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活性成分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293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输送活性成分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滴管或吸管输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输送活性成分的滴 管或吸管输送装置。
技术背景在给药系统中,药物可以被制成各种各样的剂型,例如片剂、胶囊、注 射剂等,增加了病人选择的余地。但由于药物活性成分的性质不同,表现出 的稳定性也大为不同,例如有些药物极其不稳定,遇到溶剂就容易分解而失 去疗效,因此必须将其制成固体制剂保存。另外,不同的病人其自身的情况 也不同,需要不同的剂型和给药方式来满足自身的需要,例如对于老年病人 或者年幼,因为吞咽功能不足的原因,在服用普通片剂或者胶囊方面存在困 难,必须制成液体制剂来服用,但有些药物,制成液体制剂时非常不稳定, 在短时间内就容易分解而失去药效,需要现配现用,这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 不便,因此针对以上的情况,世界各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以制备适合 于特定人群的药物剂型和给药系统。例如,美国alza公司提出了将药物置于一个管中,采用吸入的方式将 药物吸入病人口腔中,既解决了药物的稳定性又适合于年幼和儿童使用。但 该装置存在的缺陷在于,当病人通过吸管吸入药物时,必须一口气不间歇的 将所有药物吸入口腔中,否则药物就会流入杯子中,造成药物的浪费和给药 量的不确定,特别是对于年幼患者来说,该问题尤其严重。因此该给药装置 临床上存在难以被病人和医生接受的缺陷。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滴管或吸管输送装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 在于提供一种输送活性成分的滴管或吸管输送装置。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该装置结构包括内部有可溶性封闭部件16 的管子10;可溶性封闭部件16处于该管子10任意一端1/2-1/4处。
本发明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还可以包括管头14、管子10、第二端12及 可溶性封闭部件16;其中管头14密闭套在管子10外侧第一端11处或与管子10分离;可溶性封闭部件16置于管子10的第二端12处;第二端12向管子10内侧收紧而不闭合,其间距小于可溶性封闭部件16直径。本发明装置所述的管头14密闭套在管子10外侧第一端11处时,管子 10内含有活性成分13;可溶性封闭部件16隔离活性成分13与第二端12; 可溶性封闭部件16有小孔,目的是允许空气透过,能够形成负压。本发明装置所述的管子10的第一端11内含有第一封闭部件15;管子10内含有活性成分13;可溶性封闭部件16隔离活性成分13与第二端12。 第一封闭部件15可以是网状结构,目的是允许空气透过,同时隔离活性成 分13从第一端11内漏出。本发明装置所述的管头14与管子10分离时,管头14内含尖锐部件18;管子10的第一端11内含有第一封闭部件15;管子10内含有活性成分13;可溶性封闭部件16隔离活性成分13与第二端12。尖锐部件18尾部带有尖 锐头,使用时尖锐头将第一封闭部件15破裂,使分离的管头14密闭套在管 子10外侧第一端11处;第一封闭部件15完全密闭,同时隔离活性成分13 从第一端11内漏出。可溶性封闭部件16可以有小孔。本发明输送装置还可以设置一或两个隔离部件19,自由套上或取下于第 二端12或第一端11处。隔离部件19用于防止第二端12内的可溶性封闭部 件16与第一端11内的第一封闭部件15被污染。管子10的长度和粗细根据活性成分13的量加以确定,其材料优选为塑 料或玻璃。该塑料或玻璃具有一定的硬度。本发明装置所述的管头14为能够形成负压的弹性材料,优选为富有弹 性的橡胶材料或化学试验中使用的胶头滴管的材料。活性成分13可以是易 溶于水的或不溶于水的微粒,使用时与液体一起构成混悬液输送到病人口腔 中,优选为营养物质或药物。液体可以是水、牛奶或果汁等。本发明输送装置既能保持现有技术中的优点,即可以满足临床服用普通 片剂或者胶囊等固体制剂存在困难的患者的临床要求,有效地将活性成分以 固体保存,又能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即能避免药物的浪费和给药量的
不确定,有效地控制给药剂量,因此本发明输送装置尤其适宜于临床年老和年幼患者服用液体制剂的使用。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示意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O为管子、ll为第一端、12为第二端、13为活性成分、14为管 头、15为第一封闭部件、16为可溶性封闭部件、18为尖锐部件、19为隔离 部件。下述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限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滴管,结构由管头14、管子10、第二端12、可溶性封闭部件16 构成;其中管头14密闭套在管子10外侧第一端11处;可溶性封闭部件16 置于管子10的第二端12内;第二端12向管子10内侧收紧而不闭合,其间 距小于可溶性封闭部件16直径;管子10内含有活性成分13,活性成分13 之间留有空隙;可溶性封闭部件16隔离活性成分13与第二端12(见附图1);使用时,先挤压自然膨松的管头14,产生正压,里面的空气通过管子 10从第二端12排出,管头14处于压瘪的状态;再将第二端12浸入液体中, 可溶性封闭部件16遇到液体后迅速溶解,或在放松管头,液体因管头14与 管子10形成的负压,沿着第二端12向管子10内流动时溶解,同时原本压 瘪的管头14也逐渐膨胀,向自然状态恢复;当管头14恢复到自然状态时, 液体将管子10内的活性成分13覆盖,活性成分13根据实际情况全部或部 分溶解到液体中;将第二端12从液体中取出放入口腔中,挤压管头14,将 管子10内的活性成分13和液体一起输送到口腔中,从而完成输送。
实施例2:一种滴管,结构由管头14、管子10、第二端12、可溶性封闭部件16 构成;其中管头14与管子10分离;可溶性封闭部件16置于管子10的第二 端12内;第二端12向管子10内侧收紧而不闭合,其间距小于可溶性封闭 部件16直径;管子10的第一端11内含有容许空气透过同时隔离活性成分 13从第一端11内漏出的第一封闭部件15;管子10内含有活性成分13,活 性成分13之间留有空隙;可溶性封闭部件16隔离活性成分13与第二端12(见附图2);使用时,先将自然膨松的管头14密闭套在管子10外侧第一端11处, 挤压管头14,产生正压,里面的空气通过管子10从第二端12排出,管头 14处于压瘪的状态;再将第二端12浸入液体中,可溶性封闭部件16遇到液 体后迅速溶解,或在放松管头,液体因管头14与管子10形成的负压,沿着 第二端12向管子10内流动时溶解,同时原本压瘪的管头14也逐渐膨胀, 向自然状态恢复;当管头14恢复到自然状态时,液体将管子10内的活性成 分13覆盖,活性成分13根据实际情况全部或部分溶解到液体中;将第二端 12从液体中取出放入口腔中,挤压管头14,将管子10内的活性成分13和 液体一起输送到口腔中,从而完成输送。 实施例3:一种滴管,结构由管头14、管子10、第二端12、可溶性封闭部件16 构成;其中管头14与管子10分离;可溶性封闭部件16置于管子10的第二 端12内;第二端12向管子10内侧收紧而不闭合,其间距小于可溶性封闭 部件16直径;管头14内含尖锐部件18;管子10的第一端11内含有完全密 闭不容许空气透过同时隔离活性成分13从第一端11内漏出的第一封闭部件 15;管子10内含有活性成分13,活性成分13之间留有空隙;可溶性封闭部 件16隔离活性成分13与第二端12 (见附图3);使用时,先用尖锐部件18尾部的尖锐头将第一封闭部件15破裂,将自 然膨松的管头14密闭套在管子10外侧第一端11处,挤压管头14,产生正 压,里面的空气通过管子10从第二端12排出,管头14处于压瘪的状态; 再将第二端12浸入液体中,可溶性封闭部件16遇到液体后迅速溶解,或在
放松管头,液体因管头14与管子10形成的负压,沿着第二端12向管子10 内流动时溶解,同时原本压瘪的管头14也逐渐膨胀,向自然状态恢复;当 管头14恢复到自然状态时,液体将管子10内的活性成分13覆盖,活性成 分13根据实际情况全部或部分溶解到液体中;将第二端12从液体中取出放 入口腔中,挤压管头14,将管子10内的活性成分13和液体一起输送到口腔 中,从而完成输送(见附图3)。 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其第二端12的外边设有一个隔离部件19,自 由取下或套上于第二端12处,隔离部件19用于阻止可溶性封闭部件16被 污染;使用时,将隔离部件19取下,余下的步骤就和实施例1 一样,从而 完成输送(见附图4)。 实施例5: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在其第二端12与第一端11的外边各设有一个隔 离部件19,自由取下或套上于第二端12与第一端11处,隔离部件19用于 阻止可溶性封闭部件16与第一封闭部件15被污染;使用时,将两个隔离部 件19取下,余下的步骤就和实施例2—样,从而完成输送(见附图5)。 实施例6: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在其第二端12与第一端11的外边各设有一个隔 离部件19,自由取下或套上于第二端12与第一端11处,隔离部件19用于 阻止可溶性封闭部件16与第一封闭部件15被污染;使用时,将两个隔离部 件19取下,余下的步骤就和实施例3—样,从而完成输送(见附图6)。一种吸管,结构包括内部有可溶性封闭部件16的管子10;可溶性封闭 部件16处于该管子10任意一端1/2-1/4处;使用时,将活性成分13从无可溶性封闭部件16 —侧放入管子10内, 然后将可溶性封闭部件16浸入液体中,可溶性封闭部件16遇到液体后迅速 溶解,将管子10内的活性成分13和液体一起吸入口腔,从而完成输送。
权利要求
1. 一种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结构包括内部有可溶性封闭部件16的管子10;可溶性封闭部件16处于该管子10任意一端1/2-1/4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管头14、管子10、第二端12及可溶性封闭部件16;其中管头14密闭套在 管子10外侧第一端11处或与管子10分离;可溶性封闭部件16置于管子10 的第二端12处;第二端12向管子10内侧收紧而不闭合,其间距小于可溶 性封闭部件16直径。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管头14密闭 套在管子10外侧第一端11处时,管子10内含有活性成分13;可溶性封闭 部件16隔离活性成分13与第二端12;可溶性封闭部件16有小孔。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管子10的第一端11内含有第一封闭部件15;管子10内含有活性成分13;可溶性封闭部件16隔离活性成分13与第二端12。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封闭部 件15是网状结构。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管头14 与管子10分离时,管头14内含尖锐部件18;管子10的第一端11内含有第 一封闭部件15;管子10内含有活性成分13,活性成分13之间留有空隙; 可溶性封闭部件16隔离活性成分13与第二端12。
7、 如权利要求l、 2、 3或5所述的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一或两个隔离部件19,自由套上或取下于第二端12或第一端11处。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一或两 个隔离部件19,自由套上或取下于第二端12或第一端11处。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一或两 个隔离部件19,自由套上或取下于第二端12或第一端11处。
10、 如权利要求2、 3、 5、 8或9所述的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其特征 在于管头14由能够形成负压的弹性材料制成。
11、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管头14由能够形成负压的弹性材料制成。
12、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管头14由 能够形成负压的弹性材料制成。
13、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管头14由 能够形成负压的弹性材料制成。
14、 如权利要求6、 9或12任一所述的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 于尖锐部件18尾部带有尖锐头。
15、 如权利要求l、 2、 3、 5、 8、 9、 11、 12或13任一所述的吸管或滴 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管子10的长度和粗细根据活性成分13的量加以确 定,材料为具有一定硬度的塑料或玻璃。
1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管子10的 长度和粗细根据活性成分13的量加以确定,材料为具有一定硬度的塑料或 玻璃。
1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管子10的 长度和粗细根据活性成分13的量加以确定,材料为具有一定硬度的塑料或 玻璃。
18、 如权利要求7任一所述的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管子10 的长度和粗细根据活性成分13的量加以确定,材料为具有一定硬度的塑料 或玻璃。
19、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管或滴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管子10的 长度和粗细根据活性成分13的量加以确定,材料为具有一定硬度的塑料或 玻璃。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滴管或吸管输送装置,尤其公开了一种输送活性成分的滴管或吸管输送装置,该装置结构包括内部有可溶性封闭部件16的管子10;可溶性封闭部件16处于该管子10任意一端1/2-1/4处。本发明所公开的滴管或吸管输送装置能有效地将活性成分以固体保存,使用时该活性成分可迅速与液体一起给药,能有效地控制给药剂量,尤其适宜于临床年老和年幼病人的使用。
文档编号A61J1/00GK101209227SQ200610171598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31日
发明者玲 董 申请人:玲 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