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811839阅读:来源:国知局
>[0026]图1是现有技术的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像素的电路图;
[0027]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像素电路的电路图;
[0028]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的时序图;
[0029]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像素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有机发光显示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0031]【实施例一】
[0032]请参考图2,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像素电路20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Ml、第二薄膜晶体管M2、第三薄膜晶体管M3、第四薄膜晶体管M4、第五薄膜晶体管M5、第六薄膜晶体管M6、第七薄膜晶体管M7、存储电容Cl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M6的源极与第一电源ELVDD连接,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M6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Ml的漏极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漏极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连接,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阴极与第二电源ELVSS连接,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M6的栅极与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M3的源极和所述存储电容Cl的一端连接,所述存储电容Cl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M4的漏极和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M5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M4的源极与数据线DATA连接,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M5和第七薄膜晶体管M7的漏极均与参考电源VREF连接,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M7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Ml的源极和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M3的漏极连接。
[0033]具体的,所述像素电路20通过电源走线分别接收由外部(例如,从电源)提供的第一电源ELVDD,第二电源ELVSS和参考电源VREF。其中,所述第一电源ELVDD和第二电源ELVSS用作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驱动电源,为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提供电源电压,所述参考电源VREF用于提供初始化电压Vref。其中,所述第一电源ELVDD提供的第一电源电压VDD —般为高电平,所述第二电源ELVSS提供的第二电源电压VSS —般为低电压,所述参考电源VREF提供的初始化电压Vref是具有固定电压值的直流(DC)电压,一般为负压或者接近OV的低电压。
[0034]如图2所示,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M6的源极连接第一电源ELVDD,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M6的漏极通过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M2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连接,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阴极连接第二电源ELVSS。其中,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M6作为驱动晶体管为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提供电流,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响应电流而发光。
[0035]请继续参考图2,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M5的漏极和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M7的漏极均与所述参考电源VREF连接,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M5的源极连接至第一节点NI,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M5的栅极与第一扫描线SI连接,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M5响应于所述第一扫描线SI所提供的扫描信号,将来自参考电源VREF提供的初始化电压Vref提供给所述第一节点NI,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M7的源极连接至第三节点N3,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M7的栅极与第三扫描线S3连接,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M7响应于所述第三扫描线S3所提供的扫描信号,将来自参考电源VREF提供的初始化电压Vref提供至所述第三节点N3,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M3的源极连接至第二节点N2,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M3的栅极与第二扫描线S2连接,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M3响应于所述第二扫描线S2所提供的扫描信号,将第三节点N3处的电压提供至第二节点N2,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Ml的栅极与第二扫描线S2连接,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栅极与第一扫描线SI连接,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Ml和第二薄膜晶体管M2分别响应于所述第二扫描线S2和第一扫描线SI所提供的扫描信号,将第三节点N3处的电压提供至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
[0036]如图2所示,当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M5导通时所述参考电源VREF提供的初始化电压Vref施加到第一节点NI,当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M7导通时所述参考电源VREF提供的初始化电压Vref施加到第三节点N3,当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M7和第三薄膜晶体管M3同时导通时所述参考电源VREF提供的初始化电压Vref施加到第二节点N2和第三节点N3,由此驱动晶体管M6的栅极和漏极得以实现初始化。当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M7、第一薄膜晶体管Ml和第二薄膜晶体管M2同时导通时所述参考电源VREF提供的初始化电压Vref施加到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由此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得以实现初始化。
[0037]请继续参考图2,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M4的源极与所述数据线DATA连接,驱动芯片(图中未示出)输出的数据电压Vdata通过所述数据线DATA进行传输,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M4的漏极分别与所述存储电容Cl的一端和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M5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M4的栅极与第二扫描线S2连接,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M4响应于所述第二扫描线S2所提供的扫描信号,将经由数据线DATA传输的数据电压Vdata提供给所述第一节点NI。
[0038]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M4根据所述第二扫描线S2所提供的扫描信号导通或截止,当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M4导通时,所述数据线DATA和第一节点NI彼此电连接,从而将来自所述数据线DATA的数据电压Vdata提供到第一节点NI。
[0039]所述存储电容Cl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NI和第二节点N2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节点NI处的电压,以对应于所述第二节点N2处的电压的变化量,即所述第二节点N2与所述第一节点NI的差电压将会充至所述存储电容Cl,充电结束后所述存储电容Cl由此保持电压信号。
[0040]本实施例中,所述像素电路20为一种7T1C型电路结构,包括7个薄膜晶体管和I个电容。所述像素电路20分别与三条扫描线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M2和第五薄膜晶体管M5的栅极均与第一扫描线SI连接,所述第一扫描线SI用于控制初始化和稳定电容,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Ml、第三薄膜晶体管M3和第四薄膜晶体管M4的栅极均与第二扫描线SI连接,所述第二扫描线S2分别用于控制数据电压Vdata的写入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采样,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M7的栅极与第三扫描线S3连接,所述第三扫描线S3用于控制初始化电压Vref的写入。
[0041]所述参考电源VREF提供的初始化电压Vref经由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M7和第三薄膜晶体管M3施加到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M6的栅极,能够对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M6的栅极进行初始化,所述参考电源VREF提供的初始化电压Vref经由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M7和第一薄膜晶体管Ml施加到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M6的漏极,能够对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M6的漏极进行初始化,所述参考电源VREF提供的初始化电压Vref经由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M7、第一薄膜晶体管Ml和第二薄膜晶体管M2施加到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能够对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进行初始化,从而增加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驱动薄膜晶体管的使用寿命。
[0042]而且,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M6提供至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电流由所述数据线DATA提供的数据电压Vdata和参考电源VERF提供的初始化电压Vref决定,而与所述第一电源ELVDD和第二电源ELVSS提供的电源电压以及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M6的阈值电压无关。因此,采用所述像素电路20能够避免由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偏差和电源走线的阻抗不同所造成的亮度不均,进而提高显示器的显示质量。
[0043]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3,所述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包括:
[0044]扫描周期分为第一阶段Tl、第二阶段T2、第三阶段T3和第四阶段T4,其中,
[0045]在第一阶段Tl,第一扫描线SI提供的扫描信号保持低电平,第二扫描线S2和第三扫描线S3提供的扫描信号均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Ml、第三薄膜晶体管M3、第四薄膜晶体管M4和第七薄膜晶体管M7均由截止变为导通,同时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M2和第五薄膜晶体管M5均处于导通状态,所述参考电源VREF提供的初始化电压Vref分别对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M6的栅极和漏极以及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进行初始化,所述数据线DATA提供的数据电压Vdata经由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M4写入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M4的漏极与第五薄膜晶体管M5的源极、存储电容成Cl的另一端的连接点;
[0046]在第二阶段T2,第一扫描线SI提供的扫描信号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所述第二扫描线S2和第三扫描线S3提供的扫描信号保持低电平,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M2和第五薄膜晶体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