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纤维带纵包装置及光缆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6445发布日期:2019-10-19 04:04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纤维带纵包装置及光缆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带纵包装置及光缆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带是在光缆、电缆生产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原材料,其具有耐高温、保温隔热、绝缘、防火阻燃、耐腐蚀、耐老化、耐气候性、高强度、外观光滑、阻水等功能,而这些功能与玻璃纤维带表层涂覆的硅橡胶息息相关,如果玻璃纤维带表层被破坏或者损伤,其效果将大打折扣。

玻璃纤维带是带状的,而光缆、电缆一般是圆形的,因此在生产光缆、电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种纵包装置,将玻璃纤维带纵包到缆芯的表面。目前的纵包装置一般是不锈钢管,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缺陷,玻璃纤维带与不锈钢管入口摩擦,造成玻璃纤维带表层损伤,使其功能大打折扣,同时也会使不锈钢快速磨损,不锈钢管更换频繁;再者,由于纵包速度非常高,玻璃纤维带瞬间由带状转换成标准圆状,玻璃纤维带在入口处经常性被钢管卡断,严重影响纵包效果。

综上问题,迫切需要一种玻璃纤维带纵包装置,以降低玻璃纤维带的损耗、提高纵包装置寿命、解决玻璃纤维带被卡断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纤维带纵包装置及光缆成型设备,避免玻璃纤维带在纵包的过程中被卡断。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玻璃纤维带纵包装置,包括管状模具,所述管状模具包括纵包区,所述玻璃纤维带纵包装置还包括:

入口区,与所述纵包区同轴分布;

所述入口区的内孔和所述纵包区的内孔均为锥形孔,所述入口区的内孔的锥度和所述纵包区的内孔的锥度相等,且所述入口区的内孔的最小内径等于所述纵包区的内孔的最大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管状模具还包括与所述纵包区同轴分布的成型区,所述纵包区位于所述成型区和所述入口区之间,所述成型区具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第一圆形通孔的孔径等于所述纵包区的内孔的最小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管状模具还包括与所述成型区同轴分布的抽真空区,所述成型区位于所述纵包区和所述抽真空区之间,所述抽真空区具有轴向延伸的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圆形通孔的孔径等于所述第一圆形通孔的孔径。

进一步地,所述抽真空区沿其轴线方向上开设有不少于5个通孔。

可选地,所述纵包区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成型区的轴向长度的比值为1:9。

可选地,所述入口区由陶瓷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纵包区、所述成型区和所述抽真空区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管状模具由45号钢制成,所述管状模具的内表面设有由外到内依次分布的铬层和陶瓷层。

可选地,所述入口区和所述纵包区粘结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缆成型设备,包括上述的玻璃纤维带纵包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玻璃纤维带纵包装置,入口区及连接在其后的纵包区均设有锥形的内孔,玻璃纤维带从入口区再到纵包区的纵包过程中,玻璃纤维带逐渐从带状卷绕为管套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玻璃纤维带瞬间由带状转换成标准圆状时玻璃纤维带极易被卡断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玻纤带纵包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

1、入口区;101、第一内孔;

2、纵包区;201、第二内孔;

3、成型区;301、第一圆形通孔;

4、抽真空区;401、通孔;402、第二圆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玻璃纤维带纵包装置,该装置包括管状模具和入口区1,管状模具包括依次首尾相连并同轴分布的纵包区2、成型区3 和抽真空区4,纵包区2位于入口区1和成型区3之间,入口区1、纵包区2、成型区3和抽真空区4均具有轴向贯通的内孔。

其中,入口区1具有第一内孔101,纵包区2具有第二内孔201,第一内孔 101和第二内孔201均为锥形孔,第一内孔101的锥度和第二内孔201的锥度相等,且第一内孔101的最小内径等于第二内孔201的最大直径。成型区3和抽真空区4分别具有第一圆形通孔301和第二圆形通孔402,第一圆形通孔301的孔径等于第二圆形通孔402的孔径,且等于第二内孔201的最小内径。

上述第一内孔101、第二内孔201、第一圆形通孔301和第二圆形通孔402 同轴分布。

具体而言,玻璃纤维带从入口区1再到纵包区2的纵包过程中,玻璃纤维带由第一内孔101向第二内孔201运动,并由第二内孔201向第一圆形通孔301 运动的过程中,并逐渐从带状被卷绕为管套状,并在成型区3的第一圆形通孔 301中逐步成型,最后在抽真空区4的第二圆形通孔402完成纵包。第一内孔 101、第二内孔201、第一圆形通孔301的孔径逐渐减小,使纵包过程循序渐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玻璃纤维带瞬间由带状转换成标准圆状时玻璃纤维带极易被卡断的问题。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抽真空区4沿其轴线方向上开设有5个用于抽真空的通孔401,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工艺的不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通过也可以超过5个。通孔401连接抽气装置,通过抽气装置对管状模具内进行抽真空,以使缆芯与玻璃纤维卷绕形成的管套状结构紧密结合。

进一步地,管状模具由45号钢制成,管状模具的内表面由外到内依次设有铬层和陶瓷层。具体地,内表面上的铬层使得内孔表面更加坚固,提高管状模具的使用寿命;内表面上的陶瓷层使得内孔表面更加光滑,减少内孔与玻璃纤维带之间的摩擦,降低管状模具和玻璃纤维带的磨损。

进一步地,纵包区2的轴向长度与成型区3的轴向长度的比值为1:9。

优选的,纵包区2、成型区3和抽真空区4一体成型,使得内孔连接过渡更加平滑,结构简单,避免了分体设置时纵包区2、成型区3和抽真空区4之间的连接问题。

优选的,入口区1采用陶瓷材料制成,与纵包区2粘接固定,使得入口区1 的内、外表面均非常的光滑,减小了玻璃纤维带进入入口区1内时玻璃纤维带与入口区内壁之间的摩擦,而且由于陶瓷的硬度较大,能够在保护玻璃纤维带不受损伤的同时,不会磨损入口区1内壁,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纵包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缆成型设备,包括上述的玻璃纤维带纵包装置。

采用本实施例的玻璃纤维带纵包装置对玻璃纤维带进行纵包时,因为第一内孔101和第二内孔201均为锥形孔,玻璃纤维带得以逐级纵包,避免玻璃纤维带在第一内孔101的入口处被卡断;同时因管状模具由45号钢制成,管状模具的内孔内壁设有由外到内依次分布的铬层和陶瓷层,使得管状模具更加耐用,以及玻璃纤维带与内孔之间的摩擦更小、磨损更小。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