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粗纱双锭独立传动喂入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716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纺纱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到一种三粗纱双锭独立传动喂入纺纱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人们对于服装面料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纺织服装业处于一个追求时尚、多元化和高品质的时代。因此,对纺织原料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花式纱线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花式纱线是指在纺纱和制线过程中采用特种原料、特种设备或特种工艺对纤维或纱线进行加工而得到的具有特种结构和外观效应的纱线,是纱线产品中具有装饰作用的一种纱线。花式纱的结构独特、造型灵活,色彩表现丰富,原料的使用多元化,富有创造力,这些促使花式纱线产品容易推陈出新,生产出较多差异化纺织产品,在当今追求个性化消费的时代,市场赋予了花式纱线广阔的空间。其中,段彩纱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花式纱,具有多颜色组合的新风格,其不仅在纱线轴向有粗细变化,而且有不连续分布交替出现的花式色彩,呈现不规则的独特的花色效果。目前段彩纱生产主要是在传统的带有三罗拉的细纱机上改造实现,白色粗纱由中罗拉连续喂入,一种彩色辅纱由后罗拉间断喂入,两种粗纱在前罗拉出口汇合,产生段彩效果。该方法改造成本较低,效率较高,但是纱线条干均匀度较差。针对此,在中国专利“段彩纺纱传动装置(专利号:ZL200420081737.2)”中给出了一种带有四罗的段彩纱生产装置,但是该装置仍采用双粗纱喂入,同时,第一罗拉与第二罗拉仍采用同一电机控制,因而主牵伸无法自由调节。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给出一种三粗纱双锭独立传动喂入纺纱装置,后罗拉采用三个由独立的罗拉轴带动单独传动的罗拉套,且相邻两锭的后罗拉共用一个罗拉轴,三个粗纱分别由三个罗拉套与后胶辊之间喂入,通过罗拉轴的转动控制三个粗纱的喂入,继而实现相邻两锭的相互独立的单粗纱、双粗纱或三粗纱喂入的纺纱,从而增加纱线的品种,同时改善成纱综合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给出一种三粗纱双锭独立传动喂入纺纱装置,以实现相邻两锭的相互独立的单粗纱、双粗纱或三粗纱喂入的纺纱,从而增加纱线的品种,同时改善成纱综合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三粗纱双锭独立传动喂入纺纱装置,包括左锭纺纱装置和右锭纺纱装置,所述左锭纺纱装置和右锭纺纱装置呈对称结构分布,所述左锭纺纱装置和右锭纺纱装置包括由后罗拉和后胶辊组成的后牵伸罗拉对、由中罗拉和中胶辊组成的中牵伸罗拉对、由前罗拉和前胶辊组成的前牵伸罗拉对,所述左锭纺纱装置的后罗拉包括第一左罗拉套、第一中罗拉套和第一右罗拉套,所述第一左罗拉套、第一中罗拉套和第一右罗拉套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左罗拉套、第一中罗拉套和第一右罗拉套的外径和长度均相同,所述第一右罗拉套固定在第一右传动轴上,所述第一右传动轴为空心的两端开放的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右传动轴的左端与第一右罗拉套的左端对齐、右端伸出第一右罗拉套的右端,所述第一中罗拉套固定在第一中传动轴上,所述第一中传动轴为空心的两端开放的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中传动轴的直径小于第一右传动轴的直径,所述第一中传动轴的左端和右端均伸出第一右传动轴,所述第一中罗拉套固定在第一中传动轴的左端和第一右罗拉套的左端之间的第一中传动轴上,所述第一左罗拉套固定在左传动轴上,所述左传动轴为空心的两端开放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左传动轴的直径小于第一中传动轴的直径,所述左传动轴的左端伸出第一中传动轴,所述第一左罗拉套固定在左传动轴的左端和第一中罗拉套的右端之间的左传动轴上,所述右锭纺纱装置的后罗拉包括第二左罗拉套、第二中罗拉套和第二右罗拉套,所述第二左罗拉套、第二中罗拉套和第二右罗拉套为圆柱形,所述第二左罗拉套、第二中罗拉套和第二右罗拉套的外径和长度均相同,所述第二左罗拉套固定在第二左传动轴上,所述第二左传动轴为空心的两端开放的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二左传动轴的右端与第二左罗拉套的右端对齐、左端伸出第二左罗拉套的左端,所述第二中罗拉套固定在第二中传动轴上,所述第二中传动轴为空心的两端开放的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二中传动轴的直径小于右传动轴的直径,所述第二中传动轴的左端和右端均伸出第二右传动轴,所述第二中罗拉套固定在第二中传动轴的右端和第二左罗拉套的右端之间的第二中传动轴上,所述第二右罗拉套固定在左传动轴上,所述左传动轴的直径小于第二中传动轴的直径,所述左传动轴的右端伸出第二中传动轴,所述第二右罗拉套固定在左传动轴的右端和第一中罗拉套的左端之间的左传动轴上,后罗拉的位于左锭纺纱装置第一中传动轴右端和右锭纺纱装置第二中传动轴左端之间的左传动轴通过第一皮带由第一伺服电机带动,所述左锭纺纱装置的第一中传动轴伸出第一右传动轴右端的部分通过第二皮带由第二伺服电机带动,所述左锭纺纱装置的第一右传动轴伸出第一右罗拉套右端的部分通过第三皮带由第三伺服电机带动,所述右锭纺纱装置的第二中传动轴伸出第二左传动轴左端的部分通过第四皮带由第四伺服电机带动,所述右锭纺纱装置的第二左传动轴伸出第二左罗拉套左端的部分通过第五皮带由第五伺服电机带动,所述左锭纺纱装置和右锭纺纱装置的中罗拉由第六伺服电机直接带动,所述左锭纺纱装置和右锭纺纱装置的前罗拉由主电机带动。

纺纱时,加压组件压下,使得左锭纺纱装置的后胶辊与后罗拉的第一左罗拉套、第一中罗拉套和第一右罗拉套之间紧密按压、中胶辊与中罗拉之间紧密按压、前胶辊与前罗拉之间紧密按压,右锭纺纱装置的后胶辊与后罗拉的第二左罗拉套、第二中罗拉套和第二右罗拉套之间紧密按压、中胶辊与中罗拉之间紧密按压、前胶辊与前罗拉之间紧密按压,第一粗纱由左锭纺纱装置的后胶辊和第一左罗拉套之间按压喂入,第二粗纱由左锭纺纱装置的后胶辊和第一中罗拉套之间按压喂入,第三粗纱由左锭纺纱装置的后胶辊和第一右罗拉套之间按压喂入,第四粗纱由右锭纺纱装置的后胶辊和第二右罗拉套之间按压喂入,第五粗纱由右锭纺纱装置的后胶辊和第二中罗拉套之间按压喂入,第六粗纱由右锭纺纱装置的后胶辊和第二左罗拉套之间按压喂入,第一伺服电机通过第一皮带带动左锭纺纱装置第一中传动轴右端和右锭纺纱装置第二中传动轴左端之间的左传动轴转动,继而实现第一粗纱和第四粗纱的同时的喂入控制,第二伺服电机通过第二皮带带动左锭纺纱装置的第一中传动轴伸出第一右传动轴右端的部分转动,继而实现第二粗纱的喂入控制,第三伺服电机通过第三皮带带动左锭纺纱装置的第一右传动轴伸出第一右罗拉套右端的部分转动,继而实现第三粗纱的喂入控制,第四伺服电机通过第四皮带带动右锭纺纱装置的第二中传动轴伸出第二左传动轴左端的部分转动,继而实现第五粗纱的喂入控制,第五伺服电机通过第五皮带带动右锭纺纱装置的第二左传动轴伸出第二左罗拉套左端的部分转动,继而实现第六粗纱的喂入控制,喂入的粗纱相继受到后罗拉牵伸对和中罗拉牵伸对组成的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和中罗拉牵伸对和前罗拉牵伸对组成的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得到牵伸后的须条。

生产时,主电机通过锭带带动锭子转动,继而带动纱管转动产生的捻度自下而上传递,使得经牵伸后得到的须条绕自身轴旋转,继而得到具有一定捻度的细纱,得到的细纱经导纱钩、钢丝圈后缠绕在纱管上,纱管转动带动钢丝圈绕着钢领转动,由于钢丝圈的转速小于纱管的转速,使得细纱不断缠绕在纱管上。

本发明后罗拉采用三个由独立的罗拉轴带动单独传动的罗拉套,且相邻两锭的后罗拉共用一个罗拉轴,三个粗纱分别由三个罗拉套与后胶辊之间喂入,通过罗拉轴的转动控制三个粗纱的喂入,继而实现相邻两锭的相互独立的单粗纱、双粗纱或三粗纱喂入的纺纱,从而增加纱线的品种,同时改善成纱综合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三粗纱双锭独立传动喂入纺纱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一种三粗纱双锭独立传动喂入纺纱装置,包括左锭纺纱装置和右锭纺纱装置,左锭纺纱装置和右锭纺纱装置呈对称结构分布,左锭纺纱装置和右锭纺纱装置包括由后罗拉4和后胶辊5组成的后牵伸罗拉对、由中罗拉6和中胶辊7组成的中牵伸罗拉对、由前罗拉8和前胶辊9组成的前牵伸罗拉对,左锭纺纱装置的后罗拉包括第一左罗拉套10、第一中罗拉套13和第一右罗拉套17,第一左罗拉套、第一中罗拉套和第一右罗拉套为圆柱形,第一左罗拉套、第一中罗拉套和第一右罗拉套的外径和长度均相同,第一右罗拉套固定在第一右传动轴18上,第一右传动轴为空心的两端开放的圆柱形结构,第一右传动轴的左端与第一右罗拉套的左端对齐、右端伸出第一右罗拉套的右端,第一中罗拉套固定在第一中传动轴14上,第一中传动轴为空心的两端开放的圆柱形结构,第一中传动轴的直径小于第一右传动轴的直径,第一中传动轴的左端和右端均伸出第一右传动轴,第一中罗拉套固定在第一中传动轴的左端和第一右罗拉套的左端之间的第一中传动轴上,第一左罗拉套固定在左传动轴12上,左传动轴为空心的两端开放的圆柱形结构,左传动轴的直径小于第一中传动轴的直径,左传动轴的左端伸出第一中传动轴,第一左罗拉套固定在左传动轴的左端和第一中罗拉套的右端之间的左传动轴上,右锭纺纱装置的后罗拉包括第二左罗拉套19、第二中罗拉套15和第二右罗拉套11,第二左罗拉套、第二中罗拉套和第二右罗拉套为圆柱形,第二左罗拉套、第二中罗拉套和第二右罗拉套的外径和长度均相同,第二左罗拉套固定在第二左传动轴20上,第二左传动轴为空心的两端开放的圆柱形结构,第二左传动轴的右端与第二左罗拉套的右端对齐、左端伸出第二左罗拉套的左端,第二中罗拉套固定在第二中传动轴16上,第二中传动轴为空心的两端开放的圆柱形结构,第二中传动轴的直径小于右传动轴的直径,第二中传动轴的左端和右端均伸出第二右传动轴,第二中罗拉套固定在第二中传动轴的右端和第二左罗拉套的右端之间的第二中传动轴上,第二右罗拉套固定在左传动轴12上,左传动轴的直径小于第二中传动轴的直径,左传动轴的右端伸出第二中传动轴,第二右罗拉套固定在左传动轴的右端和第一中罗拉套的左端之间的左传动轴上,后罗拉4的位于左锭纺纱装置第一中传动轴14右端和右锭纺纱装置第二中传动轴16左端之间的左传动轴12通过第一皮带由第一伺服电机带动,左锭纺纱装置的第一中传动轴14伸出第一右传动轴18右端的部分通过第二皮带由第二伺服电机带动,左锭纺纱装置的第一右传动轴18伸出第一右罗拉套17右端的部分通过第三皮带由第三伺服电机带动,右锭纺纱装置的第二中传动轴16伸出第二左传动轴20左端的部分通过第四皮带由第四伺服电机带动,右锭纺纱装置的第二左传动轴20伸出第二左罗拉套19左端的部分通过第五皮带由第五伺服电机带动,左锭纺纱装置和右锭纺纱装置的中罗拉6由第六伺服电机直接带动,左锭纺纱装置和右锭纺纱装置的前罗拉8由主电机带动。

纺纱时,加压组件压下,使得左锭纺纱装置的后胶辊与后罗拉的第一左罗拉套10、第一中罗拉套13和第一右罗拉套17之间紧密按压、中胶辊与中罗拉之间紧密按压、前胶辊与前罗拉之间紧密按压,右锭纺纱装置的后胶辊与后罗拉的第二左罗拉套19、第二中罗拉套15和第二右罗拉套11之间紧密按压、中胶辊与中罗拉之间紧密按压、前胶辊与前罗拉之间紧密按压,第一粗纱1由左锭纺纱装置的后胶辊和第一左罗拉套10之间按压喂入,第二粗纱2由左锭纺纱装置的后胶辊和第一中罗拉套13之间按压喂入,第三粗纱3由左锭纺纱装置的后胶辊和第一右罗拉套17之间按压喂入,第四粗纱27由右锭纺纱装置的后胶辊和第二右罗拉套11之间按压喂入,第五粗纱26由右锭纺纱装置的后胶辊和第二中罗拉套15之间按压喂入,第六粗纱25由右锭纺纱装置的后胶辊和第二左罗拉套19之间按压喂入,第一伺服电机通过第一皮带带动左锭纺纱装置第一中传动轴右端和右锭纺纱装置第二中传动轴左端之间的左传动轴12转动,继而实现第一粗纱1和第四粗纱27的同时的喂入控制,第二伺服电机通过第二皮带带动左锭纺纱装置的第一中传动轴14伸出第一右传动轴右端的部分转动,继而实现第二粗纱2的喂入控制,第三伺服电机通过第三皮带带动左锭纺纱装置的第一右传动轴18伸出第一右罗拉套右端的部分转动,继而实现第三粗纱3的喂入控制,第四伺服电机通过第四皮带带动右锭纺纱装置的第二中传动轴16伸出第二左传动轴左端的部分转动,继而实现第五粗纱26的喂入控制,第五伺服电机通过第五皮带带动右锭纺纱装置的第二左传动轴20伸出第二左罗拉套左端的部分转动,继而实现第六粗纱25的喂入控制,喂入的粗纱相继受到后罗拉牵伸对和中罗拉牵伸对组成的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和中罗拉牵伸对和前罗拉牵伸对组成的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得到牵伸后的须条。

生产时,主电机通过锭带带动锭子转动,继而带动纱管24转动产生的捻度自下而上传递,使得经牵伸后得到的须条绕自身轴旋转,继而得到具有一定捻度的细纱,得到的细纱经导纱钩21、钢丝圈22后缠绕在纱管上,纱管转动带动钢丝圈绕着钢领23转动,由于钢丝圈的转速小于纱管的转速,使得细纱不断缠绕在纱管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