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炒菜机用的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6151发布日期:2019-11-05 22:2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炒菜机用的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炒菜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炒菜机用的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炒菜机是一款现代科技产品,新一代微电脑操控智能烹饪设备,无油烟、无辐射、省油省电、自动翻炒。炒菜机还有自动炒、煎、烹、炸、爆、焖、蒸、煮、烙、炖、煲等一锅多用的功能,方便、操作简单。

塔里木大学于2013年提出了一款家庭自动炒菜机,如中国专利CN203263013U所述,该家庭自动炒菜机设置有锅体的机壳台面上的立轴,立轴的上端固接着支撑台,支撑台面均布的通孔上通过支座安装着可翻转的菜盒,在支撑台面均布的下料孔中装有调料盒,支撑台轴心的另一侧安装着电动搅拌器,搅拌器的轴心与锅体中心相对应,在锅体的下部设置着加热体。上述炒菜机可以利用烹饪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炒菜,炒菜效率高。

然而,用户在使用上述炒菜机时,发现其调料盒在下料过程中其调料只能集中下落到一个位置,即使通过后续的搅拌操作,也不能将调料搅拌均匀,导致菜式的一些部分口味过重,另一些部分口味过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针对上述情况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智能炒菜机用的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包括:送料电机、送料轴、送料板、原料输送器和调料输送器,所述送料电机通过所述送料轴与所述送料板形成转动连接,所述原料输送器和所述调料输送器都固定在所述送料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料输送器包括:调料盒、阀体、撒料盒、往复移动器和漏斗,所述调料盒通过所述阀体与所述撒料盒连通,所述往复移动器位于所述撒料盒的内部,所述漏斗与所述往复移动器形成平移连接。

进一步,所述阀体包括:阀体电机、阀体轴和阀体座,所述阀体电机与所述阀体轴形成转动连接,所述阀体轴位于所述阀体座中,所述阀体轴具有调料槽,所述阀体座具有调料通道,所述调料槽与所述调料通道对齐。

进一步,所述往复移动器包括:往复电机、往复螺杆、往复螺杆座、往复螺母和往复滑块,所述往复电机与所述往复螺杆的一端形成转动连接,所述往复螺杆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往复螺杆座中,所述往复螺母与所述往复螺杆啮合,所述往复滑块固定在所述往复螺母上,所述漏斗固定在所述往复滑块上。

进一步,所述漏斗具有:输入部分、输出部分和薄膜,所述输入部分与所述输出部分上端的开口连通,所述薄膜位于所述输出部分下端的开口中,所述薄膜的一条边与所述输出部分下端的开口形成固定,所述输出部分上端开口的面积大于下端开口的面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具有上述结构的送料装置,不仅可以将原料和调料输送至承接装置上,而且可以将调料均匀地撒落,有效地避免菜式部分口味过重而其他部分口味过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炒菜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送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送料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原料输送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调料输送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阀体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撒料盒的内部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漏斗的截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搅拌装置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升降器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搅拌座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搅拌叶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承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承接装置的局部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横向移动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智能炒菜机,如图1所示,炒菜机包括:机箱1、送料装置2、搅拌装置3和承接装置4,承接装置4位于机箱1中,搅拌装置3固定在送料装置2上,送料装置2从机箱1的上表面往上延伸。其中,机箱1具有:控制按钮11、显示器12、多个散热孔13和出菜口14,控制按钮11和显示器12位于机箱1的前表面,多个散热孔13分别位于机箱1的两个侧面,出菜口14位于机箱1的上表面并且靠近机箱1的后表面的位置。炒菜机工作时,送料装置2将菜式的原料和调料依次输送至承接装置4,然后将搅拌装置3移动至承接装置4的上方,通过搅拌装置3对菜式的原料和调料进行搅拌和翻转,承接装置4对菜式进行加热。烹饪完成后,承接装置4将菜式输送至机箱1的出菜口14处。

如图2所示,送料装置2包括:送料电机21、送料轴22、送料板23、原料输送器24和调料输送器25,送料电机21通过送料轴22与送料板23形成转动连接,原料输送器24和调料输送器25都固定在送料板23上。送料电机21用于驱动送料板23发生转动,当原料输送器24转动至承接装置4的上方时,将原料输送至承接装置4上,当调料输送器25转动至承接装置4的上方时,将调料输送至承接装置4上。

具体地,图3所示,送料板23具有:原料孔231、调料孔232和悬臂233,原料输送器24与原料孔231对齐,调料输送器25与调料孔232对齐,搅拌装置3固定在悬臂233上。更具体地,原料输送器24和原料孔231都为三个。

具体地,如图4所示,原料输送器24包括:输送电机241和原料盒242,输送电机241与原料盒242的一端形成转动连接,原料盒242的另一端输送轴243,输送电机241和输送轴243固定在送料板23上,原料盒242与原料孔231对齐。

具体地,结合图5和图7所示,调料输送器25包括:调料盒251、阀体252、撒料盒253、往复移动器254和漏斗255,调料盒251通过阀体252与撒料盒253连通,往复移动器254位于撒料盒253的内部,漏斗255与往复移动器254形成平移连接。当需要撒落调料时,阀体252打开,调料盒251下落至漏斗255上,往复移动器254驱动漏斗255往复移动,将调料均匀地撒落在承接装置4的菜式上。更具体地,调料输送器25为两个,调料盒251与调料孔232对齐,调料盒251和调料孔232都为八个,漏斗255移动至其中一个调料盒251下方后,可以接收该调料盒251的调料。

更具体地,如图6所示,阀体252包括:阀体电机2521、阀体轴2522和阀体座2523,阀体电机2521与阀体轴2522形成转动连接,阀体轴2522位于阀体座2523中,阀体轴2522具有调料槽2524,阀体座2523具有调料通道2525,调料槽2524与调料通道2525对齐。当阀体252关闭时,调料槽2524向上,接收调料盒251的调料;当阀体252打开时,调料槽2524向下,将调料撒落至漏斗255中。

更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7,往复移动器254包括:往复电机2541、往复螺杆2452、往复螺杆座2453、往复螺母2454和往复滑块2455,往复电机2541与往复螺杆2452的一端形成转动连接,往复螺杆2452的另一端插入往复螺杆座2453中,往复螺母2454与往复螺杆2452啮合,往复滑块2455固定在往复螺母2454上,漏斗255固定在往复滑块2455上。往复电机2541驱动往复螺杆2452转动,从而带动漏斗255进行往复移动。

更具体地,如图8所示,漏斗255具有:输入部分2551、输出部分2552和薄膜2553,输入部分2551与输出部分2552上端的开口连通,薄膜2553位于输出部分2552下端的开口中,薄膜2553的一条边与输出部分2552下端的开口形成固定,输出部分2552上端开口的面积大于下端开口的面积。其中,输出部分2552可以减缓调料的输出速度,使其更均匀地撒落在菜式上。薄膜2553上没有与输出部分2552下端的开口形成固定的边为薄膜2553的自由端,当调料下落至薄膜2553上时,可以进一步降低撒落的速度。更具体地,薄膜2553为PET薄膜。

具有上述结构的送料装置,不仅可以将原料和调料输送至承接装置上,而且可以将调料均匀地撒落,有效地避免菜式部分口味过重而其他部分口味过淡的问题。

如图9所示,搅拌装置3包括:支撑板31、升降器32、旋转器33、搅拌叶34和振动电机35,支撑板31固定在送料板23的悬臂233上,升降器32和振动电机35都位于在支撑板31上,旋转器33与升降器32形成平移连接,搅拌叶34插入旋转器33的侧面中。通过升降器32可以控制搅拌叶34的上下移动,通过旋转器33可以使搅拌叶34绕旋转器33旋转,搅拌叶34在旋转时还可以发生自旋。振动电机35可以使搅拌装置3发生振动,在菜式搅拌完成后,将搅拌叶34上多余的原料和酱料抖落。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升降器32包括:升降电机321、升降齿轮322和升降齿条323,升降电机321与升降齿轮322形成转动连接,升降齿轮322与升降齿条323啮合,旋转器33固定在升降齿条323的下端。

更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9,旋转器33包括:旋转支架 331、旋转电机332和搅拌座333,旋转电机332位于旋转支架 331中,旋转电机332与搅拌座333形成转动连接,旋转支架 331与升降器32形成平移连接,搅拌叶34插入在搅拌座333的侧面中。

更具体地,如图11所示,搅拌座333具有阻挡部3331和搅拌轴承3332,阻挡部3331呈半球形状并且从搅拌座333的下表面凸起,搅拌轴承3332位于搅拌座333的侧面,搅拌叶34插入搅拌轴承3332中。阻挡部3331可以防止菜式藏在搅拌座333的下表面而无法搅拌的情况。搅拌轴承3332可以使搅拌叶34的自旋更加流畅。具体地,搅拌叶34和搅拌轴承3332都为两个,两个搅拌叶34相互对齐。

具体地,如图12所示,搅拌叶34具有:翻转轴341和两个翻转板342,两个翻转板342相交并相互垂直(即竖直截面呈“十”字形状),翻转轴341从搅拌叶34一端的中部凸起,翻转轴341插入旋转器33的侧面。当搅拌叶34绕旋转器33旋转时,由于底部菜式对翻转板342的作用力,搅拌叶34还会绕翻转轴341发生自转,从而使底部菜式翻转至顶部。更具体地,翻转板342的两个边缘还分别具有弯折板343,弯折板343与翻转板342相交,并且弯折板343与翻转板34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弯折板343可以将菜式维持在翻转板342上,实现更有效的翻转操作。更具体地,搅拌叶34的另一端还具有两个延伸板344,两个延伸板344相交并相互垂直,延伸板344为半圆形板。延伸板344可以对位于边缘位置的菜式进行搅拌和翻转,避免边缘位置的菜式停滞。

具有上述结构的搅拌装置,不仅可以对菜式进行搅拌操作,还可以对菜式进行翻转操作,有效地避免了菜式底部烧焦顶部未熟的情况。

如图13所示,承接装置4包括:上盖41、挡罩42、菜碟43、加热器44、横向移动器45和纵向移动器46,上盖41可移动地设置在挡罩42的上方,挡罩42位于菜碟43的上端,菜碟43位于加热器44上,横向移动器45与加热器44形成平移连接,纵向移动器46与横向移动器45形成平移连接。当进行保温时,上盖41移动至挡罩42的上端,覆盖挡罩42和菜碟43;当进行炒菜时,上盖41从挡罩42的上端移开,搅拌装置3进行炒菜操作。挡罩42可以防止菜式掉落至机箱1内部,菜碟43用于承接菜式,加热器44用于对菜式进行加热操作。横向移动器45可以实现加热器44和菜碟43的横向移动,纵向移动器46可以实现加热器44和菜碟43的纵向移动,从而将菜碟43输送至机箱1的出菜口14处,实现出菜操作。

具体地,如图14所示,上盖41包括:横移气缸411和盖体412,横移气缸411与盖体412形成平移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上盖41为两个。挡罩42具有:罩筒421和限位环422,限位环422从罩筒421上端的边缘往外凸起。限位环422与机箱1的上表面贴合,阻止挡罩42往下移动。菜碟43具有承接腔431和密封环432,密封环432从承接腔431上端的边缘往上凸起,密封环432与罩筒421的下端贴合。密封环432用于与罩筒421形成密封。

具体地,结合图13和图15所示,横向移动器45包括:横移电机451、横移螺杆452、横移螺杆座453、横移螺母454、横移滑块455和横移板456,横移电机451与横移螺杆452的一端形成转动连接,横移螺杆452的另一端插入横移螺杆座453中,横移螺杆452与横移螺母454啮合,横移滑块455固定在横移螺母454上,横移板456固定在横移滑块455上,加热器固定在横移板456上。更具体地,横向移动器45还包括:导轨457和引导块458,引导块458位于导轨457上,导轨457与横移螺杆452相互平行,横移板456还固定在引导块458上。导轨457与引导块458配合可以防止横移板456在横移过程中发生晃动,导致菜式掉落。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13,纵向移动器46包括:升降气缸461和升降板462,升降气缸461与升降板462形成平移连接,横向移动器45位于升降板462上。

具有上述结构的承接装置,在菜式煮熟后,不仅可以对菜式进行输送操作,方便快捷,而且还可以进行保温操作,使用的自由度更高。

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