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FN‑λ3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艾滋病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3235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IFN‑λ3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艾滋病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IFN-λ3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艾滋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艾滋病仍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至今仍无彻底治愈艾滋病的特效药和可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疫苗。

现有临床最常用的艾滋病治疗方法为联合用药方法,最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有替诺福韦(TDF)或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或奈韦拉平(NVP),俗称鸡尾酒疗法,尽管该法能显著抑制患者体内的艾滋病毒,但仍不能彻底治愈;且容易导致艾滋病毒变异,产生耐药性,对患者有较大的副作用。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除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的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抗细胞增殖作用。依据细胞表面干扰素受体的特征,可将干扰素分为Ⅰ型干扰素、Ⅱ型干扰素和Ⅲ型干扰素,III型干扰素(IFN-λ)是一类新型干扰素,包括三个家族成员:IL28A(IFN-λ2)、IL28B(IFN-λ3)及IL29(IFN-λ1)。现有技术报道了Ⅲ型干扰素具有调节NK细胞的功能、对治疗肝炎有良好的效果,但并没有Ⅲ型干扰素-3(IFN-λ3)在预防或治疗艾滋病中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FN-λ3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艾滋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IFN-λ3制备的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艾滋病毒感染人巨噬细胞的活性,诱导抗病毒基因的表达,对艾滋病毒抑制效果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FN-λ3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艾滋病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的是,所述IFN-λ3作用于JAK-STAT信号通路,调控信号分子,产生广谱抗病毒因子,抑制艾滋病毒。

优选的是,所述广谱抗病毒因子包括ISG56、OAS-1、MxA、A3G和A3F。

优选的是,所述IFN-λ3抑制艾滋病毒感染人体内巨噬细胞的活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IFN-λ3制备的预防或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IFN-λ3的纯度大于95%。

优选的是,所述药物包括IFN-λ3和可接受的辅料。

优选的是,所述IFN-λ3的浓度为12.5~100ng/ml。

本发明提供了IFN-λ3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艾滋病药物中的应用,能够提供一种高效预防或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得到的药物能够作用于JAK-STAT信号通路,调控信号分子,产生多种抗病毒因子,抑制艾滋病毒,因此具有抑制艾滋病毒感染人体内巨噬细胞的活性。药物不具有副作用,与现有的化学性艾滋病治疗药物相比,不会导致基因突变和耐药性的产生。实验结果表明,IFN-λ3抑制效果显著高于IFN-λ2和IFN-λ3。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IFN-λ3抑制艾滋病毒的效果分析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IFN-λ3与IFN-λ1和IFN-λ2抑制艾滋病毒的效果比较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FN-λ3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艾滋病药物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中,所述IFN-λ3作用于JAK-STAT信号通路,调控信号分子,产生广谱抗病毒因子,抑制艾滋病毒。

在本发明中,所述广谱抗病毒因子包括ISG56、OAS-1、MxA、A3G和A3F。

在本发明中,所述IFN-λ3抑制艾滋病毒感染人体内巨噬细胞的活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IFN-λ3制备的预防或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IFN-λ3的纯度大于95%。本发明对所述IFN-λ3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IFN-λ3的市售产品即可,如R&DSystems公司出售的IFN-λ3。本发明对所述药物的剂型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药物剂型即可。

在本发明中,所述药物包括IFN-λ3和可接受的辅料。

在本发明中,IFN-λ3的浓度为12.5~100ng/ml,更优选为100ng/ml。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IFN-λ3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艾滋病药物中的应用做进一步详细的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采用艾滋病毒感染人巨噬细胞的体外模型,通过放射免疫法对艾滋病毒反转录酶活性进行定量检测,证明IFN-λ3具有抑制艾滋病毒感染人巨噬细胞的活性,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内艾滋病毒p24抗原也证明了该活性。该抑制效果与IFN-λ3的作用剂量和作用时间相关,即剂量越大、作用时间越长,抑制效果更好,且染毒前比染毒后的作用效果好。图1为IFN-λ3抑制艾滋病毒的效果分析图。在图1A中,感染艾滋病毒4天后的人巨噬细胞采用4个浓度的IFN-λ3处理8天后,艾滋病毒抑制效果与IFN-λ3浓度正相关,其中100ng/ml的IFN-λ3抑制效果最好,达80%以上。图1B中,感染艾滋病毒4天后的人巨噬细胞,采用100ng/ml的IFN-λ3处理,IFN-λ3的抑制效果从感染后第8天的91.65%逐渐上升到第16天的96.6%,表明IFN-λ3的作用效果与作用时间正相关。图1C中,HIV感染前为在艾滋病毒感染巨噬细胞前24小时先用IFN-λ3(100ng/ml)处理,感染同时指IFN-λ3(100ng/ml)与艾滋病毒同时加入到人巨噬细胞培养器中,感染后是指感染艾滋病毒4天再加入IFN-λ3(100ng/ml),图示说明,在艾滋病毒感染前即加入IFN-λ3的作用效果最好,艾滋病毒感染12天后的抑制效果达到98.21%。而如果在艾滋病毒感染4天后撤销IFN-λ3,则会导致艾滋病毒的反弹,IFN-λ3在艾滋病毒感染后12天的抑制效果仅为68.2%。

进一步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IFN-λ3主要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发挥抑制艾滋病毒的作用:与未加IFN-λ3的对照相比,IFN-λ3能显著上调JAK-STAT信号通路中的Toll样受体分子(TLR)、干扰素调节因子(IRF)、以及λ干扰素受体等分子的表达,并最终导致细胞内干扰素刺激基因56(ISG56)、抗粘液病毒A(MxA)、寡聚腺苷酸合成酶基因-1(OAS-1)、APOBEC3G(A3G)、APOBEC3F(A3F)、Tetherin等一系列广谱抗病毒因子的高表达,从而达到抗艾滋病毒的作用。

而在加入IFN-λ3之前加入JAK抑制剂的试验发现,IFN-λ3抑制艾滋病毒的效果明显降低,而其介导产生的ISG56、OAS-1等抗病毒因子也显著降低。进一步证明了IFN-λ3是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调控信号通路分子,产生一系列广谱抗病毒因子,达到抑制艾滋病毒的效果。

IFN-λ3与IFN-λ1和IFN-λ2相比,具有更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产生的ISG56等广谱抗病毒因子也显著高于1型和2型λ干扰素。IFN-λ3抑制艾滋病毒的效果与IFN-λ1和IFN-λ2的比较结果如图2所示。在图2A中,人巨噬细胞感染艾滋病毒4天后,分别加入同剂量(100ng/ml)的IFN-λ1、IFN-λ2、IFN-λ3,检测感染8天后细胞培养液中的艾滋病毒反转录酶活性,与未加IFN-λ的对照比,三种IFN-λ抑制艾滋病毒的抑制率分别为69.74%、43.81%、76.61%,IFN-λ3的抑制效果最好。在图2B中,分别加入同剂量(100ng/ml)IFN-λ1、IFN-λ2、IFN-λ3的人巨噬细胞作用24小时后,与未加IFN-λ的对照组相比,细胞内广谱抗病毒因子mRN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IFN-λ3导致的ISG56、MxA、OAS-1、A3G、A3F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IFN-λ1、IFN-λ2的增加量(p<0.05)。

本发明中所用的IFN-λ3购自R&D Systems公司,浓度为100μg/ml,用磷酸盐缓冲液(PBS,PH=7.2)稀释至12.5~100ng/ml浓度使用。所使用的人巨噬细胞数量为标准24孔细胞培养板每孔0.25×106个,细胞培养液为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DMEM)并含10%的胎牛血清、2mmol/ml的谷氨酰胺、100U/ml的青霉素和100U/ml的链霉素。当采用IFN-λ3处理时,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200微升的不同浓度IFN-λ3,可观察到图1、图2中所示的抑制艾滋病毒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