋白质含量≧7%,总脂肪含量≧25%,灰分含量≦8%和水分含量≦5%;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gb/t30885-2014》的要求。

实施例5:

一种油莎豆精粉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⑴粉碎过筛:取大粒型品种油莎豆干块茎,用不锈钢粉碎机粉碎并经20目标准筛过筛后得油莎豆粉备用;

⑵浸泡吸水与加热糊化:取油莎豆粉50g,加入其质量5.5倍的水,控制搅拌速度为90rpm,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使油莎豆粉末颗粒充分吸水膨胀;再将混合物料的温度加热至70℃,继续搅拌1.5小时,使油莎豆中的淀粉充分糊化,得到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

⑶淀粉酶酶解提取: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⑵所得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的温度控制在70℃,加入其质量0.1%的液体高温α-淀粉酶,继续搅拌1.0小时进行酶解提取,得到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85rpm。

⑷蛋白质提取与过滤: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⑶所得的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的温度调节至70℃并维持70℃,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8.4或8.5或8.6,继续搅拌3小时提取油莎豆蛋白质;将混合物料用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渣1,向油莎豆渣1中加入其质量3倍的水,搅拌提取1.0小时,经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2和油莎豆渣;合并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提取液2的得到莎豆提取液330g,弃油莎豆渣。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85rpm。

⑸乳化与均质:称取油莎豆提取液质量分数0.15%的由hlb为4.7的司盘(斯潘)和hlb为16的吐温组成的hlb为9.5的复合乳化剂0.6g,加入到温度为85℃的10g水中,搅拌使其吸水膨胀后用胶体磨进行颗粒细微化处理得复合乳化剂溶液;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步骤⑷所得的温度维持为70℃的油莎豆提取液,用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柠檬酸溶液调节ph为5.9或6.0或6.1,再加入复合乳化剂溶液,继续搅拌0.5小时以充分乳化油莎豆油脂,将混合物料用均质机在20mpa的均质压力下均质2次,得到油莎豆均质液。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90rpm。

⑹浓缩:用旋转真空浓缩法在65℃的温度下将步骤⑸所得油莎豆均质液浓缩至固形物质量百分含量为20%,得到油莎豆均质浓缩液211g。

⑺喷雾干燥:将步骤⑹所得油莎豆均质浓缩液用压力喷雾干燥法在热风进口温度为165℃、热风流速为5m/s和热风出口温度为75~80℃的条件下干燥在至水分含量至5%,冷却到40℃以下、密封即得固态的油莎豆精粉42g。控制本步骤整个过程中油莎豆精粉的最高温度≦80℃。

经测定,所得油莎豆精粉的总糖含量≧40%,总蛋白质含量≧7%,总脂肪含量≧25%,灰分含量≦8%和水分含量≦5%;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gb/t30885-2014》的要求。

实施例6:

一种油莎豆精粉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⑴粉碎过筛:取小粒型品种油莎豆干块茎,用不锈钢粉碎机粉碎并经40目标准筛过筛后得油莎豆粉备用;

⑵浸泡吸水与加热糊化:取油莎豆粉70kg,加入其质量6倍的水,控制搅拌速度为85rpm,在室温下搅拌3.5小时,使油莎豆粉末颗粒充分吸水膨胀;再将混合物料的温度加热至80℃,继续搅拌1.0小时,使油莎豆中的淀粉充分糊化,得到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

⑶淀粉酶酶解提取: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步骤⑵所得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的温度控制在80℃,加入其质量0.08%的液体高温α-淀粉酶,继续搅拌1.2小时进行酶解提取,得到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75rpm。

⑷蛋白质提取与过滤: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⑶所得的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的温度调节至65℃并维持65℃,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0%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为10.4或10.5或10.6,继续搅拌1小时提取油莎豆蛋白质;将混合物料用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渣1,向油莎豆渣1中加入其质量2倍的水,搅拌提取0.5小时,经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2和油莎豆渣;合并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提取液2的得到莎豆提取液775kg,弃油莎豆渣。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80rpm。

⑸乳化与均质:称取油莎豆提取液质量分数0.20%的由hlb为4.3的司盘(斯潘)和hlb为13.1的吐温组成的hlb为9.5的复合乳化剂1.54kg,加入到温度为65℃的12kg水中,搅拌使其吸水膨胀后用胶体磨进行颗粒细微化处理得复合乳化剂溶液;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步骤⑷所得的温度维持为65℃的油莎豆提取液,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0%的苹果酸溶液调节ph为5.4或5.5或5.6,再加入复合乳化剂溶液,继续搅拌1.0小时以充分乳化油莎豆油脂,将混合物料用均质机在30mpa的均质压力下均质2次,得到油莎豆均质液。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85rpm。

⑹浓缩:用单效真空浓缩法在65℃的温度下将步骤⑸所得油莎豆均质液浓缩至固形物质量百分含量为25%,得到油莎豆均质浓缩液225kg。

⑺喷雾干燥:将步骤⑹所得油莎豆均质浓缩液用压力喷雾干燥法在热风进口温度为170℃、热风流速为4m/s和热风出口温度为80~85℃的条件下干燥在至水分含量至5%,冷却到40℃以下、密封即得固态的油莎豆精粉57.6kg。控制本步骤整个过程中油莎豆精粉的最高温度≦80℃。

经测定,所得油莎豆精粉的总糖含量≧40%,总蛋白质含量≧7%,总脂肪含量≧25%,灰分含量≦8%和水分含量≦5%;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gb/t30885-2014》的要求。

实施例7:

一种油莎豆精粉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⑴粉碎过筛:取中粒型品种油莎豆干块茎,用不锈钢粉碎机粉碎并经60目标准筛过筛后得油莎豆粉备用;

⑵浸泡吸水与加热糊化:取油莎豆粉4.2kg,加入其质量4倍的水,控制搅拌速度为75rpm,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使油莎豆粉末颗粒充分吸水膨胀;再将混合物料的温度加热至65℃,继续搅拌1.5小时,使油莎豆中的淀粉充分糊化,得到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

⑶淀粉酶酶解提取: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步骤⑵所得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的温度控制在65℃,加入其质量0.11%的液体中温α-淀粉酶,继续搅拌1小时进行酶解提取,得到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75rpm。

⑷蛋白质提取与过滤: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⑶所得的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的温度调节至65℃并维持65℃,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0%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为10.9或11.0或11.1,继续搅拌1.5小时提取油莎豆蛋白质;将混合物料用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渣1,向油莎豆渣1中加入其质量2.5倍的水,搅拌提取0.5小时,经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2和油莎豆渣;合并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提取液2的得到莎豆提取液33.6kg,弃油莎豆渣。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75rpm。

⑸乳化与均质:称取油莎豆提取液质量分数0.25%的由hlb为5.2的单甘脂和hlb为15.0的蔗糖酯组成的hlb为8.5的复合乳化剂84g,加入到温度为85℃的1.1kg水中,搅拌使其吸水膨胀后用胶体磨进行颗粒细微化处理得复合乳化剂溶液;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步骤⑷所得的温度维持为65℃的油莎豆提取液,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0%的苹果酸溶液调节ph为5.9或6.0或6.1,再加入复合乳化剂溶液,继续搅拌0.5小时以充分乳化油莎豆油脂,将混合物料用均质机在40mpa的均质压力下均质2次,得到油莎豆均质液。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75rpm。

⑹浓缩:用旋转真空浓缩法在65℃的温度下将步骤⑸所得油莎豆均质液浓缩至固形物质量百分含量为28%,得到油莎豆均质浓缩液12.3kg。

⑺喷雾干燥:将步骤⑹所得油莎豆均质浓缩液用压力喷雾干燥法在热风进口温度为175℃、热风流速为3m/s和热风出口温度为75~80℃的条件下干燥在至水分含量至5%,冷却到40℃以下、密封即得固态的油莎豆精粉3.52kg。控制本步骤整个过程中油莎豆精粉的最高温度≦80℃。

经测定,所得油莎豆精粉的总糖含量≧40%,总蛋白质含量≧7%,总脂肪含量≧25%,灰分含量≦8%和水分含量≦5%;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gb/t30885-2014》的要求。

实施例8:

一种油莎豆精粉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⑴粉碎过筛:取特大粒型品种油莎豆干块茎,用不锈钢粉碎机粉碎并经40目标准筛过筛后得油莎豆粉备用;

⑵浸泡吸水与加热糊化:取油莎豆粉750g,加入其质量3倍的水,控制搅拌速度为95rpm,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使油莎豆粉末颗粒充分吸水膨胀;再将混合物料的温度加热至90℃,继续搅拌1小时,使油莎豆中的淀粉充分糊化,得到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

⑶淀粉酶酶解提取: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步骤⑵所得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的温度控制在90℃,加入其质量0.15%的液体中温α-淀粉酶,继续搅拌0.7小时进行酶解提取,得到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65rpm。

⑷蛋白质提取与过滤: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⑶所得的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的温度调节至50℃并维持50℃,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0%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为11.4或11.5或11.6,继续搅拌1小时提取油莎豆蛋白质;将混合物料用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渣1,向油莎豆渣1中加入其质量3.5倍的水,搅拌提取0.5小时,经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2和油莎豆渣;合并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提取液2的得到莎豆提取液7.64kg,弃油莎豆渣。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85rpm。

⑸乳化与均质:称取油莎豆提取液质量分数0.19%的由hlb为8.3的单体乳化剂硬脂酸乳酸钠14.6g,加入到温度为85℃的110g水中,搅拌使其吸水膨胀后用胶体磨进行颗粒细微化处理得复合乳化剂溶液;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步骤⑷所得的温度维持为50℃的油莎豆提取液,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0%的柠檬酸溶液调节ph为5.4或5.5或5.6,再加入单体硬脂酸乳酸钠乳化剂溶液,继续搅拌1.0小时以充分乳化油莎豆油脂,将混合物料用均质机在40mpa的均质压力下均质2次,得到油莎豆均质液。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90rpm。

⑹浓缩:用旋转真空浓缩法在60℃的温度下将步骤⑸所得油莎豆均质液浓缩至固形物质量百分含量为24%,得到油莎豆均质浓缩液2.65kg。

⑺喷雾干燥:将步骤⑹所得油莎豆均质浓缩液用压力喷雾干燥法在热风进口温度为170℃、热风流速为4m/s和热风出口温度为75~80℃的条件下干燥在至水分含量至5%,冷却到40℃以下、密封即得固态的油莎豆精粉604g。控制本步骤整个过程中油莎豆精粉的最高温度≦80℃。

经测定,所得油莎豆精粉的总糖含量≧40%,总蛋白质含量≧7%,总脂肪含量≧25%,灰分含量≦8%和水分含量≦5%;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gb/t30885-2014》的要求。

实施例9:

一种油莎豆精粉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⑴粉碎过筛:取小粒型品种油莎豆干块茎,用不锈钢粉碎机粉碎并经40目标准筛过筛后得油莎豆粉备用;

⑵浸泡吸水与加热糊化:取油莎豆粉125kg,加入其质量5倍的水,控制搅拌速度为80rpm,在室温下搅拌2.5小时,使油莎豆粉末颗粒充分吸水膨胀;再将混合物料的温度加热至100℃,继续搅拌0.5小时,使油莎豆中的淀粉充分糊化,得到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

⑶淀粉酶酶解提取: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步骤⑵所得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的温度控制在100℃,加入其质量0.06%的液体高温α-淀粉酶,继续搅拌0.2小时进行酶解提取,得到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70rpm。

⑷蛋白质提取与过滤: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⑶所得的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的温度调节至60℃并维持60℃,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0%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为10.4或10.5或10.6,继续搅拌1.0小时提取油莎豆蛋白质;将混合物料用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渣1,向油莎豆渣1中加入其质量1.5倍的水,搅拌提取0.5小时,经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2和油莎豆渣;合并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提取液2的得到莎豆提取液881kg,弃油莎豆渣。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85rpm。

⑸乳化与均质:称取油莎豆提取液质量分数0.20%的由hlb为5.2的单甘脂和hlb为15.0的蔗糖酯组成的hlb为8.5的复合乳化剂1.762kg,加入到温度为90℃的8.2kg水中,搅拌使其吸水膨胀后用胶体磨进行颗粒细微化处理得复合乳化剂溶液;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⑷所得的温度维持为60℃的油莎豆提取液,用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抗坏血酸溶液调节ph为6.1或6.2或6.3,再加入复合乳化剂溶液,继续搅拌0.5小时以充分乳化油莎豆油脂,将混合物料用均质机在40mpa的均质压力下均质2次,得到油莎豆均质液。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90rpm。

⑹浓缩:用单效真空浓缩法在65℃的温度下将步骤⑸所得油莎豆均质液浓缩至固形物质量百分含量为30%,得到油莎豆均质浓缩液330.5kg。

⑺喷雾干燥:将步骤⑹所得油莎豆均质浓缩液用压力喷雾干燥法在热风进口温度为165℃、热风流速为4m/s和热风出口温度为75~80℃的条件下干燥在至水分含量至5%,冷却到40℃以下、密封即得固态的油莎豆精粉99.2kg。控制本步骤整个过程中油莎豆精粉的最高温度≦80℃。

经测定,所得油莎豆精粉的总糖含量≧40%,总蛋白质含量≧7%,总脂肪含量≧25%,灰分含量≦8%和水分含量≦5%;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gb/t30885-2014》的要求。

实施例10:

一种油莎豆精粉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⑴粉碎过筛:取小粒型品种油莎豆干块茎,用不锈钢粉碎机粉碎并经20目标准筛过筛后得油莎豆粉备用;

⑵浸泡吸水与加热糊化:取油莎豆粉65g,加入其质量6倍的水,控制搅拌速度为70rpm,在室温下搅拌5小时,使油莎豆粉末颗粒充分吸水膨胀;再将混合物料的温度加热至70℃,继续搅拌1.0小时,使油莎豆中的淀粉充分糊化,得到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

⑶淀粉酶酶解提取: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步骤⑵所得淀粉糊化后的油莎豆水提取混合物料的温度控制在70℃,加入其质量0.07%的液体高温α-淀粉酶,继续搅拌0.6小时进行酶解提取,得到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85rpm。

⑷蛋白质提取与过滤: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⑶所得的油莎豆淀粉被酶解提取的混合物料的温度调节至70℃并维持70℃,用质量百分浓度为5%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为8.4或8.5或8.6,继续搅拌2.0小时提取油莎豆蛋白质;将混合物料用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渣1,向油莎豆渣1中加入其质量1.5倍的水,搅拌提取0.5小时,经浆渣分离机分离得到油莎豆提取液2和油莎豆渣;合并油莎豆提取液1和油莎豆提取液2的得到莎豆提取液520g,弃油莎豆渣。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85rpm。

⑸乳化与均质:称取油莎豆提取液质量分数0.26%的由hlb为4.7的司盘(斯潘)和hlb为13.3的吐温组成的hlb为9.5的复合乳化剂1.36g,加入到温度为65℃的15g水中,搅拌使其吸水膨胀后用胶体磨进行颗粒细微化处理得复合乳化剂溶液;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将步骤⑷所得的温度维持为70℃的油莎豆提取液,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0%的柠檬酸溶液调节ph为5.4或5.5或5.6,再加入复合乳化剂溶液,继续搅拌0.5小时以充分乳化油莎豆油脂,将混合物料用均质机在25mpa的均质压力下均质2次,得到油莎豆均质液。控制本步骤的搅拌速度为85rpm。

⑹浓缩:用旋转真空浓缩法在60℃的温度下将步骤⑸所得油莎豆均质液浓缩至固形物质量百分含量为30%,得到油莎豆均质浓缩液178g。

⑺喷雾干燥:将步骤⑹所得油莎豆均质浓缩液用压力喷雾干燥法在热风进口温度为165℃、热风流速为5m/s和热风出口温度为75~80℃的条件下干燥在至水分含量至5%,冷却到40℃以下、密封即得固态的油莎豆精粉52.1g。控制本步骤整个过程中油莎豆精粉的最高温度≦80℃。

经测定,所得油莎豆精粉的总糖含量≧40%,总蛋白质含量≧7%,总脂肪含量≧25%,灰分含量≦8%和水分含量≦5%;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gb/t30885-2014》的要求。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