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试样压紧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9495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冲击试样压紧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床类机床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击试样压紧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铣床类机床小构件零件在机床上加工的主要的定位主要采用通用的夹具来定位,虽然该通用夹具的定位效果好,加工产品质量精确,但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此类工装的生产效率太低,每次加工构件的定位就只有一到两件,一次加工成型零件少,而机床加工时大量的往返运动无法得以充分利用,造成较大的浪费,生产效率低,远远不能满足节能降耗、环保高效的生产要求,因此急需一种可一次性定位多量零件的,并提供大夹紧力,定位准确的定位工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一次性定位多量零件的,并提供大夹紧力,定位准确的冲击试样压紧工装。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冲击试样压紧工装, 由铣削定位槽和定位挡板组成,其中所述的铣削定位槽包括位于上部的工件定位槽和位于两端的机床定位槽;所述的工件定位槽两端面开有定位螺孔,通过螺母将开有通孔的定位挡板固定在工件定位槽两端,实现对工件定位槽内放置的工件的相互抵触定位;所述的工件定位槽用于放置待加工的工件,机床定位槽用于将本工装定位于机床上,此外,铣削定位槽两侧开有螺孔,用于辅助机床定位槽对本装置于机床上的定位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构件少、轻便、安装使用简单, 可直接将需加工的零件整体堆放在定位槽的工件定位槽内,再用螺母于工件槽两端固定连接定位挡板以定位零件,其定位准确,可提供较大的夹紧力大,并可一次性定位零件量大, 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大大低降低了企业质量管理成本,增强了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铣削定位槽结构示意图;图3是定位挡板示意图。图中标记铣削定位槽1、定位挡板2、工件定位槽3、机床定位槽4、定位螺孔5、通孔6、螺孔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001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2和图3中所示,一种冲击试样压紧工装,由铣削定位槽1和定位挡板2组成,其中所述的铣削定位槽1包括位于上部的工件定位槽3和位于两端的机床定位槽4,所述的工件定位槽3两端面开有定位螺孔5,通过螺母将开有通孔6的定位挡板2固定在工件定位槽3两端;所述的铣削定位槽1两侧开有螺孔7。如图1和图2中所示,使用本装置时,首先通过机床定位槽4将铣削定位槽1定位于机床上,再通过铣削定位槽1两侧的螺孔7内装入螺栓辅助机床定位槽4定位固定铣削定位槽1于机床上,将待加工的零件工件整齐的布放在工件定位槽3内,定位挡板2再通过螺栓连接工件定位槽3两端定位螺孔5固定于工件定位槽两端3,并工件定位槽内3的待加工的零件工件,使各构件和零件工件相互抵触定位,不但保证了零件的定位准确,而且机床加工时不再浪费大量的往返运动,同时一次性加工数个零件,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本工装涉及的具体尺寸、结构、加工工艺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制作过程中,必要时工装构件尺寸可变动,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本装置构件少、轻便、安装简单、使用方便,且定位准确,并可提供较大的夹紧力大,并可一次性定位零件量大,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大大低降低了企业质量管理成本,增强了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 一种冲击试样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由铣削定位槽(1)和定位挡板(2)组成,其中所述的铣削定位槽(1)包括位于上部的工件定位槽(3)和位于两端的机床定位槽(4),所述的工件定位槽(3)两端面开有定位螺孔(5),通过螺母将开有通孔(6)的定位挡板(2)固定在工件定位槽(3)两端;所述的铣削定位槽(1)两侧开有螺孔(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击试样压紧工装,由铣削定位槽和定位挡板组成,其中所述的铣削定位槽包括位于上部的工件定位槽和位于两端的机床定位槽,所述的工件定位槽两端面开有定位螺孔,通过螺母将开有通孔的定位挡板固定在工件定位槽两端;所述的铣削定位槽两侧开有螺孔,本装置构件少、轻便、安装使用简单,定位准确,可提供较大的夹紧力大,并可一次性定位零件量大,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大大低降低了企业质量管理成本,增强了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
文档编号B23Q3/06GK202151783SQ20112017380
公开日2012年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刘刚, 李余林 申请人: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