坩埚成型机的下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7823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坩埚成型机的下模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是一种坩埚成型机的下模结构,属于坩埚成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坩埚是用极耐火的材料(如粘土、石墨、瓷土、石英或较难熔化的金属铁等)所制的器皿或熔化罐。当有固体要以大火加热时,就必须使用坩埚,因为它比玻璃器皿更能承受高温。粘土坩埚是融化玻璃的容器,耐高温,抗侵蚀,其他容器无法取代。现有技术中,粘土坩埚制造均为手工成型,质量大起大落难于掌控,客观上受气候制约,主观上受人为因素影响,其内在质量问题如:穿孔、脱节等,至今也没有现代仪器测试,正品率难以提高,并且手工制作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对于体积较大的粘土坩埚生产尤为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降低制作成本,能与上模进行良好配合,不仅可以保证制品质量,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坩埚成型机的下模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坩埚成型机的下模结构,它包括一安装在一块可移动工作托板上的、用金属板体制作而成的下模体,所述下模体包括由下模外壳体 和下模内腔壁组合而成的双层外壳以及由双层外壳构成的圆形或方形敞口模腔;所述模腔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以中间为中心点围合而成的、圆形或方形浅凸环,所述下模内腔壁和模腔底部上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仅供气体和水从模腔通过进入双层外壳中壳内腔的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模腔内设有一层覆盖下模内腔壁和模腔底部的丙纶750滤布,且所述的气孔的直径为2~5mm;所述下模内腔壁上设置有垂直均布的至少三条浅凸条,所述模腔底部设置的圆形或方形浅凸环和所述浅凸条的两侧凸边均为有利于脱模的倒角边。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外壳体的下部设有与壳内腔连通的排水口,所述下模外壳体的上部设置有与壳内腔连通的接气管,且该接气管与外置的真空泵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降低制作成本,能与上模进行良好配合,不仅可以保证制品质量,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模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坩埚成型机的下模结构,它包括一安装在一块可移动工作托板7上的、用金属板体制作而成的下模体,所述下模体包括由下模外壳体 1和下模内腔壁3组合而成的双层外壳以及由双层外壳构成的圆形或方形敞口模腔2;所述模腔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以中间为中心点围合而成的、圆形或方形浅凸环9,这种圆形或方形浅凸环9有利于模压成型和脱模,并且使成型的坩埚底面增加表面积;还有利于增加模具和坩埚成型后的强度(相当于加强筋);所述下模内腔壁3和模腔底部上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仅供气体和水从模腔通过进入双层外壳中壳内腔4的气孔5。

图中所示,所述模腔2内设有一层覆盖下模内腔壁 3和模腔底部的丙纶750滤布,且所述的气孔5的直径为2~5mm;所述下模内腔壁3上设置有垂直均布的至少三条浅凸条10,所述模腔2底部设置的圆形或方形浅凸环9和所述浅凸条10的两侧凸边均为有利于脱模的倒角边。

本实用新型所述下模外壳体 1的下部设有与壳内腔4连通的排水口6,所述下模外壳体1 的上部设置有与壳内腔4连通的接气管8,且该接气管8与外置的真空泵连通;这种接气管8可以通过所述的真空泵使壳内腔4形成负压或高压,并在形成负压时,有利于模压成型,而当壳内腔4形成高压时,有利于脱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