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521218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扛板归、青黛、生石膏、寒水石、雄黄、大黄、地榆、地肤子、冰片制备而成的中药制剂,其是经过发明人多年的临床试验反复验证配置而成,根据该病症的发展规律,以及中药的配伍原则,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具有针对性高、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优点。能有效快速地消毒、消肿、消脓、止痛、止痒,本中药制剂对于带状疱疹治疗的治愈率在90%以上。
【专利说明】
-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应用技术领域,尤其设及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带状瘤疹系由水痘一带瘤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瘤疹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数个簇 集水瘤群,排列成带状,常为单侧性,沿周围神经分布,伴有疼痛。临床症状:发病前可有轻 度发热,倦怠乏力,胃纳不佳等前驱症状。自觉疼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局部皮肤有灼热感, 感觉过敏和神经痛,或疼痛与水瘤同时出现,或先有水瘤,而后发生疼痛,但疼痛的缓急轻 重因人而异。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瘤或丘瘤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 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伴嚳核肿大。其部位多发于胸胁部,也可见于面部或腹部 等。带状瘤疹属病毒性传染病,瘤疹病毒侵犯神经和潜伏在脊神经后根脊神经节神经元或 脑神经感觉神经节神经元内而引起如火瞭般的疼痛。常规的西药分为抗病毒药物(如阿昔 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和神经痛药物(塞乐特、百优解、美施康定、NSAIDs)组合使用, 西药的疗效快速,但是会产生抗药性,并且部分患者会产生过敏反应;国内比较推崇的使用 中药外敷,如专利号为CN201610059458.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 灯屯、草、石见穿、侧柏叶、橘 络、透骨草、木莲果、酸要仁、桑螺峭、柏子仁、阳桃叶、莱廉子、葛根、玉米须、百尾算、赤巧 药、崔麦、青黛、碧桃干、墨旱莲、胆星、慧巧仁、乌口树、穿屯、莲、兰香草、云实根、金莲花、青 箱子、紫河车、龙齿为原料制成中药制剂治疗带状瘤疹",专利号为CN201610056108.1的发 明专利公开了 "雄黄、枯抓、班巧粉、般寒水石、青黛、赤石脂、冰片组合而成的中药治疗带状 抱疹";专利号为CN201410506086.5的发明专利公开了 青黛、黄连、生大黄、黄柏、乳香、 没药、雄黄、轻粉、冰片用中药碎药机捣碎为原料治疗治疗带状瘤疹"。上述报道的中药组合 物对于治疗带状疮疹都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W实现治疗带状疮疹 的目的。
[0004] 本发明通过W下技术方案得W实现。
[0005]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中的中药包括W下重量 份的原料:扛板归5~30份、青黛5~20份、生石膏10~30份、寒水石10~30份、雄黄1~20份、 大黄1~20份、地愉1~20份、地肤子1~20份、冰片1~20份。
[0006] 进一步的,该中药制剂中的中药包括W下重量份的原料:扛板归10~20份、青黛5 ~15份、生石膏15~25份、寒水石15~25份、雄黄5~15份、大黄5~15份、地愉5~15份、地肤 子5~15份、冰片5~15份。
[0007] 进一步的,该中药制剂中的中药包括W下重量份的原料:扛板归15份、青黛10份、 生石膏20份、寒水石20份、雄黄9份、大黄10份、地愉10份、地肤子10份、冰片3份。
[0008] 前述的中药制剂可w外敷的膏状制剂。
[0009] 同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W下步骤:
[0010] 1)按比例称取扛板归、青黛、生石膏、寒水石、雄黄、大黄、地愉、地肤子、冰片,分别 打磨成粉末;
[001。 2)将原料混合,得到中药混合物;
[0012] 3)将该中药混合物与油类物质混合,制成膏状制剂。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的油类物质为茶油、菜油、麻油中的至少一种。
[0014] 进一步的,在步骤2)原料混合前,先将打磨成粉末的扛板归、青黛、大黄、地愉、地 肤子混合后,加入2倍W上的水进行加热煮沸,并熬干,然后再与粉末状的生石膏、寒水石、 雄黄、冰片混合。
[0015]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W下步骤:
[0016] 1)按比例称取扛板归、青黛、生石膏、寒水石、雄黄、大黄、地愉、地肤子、冰片,分别 打磨成粉末;
[0017] 2)打磨成粉末的扛板归、青黛、大黄、地愉、地肤子中的至少一种用10-15倍量so- so% 乙醇溶液回流浸提 2-4 次,每次 1 ~化,过滤,合并滤液,然后在高溫减压条件下进行干 燥,获得干浸膏粉;对未被乙醇浸提的扛板归、青黛、大黄、地愉或地肤子加入2倍W上的水 进行加热煮沸,并熬干,获得熟化膏粉;
[0018] 3)干浸膏粉、熟化膏粉与生石膏、寒水石、雄黄、冰片混合均与,得到制剂初品;
[0019] 4)将该中药混合物与油类物质混合,制成膏状制剂。
[0020] 进一步的,所述的浸提为超声浸提。
[0021]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溫减压条件为溫度50~60°C、压强-0.07~OMPa。
[0022] 进一步的,所述的油类物质为茶油、菜油、麻油中的至少一种。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的原材料,功效与机理如下:
[0024] 本发明的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是经过发明人多年的临床试验反复验证配置 而成,其中的:
[002引扛板归:利水消肿,清热,活血,解毒。功效:治水肿,黄痘,泄泻,追疾,频疾,百日 咳,淋浊,丹毒,療痛,湿疹,巧癖
[00%]青黛:咸,寒。归肝经。功效:能清热解毒,凉血,定惊。
[0027]生石膏:辛、甘,微寒;归肺、胃经,功效:治中风寒热,屯、下逆气惊喘,日干舌焦,不 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稱金疮。
[00%]寒水石:味辛、咸,寒。归屯、、胃、肾经。功效:清热泻火,利资,消肿。用于热病烦渴, 丹毒烫伤。
[0029] 雄黄:性溫,味辛、味苦。入屯、经、肝经、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化疲消肿。
[0030] 大黄:味苦,性寒。归胃、脾、大肠、肝、屯、包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0031] 地愉:性寒,味苦酸,无毒;归肝、肺、肾和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培清 养阴,消肿敛疮。
[0032] 冰片:辛、苦,微寒。归屯、、脾、肺经。通诸资,功效:散郁火,去繫明目,消肿止痛。
[0033] 地肤子:味辛、苦,性寒。归肾、膀脫经。功效:清热利湿,桂风止痒。
[0034] 根据该病症的发展规律,W及中药的配伍原则,将运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 产生协同作用,具有针对性高、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优点。能有效快 速地消毒、消肿、消脈、止痛、止痒,本中药制剂对于带状瘤疹治疗的治愈率在90 % W上。
[0035] W下采用试验来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0036] - :本发明制剂效果试
[0037] 1、材料:本发明样品:选择实施例1、3、4、5、7制成的散剂、胶囊和颗粒剂,编号样品 1-5。
[0038] 对照样品1:阿昔洛韦乳膏,福建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肥0063676。
[0039] 对照样品2:选用专利号为CN201410506086.5的发明专利制作的治疗带状瘤疹的 中药外用组合物(青黛8-12份,黄连8-12份,生大黄8-12份,黄柏8-12份,乳香4-8份,没药4- 8份,雄黄4-6份,轻粉1-3份,冰片4-6份,麻油98-102份)。
[0040] 动物:无毛豚鼠。
[0041] 2、实验方法及结果
[0042] 2.1抗炎效果研究
[0043] 对豚鼠接种带状瘤疹病毒,10天后挑选出有"水痘"病症的豚鼠,然后随机分为八 组,每组20只,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第二到第六组分别使用样品1~5进行涂抹患病处,每 天Ξ次,第屯到第八组分别使用对照样品1、2进行涂抹患病处,每天Ξ次。分别观察第2、4、 6、8天的治愈率(治愈为:"水痘"完全消失,计算公式为:治愈率=(治愈豚鼠/总豚鼠)* 100%)。如表1:
[0044]
[0045]
[0046] 如表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样品1~5对"水痘"有明显的治愈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 显著差异。
[0047] 二、临床实验
[004引1.陈某某,男,19岁,于2009年10月6日来我诊所就诊。患者自述:突发性右季肋区 密集二十颗左右水泡,周边红轻微水肿,牵化性疼痛。使用实施例一的中药制剂外敷,一日 Ξ次,第二天,自觉无疼痛现象,小泡开始吸收,第四天后痊愈。
[0049] 2.杨某某,女,77岁,于2015年5月2日前来就诊。自述:右腰背部密集水泡,局部疼 痛十天。在当地医院输液吃药治疗,不见好转疼痛加重。使用实施例Ξ的中药制剂外敷,一 日Ξ次,Ξ天疼痛减轻,屯天痊愈。
[0050] 3.梅某某,男,12岁,于2015年6月20日前来就诊。胸腹背部密集或散在性疮疹,红 肿化脈,牵化性疼痛十余天。使用实施例五的中药制剂外敷,一日Ξ次,十天症状全部消失。
[0051] 4.杨某某,女,71岁,于2015年4月26日前来就诊。自述天前发现上腹部密集红 色水疮,疼痛。在当地医院治疗未见好转,疼痛加重,转诊县医院治疗,仍加重疼痛。使用实 施例屯的中药制剂外敷,一日Ξ次,两天疼痛减轻,屯天痊愈。
[0052] 5.蒋某某,男,78岁,于2015年3月28日前来就诊。自述:右侧胸前密集红色水泡,疼 痛十天左右。西医治疗无效,使用实施例屯的中药制剂外敷,一日Ξ次,用上方治疗五天症 状消失。
[0053] 由W上数据可知,本发明利用扛板归、青黛、生石膏、寒水石、雄黄、大黄、地愉、地 肤子、冰片制成的中药制剂,能够有效治疗带状瘤疹,经过豚鼠实验和临床实验,相应的指 标均很好地达到预期要求,说明本发明配方设计合理,制备方法简单可控,具有良好的应用 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对实施例一
[005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中的中药包括W下原 料:扛板归30g、青黛5g、生石膏30g、寒水石lOg、雄黄20g、大黄Ig、地愉20g、地肤子Ig、冰片 20g。其制作工艺为:
[0057] 1)按比例称取扛板归、青黛、生石膏、寒水石、雄黄、大黄、地愉、地肤子、冰片,分别 打磨成粉末;
[0058] 2)将原料混合,得到中药混合物;
[0059 ] 3)将该中药混合物与油类物质混合,制成膏状制剂。所述的油类物质为菜油。
[0060] 实施例二
[006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中的中药包括W下原 料:扛板归5g、青黛20g、生石膏lOg、寒水石30g、雄黄Ig、大黄20g、地愉Ig、地肤子20g、冰片 Ig。其制作工艺为:
[0062] 1)按比例称取扛板归、青黛、生石膏、寒水石、雄黄、大黄、地愉、地肤子、冰片,分别 打磨成粉末;
[0063 ] 2)将原料混合,得到中药混合物;
[0064] 3)将该中药混合物与油类物质混合,制成膏状制剂。所述的油类物质为茶油。
[0065] 实施例立
[0066]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中的中药包括W下原 料:扛板归1 Og、青黛5g、生石膏15g、寒水石15g、雄黄5g、大黄5g、地愉5g、地肤子5g、冰片5g。
[0067] 其制作工艺为:
[0068] 1)按比例称取扛板归、青黛、生石膏、寒水石、雄黄、大黄、地愉、地肤子、冰片,分别 打磨成粉末;
[0069] 2)先将打磨成粉末的扛板归、青黛、大黄、地愉、地肤子混合后,加入2倍W上的水 进行加热煮沸,并熬干,然后再与粉末状的生石膏、寒水石、雄黄、冰片混合,得到中药混合 物;
[0070] 3)将该中药混合物与油类物质混合,制成膏状制剂。所述的油类物质为麻油。
[0071] 实施例四
[0072]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中的中药包括W下原 料:扛板归20g、青黛15g、生石膏25g、寒水石25g、雄黄15g、大黄15g、地愉15g、地肤子15g、冰 片15邑。
[0073] 其制作工艺为:
[0074] 1)按比例称取扛板归、青黛、生石膏、寒水石、雄黄、大黄、地愉、地肤子、冰片,分别 打磨成粉末;
[0075] 2)先将打磨成粉末的扛板归、青黛、大黄、地愉、地肤子混合后,加入2倍W上的水 进行加热煮沸,并熬干,然后再与粉末状的生石膏、寒水石、雄黄、冰片混合,得到中药混合 物;
[0076] 3)将该中药混合物与油类物质混合,制成膏状制剂。所述的油类物质为茶油。
[0077] 实施例五
[0078]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中的中药包括W下原 料:扛板归lOg、青黛5g、生石膏15g、寒水石15g、雄黄5g、大黄5g、地愉5g、地肤子5g、冰片5g。 其制作工艺为:
[0079] 1)按比例称取扛板归、青黛、生石膏、寒水石、雄黄、大黄、地愉、地肤子、冰片,分别 打磨成粉末;
[0080] 2)打磨成粉末的扛板归、青黛、大黄、地愉、地肤子中的至少一种用15倍量20%乙 醇溶液回流浸提2-4次,每次1~化,过滤,合并滤液,然后在高溫减压条件下进行干燥,获得 干浸膏粉;对未被乙醇浸提的扛板归、青黛、大黄、地愉或地肤子加入2倍W上的水进行加热 煮沸,并熬干,获得熟化膏粉;所述的高溫减压条件为溫度50°C、压强-0.07MPa;
[0081] 3)干浸膏粉、熟化膏粉与生石膏、寒水石、雄黄、冰片混合均与,得到制剂初品;
[0082] 4)将该中药混合物与茶油混合,制成膏状制剂。
[0083] 实施例六
[0084]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中的中药包括W下原 料:扛板归20g、青黛15g、生石膏25g、寒水石25g、雄黄15g、大黄15g、地愉15g、地肤子15g、冰 片15g。其制作工艺为:
[0085] 1)按比例称取扛板归、青黛、生石膏、寒水石、雄黄、大黄、地愉、地肤子、冰片,分别 打磨成粉末;
[0086] 2)打磨成粉末的扛板归、青黛、大黄、地愉、地肤子中的至少一种用10倍量50%乙 醇溶液回流浸提2-4次,每次1~化,过滤,合并滤液,然后在高溫减压条件下进行干燥,获得 干浸膏粉;对未被乙醇浸提的扛板归、青黛、大黄、地愉或地肤子加入2倍W上的水进行加热 煮沸,并熬干,获得熟化膏粉;所述的高溫减压条件为溫度60°C、压强OMPa;
[0087] 3)干浸膏粉、熟化膏粉与生石膏、寒水石、雄黄、冰片混合均与,得到制剂初品;
[0088] 4)将该中药混合物与茶油混合,制成膏状制剂。
[0089] 实施例屯
[0090]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中的中药包括W下原 料:扛板归15g、青黛lOg、生石膏20g、寒水石20g、雄黄9g、大黄lOg、地愉lOg、地肤子lOg、冰 片3g。其制作工艺为:
[0091] 1)按比例称取扛板归、青黛、生石膏、寒水石、雄黄、大黄、地愉、地肤子、冰片,分别 打磨成粉末;
[0092] 2)打磨成粉末的扛板归、青黛、大黄、地愉、地肤子中的至少一种用2倍量40%乙醇 溶液回流浸提2-4次,每次1~化,过滤,合并滤液,然后在高溫减压条件下进行干燥,获得干 浸膏粉;对未被乙醇浸提的扛板归、青黛、大黄、地愉或地肤子加入2倍W上的水进行加热煮 沸,并熬干,获得熟化膏粉;所述的高溫减压条件为溫度55°C、压强-0.07MPa;
[0093] 3)干浸膏粉、熟化膏粉与生石膏、寒水石、雄黄、冰片混合均与,得到制剂初品;
[0094] 4)将该中药混合物与茶油混合,制成膏状制剂。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中的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 的原料:扛板归5~30份、青黛5~20份、生石膏10~30份、寒水石10~30份、雄黄1~20份、大 黄1~20份、地榆1~20份、地肤子1~20份、冰片1~20份。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中的中药包 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扛板归I 〇~20份、青黛5~15份、生石膏15~25份、寒水石15~25份、 雄黄5~15份、大黄5~15份、地输5~15份、地肤子5~15份、冰片5~15份。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为外敷的膏 状制剂。4. 一种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下步骤: 1) 按比例称取扛板归、青黛、生石膏、寒水石、雄黄、大黄、地榆、地肤子、冰片,分别打磨 成粉末; 2) 将原料混合,得到中药混合物; 3) 将该中药混合物与油类物质混合,制成膏状制剂。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类 物质为茶油、菜油、麻油中的至少一种。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原 料混合前,先将打磨成粉末的扛板归、青黛、大黄、地榆、地肤子混合后,加入2倍以上的水进 行加热煮沸,并熬干,然后再与粉末状的生石膏、寒水石、雄黄、冰片混合。7. -种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括以下步骤: 1) 按比例称取扛板归、青黛、生石膏、寒水石、雄黄、大黄、地榆、地肤子、冰片,分别打磨 成粉末; 2) 打磨成粉末的扛板归、青黛、大黄、地榆、地肤子中的至少一种用10-15倍量20-50 % 乙醇溶液回流浸提2-4次,每次1~5h,过滤,合并滤液,然后在高温减压条件下进行干燥,获 得干浸膏粉;对未被乙醇浸提的扛板归、青黛、大黄、地榆或地肤子加入2倍以上的水进行加 热煮沸,并熬干,获得熟化膏粉; 3) 干浸膏粉、熟化膏粉与生石膏、寒水石、雄黄、冰片混合均与,得到制剂初品; 4) 将该中药混合物与油类物质混合,制成膏状制剂。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浸提 为超声浸提。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温 减压条件为温度50~60 °C、压强-0.07~OMPa。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 类物质为茶油、菜油、麻油中的至少一种。
【文档编号】A61K33/36GK105878465SQ201610338469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0日
【发明人】陈镇刚
【申请人】贵州省镇远县陈天伦仁心苗医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