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辊轧机快速换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450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六辊轧机快速换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机,尤其涉及六辊轧机的换辊装置。
背景技术
换辊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后续产品的质量,而换辊必然导致轧机停机。优化的换辊方法是在尽可能短的停机时间内完成轧辊辊组的新旧替换,并恢复到正常生产状态。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辅助时间尽可能短的,安全的换辊方式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目前,六辊轧机的换辊,工作辊、中间辊已通过换辊小车实现了自动快速更换,而支承辊却未能实现自动快速更换。现有六辊轧机支承辊换辊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在支承辊换辊前,通过换辊小车将工作辊、中间辊拉出轧机,再将机前活动台用吊车移走,让开支承辊换辊所需空间;利用支承辊换辊机构将下支承辊拉出轧机,用吊车将换辊托架吊放到下支承辊轴承座上,再将下支承辊推入轧机;上支承辊落在换辊托架上,然后将上、下支承辊及换辊托架一起拉出轧机;利用吊车将支承辊旧辊及换辊托架移出换辊坑,将新辊及换辊托架移入换辊坑;支承辊换辊机构将支承辊新辊及换辊托架一起送入轧机,上支承辊抬升离开换辊托架后,将下支承辊及换辊托架拉出轧机,用吊车移出换辊托架,再将下支承辊推入轧机;在支承辊换辊后,将机前活动台用吊车移回机前支承辊换辊坑。
上述方法由于支承辊换辊前后需用吊车移入或移出机前活动台及换辊托架,支承辊需要反复拉出/推入轧机,由于吊运作业时间与换辊其他时间不能重迭,故存在换辊时间长的问题,而且作业安全性不好,换辊自动化程度不高。
为解决更换支承辊时需通过吊运作业将支承辊反复拉出/推入轧机的技术问题,人们发明了将换辊托架置于换辊小车上,换辊托架可以通过通过该滚轮进入或退出轧机。譬如,在申请号为02815459.2、公开号CN1538885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中就公开了一种换辊装置,在该装置中,换辊托架上部设有滚轮,换辊托架可以通过该滚轮进入或退出轧机,也可以随支承辊辊组一起从轧机机座内拉出。运用在六辊轧机更换支承辊时,先利用换辊小车将换辊托架送入轧机,换辊结束后,再利用换辊小车将换辊托架拉出轧机。换辊托架移入换辊小车可在停机前完成,移出换辊小车可在换辊结束后进行,不占用换辊作业时间,减少了下支承辊拉出/推入轧机的次数,从而缩短了换辊辅助作业时间,缩短了总的支承辊换辊时间,提高了效率。但在换辊过程中仍需用吊车移入或移出机前活动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六辊轧机快速换辊装置,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换辊过程中吊车作业次数,进一步地降低换辊时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六辊轧机快速换辊装置,包括其上设置有横移台架的换辊小车、供换辊小车沿轧机中心移动的一组小车轨道,和固定设置在支承辊换辊坑内供下支承辊轴承座或换辊滑架沿轧机中心移动的一组支承辊换辊轨道,以及设置在支承辊换辊坑内的机前活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前活动台的底部具有至少两对车轮,并在支承辊换辊坑内固定设置有供机前活动台沿轧制线方向移动的一组侧移轨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更换支承辊换辊时,机前活动台可沿轧制线方向侧移,以便让开支承辊换辊所需空间,而在支承辊换辊结束后,机前活动台则移回机前,以遮挡住支承辊换辊坑并供换辊小车出入,而不再需要用吊车将活动台移出/移进支承辊换辊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吊车作业时间,提高了安全性,使换辊自动化作业程度得以提高。更换支承辊时,换辊托架的吊装(置于换辊小车的横移台架上或从横移台架上移出)可在换辊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不占用换辊停机时间,减少了换辊过程中换辊托架的吊装次数,减少了下支承辊进出轧机的次数,从而减少了换辊停机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十五幅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快速换辊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换辊小车位于机前换辊位);图2是本实用新型快速换辊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更换支承辊状态);图3是本实用新型快速换辊装置实施例1中换辊轨道布置示意图;图4是更换支承辊时六辊轧机的前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快速换辊装置中下支承辊轴承座车轮布置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快速换辊装置中换辊滑架车轮布置示意图;图7本实用新型六辊轧机快速换辊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换辊小车位于机前换辊位);图8本实用新型快速换辊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更换支承辊状态);图9是本实用新型快速换辊装置实施例2中换辊轨道布置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快速换辊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换辊小车位于机前换辊位);图11是本实用新型快速换辊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更换支承辊状态);图12是本实用新型快速换辊装置实施例3中换辊轨道布置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快速换辊装置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换辊小车位于机前换辊位);图14是本实用新型快速换辊装置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更换支承辊状态);图15是本实用新型快速换辊装置实施例4中换辊轨道布置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轧机中心C、轮间距X、断口长度Y、换辊小车1、车轮2、横移台架3、车轮4、横移动力机构5、机前活动台6、侧移车轮7A、侧移车轮7B、侧移动力机构8、换辊托架9、车轮10、定位销11、连接件12、小车轨道13A、小车轨道13B、侧移轨道14、前段轨道14A、后段轨道14B、支承辊换辊轨道15、支承辊换辊坑16、矩形坑16A、矩形坑16B、坡道16C、中间辊辊组17、支承辊组18、下支承辊轴承座19、车轮21、机架22、轨道23A、轨道23B、动力机构24、盖板25、换辊滑架2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六辊轧机快速换辊装置,包括其上设置有横移台架3的换辊小车1、供换辊小车1沿轧机中心C移动的一组小车轨道13A、13B,和固定设置在支承辊换辊坑16内供下支承辊轴承座19和换辊滑架26沿轧机中心C移动的一组支承辊换辊轨道15,以及设置在支承辊换辊坑16内的机前活动台6。
如图1、图2所示,一个换辊小车1用于将工作辊、中间辊辊组17及带车轮的换辊托架移入/移出轧机,一个横移台架3用于容纳工作辊、中间辊辊组及换辊托架9。带车轮的换辊托架9用于更换支承辊时,在工作辊、中间辊辊组17移出轧机后,置于上下支承辊辊组之间,占用工作辊、中间辊的位置,支撑上支承辊。一个机前活动台6用于在更换支承辊时,侧移让开支承辊换辊所需空间。
如图1所示,在带车轮2的换辊小车1上设置有带车轮4的横移台架3,横移台架3上配置有两组轨道轨道23A、23B。这样,在换辊准备阶段就可以将新工作辊、中间辊辊组17(需更换支承辊时)换辊托架9置于其中一组轨道,如23B上,另一组轨道23A空出来,准备接受旧工作辊、中间辊辊组17。横移台架3在横移动力机构5,如液压缸的作用下,实现两组轨道23A、23B的中心分别对齐轧机中心C。
如图2所示,换辊托架9上设置有车轮10及与换辊小车1联结的连接件12。根据工作辊、中间辊装置与换辊小车的连接方式,可选用不同的连接件12。这样,换辊托架9进出轧机就可以与工作辊、中间辊进出轧机采用同一个换辊小车1。按这种结构,换辊托架9就可以通过换辊小车1送入或拉出轧机。
如图4所示,在机内,换辊托架9的轨道23B下设置有固定在机架22上的动力机构24(如液压缸等),在动力机构24的作用下轨道23B可上下浮动。这样,换辊托架9在机内可以很方便地落在下支承辊轴承座19上,并通过定位销11将换辊托架9与下支承辊轴承座19连接起来。同样,上支承辊装配在上支承辊平衡装置的作用下(如平衡缸卸压),落在换辊托架9上,并通过换辊托架9上的定位销11与换辊托架9连接起来。
为在支承辊换辊时不再需要用吊车将活动台移出/移进支承辊换辊坑16,最大限度地减少吊车作业时间,提高安全性,使换辊自动化作业程度得以提高。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机前活动台6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对车轮7A、7B,并在支承辊换辊坑16内固定设置有供机前活动台6沿轧制线方向移动的一组侧移轨道14。图1中机前活动台6处于工作辊、中间辊换辊位,此时换辊小车1支承在轨道13A、13C上。图2中移动台6处于支承辊换辊位。此时,换辊小车支承在小车轨道13A、13B上,处于等待位。只有在机前活动台6处于工作辊、中间辊换辊位,换辊小车1才能从等待位移动到机前换辊位。如图1、图2所示,机前活动台6在侧移动力机构8,如液压缸的作用下,沿轧制线方向往返移动。
如图3所示,机前活动台6的侧移轨道14与支承辊换辊轨道15成垂直交叉布置。为了支承辊换辊的顺利的进行,侧移轨道14上表面低于支承辊换辊轨道15上表面,支承辊换辊轨道15在与侧移轨道14交叉处断开。为此,在采用直接将下支承辊轴承座拉出/推入方式进行换辊时,如图5所示,设置在每个下支承辊轴承座19底部的车轮21的数量为两组,其轮间距X大于支承辊换辊轨道15的断口长度Y。此种结构的有利效果是确保在支承辊换辊的整个过程中,至少有4个车轮同时支撑在支承辊换辊轨道15。支承辊组18可以在存在断口的支承辊换辊轨道15上平滑的滚动,并且被拉出或推入轧机机架。
如图6所示,在将下支承辊轴承座19座落在换辊滑架26上进行换辊时,在换辊滑架26底部设置的车轮21数量为四组,每端各两组,相邻两组的轮间距X大于支承辊换辊轨道15的断口长度Y。此种结构的有利效果是确保在支承辊换辊的整个过程中,至少有4个车轮同时支撑在支承辊换辊轨道15上,换辊滑架26可以存在断口的支承辊换辊轨道15上平滑的滚动,并且与支承辊组18及换辊托架9一起被拉出或推入轧机机架。
机前活动台6侧移时,工作辊、中间换辊小车1位于远离轧机的等待位,此时可通过吊车等进行新旧工作辊、中间辊辊组17的更换。换辊小车1可连续平滑地从远离轧机的等待位移动到轧机机前换辊位,或从轧机机前换辊位移动到远离轧机的等待位。此外,由于在更换工作辊、中间辊时,机前活动台6需承重,因此需作加强设计。
机前活动台6、支承辊换辊坑16可以有多种配置方式,下面通过四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支承辊换辊坑16为矩形坑,机前活动台6具有使其台面保持水平的两对等长的前、后支撑腿,两组侧移车轮7A、7B分别安装在前、后支撑腿的下端。如图3所示,小车轨道13B前段断开并固定在机前活动台6台面上,机前活动台6的侧移轨道14与支承辊换辊轨道15成垂直交叉布置,支承辊换辊轨道15在与侧移轨道14交叉处断开。
实施例2如图7、图8所示,支承辊换辊坑16为由两个具有不同标高的矩形坑16A、16B形成的梯级坑,机前活动台6具有两对使其台面在支承辊换辊坑16内保持水平的不等长的前、后支撑腿,两组侧移车轮7A、7B分别安装在前、后支撑腿的下端。如图9所示,小车轨道13B前段断开并固定在机前活动台6台面上,机前活动台6的侧移轨道14与支承辊换辊轨道15成垂直交叉布置,侧移轨道14由分别固定在矩形坑16A、16B上的前段轨道14A、后段轨道14B构成;支承辊换辊轨道15在与前段轨道14A交叉处断开。在机前活动台6的侧移动力机构8的上部,设置有一盖板25,使矩形坑16B上表面齐平,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实施例3如图10、图11、图12及图13所示,支承辊换辊坑16的后部与地面之间具有一坡道16C,侧移轨道14由固定在矩形坑16的前段轨道14A、固定在坡道16C及地面上后段轨道14B构成;小车轨道13A、13B均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机前活动台6具有两对使其台面在支承辊换辊坑16内保持水平的不等长的前、后支撑腿,两组侧移车轮7A、7B分别安装在前、后支撑腿的下端。在机前活动台6的侧移动力机构8的上部设置盖板25,使侧移动力机构8不裸露在地面。在支承辊换辊时,机前活动台6上表面倾斜,换辊结束后,机前活动台6上表面水平,与地面持平。
实施例4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侧移轨道14由分别固定在支承辊换辊坑16、地面上的前段轨道14A、后段轨道14B构成。小车轨道13A、13B均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机前活动台6超出小车轨道13A、13B上表面,侧移轨道14的后段轨道14B在与小车轨道13B交叉处断开。机前活动台6具有一对前支撑腿,两组侧移车轮7A、7B分别安装在前支撑腿的下端、小车轨道台面下,机前活动台6台面保持水平。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辊装置实现六辊轧机快速换辊换辊的步骤如下述1、轧机停机后,打开辊缝,进入工作辊、中间辊辊组17的换辊状态。此时,换辊托架9已置于换辊小车1的横移台架3上。将换辊小车1移动到机前固定,使横移台架3的空轨道组对准轧机中心C,连接工作辊、中间辊辊组17与换辊小车1,将工作辊、中间辊辊组17移出轧机到换辊小车1上;2、换辊小车1横移台架3横移,换辊托架9对准轧机中心,移动换辊托架9进入轧机中心,换辊托架9的轨道23B下降,或下支承辊抬升,换辊托架9落在下支承辊轴承座19上,轨道23B与换辊托架9分离。同时,换辊小车1离开轧机到等待位置;3、机前活动台6侧移,让开支承辊换辊所需空间。如果工作辊、中间辊辊组17也需要更换,此时可以将旧工作辊、旧中间辊移出换辊小车,新工作辊、新中间辊移入换辊小车;4、上支承辊下降,支撑在换辊托架9上,移出支承辊辊组18及换辊托架9,用吊车将旧辊及换辊托架移出支承辊换辊坑,新辊及换辊托架移入支承辊换辊坑;5、抬升支承换辊托架用轨道轨道23B或降低下支承辊19,换辊托架9脱离下支承辊轴承座19。机前活动台6侧移到工作辊、中间辊换辊位,将换辊小车1移动到机前固定,换辊小车1的横移台架3空轨道组对准轧机中心C,连接换辊托架9与换辊小车1,将换辊托架9移出轧机到换辊小车1上;6、换辊小车横移台架3横移,工作辊、中间辊辊组17对准轧机中心C,移动工作辊、中间辊辊组进入轧机中心后。换辊小车1离开轧机到等待位置;
7、合拢轧机辊缝。
如果仅进行工作辊、中间辊的更换,则可略去机前活动台6的侧移步骤。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包括工作辊、中间辊、支承辊在内的辊组的换辊,有益的效果是减少了人工操作及吊车的工作,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提高了换辊操作的安全性。侧移机前活动台6,在换辊开始前,将换辊托架9置于换辊小车1的横移台架3上,换辊过程中,由换辊小车1将其推入/拉出轧机,换辊结束后,将换辊托架9移出换辊小车1的横移台架3。缩短了支承辊的换辊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原理,由于对相同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很容易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修改和改动的。因此,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六辊轧机快速换辊装置,包括其上设置有横移台架(3)的换辊小车(1)、供换辊小车(1)沿轧机中心(C)移动的一组小车轨道(13A、13B),和固定设置在支承辊换辊坑(16)内供下支承辊轴承座(19)或换辊滑架(26)沿轧机中心(C)移动的一组支承辊换辊轨道(15),以及设置在支承辊换辊坑(16)内的机前活动台(6),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前活动台(6)的底部具有至少两对车轮(7A、7B),并在支承辊换辊坑(16)内固定设置有供机前活动台(6)沿轧制线方向移动的一组侧移轨道(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辊轧机快速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前活动台(6)的侧移轨道(14)与支承辊换辊轨道(15)成垂直交叉布置,其中侧移轨道(14)上表面低于支承辊换辊轨道(15)上表面,支承辊换辊轨道(15)在与侧移轨道(14)交叉处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六辊轧机快速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每个下支承辊轴承座(19)底部的车轮(21)的数量为两组,其轮间距(X)大于支承辊换辊轨道(15)的断口长度(Y);设置在所述换辊滑架(26)底部的车轮(21)的数量为四组,每端各两组,相邻两组的轮间距(X)大于支承辊换辊轨道(15)的断口长度(Y)。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辊轧机快速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辊换辊坑(16)内设置有驱动机前活动台(6)沿轧制线方向往复移动的侧移动力机构(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辊轧机快速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轨道(13B)前段断开并固定在机前活动台(6)台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六辊轧机快速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辊换辊坑(16)为矩形坑;所述机前活动台(6)具有使其台面保持水平的两对等长的前、后支撑腿,两组侧移车轮(7A、7B)分别安装在前、后支撑腿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六辊轧机快速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辊换辊坑(16)为由两个具有不同标高的矩形坑(16A、16B)形成的梯级坑;所述侧移轨道(14)由分别固定在矩形坑(16A、16B)上的前段轨道(14A)、后段轨道(14B)构成;所述机前活动台(6)具有两对使其台面在支承辊换辊坑(16)内保持水平的不等长的前、后支撑腿,两组侧移车轮(7A、7B)分别安装在前、后支撑腿的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辊轧机快速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轨道(13A、13B)均固定设置在地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六辊轧机快速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辊换辊坑(16)的后部与地面之间具有一坡道(16C);所述侧移轨道(14)由固定在矩形坑(16)的前段轨道(14A)、固定在坡道(16C)及地面上后段轨道(14B)构成;小车轨道(13B)在与侧移轨道(14)的后段轨道(14B)交叉处断开;所述机前活动台(6)具有两对使其台面在支承辊换辊坑(16)内保持水平的不等长的前、后支撑腿,两组侧移车轮(7A、7B)分别安装在前、后支撑腿的下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六辊轧机快速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移轨道(14)由分别固定在支承辊换辊坑(16)、地面上的前段轨道(14A)、后段轨道(14B)构成;所述机前活动台(6)超出小车轨道(13A、13B)上表面,侧移轨道(14)的后段轨道(14B)在与小车轨道(13B)交叉处断开;所述机前活动台(6)具有一对前支撑腿,两组侧移车轮(7A、7B)分别安装在前支撑腿的下端、小车轨道台面下,机前活动台(6)台面保持水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六辊轧机快速换辊装置。它包括其上设置有横移台架的换辊小车、供换辊小车沿轧机中心移动的一组小车轨道,和固定设置在支承辊换辊坑内供下支承辊轴承座或换辊滑架沿轧机中心移动的一组支承辊换辊轨道,以及设置在支承辊换辊坑内的机前活动台,所述机前活动台的底部具有至少两对车轮,并在支承辊换辊坑内固定设置有供机前活动台沿轧制线方向移动的一组侧移轨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换辊过程中不再需要用吊车将活动台移出/移进支承辊换辊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吊车作业时间,提高了安全性,使换辊自动化作业程度得以提高。
文档编号B21B31/00GK2829928SQ20052003574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4日
发明者郑忠良, 钟玉伟 申请人: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