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轴套组件快速压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7974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雨刷电机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机轴套组件快速压装工装。



背景技术:

汽车上大量使用后雨刮电机,生产这类电机时,常需要在输出轴上加装轴套组件。传统的压轴套装置一般就是一个简单的套筒,只要长度适中且孔径大于电机输出轴直径即可。压装时,需操作者手持套筒以维持平衡和定位,同时用目测的方式判断是否压装到位。上述压装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一、压装效率低,手工操作质量得不到保证,不利于量产;

二、目测的方式不能保证每一次压装的一致性;

三、有些电机由于结构的原因,不便于操作者观察,易流出未压装到位或压入过深的不合格品;

四、操作者的手在压装区域,出现误操作时易把手压伤,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保证压装一致性的电机轴套组件快速压装工装。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机轴套组件快速压装工装,包括底板、支撑块、支撑座、限位板和压头,所述支撑块和支撑座均设置于底板上,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支撑座上端,所述限位板与支撑块以及定位柱之间预留有电机安放空间,所述压头穿套于限位板内,所述压头底部开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直径大于电机输出轴直径,所述压头上端的直径大于压头下部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与电机螺钉头对应位置还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顶端开设有与电机螺钉头相适配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支撑块共有两个,一个位于电机输出轴下端,另一个位于电机定子下端。

优选地,所述支撑块、定位柱和支撑座均通过螺钉与底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该电机轴套组件快速压装工装相比于传统的手工操作,压装定位更加精确,通过限位板、支撑座和压头可以对压装行程进行控制,保证压装的一致性,避免出现未压装到位或压入过深的不合格品,而且操作更加规范安全,可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底板1,支撑块2,定位柱3,支撑座4,限位板5,压头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轴套组件快速压装工装,包括底板1、支撑块2、支撑座4、限位板5和压头6,所述支撑块2和支撑座4均设置于底板1上,所述限位板5设置于支撑座4上端,所述限位板5与支撑块2以及定位柱3之间预留有电机安放空间,所述压头6穿套于限位板5内,所述压头6底部开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直径大于电机输出轴直径。

其中,所述底板1用于支撑整个装置,支撑块2用于支撑和限位电机,支撑座4一方面为限位板5提供安装平面,另一方面要承受来自压头6的压力,限位板5主要是对压头6进行限位和导向,也能对压头6进行定位,所述压头6用于将轴套组件压入电机壳体。压头6上端的直径大于压头6下部的直径,以起到限位作用,限位板5上表面至输出轴端面的距离与压头6有效部位高度相匹配以保证压头6行程走到底的时候轴套组件刚好压到位,压头6有效部位高度即是指其下部较小直径部分的长度。

使用时,将该电机轴套组件快速压装工装放置于压机设备上,使其压头6与压机设备压头对正,然后取下或提起工装的压头6,将需要压装的电机平稳放入工装,使电机输出轴对准压头6底部中心孔,即可开始压装。压装时,操作者不需要将手伸入压装区域,有效避免了压伤手的情况,增强了安全性。

为了便于电机的定位,所述底板1上与电机螺钉头对应位置还设置有定位柱3,所述定位柱3顶端开设有与电机螺钉头相适配的凹槽。凹槽与电机螺钉头相适配即是指凹槽的直径略大于电机上螺钉头的外接圆直径,凹槽的深度略大于螺钉头的厚度,以便各个螺钉头能轻松沉入凹槽,从而对电机进行有效的定位,防止压装时电机在水平面内晃动。

压装过程中需要保证电机受力情况下的稳定性,同时避免损伤电机,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支撑块2共有两个,一个位于电机输出轴下端,另一个位于电机定子下端。位于电机输出轴下方的支撑块2主要起承压的作用,可防止电机出现受力不均的现象,而位于电机定子下端的支撑块2提高电机安放的稳定性。

所述支撑块2、定位柱3和支撑座4可采用如焊接等方式与底板1相连接,而为便于加工并提高工装精度,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支撑块2、定位柱3和支撑座4均通过螺钉与底板1相连接。在底板1上开设沉头孔,然后通过螺钉即可将支撑块2、定位柱3和支撑座4连接于底板1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