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饼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530427阅读:来源:国知局
br> 步骤S1、鲜叶采摘:采用徒手采摘的方式手工采摘108茶的茶树鲜叶,鲜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作为原料备用,鲜叶的采摘应遵循“十不采”原则,鲜叶在采摘和运输过程中,用竹器盛装,不堆压,防日晒,避免机械损伤和发热红变;
步骤S2、萎调:通风条件下,将采摘的鲜叶均匀地摊至水筛上,萎凋温度为30°C,历时9小时,一筛重1.5千克;
步骤S3、揉捻:将萎凋后的茶青进行充分揉捻,揉捻加压采用轻、重、轻原则,多次短时,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揉捻的过程中可采用筛分复揉的方法,历时60分钟,揉捻可促使茶叶细胞破碎,促进内含物的变化,促进口感的形成;
步骤S4、发酵:将揉捻后的茶青移入发酵室,茶青的摊放厚度为35cm,茶青上覆盖湿纱布防止水分散失,室内温度控制在38°C,茶青温度维持在32°C,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历时4个小时,期间茶青底面翻动2次,直至叶色80%红变,青草气消失,透露清香、花香,发酵总时间以揉捻开始计时,控制在8小时以内完成,发酵可使茶叶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
步骤S5、过红锅:将发酵后的茶叶投入200°C的红锅中进行炒制,炒制4分钟后关火继续炒制10分钟,并开启送风风扇降温;
步骤S6、压饼:待过红锅后的茶叶冷却后,采用机器压制,10g的茶饼,机器压力为I吨,历时45秒,250g的茶饼,压力1.5吨,历时50秒;
步骤S7、干燥:将茶饼放置烘干机中,在初始干燥温度达到85°C时,开门15分钟,加快水分的蒸发,促进流通内部的茶叶水闷味,然后维持温度为85°C进行干燥;在干燥的收尾阶段,将温度升至110°C烘制10分钟,烘至茶饼的含水量为12.0wt%,整个干燥过程的时间为4小时;
步骤S8、存放:将干燥后的茶饼放置通风干燥的室内,茶饼用干棉布包裹,平铺放置,存放48小时;
步骤S9、复烘干:将存放后的茶饼放入烘干机中,在95°C的条件下烘I小时,将茶饼烘至含水量达5.0%,制成成品。
[0035]实施例七
该实施例一种红茶饼的制作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S1、鲜叶采摘:采用徒手采摘的方式手工采摘108茶的茶树鲜叶,鲜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作为原料备用,鲜叶的采摘应遵循“十不采”原则,鲜叶在采摘和运输过程中,用竹器盛装,不堆压,防日晒,避免机械损伤和发热红变;
步骤S2、萎调:通风条件下,将采摘的鲜叶均匀地摊至水筛上,萎凋温度为35°C,历时8小时,一筛重2千克;
步骤S3、揉捻:将萎凋后的茶青进行充分揉捻,揉捻加压采用轻、重、轻原则,多次短时,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揉捻的过程中可采用筛分复揉的方法,历时55分钟,揉捻可促使茶叶细胞破碎,促进内含物的变化,促进口感的形成;
步骤S4、发酵:将揉捻后的茶青移入发酵室,茶青的摊放厚度为30cm,茶青上覆盖湿纱布防止水分散失,室内温度控制在35°C,茶青温度维持在30°C,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历时3个小时,期间茶青底面翻动2次,直至叶色80%红变,青草气消失,透露清香、花香,发酵总时间以揉捻开始计时,控制在8小时以内完成,发酵可使茶叶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
步骤S5、过红锅:将发酵后的茶叶投入200°C的红锅中进行炒制,炒制3分钟后关火继续炒制10分钟,并开启送风风扇降温;
步骤S6、压饼:待过红锅后的茶叶冷却后,采用机器压制,10g的茶饼,机器压力为I吨,历时55秒,250g的茶饼,压力1.5吨,历时65秒;
步骤S7、干燥:将茶饼放置烘干机中,在初始干燥温度达到95°C时,开门15分钟,加快水分的蒸发,促进流通内部的茶叶水闷味,然后维持温度为95°C进行干燥;在干燥的收尾阶段,将温度升至120°C烘制10分钟,烘至茶饼的含水量为10.5wt%,整个干燥过程的时间为4小时;
步骤S8、存放:将干燥后的茶饼放置通风干燥的室内,茶饼用干棉布包裹,平铺放置,存放48小时;
步骤S9、复烘干:将存放后的茶饼放入烘干机中,在85°C的条件下烘1.5小时,将茶饼烘至含水量达5.0%,制成成品。
[0036]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制备的红茶饼不仅外形美观、松紧度适中、撬动容易,便于储存和携带,而且在存放的过程中会防止氧化作用,使其储存时间长久,香气更加浓纯馥郁,茶气清幽浓郁,回味甘甜。与传统工艺所产生的功夫红茶明显不同的是,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工艺滋味淡薄,香气低闷,汤色发暗,浓强度不够,收敛性差,长时间存放不利于品质的稳定等缺陷,每个步骤都做了技术改进,通过对各步骤点的精准把握和各步骤的相互配合,有效保证了本发明制作出来的桐柏红茶饼发酵均匀,叶底古铜色,滋味醇厚鲜爽,香气馥郁持久,汤色红亮,收敛性强,明显提高了桐柏红茶饼的品质,使其在国内,甚至是国际红茶市场均具有较大的竞争力。
[0037]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主权项】
1.红茶饼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适合制作红茶的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鲜叶采摘、萎调、揉捻、发酵、过红锅、压饼、干燥、存放、复烘干步骤制作成成品。2.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红茶饼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红茶的茶树品种为龙井43茶、龙井长叶、嘉茗1号茶、福鼎大白茶和108茶中的一种或多种。3.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红茶饼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步骤S1、鲜叶采摘:采摘茶树鲜叶,采摘条件为晴天的上午8点~11点,下午3点~5点,鲜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二叶或一芽二、三叶,作为原料备用,鲜叶的采摘遵循“十不采”原则,鲜叶在采摘和运输过程中,用竹器盛装,不堆压,防日晒,避免机械损伤和发热红变;步骤S2、萎调:通风条件下,将采摘的鲜叶均匀地摊至水筛上,萎凋温度为25~38°C,历时8—10小时,一筛重1—2千克; 步骤S3、揉捻:将萎凋后的茶青进行充分揉捻,揉捻加压采用轻、重、轻原则,多次短时,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历时30~60分钟; 步骤S4、发酵:将揉捻后的茶青移入发酵室,茶青的摊放厚度为30~40cm,茶青上覆盖湿纱布防止水分散失,室内温度控制在35~40°C,茶青温度维持在30~35°C,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历时3~5个小时,期间茶青底面翻动1~2次,直至叶色75~85%红变,青草气消失,透露清香、花香,发酵总时间以揉捻开始计时,控制在8小时以内完成; 步骤S5、过红锅:将发酵后的茶叶投入200°C的红锅中,炒制2~5分钟; 步骤S6、压饼:待过红锅后的茶叶冷却后,采用机器压制,100g的茶饼,机器压力为1吨,历时45~55秒,250g的茶饼,压力1.5吨,历时50~65秒; 步骤S7、干燥:将压制的茶饼放置烘干机中,温度为85~120°C下烘制4小时,烘至茶饼的含水量为10~12wt% ; 步骤S8、存放:将干燥后的茶饼放置通风干燥的室内,存放44~52小时; 步骤S9、复烘干:将存放后的茶饼放入烘干机中,在85~95°C的条件下烘1~1.5小时,将茶饼烘至含水量达4~6%,制成成品。4.如权利要求书3所述的红茶饼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步骤S1中所述鲜叶采摘的采摘条件为白露前5天和后5天的晴天,上午8点~11点,下午3点~5点。5.如权利要求书3所述的红茶饼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萎调步骤中,所述一筛重1.5千克。6.如权利要求书3所述的红茶饼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的时间控制在45~60分钟ο7.如权利要求书3所述的红茶饼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步骤包括筛分复揉,将揉捻后的茶青进行筛分,对筛面上的头子茶进行复揉。8.如权利要求书3所述的红茶饼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红锅的操作方法为,将发酵后的茶叶投入200°C的红锅中进行炒制,炒制2~5分钟后关火继续炒制10分钟,并开启送风风扇降温。9.如权利要求书3所述的红茶饼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在收尾时要求温度达到110~120°C至少烘制10分钟。10.如权利要求书3所述的红茶饼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是将干燥后的茶饼用干棉布包裹,平铺放置,存放48小时。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茶饼的制作方法,属于红茶制作方法技术领域。红茶饼的制作方法,以适合制作红茶的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鲜叶采摘、萎调、揉捻、发酵、过红锅、压饼、干燥、存放、复烘干步骤制作成成品。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工艺滋味淡薄,香气低闷,汤色发暗,浓强度不够,收敛性差,长时间存放不利于品质的稳定等缺陷,每个步骤都做了技术改进,通过对各步骤点的精准把握和各步骤的相互配合,有效保证了本发明制作出来的桐柏红茶饼发酵均匀,叶底古铜色,滋味醇厚鲜爽,香气馥郁持久,汤色红亮,收敛性强,明显提高了桐柏红茶饼的品质。
【IPC分类】A23F3/08
【公开号】CN105285189
【申请号】CN201510826071
【发明人】黄钲荃, 张旭培, 赵西平
【申请人】桐柏县鑫茗农业有限公司, 閤明保, 王叶青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5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