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2905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模具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更换装置,该模具更换装置在将模具载放于基座的状态下储藏多个模具,且用于向使用模具进行加工的加工装置供给任意的模具。



背景技术:

本申请中,加工装置是指分开使用多个模具进行加工的加工装置、即冲压装置或注塑成型装置等,上述多个模具共用模具的搬入口和搬出口,且与加工制品对应。例如可以是一种冲压装置,该冲压装置中,使固定有上模的滑板相对于下模上下活动,在下模和上模之间夹着薄板等工件进行成形加工。在这样的加工装置中,在更换模具时,将模具在储藏有多种模具的模具更换装置和加工装置之间搬入和搬出。为了顺利地在短时间内进行该模具更换操作,提出了如下所述的模具更换装置。

根据专利文献1揭示的模具更换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基准基座115,该基准基座115设置在机器113的前方;周边基座117~137,这些周边基座117~137设置在基准基座115的周围且以纵横排列的状态设置,用于载放各模具20;作为第一移动机构的辊式输送机152、272,该第一移动机构将模具沿Y轴方向搬运;以及作为第二移动机构的辊式输送机154、174、374,该第二移动机构将模具沿X轴方向搬运;上述第一移动机构和上述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基准基座115和周边基座117~137上。籍此,无需移动基座,模具20自身能够在各周边基座117~137和基准基座115上正交地搬运,所以能够实现装置的省空间化,能高效地进行模具更换操作。但是,在这样的模具更换装置中,在基座固定的情况下,将模具从基座分离后直接纵横搬运,所以需要由驱动各辊的辊式输送机构成的移动机构,此外,需要用于使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升降至工作位置和待机位置而进行切换的升降机构,所以存在模具更换装 置和工序复杂且成本高的问题。

于是,如图7所示,已知在将模具载放于基座的状态下储藏多个模具、向加工装置供给任意模具的模具更换装置。根据该模具更换装置,其包括:水平模具搬运机构,该水平模具搬运机构将载放于基座的模具沿Y轴方向搬运;以及模具搬入搬出机构,该模具搬入搬出机构沿X轴方向进行搬运,以将载放于基座的模具从基座分离后搬入加工装置的模具设置空间,或者将模具从加工装置搬出后载放于基座。此外,驱动装置的驱动力通过卡合于基座的链条被传递至基座。籍此,在搬运模具时不需要各辊进行驱动的辊式输送机,也不需要对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移动机构进行切换的升降机构,所以能够在将模具载放在基座上的情况下搬运模具。此外,因为使用采用了垂直模具搬运机构的多层结构的模具更换装置,所以能够节省空间且储藏多个模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6-28558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上述的模具更换装置中,在更换模具时,在冲压加工结束后,将模具从加工装置搬出后将其载放于在基准空间中待机的基座,搬运至模具储藏空间。接着,将下一工序使用的模具从模具储藏空间搬运至基准空间,将模具从基座分离后搬入加工装置。即,在基准空间中待机的基座会妨碍模具搬运操作,不能进行将接下来使用的模具移动至相邻的模具储藏空间中的操作,因此,不得不在将使用中的模具搬出后进行使从基准空间离开的模具移动的操作,模具更换耗费时间。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更换装置,其能够在节约模具更换装置整体的设置空间的情况下缩短模具更换耗费的时间。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是一种模具更换装置,其在将模具载放于基座的状 态下储藏多个模具,且向使用模具进行加工的加工装置供给任意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模具更换装置包括:基准空间,该基准空间以与上述加工装置的模具搬入搬出口相邻的方式设置;模具搬入搬出机构,该模具搬入搬出机构将模具以配置于上述基准空间中的状态从基座分离后搬入上述加工装置的模具储藏空间,或者将上述模具从上述加工装置搬出后载放于上述基座;模具储藏机构,该模具储藏机构具有两层以上的多层结构,且在与上述模具搬入搬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设置在与上述基准空间相邻的两侧;垂直模具搬运机构,该垂直模具搬运机构在上述基准空间中将载放于基座的模具沿垂直方向搬运;以及水平模具搬运机构,该水平模具搬运机构在各上述层的模具储藏空间中将载放于上述基座的模具在上述模具储藏机构和上述基准空间之间沿水平方向搬运;上述模具更换装置还设置有基座退避单元,该基座退避单元在模具被搬入上述加工装置的模具储藏空间后,使从上述模具分离后的基座从上述基准空间退出。

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是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具有下述特征:上述基座退避单元通过设置将从上述模具分离后的上述基座储藏在上述模具储藏机构的闲置空间内的机构来实现。

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是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具有下述特征:上述基座退避单元通过设置水平模具搬运机构来实现,上述水平模具搬运机构用于将从上述模具分离后的上述基座储藏在上述模具储藏机构的第一层部分和第二层部分中间的闲置空间内。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用于使基座从基准空间退出的基座退避单元,能够在模具被设置于加工装置的状态下,将接下来使用的模具移动至与基准空间相邻的模具储藏空间中并使其待机,不像以往那样在基准空间内待机的基座会妨碍模具搬运操作。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模具搬运操作、迅速进行模具更换,所以能够缩短模具更换所花费的时间,能够大幅缩短模具更换时加工装置的停止时间。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实用新型,用于顺利地进行模具更换操作的基座退避单元被设置在模具储藏机构的闲置空间内,所以不需要在以往的装置的外部确保用于供基座退避的空间,因此能够在维持模具更换装置的省空间化的情况 下高效地进行模具更换操作。

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层部分和第二层部分的中间的闲置空间内设置与其他部位使用的水平模具搬运机构同样的水平模具搬运机构来构成基座退避单元,所以除了技术方案1、2记载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低成本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例的模具更换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基座的立体图。

图3是第1实施例的模具更换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第1实施例的模具更换装置的立体图。

图5a是第1实施例的模具更换工序的说明图。

图5b是第1实施例的模具更换工序的说明图。

图5c是第1实施例的模具更换工序的说明图。

图5d是第1实施例的模具更换工序的说明图。

图5e是第1实施例的模具更换工序的说明图。

图5f是第1实施例的模具更换工序的说明图。

图5g是第1实施例的模具更换工序的说明图。

图5h是第1实施例的模具更换工序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现有的模具更换装置的整体俯视图。

图7是表示现有的模具更换装置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

1 模具更换装置

2 基准空间

3 模具储藏机构

4 垂直模具搬运机构

5 水平模具搬运机构

6 模具

10 模具储藏空间

20 模具储藏空间

30 模具储藏空间

40 模具储藏空间

50 模具搬入搬出机构

60 基座

70 基座退避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注意,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实质上的例示,本实用新型并不意在对其适用物或其用途进行限定。

(模具更换装置)

本实施例的模具更换装置1用于在将模具载放于基座60的状态下贮存多个模具,将多个模具中的任意一个搬入加工装置(未图示),且在加工结束后将该模具更换为其他模具,上述加工装置使用模具进行加工。模具更换装置1以与加工装置相邻的方式配置,如图1所示,多种更换用的模具A~模具D以载放于基座60的状态放置在模具储藏机构3中,该模具储藏机构3具备多个模具储藏空间10、20、30、40。

(模具储藏机构)

模具更换装置1构造成具备基准空间2、模具搬入搬出机构50、模具储藏机构3、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水平模具搬运机构5和基座退避单元70,基准空间2以与加工装置的模具搬入搬出口相邻的方式设置。模具储藏空间10、20、30、40用于将加工装置中使用的模具以载放于基座60的状态进行储藏,且在一个模具储藏空间中储藏一套模具,该一套模具由一个上模和一个下模构成。这里,将基准空间2和模具储藏空间10、30的排列方向作为水平方向,将基准空间2和加工装置的排列方向作为模具搬入搬出方向,此外,将铅垂方向(上下方向)作为垂直方向,以进行以下说明。

如图1所示,基准空间2被配置在模具更换装置1的最下层的中央,在与该基准空间2相邻的两侧配置有模具储藏空间10、30。模具储藏空间10、30 在垂直方向上以堆叠的方式设置模具储藏空间20、40,模具储藏机构3形成为两层结构。模具储藏机构3被划分为区域1、区域2和区域3,其中,上述区域1在设有模具储藏空间10、20的水平方向上的一端部侧,上述区域2在设有模具储藏空间30、40的水平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侧,上述区域3设置在区域1和区域2之间,且配置有基准空间2和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

(基座)

模具以载放于基座60的状态被储藏在模具储藏空间10、20、30、40中,且以该状态在模具更换装置内进行搬运。基座60为平板状,俯视时具有与模具大致同等的尺寸。如图2所示,在基座60上,在区域2侧的端部中央设置有钩61,在另一端部中央设置有卡合部62。卡合部62在基座被搬运时与钩17卡合,该钩17固定于由电动机18驱动的滚链(未图示),此外,将相邻的基座60彼此连接而沿水平方向进行搬运时也可以使用卡合部62。

设置在基座60上的钩61是形成有槽部61a的棒状构件,上述槽部61a与在钩61前端相邻的基座60的卡合部62卡合,上述钩61构造成能够以根基部的支点61b为中心进行上下摆动。在钩的侧面设置有销61c,在销的下部设置有下表面固定于汽缸的托架(未图示),上述汽缸能在上下方向上升降。托架下降至下限位置时,钩61因为自重而以支点61b为中心朝下方转动,从上方钩住相邻的基座的卡合部62形成能卡合状态,能够实现基座彼此的连接。汽缸工作,托架上升至上限位置时,托架将销61c上推,钩61在规定的范围内以支点为中心朝上方转动。籍此,钩61解除与相邻的基座60的卡合部62的卡合,使基座彼此的连接打开。

在基座60的上表面沿着模具搬入搬出方向中心线设置有导向轨63,后述的模具搬入搬出机构50的钩52通过电动机53的作用,能够沿着设置于该导向轨63的倒T形的T槽部63a移动。此外,在基座60的上表面,在将载放在基座60上的模具搬入和搬出加工装置时使用的一对辊轨64、65设置在沿模具搬入搬出方向对称的位置。该辊轨64、65由导向辊64a、65a和导辊64b、65b构成,上述导向辊64a、65a具备多个用于使模具朝模具搬入搬出方向移动的辊,上述导辊64b、65b具备多个限制模具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辊。

(模具)

在模具的下表面上,在沿着模具搬入搬出方向对称的位置设置有一对凸构件(未图示)。在基准空间2中,在将模具从基座60分离而将模具搬入和搬出加工装置时,凸构件的下表面和基座上表面的辊轨64、65抵接,将模具朝模具搬入搬出方向移动。此外,凸构件的宽度方向端面和导辊64b、65b抵接,限制模具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图3和图4为了对本实施例的模具更换装置1进行详细说明而省略了模具更换装置1的第二层部分。如图3所示,在模具的卡合部6a的两侧设置有一对定位辊6b、6c,同设置于第一层部分的模具储藏空间10、30中的导轨15、35和同样地设置于第二层部分的模具储藏空间20、40中的导轨(未图示)卡合,限制载放在基座60上的模具在模具搬入搬出方向上的移动。此外,定位辊6b、6c能够使基座沿着设置于模具储藏空间10、30中的导轨15、35及设置于模具储藏空间20、40中的导轨滑动,一边限制载放在基座60上的模具在模具搬入搬出方向上的移动,一边使上述模具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模具搬入搬出机构)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基准空间2中设置有模具搬入搬出机构50,该模具搬入搬出机构50将储藏于基准空间2中的模具从基座60分离后搬入加工装置中,或者将模具从加工装置中搬出后载放在基座60上。模具搬入搬出机构50由与模具的卡合部6a卡合的钩52、与钩52连接的滚链(未图示)以及驱动滚链的电动机53构成。该滚链由设置于基座60的导向轨63导向而工作,所以能够在前端安装有钩52的状态下进行与刚体大致相同的动作,能够传递压缩力和拉伸力这两者。钩52与模具的卡合部6a卡合,在维持卡合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电动机53和上述滚链的作用沿着设置于基座60的导向轨63进行移动,从而能将模具从基座60分离后将其搬运。

在模具搬入搬出机构50中设置有由水平方向的支轴支承的链轮(未图示),使该链轮与进行正反旋转驱动的电动机53的驱动轴连接。设置在模具搬入搬出机构50中的滚链在端部固定有钩52,经由链轮导出至倒T形的T槽部63a,该T槽部63a设置在基座60上表面的导向轨63上。驱动链轮旋转、将滚链陆续送出时,滚链的左右两侧的多个辊在T槽部63a内移动,所以钩沿着导向轨63向加工装置侧移动。相反地,将滚链卷起时,固定于滚链的端部的 钩52沿着导向轨63向原来的位置移动。

钩52是在前端形成有槽部52a的棒状构件,该槽部52a与模具的卡合部6a卡合,钩52构造成能以根基部的支点52b为中心进行上下摆动。在钩侧面部设置有销52c,在该销52c侧的下部设置有下表面固定于汽缸(未图示)的托架52d,上述汽缸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升降。

托架下降至下限位置时,钩52因为自重而以支点52b为中心朝下方转动,如图3所示,槽部52a从上方钩住模具的卡合部6a,从而钩52和模具卡合。汽缸工作,托架52d上升至上限位置时,托架52d将销52c上推,钩52在规定的范围内以支点52b为中心朝上方转动,可解除模具与卡合部6a的卡合。

在基准空间2和加工装置之间,如图4所示,设置有用于在基准空间2和加工装置之间搬入和搬出模具的搬运台51。在搬运台51的上表面上,在设置于基座60的一对辊轨64、65的延长线上设置有一对辊轨54、55,该一对辊轨54、55在将模具搬入和搬出加工装置时使用。该辊轨54、55由导向辊54a、55a和导辊54b、55b构成,其中,上述导向辊54a、55a具备多个使模具朝模具搬入搬出方向移动的辊,上述导辊54b、55b具备多个将模具的宽度方向定位且限制模具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辊。此外,在搬运台51的上表面,在导向轨63的延长线上设置有导向轨56,上述导向轨63设置在基座60上,模具搬入搬出机构50的钩52能沿着该导向轨56移动。

在将储藏于基准空间2中的模具从基座60分离后搬入加工装置的情况下,首先将钩52和模具的卡合部6a卡合。接着,在维持卡合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电动机53的作用,钩52沿着基座60的导向轨63和搬运台51的导向轨56移动,将模具搬运至加工装置。将模具搬入加工装置内完成后,解除钩52和模具的卡合部6a的卡合状态,钩52沿着导向轨56、63返回至原来的位置。在将模具从加工装置中搬出而载放在基座60上的情况下,通过电动机的作用,钩52沿着导向轨56、63移动至加工装置的模具搬入搬出口。将钩52和模具的卡合部6a卡合,在维持卡合状态的情况下,钩52将模具搬运至载放于基座60的位置。

(垂直模具搬运机构)

如图1所示,在模具更换装置1中设置有将模具搬运至各层的垂直模具搬 运机构4。在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的底面上,在相对于水平方向中心线对称的位置处设置有一对导向辊4a、4b,具有多个用于沿着水平方向搬运基座60的辊。此外,在导向辊4a、4b的外侧平行地设置有导辊4c以及另一个导辊,图3中虽然不能看到另一个导辊,但该另一个导辊位于与导轨4c对应的位置。导辊具有多个辊,与基座60的宽度方向端面卡合而对基座60的宽度方向进行定位,在将基座60沿水平方向搬运时,限制基座60在模具搬入搬出方向上的移动。在导辊的更外侧平行地设置有导轨4e。导轨4e与设置在模具的下端部的定位辊6b、6c卡合,限制载放在基座60上的模具在模具搬入搬出方向上的移动。

(水平模具搬运机构)

在储藏空间10、20、30、40中设置有用于将模具沿水平方向搬运的水平模具搬运机构5。

在区域1的模具储藏空间10中设置有一对导向辊11、12,该导向辊11、12设置在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的导向辊4a、4b的延长线上。导向辊11、12具有多个用于沿水平方向搬运基座60的辊。此外,在一对导向辊11、12的外侧设置有一对导辊13、14,该导辊13、14设置在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的导辊的延长线上。导辊13、14与基座60的宽度方向端面卡合而对基座60的宽度方向进行定位,限制基座60在模具搬入搬出方向上的移动,该导辊13、14具有多个辊。此外,在导辊14的外侧且在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的导轨4e的延长线上设置有导轨15。导轨15与设置在模具的下端部的定位辊6b、6c卡合而对模具的宽度方向进行定位,限制模具在模具搬入搬出方向上的移动。

此外,在区域1的模具储藏空间10中,在与基准空间2相反一侧的端部设置有钩17和电动机18,上述钩17卡合于基座60的卡合部62,上述电动机18通过滚链(未图示)使钩17移动。此外,沿着模具储藏空间10的模具搬入搬出方向中心线设置有导向轨16,钩17能沿着设置于该导向轨16的槽部16a移动。

钩17是在前端形成有槽部17a的棒状构件,该槽部17a与基座60的卡合部62卡合,钩17构造成能够以钩17的根基部的支点17b为中心进行上下摆动。在钩17的侧面设置有销17c,在销17c的下部设置有下表面固定于汽缸的 托架17d,该汽缸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升降。

托架17d下降至下限位置时,钩17因为自重而以支点为中心朝下方转动,如图4所示从上方钩住相邻的基座的卡合部62,形成卡合状态。汽缸工作,托架17d上升至上限位置时,托架17d将销17c上推,钩17在规定的范围内以支点17b为中心朝上方转动,从而解除与相邻的基座60的卡合部62的卡合。

将钩17和基座60的卡合部62卡合,在维持卡合状态的情况下使电动机18工作时,钩17沿着导向轨16移动而将基座60沿水平方向搬运。

此外,构成区域1的第二层部分的模具储藏空间20的结构与模具储藏空间10的结构相同。

在区域2的模具储藏空间30中设置有一对导向辊31、32,该导向辊31、32设置在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的导向辊4a、4b的延长线上。导向辊31、32具有多个用于使基座移动的辊。此外,在一对导向辊31、32的外侧设置有一对导辊33、34,该导辊33、34设置在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的导辊的延长线上。导辊33、34与基座60的宽度方向端面卡合而对基座60的宽度方向进行定位,限制基座60在模具搬入搬出方向上的移动,该导辊33、34具有多个辊。此外,在导辊34的外侧且在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的导轨4e的延长线上设置有导轨35。导轨35将设置在模具的下端部的定位辊6b、6c卡合而对模具的宽度方向进行定位,限制模具在模具搬入搬出方向上的移动。

此外,构成区域2的第二层部分的模具储藏空间40的结构与模具储藏空间30的结构相同。

(基座退避单元)

在基准空间2中,用于使待机中的基座60退避的基座退避单元70设置在模具储藏机构3的闲置空间内。本实施例中,在区域1的模具储藏空间10的上部空间中设置基座退避单元70,将其作为基座60的退避位置。即,在区域1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的中间位置(第1.5层)处设置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的停止位置,设置与第一层、第二层同样的水平模具搬运机构5,以确保能够储藏基座60的场所。但是,因为仅储藏基座,所以对高度有限定,能实现在第一层上方的闲置空间内的储藏。

在基座退避单元70中设置有一对导向辊(未图示),该一对导向辊设置在 停止于第1.5层的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的导向辊4a、4b的延长线上。导向辊具有多个用于使基座60移动的辊。此外,在一对导向辊的外侧设置有一对导辊(未图示),该一对导辊设置在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的导辊的延长线上。导辊与基座60的宽度方向端面卡合而对基座60的宽度方向进行定位,限制基座60在模具搬入搬出方向上的移动,该导辊具有多个辊。

此外,在基座退避单元70中,在与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相反一侧的端部设置有钩(未图示)和电动机(未图示),上述钩卡合于基座60的卡合部62,上述电动机通过滚链(未图示)使钩移动。此外,在基座退避单元70中,沿着水平方向中心线设置有导向轨(未图示),钩能沿着设置于该导向轨的槽部而移动。

在基座退避单元70中,除了用于将基座60沿水平方向搬运的水平模具搬运机构5没有载放模具以外,与区域1的模具储藏空间10、20同样。

(动作)

在本实施例的模具更换装置1中,假设模具A被搬入加工装置中,对将该模具A和接下来使用的模具C更换时的步骤进行说明。如图5a所示,模具A被搬入至加工装置后,基座A在基准空间2中为待机状态。为了使基准空间2上的基座A退避至退避位置并进行模具交换,如图5b所示,首先通过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将基准空间2的基座A搬运至与基座退避单元70对应的模具储藏空间10的第1.5层。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在第1.5层停止后,通过基座退避单元70的电动机的作用,钩沿着导向轨移动至基座A,与基座A的卡合部62卡合。在维持卡合状态的情况下,钩沿着导向轨返回至原来的位置,将基座A搬运到基座退避单元70中。

接着,为了使储藏于模具储藏空间40中的模具C向与基准空间2相邻的模具储藏空间10移动,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移动到第二层。首先,将模具储藏空间20的钩27和基座D的卡合部62卡合,在维持卡合状态的情况下,钩27沿着导向轨26将模具C搬运至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上。将基座D的钩61和基座C的卡合部62卡合而将基座D和基座C连接,在维持基座D和基座C的连接状态的情况下,钩27沿着导向轨26将模具D返回至原来的模具储藏空间20中,如图5c所示,模具C被搬运至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上。

将基座D的钩61和基座C的卡合部62的卡合解除而使基座D和基座C的连接打开后,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将模具C搬运至第一层的基准空间2。将模具储藏空间10的钩17沿着导向轨16移动至模具C,将钩17和基座C的卡合部62卡合。接着,将基座C的钩61和基座B的卡合部62卡合,从而将基座B和基座C连接。在维持基座B和基座C的连接状态的情况下,钩17沿着导向轨16将模具C搬运至模具储藏空间10的位置。如图5d所示,能够使接下来使用的模具C在与基准空间2相邻的模具储藏空间10中待机。

被搬运到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上的模具B通过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移动到第二层。将模具储藏空间20的钩27和基座D的卡合部62卡合,基座B的卡合部62和基座D的钩61卡合、基座B和基座D连接后,在维持连接状态的情况下,钩27沿着导向轨26将模具D搬运到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上,将模具B搬运到模具储藏空间40中。模具B被搬运到模具储藏空间40中后,解除基座D的钩61和基座B的卡合部62的卡合,打开基座B和基座D的连接。如图5e所示,钩27沿着导向轨26将与钩27呈卡合状态的模具D搬运到原来的模具储藏空间20中。

在第二层待机的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下降至与基座退避单元70对应的第1.5层。如图5f所示,通过电动机的作用将与基座退避单元70的钩呈卡合状态的基座A搬运至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中。垂直模具搬运机构4将基座A从第1.5层搬运至第一层的基准空间2,如图5g所示,使其处于待机状态。

在加工装置中,结束模具A的使用后,模具搬运搬出机构50的钩52通过电动机53的作用而沿着导向轨56移动到模具A。钩52与模具A的卡合部6a卡合,在维持钩52和模具A的卡合状态的情况下,返回至原来的位置,将模具A从加工装置搬运到基准空间2的基座A上。

模具A被载放在基座A上后,解除钩52和模具A的卡合部6a的卡合。然后,为了将接下来使用的模具C从模具储藏空间10搬入加工装置中,将模具储藏空间10的钩17和基座C的卡合部62卡合,将基座C的钩61和基座A的卡合部62卡合而将基座C和基座A连接后,在维持连接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电动机18的作用,钩17沿着导向轨16将模具C搬运到基准空间2中,将模具A搬运到模具储藏空间30中。

被搬运到基准空间2中的模具C打开与基座A的连接,解除基座C的卡合部62和模具储藏空间的钩17的卡合。为了将模具C从基座C分离,将模具搬入搬出机构50的钩52和模具C的卡合部6a卡合,通过电动机53的作用,钩52沿着导向轨63将模具C从基座C分离而搬运到搬运台51上,再搬运到加工装置内。籍此,如图5h所示,能够将模具C搬入加工装置中。

由以上的动作可知,通过设置基座退避单元70并使基座A退避,能够在使用模具A的加工中使任意的模具移动到与基准空间2相邻的模具储藏空间10中并使其待机,能够大幅缩短模具更换所需的时间。

(第2实施例)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例(未图示)进行说明。第2实施例中,在区域2的模具储藏空间30中,也与区域1同样地设置用于将模具沿水平方向搬运的钩、通过滚链使钩移动的电动机和钩进行移动的导向轨。此外,在下述方面与第1实施例不同:在基座60的水平方向的两端部中央设置卡合部,以能够将设置于区域2的上述钩和基座60的卡合部卡合的方式进行构成,且省略用于将相邻的基座彼此连接的钩61。籍此,无需与区域1的模具储藏空间10、20中储藏的模具连接,就能够将模具储藏空间30、40的模具沿水平方向搬运,能够进一步缩短模具搬运的时间。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例相同。构成模具储藏区域2的第二层部分的模具储藏空间40的结构与模具储藏空间30的结构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