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76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镜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合于数码相机的自动聚焦 功能和手抖修正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提出一种方案是搭载在数码相机和带照相机的手机上的透镜驱
动装置中,具备音圈电机和2块板簧,利用由音圈电机产生的驱动力和2 块板簧的复原力进行透镜的位置控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另一方面, 近年来,数码相机和带相机的手机等在逐渐小型化,伴随于此,也要求用 于相机模块的透镜驱动装置小型化。另外,在这样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也同 时要求确保组装时作业性的提高。
专利文献1:特开2006—293244号公报
不过,在上述现有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形成的构成是具有2块板簧的 固定部上下重叠,从而存在的问题是必须从装置本体的上下2方向、或从 装置本体的侧方侧装入板簧,组装装置本体时的作业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有关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组装装置本体时 的作业性的透镜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架、安 装所述透镜支架的外壳、将所述透镜支架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移动地连接 的多个板簧,将所述板簧的相对于所述外壳的固定部配置在与其他的所述 板簧的固定部不同的位置,并且在所述外壳上的所述板簧的固定部分设置 台阶,通过设置台阶来配置所述板簧的固定部和其他的所述板簧的固定 部。根据上述透镜驱动装置,由于将板簧相对于外壳的固定部配置在与其 他的板簧的固定部不同的位置,同时,在外壳上的板簧的固定部分设置台 阶,因此能够从一个方向装入多个板簧,因而能够提高组装装置本体时的 作业性。另外,由于在外壳上的板簧的固定部分设置台阶,因此,能够空 出一定间隔配置多个板簧。
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是所述外壳由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构成, 所述板簧的固定部以夹持在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的状态被保持。 这种情况下,由于板簧的固定部被夹持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因此 能够以可靠维持多个板簧间隔的状态配置。
另外,通过在外壳角部设置板簧固定部,从而能够不减小透镜支架大 小地固定板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将板簧相对于安装透镜支架的外壳的固定部配置在 与其他的板簧的固定部不同的位置,同时,在外壳上的板簧的固定部分设 置台阶,通过设置台阶来配置板簧的固定部和其他的板簧的固定部,因此 能够从一个方向装入多个板簧,因而能够提高组装装置本体时的作业性。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组装了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图3是组装了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情况下的截面图。 图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基板的俯视图。 图5是用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基板和基座的关系
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6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基座的仰视图。 图7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基板和基座重叠的状态的
立体图。
图8是用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透镜支架所具有的 板簧与弹簧接触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9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透镜支架的分解立体图。
4图10是将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透镜支架进行组装情 况下的立体图。
图11是将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透镜支架进行组装情 况下的俯视图。
图1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13是用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外壳和第二板簧
的固定部的关系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4是用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外壳和第一板簧 的固定部的关系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5是用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的透镜支架和外壳 的关系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6是从下面侧看图15所示的透镜支架及外壳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图中,l一透镜驱动装置,2 —图像传感器,3—基板,3b —接点部,4 一IR截止滤波器,5—基座构件(基座),6—透镜支架,61 —上面部, 62—第一板簧,62d—接点部,63 —衬垫,64—第二板簧,64d—接点部, 65 —下面部,7—透镜外壳,8—外壳,9一盖,IO—线圈,11—磁铁,12 一轭。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l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如图l所
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l釆用的构成是包括安装作为摄像元件
的图像传感器2的基板3、安装IR截止滤波器4的基座构件(以下,简称为 "基座")5、安装透镜支架6并经由该透镜支架6安装透镜外壳7的外壳8、 从所安装的透镜支架6上方覆盖外壳8的盖9、固定在透镜支架6上的线圈10 和配置在透镜支架6上方的磁铁11及轭12。
如图1所示,基板3被设计成从上方侧看为正方形状。在基板3的各边 的侧面设置多个与外部进行连接的外部连接构件3a。其中,在设置于特定 一边的侧面上的外部连接构件3a附近,设置l对接点部3b。图像传感器2利 用丝焊进行固定,以使摄像区域2a配置在基板3的中央位置。还有,图1中,只显示了用以将图像传感器2固定在基板3上的端子部分,省略了金属丝自 身。基座5由具有与基板3相对应的正方形状的板状构件构成。在基座5的 中央附近,在与摄像区域2a对应的位置形成具有长方形状的开口部5a,在 该开口部5a的周围形成具有比开口部5a稍大的长方形状的凹部5b。 IR截止 滤波器4具有与凹部5b相对应的长方形状,安装在凹部5b内。在基座5的四 角形成向上方突出的突出片5c,在其附近形成同样向上方突出的突出片 5d。这些突出片5c及5d与后述轭12的脚部12b接触进行轭12的定位。在突 出片5d之间,设置收容后述的外壳8的侧面部8b的下面的收容部5e。在基 座5上与在基板3上形成的接点部3b对应的位置形成一对贯通孔5f。在该贯 通孔5f中配置将后述透镜支架6的板簧的接点部和基板3的接点部3b电连 接的作为弹性连接构件的弹簧5g。弹簧5g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具有 弹性。还有,在没有形成突出片5d的边的规定位置上形成收容在后述外壳 8上形成的收容部8g中的一对凸部5h。外壳8具有与基板3及基座5大致对应的正方形状,在其中央形成圆形 状的开口部8a。另外,具有构成本透镜驱动装置l侧面的一部分的侧面部 8b及8c。侧面部8b具有其两端部进入装置本体内侧的形状,在侧面部8b的 表面形成定位后述轭12的脚部12b的突起8d。另外,在其中央部形成向上 方侧开口的缺口部8e。另一方面,侧面部8c在其中央部形成向上方侧开口 的缺口部8f,同时,形成收容基座5的凸部5h的收容部8g和收容后述盖9的 凸部9h的槽部8h。再有,在外壳8的四角竖立设置向上方侧突出的销8i。透镜外壳7具有小径部7a和大径部7b,在它们内部形成的空间中沿着 光轴方向保持多个透镜。小径部7a在其上面形成作为入光口发挥作用的开 口部7c。另外,在小径部7a的周面的上端部形成用于所保持的透镜位置微 调的多个凹部7d。在大径部7b的周面的上方侧形成螺纹牙7e。螺纹牙7e与 在后述透镜支架6的内周面形成的螺纹牙卡合,在透镜外壳7自身的位置调 整时加以利用。透镜支架6是多个部件组成而构成。在多个部件组合的状态下,在其 内部形成的空间中能够上下调整位置地保持透镜外壳7。透镜支架6将作为 构成部件的板簧的端部固定在外壳8上,将其中央部分能够相对于外壳8上下摆动地构成。在透镜支架6的上面,固定具有圆环形状的线圈IO。例如, 线圈10粘接固定在透镜6上面。还有,关于该透镜支架6的详细构成后述。盖9具有与外壳8的上面对应的形状,在其中央形成圆形状的开口部 9a。另外,还具有与外壳8的侧面部8b对应的一对边9b和与侧面部8c对应 的一对边9c。在边9b上设有下端部与侧面部8b卡合、另一方面上端部与后 述轭12的托架12a卡合的卡合部9d。在卡合部9d上形成与外壳8的缺口部8e 卡合的凸部9e,同时,形成保持轭12的托架12a的侧面的保持片9f。另一方 面,在边9c上形成与外壳8的缺口部8f卡合的凸部9g、进入外壳8的槽部8h 中的凸部9h和进入外壳8的收容部8g中的凸部9i。再有,在盖9的四角形成 贯通外壳8的销8i的孔部9j。磁铁11固定在轭12的内壁面。磁铁U具有比上述线圈10大径的圆环形 状。在固定于轭12上的状态下,围绕着固定在透镜支架6上面的线圈10周 围而配置。磁铁11的内周面以间隔一定距离的状态与线圈10的外周面对 置。还有,磁铁11的光轴方向的长度构成得比线圈10的长度长,用以与线 圈10的上下移动对应。轭12作为磁性体发挥作用,具有形成图l所示向下方侧开口的形状的 圆环形状。另外,其下端部由托架12a固定。托架12a在其四角向下方侧弯 曲,由该弯曲的部分构成脚部12b。脚部12b具有向下方侧开口的缺口部 12c。缺口部12c收容外壳8的突起8d。在托架12a的与盖9的边9b相对应的 端面形成与盖9的保持片9f卡合的卡合部12d。在此,关于组装了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情况下的状态进行 说明。图2是组装了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情况下的立体图。另 外,图3是组装了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情况下的截面图。还有, 图3中对保持在透镜外壳7上的透镜进行了省略。在组装了透镜驱动装置1的状态下,如图2及图3所示,在基座5上 方重叠外壳8。此时,如图2所示,外壳8的侧面部8b的下面收容在基座 5的收容部5e中,同时,基座5的凸部5h收容在外壳8的收容部8g中。 从而进行外壳8在基座5上的定位。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外壳8的上方重叠盖9。此时,如图2 所示,盖9的凸部9e收容在外壳8的缺口部8e中,同时,凸部9g、凸部9h及凸部9i分别收容在缺口部8f、槽部8h及收容部8g中。从而进行盖 9在外壳8上的定位。再有,如图2及图3所示,在盖9的上方重叠轭12。此时,如图2 所示,轭12的托架12a的卡合部12d由盖9的保持片9f保持。托架12a 的脚部12b配置在由基座5的突出片5c及5d、外壳8的侧面部8c形成的 空间内。这种情况下,在外壳8的侧面部8b形成的突起8d被收容在脚部 12b上形成的缺口部12c内。从而进行轭12在盖9上的定位。轭12如图3所示,具有截面大致U字状的形状,其内部在其外侧的 内壁面上粘接固定有磁铁11。并且,在该磁铁11的内周面和轭12的内侧 的内壁面之间配置有固定在透镜支架6上的线圈10。线圈IO配置在距磁 铁11的内周面和轭12内侧的内壁面间隔一定距离的位置。还有,由这些线圈10、磁铁11及轭12构成使透镜支架6及透镜外壳 7移动的透镜驱动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部由所谓的音圈电机构成。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中,关于适用了通过向线圈IO通电而沿着磁铁H移 动线圈10的移动线圈形式的音圈电机的情况进行了例示。另夕卜,如图3所示,在轭12的内侧配置透镜外壳7。并且,在与由透镜 外壳7保持的多个透镜对应的下方位置配置IR截止滤波器4,同时在该IR截 止滤波器4的下方位萱配置图像传感器2的摄像区域2a。以下,关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l的特征的构成部件进行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l中,由于在基板3、基座5、透镜支架6 及外壳8的构成上具有特征,因而以下关于这些构成进行说明。首先,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基板3的构成进行说 明。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基板3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 基板3在该图所示左方侧的1边上设置多个(在此是6个)外部连接构件3a。 并且,在设有该外部连接构件3a的l边以外的3边上设置多个端子3c,用以 将图像传感器2与外缘部附近电连接。l对接点部3b如上所述,设置在外部连接构件3a附近。特别是,接点 部3b设置成分别配置在外部连接构件3a和外部连接构件3a之间。像这样配 置在外部连接构件3a和外部连接构件3a之间地进行设置,是为了确保基板 3上配置图像传感器2的空间。另外,关于详情如后所述,为了防止尘埃等向图像传感器2侵入,将在基座5的背面侧形成的壁部尽可能形成在基座5 的外部侧。接下来,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基座5的构成进行说 明。图5是用以对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基板3和基座5的关系 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基座5的仰 视图。还有,图5是只将基板3及基座5脱出、从下方侧看的分解立体图。如图5及图6所示,在基座5的背面形成作为收纳固定在基板3上的图像 传感器2的收纳部发挥作用的空间5i。在空间5i内设置对图像传感器2轻微 施力的多个施力片5j。另外,在空间5i的周围设置外缘部5k。外缘部5k在 与贯通孔5fX寸应的位置具有进入基座5内侧的凹部51。该凹部51的内壁作为 防止尘埃等经由贯通孔5f向图像传感器2侵入的壁部发挥作用。当组装具有这种构成的基板3和基座5的情况下,弹簧5g如图7所示配 置在形成于基座5上的贯通孔5f中。这种情况下,弹簧5g的下端部与在基 板3上形成的接点部3b接触。另一方面,弹簧5g的上端部从基座5的上面部 稍向上方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从如此组装的基座5的上方重叠 固定在外壳8上的透镜支架6。这种情况下,在从基座5的贯通孔5f稍突 出的弹簧5g的上端部接触透镜支架6具有的板簧端部。图8是用以对透 镜支架6具有的板簧端部与弹簧5g上端部接触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还有,图8中为了说明方便,省略了固定透镜支架6的外壳8。如图8所 示,透镜支架6具有2块板簧,各不相同的板簧的端部(该图所示的A及 B)与各不相同的弹簧5g的上端部接触。接下来,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透镜支架6的构成 进行说明。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透镜支架6的分解 立体图。图10是将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透镜支架6进行 组装情况下的立体图。图11是将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透 镜支架6进行组装情况下的俯视图。还有,图9中为了说明方便,显示固 定在透镜支架6上的线圈10。如图9及图10所示,透镜支架6是组合上面部61、第一板簧62、衬 垫63、第二板簧64和下面部65而构成。在各构成部件的中央部分形成开口部,如图10所示,在组合了各构成部件的状态下,在透镜支架6的内部形成收容透镜外壳7的空间。在利用这样的透镜支架6保持的状态下, 透镜外壳7的小径部7a成为从上面部61的开口部向图IO所示的上方侧 突出的状态。如图9所示,上面部61具有用其内壁面覆盖透镜外壳7的大径部7b 的上面附近的盖部61a和从盖部61a的下端部向装置侧方突出形成的锷部 61b。盖部61a的上面作为透镜支架6本身的上面发挥作用,粘接固定上 述的线圈IO。在盖部61a的规定位置形成l对缺口部61c。另外,在盖部 61a的内壁形成与在透镜外壳7上形成的螺纹牙7e卡合的螺纹牙61d。在 锷部61b的规定位置形成向装置侧方突出形成的1对突出部61e。在突出 部61e上形成插入后述衬垫63的销63c的孔部61f。另外,在锷部61b的 外周面的规定位置形成多个缺口部61g,缺口部61g中进入有后述的衬垫 63的突起部63d。再有,在锷部61b的下面的内周侧的规定位置形成突起 部61h,突起部61h进入后述的衬垫63的缺口部63f中。第一板簧62例如由磷青铜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第一板簧62包括中央 具有开口部的圆环状部62a、从该圆环状部62a的规定位置延展的多个臂 部62b和设置在各臂部62b端部的固定部62c。在特定的固定部62c上连 结着与收容在基座5的贯通孔5f中的弹簧5g接触的接点部62d。接点部 62d是将从固定部62c延展的部分向下方侧大致垂直地弯折,再将其前端 向装置内侧大致垂直的弯折而形成的。在接点部62d上形成后述的外壳8 的销81进入的孔部62e。圆环状部62a的外周侧,在与上面部61的缺口 部61g对应的位置形成缺口部62f。另一方面,圆环状部62a的内周侧, 在与上面部61的突起部61h对应的位置形成缺口部62g。再有,在圆环状 部62a的外周侧的规定位置形成夹持线圈10端部(图IO所示的10a)的 夹持部62h。衬垫63具有中央带开口部的圆环状部63a。基于该圆环状部63a使第 一板簧62和第二板簧64离开规定间隔、即相当于圆环状部63a的壁厚尺 寸的间隔而配置在透镜支架6内。在圆环状部63a的上面侧的规定位置形 成向装置侧方突出形成的1对突出部63b。在突出部63b上设置进入上面 部61的孔部61f中的销63c。在圆环状部63a的外周侧的规定位置形成进入上面部61的缺口部61g的突起部63d。另外,在圆环状部63a的下面的 外周侧的规定位置形成后述下面部65的突起部65d进入的多个缺口部 63e。另一方面,在圆环状部63a的内周侧的规定位置,形成进入上面部 61的突起部61h的多个缺口部63f。再有,在圆环状部63a的下面侧的规 定位置形成向装置侧方突出形成的1对突出部63g。在突出部63g上设置 进入后述下面部65的孔部65c中的销63h。第二板簧64与第一板簧62同样,例如由磷青铜等导电性材料构成。 第二板簧64包括中央具有开口部的圆环状部64a、从该圆环状部64a的规 定位置延展的多个臂部64b和设置在各臂部64b端部的固定部64c。在特 定的固定部64c上连结着与收容在基座5的贯通孔5f中的弹簧5g接触的 接点部64d。接点部64d是将从固定部64c延展的部分向下方侧大致垂直 地弯折,再将其前端向装置内侧大致垂直的弯折而形成的。在接点部64d 上形成后述的外壳8的销81进入的孔部64e。圆环状部64a的外周侧,在 与后述下面部65的突起部65d对应的位置形成缺口部64f。另一方面,圆 环状部64a的内周侧,在与后述下面部65的突起部65e对应的位置形成 缺口部64g。再有,在圆环状部64a的外周侧的规定位置形成夹持线圈10 端部(图10所示的10b)的夹持部64h。下面部65具有中央带开口部的圆环状部65a。在圆环状部65a的规定 位置形成向装置侧方突出形成的1对突出部65b。在突出部65b上形成插 入衬垫63的销63h的孔部65c。在圆环状部65a的上面的外周侧的规定位 置形成进入衬垫63的缺口部63e中的突起部65d。另外,在圆环状部65a 的上面的内周侧的规定位置,形成进入衬垫63的缺口部63f中的突起部 65e。透镜支架6如图10所示,以夹着第一板簧62的状态将衬垫63上形 成的销63c插入上面部61的孔部61f中,另一方面,以夹着第二板簧64 的状态将衬垫63上形成的销63h插入下面部65的孔部65c中。并且,例 如将在衬垫63上形成的突起部63d等和在上面部61上形成的缺口部61g 等粘接固定,另一方面,将在下面部65上形成的突起部65d等和在衬垫 63上形成的缺口部63e等粘接固定,从而将这些构件部件一体化。这种情 况下,如图11所示,第一板簧62的相对于壳体8的固定部62c配置在与第二板簧64的固定部64c不同的位置,因此能够从一个方向装入第一板 簧62及第二板簧64。还有,在此,关于通过突起部和缺口部的粘接固定将透镜支架6—体 化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不过,关于将透镜支架6—体化的结构并不限定于 此,能够适宜变更。只要能够实现透镜支架6的一体化,可以采用任何方 法。例如可以利用模内成形(in mold process)形成由上面部61、第一板 簧62及衬垫63构成的部件,另一方面,利用模内成形形成由第二板簧64 及下面部65构成的部件,将它们粘接固定。或者,可以利用模内成形形 成从上面部61到下面部65的全部部件。这样组装的情况下,透镜支架6具有的第一板簧62和第二板簧64如 图10所示,配置在透镜支架6上的不同高度的位置。另外,第一板簧62 的固定部62c和第二板簧64的固定部64c如图11所示配置成在透镜支架 6上的周方向的不同位置且从上方看时不重叠。固定部62c和固定部64c 在透镜支架6的四角分别靠近配置。在固定部62c及固定部64c上如图11 所示,分别形成接收竖立设置在外壳8上的销8i的缺口部62i、缺口部64i。 这些缺口部62i、缺口部64i从上方看时具有圆形状。接下来,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外壳8的构成进行 说明。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外壳8的立体图。还 有,图12中,关于与图1同样的构成附以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如图12所示,外壳8的上面,在四角竖立设置销8i。这些销8i的附 近设置成具有与透镜支架6所具有第一板簧62的固定部62c和第二板簧 64的固定部64c的位置对应的台阶的形状。该台阶的尺寸,是与衬垫63 的圆环状部63a的壁厚尺寸相当的尺寸。具体地说,设有与第二板簧64 的固定部64c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固定部8j和配置在比第一固定部8j高的 位置、与第一板簧62的固定部62c的位置对应的第二固定部8k。在此,关于外壳8、第一板簧62的固定部62c及第二板簧64的固定 部64c的关系进行说明。图13是用以对外壳8和第二板簧64的固定部64c 的关系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14是用以对外壳8和第一板簧62的固定部 62c的关系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如图13所示,第二板簧64具有的各固定部64c固定在第一固定部8j上。这种情况下,固定部64c以缺口部64i收容销8i的状态被固定。像这 样在缺口部64i中收容销8i的状态下固定,由此防止第二板簧64从外壳 8偏离。还有,该情况下,第二板簧64的圆环形状部64a配置在外壳8 的开口部8a的内侧。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第一板簧62具有的各固定部62c固定在第 二固定部8k上。这种情况下,固定部62c以缺口部62i收容销8i的状态 被固定。像这样在缺口部62i中收容销8i的状态下固定,由此防止第一板 簧62从外壳8偏离。还有,在该情况下,第一板簧62的圆环形状部62a 配置在外壳8的开口部8a的内侧。图15是用以对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的透镜支架6和外 壳8的关系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如上所述,透镜支架6用上面部61、衬垫 63及下面部65夹持第一板簧62及第二板簧64而一体化,只用这些第一 板簧62及第二板簧64相对于外壳8进行固定。从而,透镜支架6构成为 在第一板簧62及第二板簧64容许的一定范围内能够沿图15所示上下方 向摆动。第一板簧62和第二板簧64保持着由衬垫63间隔开的间隔安装 在外壳8上。从而,透镜支架6相对于外壳8沿上下方向摆动时,第一板 簧62及第二板簧64不会电性短路。还有,像这样固定在外壳8上的情况下,透镜支架6具有的第一板簧 62及第二板簧64的接点部62d及接点部64d经由形成在外壳8中的收容 部8g盘绕到外壳8的背面侧。图16是从下面侧看图15所示的透镜支架6 及外壳8的情况下的立体图。如图16所示,在外壳8的背面,接点部62d 及接点部64d沿着开口部8a在侧面部8b侧延展。在接点部62d及接点部 64d上分别形成的孔部62e及孔部64e中,卡合在外壳8下面形成的销81。 从而防止接点部62d及接点部64d从外壳8的规定位置偏离。像这样盘绕 到外壳8的背面侧的接点部62d及接点部64d与收容在基座5的贯通孔5f 中的弹簧5g的上端部接触(参照图8)。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l中,通过使透镜外壳7上下移动,由此 驱动由其保持的透镜。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上下移 动透镜外壳7的情况下的控制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l中,当上下移动透镜外壳7时,根据来自例如搭载了本透镜驱动装置1的手机和数码相机的控制部的驱动指示, 在线圈10中流通电流。此时,本透镜驱动装置1中,将第一板簧62及第二板簧64作为其通电装置加以利用。具体地说,从基板3的接点部3b经 由埋入基座5中的弹簧5g、第一板簧62的接点部62d、固定部62c、臂部 62b、圆环状部62a及夹持部62h,电流被送入线圈10。并且,在线圈10 中流通的电流经由第二板簧64的夹持部64h、圆环状部64a、臂部64b、 固定部64c、接点部64d及埋入基座5中的弹簧5g向基板3送出。若像这样在线圈10中流通电流,则在线圈10中流通的电流和从磁铁 ll产生的磁场作用,从而,产生沿上下方向移动线圈IO的推力。本实施 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通过控制在线圈10中流通的电流量,从而控 制其推力,上下移动线圈10,进行其定位。从而,能够进行固定线圈10 的透镜支架6的定位,同时进行安装在透镜支架6上的透镜外壳7内的透 镜的定位。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将第一板簧62的相对于外 壳8的固定部62c配置在与第二板簧64的固定部64c不同的位置,同时, 在外壳8的第一固定部8j及第二固定部8i上设置台阶,因而,能够从一 个方向装入第一板簧62及第二板簧64,因此能够提高组装装置本体时的 作业性。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l中,在作为第一构件发挥作用的 外壳8和作为第二构件发挥作用的盖9之间,以夹持第一板簧62的固定 部62c及第二板簧64的固定部64c的状态进行固定,因此,能够以可靠 维持第一板簧62和第二板簧64的间隔的状态进行配置。从而,在将第一 板簧62和第二板簧64作为面向线圈10的通电装置加以利用时,第一板 簧62和第二板簧64不会短路,能够可靠地作为通电装置加以利用。还有,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在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关于附图所示的大小或形状等,不受此图示的限制, 可以在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适当变更。此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目 的的范围,就可以适当变更来实施。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透镜支架6具有2块板簧(第一板簧62 和第二板簧64)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不过,透镜支架6也不一定具有它们。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以2块板簧配置在不同高度位置为前提,可以将透镜支架6和2块板簧作为独立部件。另外,板簧的块数并不限定于2块, 可以设定为3块以上。
权利要求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架、安装所述透镜支架的外壳、将所述透镜支架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移动地连接的多个板簧,将所述板簧的相对于所述外壳的固定部配置在与其他的所述板簧的固定部不同的位置,并且在所述外壳上的所述板簧的固定部分设置台阶,通过设置台阶来配置所述板簧的固定部和其他的所述板簧的固定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由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构成,所述板簧的固定部以夹持在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的状态被保持。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的角部设置有所述板簧的固定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组装装置本体时的作业性的透镜驱动装置。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具备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架(6)、安装透镜支架(6)的外壳(8)、将透镜支架(6)能够相对于外壳(8)移动地连接的多个板簧(62、64),其特征在于,将第一板簧(62)的相对于外壳(8)的固定部(62c)配置在与第二板簧(64)的固定部(64c)不同的位置,同时,通过设置台阶来形成外壳(8)的第一板簧(62)及第二板簧(64)的固定部分。
文档编号G02B7/09GK101246247SQ200810008988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3日
发明者石黑克之, 龟山泰明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