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闸与滑动门锁紧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63076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门闸与滑动门锁紧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闸与滑动门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安全门包括门闸、滑动门和连接门闸与滑动门的转轮;所述门闸上设有与转轮连接的闸锁;所述滑动门上设有与转轮上的卡口配合连接的撞针。其在投入运营使用以来,在正常情况下,当安全门关好时,闸锁上的转轮旋转到设定角度(30-35度)后,滑动门滑动过程中带动撞针撞到转轮转动角度后的卡口内固定,使得闸锁被锁死,并且撞针和滑动门门体也无法移动,同时发出“门关闭”信号使门头灯熄灭。
[0003]但是实际运营中,如图1,安全门各类故障比例统计图所示,其中滑动门门体故障频繁,占故障总数的60%以上,主要表现为滑动门门体关闭不严伴随门头灯闪烁,手动可拉开滑动门。
[0004]经分析,造成上述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0005]一、当闸锁上的转轮旋转角度不足,但是滑动门门体行程已到限位时,滑动门上的撞针也没法撞到转轮对应的卡口内,此时闸锁也就无法被锁死,滑动门无法关闭,门头灯也就无法熄灭,该情况安全回路不通,车辆无法以自动(ATO)方式进站。
[0006]二、当转轮旋转角度达到设计角度时,门体未运行到限,但闸锁已被锁死,这时门中间会有一条较小的缝隙,但门头灯以熄灭,虽然不影响行车,但是存在缝隙。
【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闸与滑动门锁紧装置,将撞针的安装孔由圆孔调整为长条形的弧形孔,从而使得撞针能顺利撞到闸锁的卡口内,因此闸锁被锁死,进而大大减少了安全门的故障率。
[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门闸与滑动门锁紧装置,包括门闸、滑动门和连接门闸与滑动门的转轮;所述门闸上设有与转轮连接的闸锁;所述滑动门上设有与转轮上的卡口配合连接的撞针,所述滑动门上开有安装孔;所述撞针穿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为长条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长条孔包括长条部和弧形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的长条部的扩孔朝向为水平朝内。
[0012]进一步地,所述长条部对应的长度为2-3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长条部对应的长度为2.5_。
[0014]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部对应的直径为8.5-9.5mm。
[0015]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部对应的直径为9_。
[0016]进一步地,用于将所述撞针固定于所述滑动门上的螺母为四角方形螺母。
[0017]进一步地,所述长条部的两侧设有凸起的棱柱;所述四角方形螺母卡所述棱柱之间。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实用新型锁死的门闸与滑动门锁紧装置,通过将安装在滑动门上的撞针安装孔由圆形孔改为长条孔,使得滑动门在滑动关闭时,撞针在滑到原有指定位置时,在惯性的作用下还可以在该长条孔内继续滑动,从而带动闸锁的转轮旋转角度也相应增大,进而也就使得撞针更容易滑到转轮旋转后对应的卡口内,从而闸锁被锁死,并且滑动门也不能滑动,完成锁紧动作。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1]图1是【背景技术】中安全门一年内的故障分布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1:滑动门2:闸锁3:撞针4:安装孔5:转轮6:螺母7:门闸8:棱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7]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门闸与滑动门锁紧装置,包括门闸7、滑动门I和连接门闸与滑动门的转轮5,所述门闸7上设有与转轮5连接的闸锁2,所述滑动门I上设有与转轮5上的卡口配合连接的撞针3。
[0028]所述撞针3在所述滑动门I上的安装孔4为长条孔,该长条孔包括长条部和弧形部,也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了长条部,其对应的长度为2-3_,使得撞针3在原有的基础上还可以在该安装孔4内继续滑动2-3_,因此撞针3带动的转轮5也就可以继续转动一定角度,进而使得撞针3更容易撞到所述转轮5的卡口内,从而使得闸锁2被锁死。该长度优选为2.5mm,该长度的设定是根据所述撞针3在惯性作用滑动2.5mm时,达到的锁死的状态次数最多,也就是故障率最低。所述弧形部分对应的直径为8.5-9.5mm,优选为9_,该直径也是根据撞针3的直径大小决定的。
[0029]当然,所述长条孔也可以是只有长条部,同样能起到以上的作用,只是效果没有设置有弧形部的效果好。
[0030]为了使得撞针3在安装孔I内继续滑动的方向是朝向闸锁2,如图2中箭头标识的方向,所述安装孔4的长条部分的扩孔朝向为水平朝内。
[0031]同时,用于固定撞针3于滑动门I上的螺母6为四角方形螺母,为非标设计,实际过程中需要特制。为了使得在使用扳手对撞针3装配的过程中,四角方形螺母不会旋转,在所述长条部分的两侧设有凸起的棱柱8,所述棱柱8则将四角方形螺母卡在所述棱柱8之间,因此工作人员只需在站台边对撞针的装配或者维护等操作,无需另一个工作人员下到站台下的安全门的另一边的轨道内配合完成,使得安装和维护更加简单、便捷。
[0032]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门闸与滑动门锁紧装置后,故障率明显下降,具体如下:
[0033]改造前一年,月平均闸锁类故障29.7次;
[0034]改造前半年,月平均闸锁类故障21.7次。
[0035]逐步改造后,月平均闸锁类故障6.2次。
[0036]从以上数据分析得知:采用改进后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门闸与滑动门锁紧装置,故障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值得大力推广。
[00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门闸与滑动门锁紧装置,包括门闸、滑动门和连接门闸与滑动门的转轮;所述门闸上设有与转轮连接的闸锁;所述滑动门上设有与转轮上的卡口配合连接的撞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门上开有安装孔; 所述撞针穿于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安装孔为长条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闸与滑动门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条孔包括长条部和弧形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闸与滑动门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条部的扩孔朝向为水平朝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闸与滑动门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条部对应的长度为2-3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闸与滑动门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条部对应的长度为2.5m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闸与滑动门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部对应的直径为8.5-9.5_。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闸与滑动门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部对应的直径为9mm。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闸与滑动门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于将所述撞针固定于所述滑动门上的螺母为四角方形螺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闸与滑动门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条部分的两侧设有凸起的棱柱; 所述四角方形螺母卡所述棱柱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闸与滑动门锁紧装置,包括门闸、滑动门和连接门闸与滑动门的转轮;所述门闸上设有与转轮连接的闸锁;所述滑动门上设有与转轮上的卡口配合连接的撞针,所述滑动门上开有安装孔;所述撞针穿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为长条孔。所述长条孔包括长条部和弧形部。所述安装孔的长条部的扩孔朝向为水平朝内。所述长条部对应的长度为2-3mm,优选为2.5mm。所述弧形部对应的直径为8.5-9.5mm,优选为9mm。用于将所述撞针固定于所述滑动门上的螺母为四角方形螺母。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门闸与滑动门锁紧装置,使得撞针能顺利碰撞到闸锁的转轮的卡口内,使得闸锁更被锁死,进而大大减少了安全门的故障率。
【IPC分类】E05B15/00, E05B65/00
【公开号】CN204715927
【申请号】CN201520369789
【发明人】王炬强, 冯瑞彬, 刘淼青, 许日进, 钟鸣, 曾上铭, 詹乐涛
【申请人】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