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部件拆卸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2115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车内部件拆卸工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拆装类工具,尤其涉及一种车内部件拆卸工具。



背景技术:

音响或行车记录仪等车内电子类产品是需要根据客户的需要而添加或者更换的。多数用户需要自己手动拆卸或安装。由于电子类产品一般嵌合在安装槽或车内封条内的,需要利用尖利的工具对嵌合产品进行掀起的动作。尖利类的工具,然们一般会想到螺丝刀或者叉子,但这一类工具翘起产品的同时,还可能对安装槽或者车身造成伤害。如何制造一款便携式可拆卸车内部件的工具,是我们现如今要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车内部件拆卸工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车内部件拆卸工具,包括第一工件、第二工件、第三工件和第四工件,上述四工件对应位置设有固定孔,一连紧螺栓穿过各固定孔,将上述四工件贴紧排列固定,排列顺序依次为第一工件、第二工件、第四工件和第三工件;任意工件可相对于其他固件以固定孔为轴心转动;上述每一工件的至少一端设有用于铲起部件的铲头,所述第三工件上下两头设有喇叭形豁口,所述喇叭形豁口的侧壁为斜坡式侧壁,所述工具为环保PVC材料制得。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工件宽度为A,第二工件宽度为B,第三工件宽度为C,第四工件宽度为D,其中,A=C;B<A;2A=D,四工件分别包括上弯折端和/或下弯折端,中部为平板端,所述固定孔设于平板端,各工件在排列于一起时,各弯折端沿固定孔中心轴方向互不干扰。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工件包括弯折结构的第一上铲头,所述第一工件平板部为一直尺,弯折结构内侧的平板表面上设有刻度,所述第一上铲头上端逐渐削薄行成一插尖,所述弯折结构的左右两侧逐渐向插尖方向倾斜,主视方向的弯折结构为梯形形式;所述第一工件下端逐渐削薄形成一平直的第一下铲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插尖连接端厚度等于第一工件平板部厚度,其自由端厚度为E,其中0<E<1m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工件两端分别为第二上铲头和第二下铲头,所述第二上铲头和第二下铲头为向相反方向弯折的弯折部,中部平板以中线为起始端,其两侧边延第二上铲头方向向内倾斜,第二上铲头连接端宽度短于第二下铲头连接端宽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上铲头和第二下铲头的自由端截面为半圆头,其直径为F,其中1mm<F<1.8m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工件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三上铲头和第三下铲头,所述第三上铲头和第三下铲头截面为勺形结构,所述第三上铲头两侧边延上自由端方向相向倾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上铲头和第三下铲头上分别设有上豁口和下豁口,所述上豁口和下豁口皆为喇叭形结构,其豁口口径延自由端逐渐增大;所述豁口侧面为斜坡形式,豁口上边沿形成的口径长度大于同截面豁口下边沿形成的口径长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上铲头左右两斜边和上豁口形成两个尖头叉,所述尖头叉上端叉尖厚度G,其中1mm≤G≤2m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四工件包括第四上铲头和第四下铲头,所述第四上铲头两侧边向中心倾斜,其主视投影为梯形结构,并延自由端方向逐渐削薄,所述第四下铲头主视投影为圆弧结构,其延自由端方向逐渐削薄,第四下铲头自由端厚度H,其中2mm≤H≤3mm。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内部件拆卸工具,包括第一工件、第二工件、第三工件和第四工件,上述四工件对应位置设有固定孔,一连紧螺栓穿过各固定孔,将上述四工件贴紧排列固定,排列顺序依次为第一工件、第二工件、第四工件和第三工件;任意工件可相对于其他固件以固定孔为轴心转动;上述每一工件的至少一端设有用于铲起部件的铲头,所述第三工件上下两头设有喇叭形豁口,所述喇叭形豁口的侧壁为斜坡式侧壁,所述工具为环保PVC材料制得。本发明为一种便携式车内音响或边缝拆装工具,其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工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工件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工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工件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三工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三工件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四工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四工件主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第一工件1,第一上铲头11,插尖12,第一下铲头13,刻度14,第二工件2,第二上铲头21,第二下铲头22,第三工件3,第三上铲头31,第三下铲头32,上豁口311,下豁口321,第四工件4,第四上铲头41,第四下铲头42,连紧螺栓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车内部件拆卸工具,包括第一工件1、第二工件2、第三工件3和第四工件4,上述四工件对应位置设有固定孔,一连紧螺栓5穿过各固定孔,将上述四工件贴紧排列固定,排列顺序依次为第一工件1、第二工件2、第四工件4和第三工件3。任意工件可相对于其他固件以固定孔为轴心转动;上述每一工件的至少一端设有用于铲起部件的铲头,由于铲头的限位,各工件只能在限定范围内旋转或归位。第三工件3上下两头设有喇叭形豁口,喇叭形豁口的侧壁为斜坡式侧壁,工具为环保PVC材料制得,其表面涂有一层增大摩擦的磨砂涂层。

如图2,图3所示,第一工件1宽度为22mm,第二工件2宽度为18mm,第三工件3宽度为22mm,第四工件宽度为44mm,四工件分别包括上弯折端和/或下弯折端,中部为平板端,所述固定孔设于平板端,各工件在排列于一起时,各弯折端沿固定孔中心轴方向互不干扰。

如图2所示,第一工件1包括弯折结构的第一上铲头11,第一工件1平板部为一直尺,弯折结构内侧的平板表面上设有刻度14,第一上铲头11上端逐渐削薄行成一插尖12,弯折部外侧面为弧形面,弯折结构的左右两侧逐渐向插尖12方向倾斜,主视方向的弯折结构为梯形形式;第一工件1下端逐渐削薄形成一平直的第一下铲头13。

插尖连接端厚度等于第一工件1平板部厚度,其自由端厚度为0.15mm。

如图4图5所示,第二工件2两端分别为第二上铲头21和第二下铲头22,第二上铲头21和第二下铲头22为向相反方向弯折的弯折部,中部平板以中线为起始端,其两侧边延第二上铲头21方向向内倾斜,第二上铲头21连接端宽度短于第二下铲头22连接端宽度。

第二上铲头(21)和第二下铲头(22)的自由端截面为半圆头,其直径为F,其中1mm<F<1.8mm,优选1.2mm或1.6mm。

如图6图7所示,第三工件3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三上铲头31和第三下铲头32,第三上铲头31和第三下铲头32截面为勺形结构,第三上铲头31两侧边延上自由端方向相向倾斜。

第三上铲头31和第三下铲头32上分别设有上豁口311和下豁口321,上豁口311和下豁口321皆为喇叭形结构,其豁口口径延自由端逐渐增大;豁口侧面为斜坡形式,豁口上边沿形成的口径长度大于同截面豁口下边沿形成的口径长度。

第三上铲头31左右两斜边和上豁口311形成两个尖头叉,尖头叉上端叉尖厚度G,其中1mm≤G≤2mm,优选1mm,1.5mm,2mm。

如图8图9所示,第四工件4包括第四上铲头41和第四下铲头42,第四上铲头41两侧边向中心倾斜,其主视投影为梯形结构,并延自由端方向逐渐削薄,第四下铲头42主视投影为圆弧结构,其延自由端方向逐渐削薄,第四下铲头42自由端厚度H,其中2mm≤H≤3mm。

本产品的四个工件竖直放置时,靠左对其,第一工件的固定孔设于第一工件下部,当第一工件转动至水平位时,其左部竖直边与其他工件左边投影在一条直线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