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04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而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尤其是转印材料输送导向机构,该转印材料输送导向机构将从对位辊对向上输送出的转印用的打印介质引导到感光鼓和转印辊之间的转印夹持部。
背景技术
在基于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周围设置有充电器、曝光器、显影装置、转印装置、清洁装置等。而且,在感光鼓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设置有定影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首先,由充电器使感光鼓表面同样充电。之后,根据图像信息,由曝光器对感光鼓进行曝光,并在感光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进行显影。之后,通过转印单元,将显影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并由定影单元使纸张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向排出部排出已形成有图像的纸张。
作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单元,配置有与感光鼓抵接、并形成转印夹持部的转印辊。而且,纸张从供纸部经过对位辊对被输送到转印夹持部。在转印夹持部中,通过对转印辊施加转印偏压电压,将感光鼓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此时,为将感光鼓表面的色调剂图像准确地转印到纸张上并得到良好的图像,需要将从对位辊对输送来的纸张准确地引导到转印夹持部。因此,在转印夹持部的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设置有用于引导的一对导向板,以便将从对位辊对输送的纸张准确地输送到转印夹持部。这里,一对导向板中的一个设置在转印辊侧,另一个设置在感光鼓侧,设置在感光鼓侧的导向板与地线连接(接地)。
近年,具有复印功能和打印功能的复合机增多,而且,根据装置的小型化或图像形成的高速化等要求,包括将图像形成单元、定影单元等配置在垂直方向、并向上输送纸张的垂直输送路径的装置也在增多。在具有这种垂直输送路径的小型图像形成装置中,感光鼓和转印辊的直径设计得较小。因此,转印辊与设置在转印辊侧的导向板之间的间隔、以及设置在转印辊侧的导向板与设置在感光鼓侧的导向板之间的间隔变小。
这里,作为导向板的材料而使用导电部件时,在图像形成过程中,在转印辊被施加转印偏压电压后,转印偏电流流经设置在转印辊侧的导向板,通过该导向板流向地线。如上所述,如果转印偏电流流向地线,则从转印辊提供给纸张的转印电荷不足,从而导致不良转印。而且,为防止转印偏电流的溢出,作为导向板的材料而使用绝缘部件时,在纸张通过导向板时,导致由纸张和导向板的摩擦带电而造成电荷积累,从而在形成的图像上产生灰色条纹等。
因此,在日本特开平11-219042号公报中所公开的装置中,通过控制转印偏电流,可防止不良转印和转印遗漏。
在上述公报中记载的装置中,纸张冲入转印夹持部后,检测通过纸张从转印辊泄漏到导向板的电流,根据检测结果,通过控制装置改变施加到转印辊上的转印偏压电压。但是,在该装置中,需要用于检测在导向板上流动的电流的检测电路和控制装置,从而装置整体的成本提高。而且,存在这样的技术缺陷在图像形成过程中,导向板由于与纸张的摩擦而被削薄、或当纸张的纸粉等附着在导向板上时,通过检测电路检测的电流量与初始值相比产生变化,从而使控制变得复杂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得到良好的转印图像的、低廉的转印材料输送导向机构。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所使用的机构,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以及转印部件,与图像载体相对配置成在与图像载体之间形成转印夹持部,并被施加偏压电压。该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第一导向板设置于转印夹持部的打印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转印部件侧,将转印用的打印介质引导到转印夹持部;第二导向板在转印夹持部的打印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图像载体侧与第一导向板相对设置,将转印用的打印介质引导到转印夹持部。而且,在第一导向板上,设置向第二导向板侧突出的第一接触部;在第二导向板上,设置与第一接触部接触的第一半导电部件。
在该机构中,打印介质通过设置于图像载体侧和转印部件侧的一对导向板被引导至转印夹持部。而且,在转印部件上施加偏压电压,将形成于图像载体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经过转印夹持部的打印介质上。这里,导向板一般由非绝缘部件构成。因此,在打印介质经过导向板时,可避免由打印介质和导向板的摩擦带电导致电荷积累,并可避免在图像上产生灰色条纹。
但是,在小型图像形成装置中,打印介质与设置于转印部件侧的导向板之间的间隔、以及设置于转印部件侧的导向板与设置于感光鼓侧的导向板之间的间隔往往容易减小。在现有技术的转印材料输送导向机构中,如上所述,如果对转印部件施加偏压电压,则会产生以下的现象转印偏电流流向设置于转印部件侧的导向板,而且还流向设置于图像载体侧的导向板,并溢出到地线。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机构中,在一对导向板中的图像载体侧的第二导向板上设置有半导电部件。通过该半导电部件,控制从转印部件侧的第一导向板流到图像载体侧的第二导向板的偏电流,使其难以流向地线。因此,与没有设置半导电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由于偏电流向地线溢出而产生的不良转印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机构中,第一和第二导向板在与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第一接触部及第一半导电部件设置于各导向板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机构中,在第一导向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上,设置向第二导向板侧突出的第二接触部,在第二导向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上,设置与第二接触部接触的第二半导电部件。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机构中,留出宽于打印介质的宽度的间隔,配置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及第一和第二半导电部件。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机构中,第二导向板是添加碳后调整了电阻值的树脂部件,第一半导电部件是体积电阻率为109~1014Ω·cm的薄片部件。
在该机构中,第二导向板是由添加碳后调整了电阻值的树脂部件构成。通常,碳树脂部件的体积电阻率是106~1010Ω·cm。因此,与采用以普通的导电部件构成的导向板的情况相比,偏电流很难通过导向板溢出到地线。
但是,用添加碳后调整了电阻值的树脂部件构成的导向板在成型时,由于碳的分布不均而产生体积电阻率的偏差,从而产生偏电流通过导向板从体积电阻率低的部分溢出到地线的现象。而且,存在着需要严格控制成型条件、成本提高的技术缺陷,该成型条件是指对于导向板整体使用体积电阻率相等的部件。
因此,在本发明第五方面的机构中,作为半导电部件,采用体积电阻率为109~1014Ω·cm的薄片部件,即、在第二导向板的局部设置体积电阻率大于等于109Ω·cm的薄片部件,通过由该薄片部件产生的电容器的作用,可以控制偏电流通过导向板溢出到地线的现象。而且,当第一半导电部件的体积电阻率大于等于1014Ω·cm时,在转印用打印介质经过第二导向板时,转印用打印介质和导向板之间产生摩擦带电,电荷积累在第二导向板上,从而,在图像形成中有可能产生灰色条纹等。因此,将第一半导电部件的体积电阻率设置为小于等于1014Ω·cm。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机构中,图像载体是感光鼓,转印部件是转印辊,感光鼓的直径小于等于三倍的转印辊直径。
在该机构中,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的直径小于等于三倍的作为转印部件的转印辊直径。即、作为小型的图像形成装置,转印部件和设置于转印部件侧的第一导向板的间隔、以及该第一导向板和设置于感光鼓侧的第二导向板的间隔较小。
因此,通过采用上述本发明中所记载的机构,可以抑制偏电流通过导向板向地线溢出的现象,同时,也可抑制由打印介质和导向板的摩擦带电导致的图像模糊等。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机构中,将第二导向板接地。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转印部件,与图像载体相对配置成在与图像载体之间形成转印夹持部,并被施加偏压电压;打印介质供给部,向转印夹持部提供用于转印的打印介质;以及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将来自打印介质供给部的打印介质引导至转印夹持部。而且,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第一导向板设置于转印夹持部的打印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上述转印部件侧,将转印用的打印介质引导至转印夹持部;第二转印导向板在转印夹持部的打印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图像载体侧与第一导向板相对设置,将转印用的打印介质引导至转印夹持部。而且,在第一导向板上,设置向第二导向板侧突出的接触部,在第二导向板上,设置有与接触部接触的半导电部件。
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本发明第八方面的装置中,第二导向板是添加碳后调整了电阻值的树脂部件,半导电部件是体积电阻率为109~1014Ω·cm的薄片部件。
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本发明第八方面的机构中,图像载体是感光鼓,转印部件是转印辊,感光鼓的直径小于等于三倍的转印辊直径。
在本发明的转印材料输送导向机构中,在一对导向板中的图像载体侧的导向板上设置有半导电部件,所以,可以抑制偏电流向地线溢出而产生的不良转印。


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图;图2是转印材料输送导向机构的结构图;以及图3是导向板62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概况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构成概略示意图。图像形成装置100从上开始依次由原稿台1、原稿读取部2、图像形成部3、内部排出部13、以及供纸部4构成。原稿台1包括安装成可开闭自如的原稿盖板11和稿台12。在原稿台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读取放置在原稿台1上的原稿图像信息的原稿读取部2,原稿读取部2包括光源22,用于向放在原稿台1上的原稿表面照射光;反射镜23、24、25,用于使从原稿表面反射的光偏转;镜头26,用于使来自反射镜25的光收束;以及CCD传感器等摄像元件27,接受由镜头26收束的光,并生成与原稿图像对应的图像数据信号。
图像形成部3包括作为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图像载体的感光鼓3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直径为30mm的感光鼓30。而且,在感光鼓30的周围,配置有主充电装置31、显影装置32、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辊33、以及清洁装置34。主充电装置31是用于使感光鼓30的表面充电的装置,在图1中,配置在感光鼓30的右斜上方。距离主充电装置31留出规定的间隙,在感光鼓30的右斜下方,配置有在感光鼓30上形成色调剂图像的显影装置32。显影装置32是内部储存色调剂、并通过色调剂使形成于感光鼓30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装置。而且,转印辊33用于将感光鼓30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配置在感光鼓30的左侧方向。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直径为15.75mm的转印辊33。清洁装置34是用于清除感光鼓30表面剩余色调剂等的装置,配置在感光鼓30的上方。在感光鼓30的右侧方向,设置有用于在感光鼓30的圆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激光单元35。激光单元35根据从摄像元件27得到的图像数据信号,在感光鼓30的圆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在感光鼓30和转印辊33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转印在纸张上的色调剂进行熔融定影的定影装置5。定影装置5包括内置加热器的加热辊52、以及与加热辊52压接的加压辊51,在两辊间夹持纸张并输送的同时,加热定影形成于纸张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在定影装置5的更上方,设置有排出辊对36,通过该排出辊对36,将纸张排出到内部排出部13。
在供纸部4上设置有用于取出存放的纸张的拾取辊41。在纵向输送路径上,设置有用于使输送来的纸张在规定位置上待机的对位辊对42。而且,如图2所示,在对位辊对42的上方,设置有纸张输送导向机构6(转印材料输送导向机构)。
纸张输送导向机构的构成下面,就纸张输送导向机构6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图2中,对位辊对42配置在转印夹持部60的左下方部,在对位辊对42和转印夹持部60之间配置有纸张输送导向机构6。纸张输送导向机构6由转印辊33侧的第一导向板61和感光鼓30侧的第二导向板62构成。将第一导向板61和第二导向板62配置成可以将从对位辊对42输送来的纸张以适当的角度引导到转印夹持部60的适当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板61和第二导向板62用NC212(日本GE塑料制)形成。该NC212的碳含量为12%,体积电阻率是106~1010Ω·cm。而且,体积电阻率由于碳的分布不均而在该范围内产生偏差。
而且,第一导向板61通过设置在该第一导向板61上的接触部64和设置在第二导向板62上的后述薄片状的半导电部件63与第二导向板62连接,第二导向板62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本体导通。并且,图像形成装置的本体还与地线连接。
如图3所示,在第二导向板62的长度方向(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薄片状的半导电部件63。这里,半导电部件63的体积电阻率为108~1014Ω·cm。而且,薄片状的半导电部件63设置在第二导向板62的两端部,所以不妨碍纸张的输送。而且同样,设置在第一导向板61上的接触部64也设置在第一导向板61的两端部,且不妨碍纸张的输送。
图像形成动作首先,简单说明图像形成动作。在图像形成装置100接通电源后,控制用的各种参数被初始化,同时,进行定影部5的温度设置等。原稿被放在稿台1上后,操作未图示的开始键,开始图像形成动作。在该图像形成动作中,首先,通过原稿读取部2读取图像信息。在图像形成部3中,感光鼓30由主充电装置31充电,同时,该感光鼓30根据读取的图像信息,利用来自激光单元35光进行曝光,并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该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32进行显影。另一方面,通过对位辊对42向上输送来自供纸部4的纸张,通过纸张输送导向机构6被引导到转印位置。然后,由转印辊33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通过定影装置5的加热、加压而被定影,并向内部排纸部13排纸。通过清洁装置34清扫残留在感光鼓30上的残留色调剂,并废弃在未图示的废除色调剂容器中。
下面,关于转印过程和纸张的输送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进行图像形成时,纸张从供纸部4供给,并通过对位辊对42向上输送。此时,从未图示的偏置电源向转印辊33施加偏压电压。当纸张通过纸张输送导向机构6被引导到转印夹持部60后,通过施加在转印辊33上的偏压电压,形成于感光鼓30上的色调剂图像则被转印到纸张上。
这里,因为感光鼓30的直径为30mm,转印辊33的直径为15.75mm,所以,转印夹持部60的范围非常窄。因此,为使纸张引导到转印夹持部60的适当的位置上,而缩小转印辊33与第一导向板61的间隔、以及第一导向板61和第二导向板62之间的间隔。在该种情况下,如果在转印辊33上施加偏压电压,则可能导致转印偏电流流到第一导向板61,而且还流到第二导向板62。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在第一导向板61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本体之间的导通路径上设置有体积电阻率为109~1014Ω·cm的薄片状半导电部件63,所以,可以抑制偏电流入地线。
这里,感光鼓30的直径为30mm,转印辊33的直径为15.75mm,导向板61、62由NC212(日本GE塑料制)形成,该NC212的碳含量为12%,当体积电阻率为105~1010Ω·cm时,就半导电部件63的体积电阻率的合理值进行了试验。表1示出了半导电部件63的体积电阻率的试验结果。
表1

如表1所示,半导电部件63的体积电阻率是在106~1016Ω·cm的范围。这里,当导向板61、62的材料的体积电阻率为109~1010Ω·cm时,只限于半导电部件63的体积电阻率小于等于1014Ω·cm,不会产生不良转印或文字模糊等图像失真情况。另一方面,当导向板61、62的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小于109Ω·cm时,半导电部件63的体积电阻率在109~1014Ω·cm的范围内,不会产生不良转印或文字模糊等图像失真情况。
即,从表1可得知,当半导电部件63的体积电阻率为大于等于109Ω·cm时,可以防止偏电流通过导向板61、62流向地线,所以不会产生不良转印或文字模糊等图像失真。而且,当半导电部件63的体积电阻率小于等于1014Ω·cm时,因为不会产生由打印介质和导向板61、62的摩擦带电而造成的电荷积累,所以在形成图像上不会产生灰色条纹等图像失真。因此,如果考虑导向板61、62的体积电阻率的误差,则半导电部材63的体积电阻率在109~1014Ω·cm的范围内适宜。
本实施例的效果在感光鼓30侧的第二导向板62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本体之间的导通路径上,设置有体积电阻率为108~1014Ω·cm的薄片状的半导电部件63,所以,可以防止偏电流通过导向板61、62流向地线。而且,也可以抑制由纸张和导向板61、62之间的摩擦带电造成的电荷积累的发生。因此,利用简单的结构,就可以抑制产生不良转印或文字模糊等的图像失真。
符号说明1 稿台2 原稿读取部3 图像形成部4 供纸部5 定影装置6 纸张输送导向机构30 感光鼓33 转印辊60 转印夹持部61、62 导向板63 半导电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在表面上形成有静电潜像;以及转印部件,配置成在与所述图像载体之间形成转印夹持部,并被施加偏压电压;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板,设置于所述转印夹持部的所述转印部件侧,于将转印用的打印介质引导到所述转印夹持部;以及第二导向板,在所述转印夹持部的所述图像载体侧,与所述第一导向板相对设置,用于将转印用的打印介质引导到所述转印夹持部;其中,在所述第一导向板上,设置向所述第二导向板侧突出的第一接触部,在所述第二导向板上,设置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的第一半导电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及第二导向板在与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接触部及所述第一半导电部件设置于所述各导向板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在所述第一导向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设置向所述第二导向板侧突出的第二接触部,在所述第二导向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设置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的第二半导电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留出宽于打印介质的宽度的间隔,配置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半导电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所述第二导向板是添加碳后调整了电阻值的树脂部件,所述第一半导电部件的体积电阻率为109~1014Ω·cm的薄片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所述图像载体是感光鼓,所述转印部件是转印辊,所述感光鼓的直径小于等于三倍的所述转印辊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所述第二导向板被接地。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转印部件,与所述图像载体相对配置成在与所述图像载体之间形成转印夹持部,并被施加偏压电压;打印介质供给部,向所述转印夹持部提供转印用的打印介质;以及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将来自所述打印介质供给部的打印介质引导到所述转印夹持部;其中,所述打印介质输送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板,设置于所述转印夹持部的打印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所述转印部件侧,用于将转印用的打印介质引导到所述转印夹持部;以及第二转印导向板,在所述转印夹持部的打印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所述图像载体侧,与所述第一导向板相对设置,用于将转印用的打印介质引导到所述转印夹持部,在所述第一导向板上设置向所述第二导向板侧突出的接触部,在所述第二导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接触部接触的半导电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第二导向板是添加碳后调整了电阻值的树脂部件,所述半导电部件是体积电阻率为109~1014Ω·cm的薄片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载体是感光鼓,所述转印部件是转印辊,所述感光鼓的直径小于等于三倍的所述转印辊的直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在包括感光鼓(30)及转印辊(33)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纸张输送导向机构(6),包括第一导向板(61)和第二导向板(62)。其中,上述转印辊(33)被配置成与感光鼓(30)之间形成转印夹持部,并被施加偏压电压。第一导向板(61)被设置在转印夹持部的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转印辊侧,并将纸张引导到转印夹持部;第二导向板(62)在转印夹持部的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感光鼓侧与第一导向板(61)相对设置,并将纸张引导到转印夹持部。而且,在第一导向板(61)上设置有向第二导向板(62)侧突出的接触部(64),在第二导向板(62)上设置有与接触部(64)接触的半导电部件(63)。
文档编号G03G15/00GK1804731SQ20061000052
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3日
发明者大羽圭介 申请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