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发动机罩闩锁机构和发动机罩闩锁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075902阅读:来源:国知局
簧58围绕爪弹簧枢轴螺栓72位于闩锁枢轴螺柱70的下方,并且操作成相对于爪52的闩锁凸轮接合表面54将主释放杆56和机械连接的爪52偏压成与主闩锁突部50和副闩锁突部51连续地接合。也就是说,在关闭的锁定位置,主闩锁部40接合撞针36并将其捕获在通道44内。闩锁38的主闩锁突部50被闩锁凸轮接合表面54接合,其中主闩锁突部50和闩锁凸轮接合表面54都被偏压成彼此接触。当鲍登线缆被致动时,主释放杆56逆时针旋转,如图4A所示,从而导致同样可旋转地围绕爪弹簧枢轴螺栓72安装的释放爪52也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使爪52从与闩锁38的爪接合突部50的接合中脱离。因此,由于被闩锁扭转弹簧62偏压,闩锁38同样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4B所示的第一释放位置。由于撞针36在通道44内被捕捉在副闩锁部42与下部46之间,所以撞针36同样在发动机罩闩锁30内布置到支架32内的释放位置。虽然处于刚刚描述的释放位置中,但撞针36却受副闩锁部42限制,使得撞针36不能够从通道44退出,并且因而通过闩锁凸轮接合表面54抵接副闩锁突部51而被闩锁38限制从而不能够发生任何进一步的移动。然而,由于已经向上移动了,所以撞针36与发动机罩12的前边缘16 —起升高到其原始位置上方大约35至40mm。当然,除了扭转弹簧之外,还可以使用诸如气筒之类的其他辅助机构。
[0055]在正常的操作中,机动车辆操作人员然后移动到机动车辆10的前面,紧邻发动机罩12,以通过将他或她的手指插入到部分打开的发动机罩12下方来寻找和定位副闩锁释放手柄74。一旦副闩锁释放手柄74被定位,机动车辆操作人员则向左或向后或向上或向下(取决于设计)致动副闩锁释放手柄74。如图所示,副闩锁释放手柄74 ( —般为一件式冲压部件)具有大致平面形的基部78和固定的向前延伸的臂80,并且绕副释放手柄枢轴螺栓76可旋转地安装,并且沿逆时针方向移位,进一步接合爪52,以使闩锁凸轮接合表面54远离闩锁38上的副闩锁突部51移动,从而释放闩锁38以进一步逆时针旋转,由此使副闩锁部42不再阻碍撞针36的向上部。另外,随着闩锁38的该旋转,闩锁38的下部46沿向上方向偏压撞针36,使得撞针36脱离发动机罩RJ锁30。发动机罩12可以自由地打开。
[0056]然而,如前面所提到的,副闩锁释放手柄74的位置和设计在车辆与车辆之间很大的不同。副闩锁释放手柄74通常难以仅仅通过触摸的感测来定位。另外,通常难以通过发动机罩12的狭窄的局部开口看到副闩锁释放手柄74,特别是在黑暗的地方或夜间。
[0057]如图7至12所示,公开了克服了这些缺点的副闩锁释放手柄74。与先前的设计相同,发动机罩12被可操作地锁定于发动机罩闩锁30的发动机罩闩锁撞针36保持在关闭的位置。主发动机罩释放线缆28的一端附接至主释放杆56,而另一端可操作地附接至乘员室(未示出)中的内部发动机罩释放杆。与先前的设计相同,发动机罩闩锁30具有副释放手柄74,副释放手柄74当被如前所述地操作时完全打开发动机罩12。
[0058]在图7至8中能够看到,改进的副闩锁释放机构82包括副闩锁释放手柄74,副闩锁释放手柄74具有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与可展开的手柄释放线缆86操作性地连接,其中可展开的手柄释放线缆86的第一端88紧固地附接至发动机罩闩锁30的主释放杆56,而另一端90紧固地附接至将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固持或保持在第一缩回位置的保持器92,例如弹簧加载销94。滑轮96根据需要设置,用于使可展开的手柄释放线缆86绕发动机罩闩锁30布置。如图所示,设置了一对滑轮96 ο
[0059]因此,当发动机罩12被锁定在图4Α所示的主闩锁位置时,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被弹簧加载销94保持在缩回位置。在图10中能够最佳地看到,弹簧加载销94的端部98插入在位于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的末端102的开口 100 (例如孔或槽)中。开口 100的内周104因此产生了接合边缘,并且弹簧加载销94的滑动端98因此产生了接合表面,该接合表面被弹性地偏压在接合边缘上,以将可展开的副R锁释放手柄臂84可释放地保持在缩回位置。开口 100根据需要比弹簧加载销94的外径稍大,以容许制造公差,使得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以紧固的方式被一致地保持。用于弹簧加载销94的弹簧106能够通过被焊接或紧固至闩锁安装支架32而被紧固地保持在位。
[0060]如图8所示,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被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套管108保持在位。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套管108紧固地附接(例如通过焊接、粘结或紧固)至副闩锁释放手柄74的基部78。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套管108还允许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在其槽110内从图7至图8所示的缩回位置滑动至展开位置,以及从展开位置滑动至缩回位置。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抵抗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弹簧112的偏压被保持在该缩回状态。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弹簧112的一端114附接至固定的可展开副闩锁释放手柄臂套管108,而另一端116附接至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的末端102。
[0061]参照图10,能够看到当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处于缩回位置时,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弹簧112处于其延伸或充能状态,这继而在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上施加了向前力。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上的该向前力继而被弹簧加载销94和开口 100抵抗,从而通过弹簧加载销94与开口 100的接合将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保持在缩回位置。
[0062]在操作中,当机动车辆操作人员在乘员室发动机罩释放杆上施加拉力时,与其附接的主发动机罩释放线缆28在主释放杆56上施加拉力,继而将释放爪52释放,从而释放主闩锁部40以允许撞针36与副闩锁42接合并允许机动车辆操作人员部分地打开发动机罩12。机动车辆操作人员对主发动机罩释放线缆28的拉动动作和主释放杆56的拉动同时还由于可展开的手柄释放线缆86与主释放杆56的附接而拉动可展开的手柄释放线缆86。可展开的手柄释放线缆86的该动作然后拉动弹簧加载销94从与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上的开口 100的接合脱离。
[0063]图9和10示出了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的展开的后续动作。当弹簧加载销94被拉开并与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中的开口 100脱离接合时,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然后通过由于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弹簧112的偏压穿过发动机罩12的局部开口朝向机动车辆10的外部在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套管108的槽110内滑动而以完全平移运动向前展开。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弹簧112然后返回至其收缩和非充能状态,并且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因此以展开状态被提供给位于发动机罩12的外部和前面的机动车辆操作人员。图11和12示出了这种展开的提供以及处于其向前延伸位置的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机动车辆操作人员然后可以向左或向右(或向上或向下,取决于闩锁设计)致动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和副闩锁释放手柄74,并且完全打开发动机罩12。
[0064]为了关闭发动机罩12,机动车辆操作人员仅仅需要将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推回到其缩回位置。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的末端102可以具有弯曲的折弯部118,并且弹簧加载销94的端部98可以被倒角,以有助于弹簧加载销94沿着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的长度滑动直至弹簧加载销94的端部98与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中的开口 100再次接合。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然后因此被重置到其缩回位置并且被充能以便将来展开。机动车辆操作人员此时能够利用通常采用的发动机罩关闭过程来关闭发动机罩12。
[0065]本公开因此描述了这样一种副闩锁释放手柄74:其在主闩锁40脱离接合后选择性地纵向向前延伸,使得副R锁释放手柄74仅仅通过延伸的副R锁释放手柄74的平移运动就能够被提供给操作人员。在发动机罩12处于与前罩板大致相同的水平面内或几乎该水平面内的情况下一一这正在成为更为流行的趋势,发动机罩12处于部分打开的位置,从而提供非常窄的开口,在该开口内展开副闩锁释放手柄74。本公开通过使用延伸的副闩锁释放手柄74的完全平移运动克服了该缺点。另外,没有旋转运动以及没有用来展开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的凸轮接合表面消除了副闩锁释放手柄74随时间的磨损和潜在的故障。
[0066]本系统的另一个优点是,通过替换仅仅少量的部件就能够将该系统和方法适应于已有的发动机罩闩锁30。已有的发动机罩闩锁30的正常操作将不受本公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影响,并且可展开的副闩锁释放手柄臂84将仅在主闩锁部40被释放时才被致动。本系统的另一个进一步的优点是这样一种副闩锁释放手柄74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