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4521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地板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装饰领域,具体地,涉及地板的铺装,尤其是地暖地板的铺装结构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以传统方式进行地板铺装时,需要先土建用砂浆对铺装地面进行找平,而后专业木工再进行地板铺装,专业性强,作业效率低。也有地暖地板的铺装方式是通过若干长条的龙骨条铺垫在地面与地板之间,而这种铺装方式的专业度要求也比较高,作业效率低,不易找平,使得地板铺装不实甚至产生局部晃动。还有的地暖地板铺装方式是采用复杂的多层结构,例如基层、保温层、铝箔层、导热层等,这种铺装方式的装配难度大、成本高且同样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板组件及其铺装方法,地板铺装结构简单、实用,能够实现简单、快捷的地板铺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板组件,该地板组件包括地板和多个安装卡件,地板的底面形成有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多道安装槽,每道安装槽均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地板的底部下方还设有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分散开的多个安装卡件,该安装卡件与安装槽对齐以定位支撑地板。

优选地,安装卡件的顶面为定位平面,该定位平面上形成有定位凸部或定位凹部,安装卡件支撑地板时,定位平面与地板的底面贴合,定位凸部或定位凹部与安装槽对齐。

优选地,安装卡件上还形成有贯穿该安装卡件的底面和顶面的安装孔。

优选地,安装槽包括水暖管上凹槽,水暖管上凹槽具有半圆形横截面且横截面半径不小于水暖管的半径,安装卡件包括水暖管定位卡件,该水暖管定位卡件的顶面形成有水暖管下凹槽,水暖管下凹槽与水暖管上凹槽对接以形成供水暖管穿过的水暖管限位孔。

优选地,安装卡件还包括龙骨支撑卡件,该龙骨支撑卡件的顶面形成有凸起定位块,该凸起定位块能够向上嵌入安装槽中。

优选地,龙骨支撑卡件包括第一龙骨支撑卡件,该第一龙骨支撑卡件上的第一凸起定位块呈半圆柱形状且能够适配地嵌入水暖管上凹槽中。

优选地,安装槽还包括多道定位卡槽,该定位卡槽与水暖管上凹槽沿第一方向依次交错排列,龙骨支撑卡件包括第二龙骨支撑卡件,该第二龙骨支撑卡件上的第二凸起定位块向上嵌入定位卡槽中。

优选地,定位卡槽为燕尾槽,第二龙骨支撑卡件上的第二凸起定位块为矩形截面的长条块。

优选地,防水层水暖管下凹槽的内壁设有隔热材料层。

优选地,水暖管上凹槽的内壁设有防水层和/或导热层。

优选地,安装卡件的长度不大于100mm。

优选地,第一方向为地板的横向或纵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地板组件中,仅包括地板和若干安装卡件,安装卡件上也可形成凸起定位块,地板的底面形成有相应的安装槽,地板可通过安装槽扣在安装卡件的凸起定位块上,从而方便快捷地实现地板的铺装。其中可通过在地板的底面设置水暖管上凹槽,安装卡件上设置水暖管下凹槽,以实现水暖管的安装定位。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安装卡件的地板铺装方式中,地板组件的结构简单,安装卡件容易找平,作业效率高,装配难度低,且安装卡件可重复利用,且便于维护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地板组件中的单块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邻两块图1所示的地板之间的拼接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地板组件中的水暖管定位卡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地板组件中的第一龙骨支撑卡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图示了图4中的第一龙骨支撑卡件的底部结构;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地板组件中的第二龙骨支撑卡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地板 2 水暖管上凹槽

3 定位卡槽 4 水暖管定位卡件

5 第一龙骨支撑卡件 6 第二龙骨支撑卡件

7 定位平面 8 安装孔

9 楔块 10 楔形槽

41 水暖管下凹槽 51 第一凸起定位块

61 第二凸起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地板组件,该地板组件包括地板1和如图3至图6所示的多个安装卡件,地板1的底面形成有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多道安装槽,每道安装槽均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地板1的底部下方还设有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分散开的多个安装卡件,该安装卡件与安装槽对齐以定位支撑地板1。其中,第一方向可优选为地板1的横向或纵向。

不同于前述的直接将地板铺装在地面上的地板铺装方式,或者通过长条的整个龙骨条等铺装方式,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多个简单的安装卡件,以利用其便于找平、固定以及方便与地板卡扣配合的优势,简化了地板组件的结构和地板的铺装工艺,作业效率提高,缩短施工周期,也降低了施工技术难度和成本,安装卡件等还可回收重复利用,以下还将具体阐述。

为便于找平,所述的安装卡件的顶面设定为定位平面7,即形成为平整平面而非曲面或不平整面。在找平时,通过参照物将各个定位平面7水平对齐即可。定位平面7上可形成有定位凸部或定位凹部,当地板1扣在安装卡件上以获得支撑时,定位平面7与地板1的底面贴合,实现贴实装配。同时定位凸部或定位凹部则与安装槽对齐,以实现定位,防止地板与固定的安装卡件之间的走位。这种安装卡件可通过各种方式固定安装在铺装地面上。考虑到铺装地暖地板的地面通常为混凝土或砂浆地面,因而通常采用膨胀螺栓等紧固件进行紧固安装,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安装卡件上还形成有贯穿该安装卡件的底面和顶面的安装孔8,如图4和图5所示。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一整条的龙骨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卡件的长度小,通常不大于100mm,从而容易找平,能够贴实地板1的底面,不易产生晃动。

这种地板组件在进行铺装时,工艺简单,例如铺装方法可简单包括:

步骤一:对应于地板1底面的安装槽的位置,在铺装地面上相应地分散设置多个安装卡件;

步骤二:设定定标尺,通过定标尺使各个安装卡件的顶面(即定位平面7)水平对齐,而后将安装卡件固定于铺装地面;

步骤三:将地板1底面的安装槽与安装卡件对齐并扣在该安装卡件上。

作为水暖地板使用时,为便于安装水暖管,如图1所示,安装槽还特别包括水暖管上凹槽2,水暖管上凹槽2具有半圆形横截面且横截面半径不小于水暖管的半径。如图3所示,安装卡件也相应包括水暖管定位卡件4,该水暖管定位卡件4的顶面形成有水暖管下凹槽41,水暖管下凹槽41与水暖管上凹槽2对接以形成水暖管限位孔。水暖管限位孔大于水暖管的孔径,因而可供水暖管穿过。因此在地板铺装时,待安装卡件固定于铺装地面后,可将水暖管安放在多个水暖管定位卡件4的水暖管下凹槽41上,而后将地板1扣上,即完成水暖管的铺装,水暖管本身不受压。进一步地,防水层水暖管下凹槽41的内壁还可设有隔热材料层等,实现对水暖管的保温,防止热量向下散发。此外,水暖管上凹槽2的内壁也可设有防水层和/或导热层,以利于向上导热,防止漏水渗入地板1。

图3所示的水暖管定位卡件4的定位平面7能够有效支撑地板1,但水暖管上凹槽2的数量和分布区域受限,为达到对地板1的稳定支撑,安装卡件还可包括龙骨支撑卡件以专门支撑地板1,该龙骨支撑卡件的顶面(即定位平面7)可形成有凸起定位块,在铺装时,凸起定位块能够向上嵌入安装槽中以实现地板定位,防止其走位。

例如,参见图4,上述龙骨支撑卡件可包括第一龙骨支撑卡件5,该第一龙骨支撑卡件5上的第一凸起定位块51呈半圆柱形状且能够适配地嵌入水暖管上凹槽2中。这样,当无需铺装水暖管时,第一龙骨支撑卡件5可直接设置在水暖管上凹槽2的下方,以定位支撑地板1。或者当铺装水暖管时,第一龙骨支撑卡件5装配在无水暖管穿过的水暖管上凹槽2的下方。

特别地,如图1所示,安装槽还可包括多道定位卡槽3,该定位卡槽3与水暖管上凹槽2沿第一方向依次交错排列。相应地,龙骨支撑卡件包括如图6所示的第二龙骨支撑卡件6,该第二龙骨支撑卡件6上的第二凸起定位块61向上嵌入定位卡槽3中。第二龙骨支撑卡件6可结合水暖管定位卡件4使用在地暖地板的装配过程中。其中,图1所示的定位卡槽3优选为燕尾槽,图6所示的第二龙骨支撑卡件6上的第二凸起定位块61优选为矩形截面的长条块,该长条块能够向上嵌入燕尾槽中构成定位。

此外,在铺装地面的面积较大时,在上述步骤三中可通过依次拼接的多块地板1以拼接成覆盖铺装地面的整个地板。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相邻地板之间特别地在楔块9与楔形槽10之间采用楔入方式进行接合,免用螺钉等,方便操作。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楔块9与楔形槽10的形状、角度、楔入角度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不影响安装卡件的固定安装、找平等前提下,地板1与铺装地面之间还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导热层、保温垫层、反射膜等等,以实现更高效的地暖保温、传热和防护。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例如定位卡槽3也不限于图示的燕尾槽,可以是矩形槽、梯形槽等,第二凸起定位块61的横截面也不限于矩形,可以是梯形、倒梯形、棱形等等,这些简单变型均未超出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因而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