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轧机板面除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6913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油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克服带材生产过程中表面残油量过多的冷轧机板面除油装置。



背景技术:

铝加工机械中的冷轧机作用是轧制铝带材,不同厚度的带材会被应用于不同的市场,包括铝箔市场、印刷品市场、食品市场等。现有的冷轧机由外部金属框架和内部的两根支撑辊和两根工作辊组成,如图1中所示,其中上机体设有上4撑辊和上工作辊,由框架内的凸出部分架起支撑辊并通过轴承把工作辊连接起来,下机体设有下支撑辊和下工作辊,由框架内的凸出部分架起支撑辊并通过轴承把工作辊连接起来。

在印刷版基市场,常用的版基有铝板、苯胺版等,其中又以铝基版使用的最多。在铝板带轧制过程中,起冷却、润滑和清洁轧辊和铝带的轧制油是必不可少的,操作人员在带材轧制时轧制油经上下轧制油喷射横梁各有2 排轧制油喷嘴。但是生产时工作辊和支承辊的转动很容易将轧制油从轧机入口侧流入或带到出口侧,飞溅到带材表面上。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是PS/CTP铝版基带材生产过程中表面残油量过多,造成产品表面质量不合格,因此带材表面残油量的多少成为PS/CTP铝版基带材质量优劣重要制约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广泛应用在四辊式冷轧机中使带材表面残油量控制在20毫克/每平方米以下的一种冷轧机板面除油装置。

一种冷轧机板面除油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机架的上部设有位于带材入口侧的上支承辊清辊器,机架的下端设有位于带材出口侧的下支承辊清辊器,所述上、下支承辊清辊器的前端分别设有清辊片,上、下支承辊清辊器的后端分别通过活动汽缸与机架框架相连接,带材出口侧还设有与上支承辊清辊器水平相对的活动挡油板,活动挡油板的下端与机架铰接,上端与液压汽缸相连接,液压汽缸的另外一端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的液压汽缸经液压电磁换向阀控制,活动挡油板的下端设有挡油板边部吸油装置,挡油板边部吸油装置与吸油空气管路相连通;

所述的机架上还设有吹扫机构,所述的吹扫机构设在包括分别与吹扫空气管路相连通的辊缝吹扫器、带材上表面吹扫器和带材下表面吹扫器,所述的辊缝吹扫器设在冷轧机工作辊和上支承辊辊缝之间的带材出口侧,所述的带材上表面吹扫器设在带材出口侧的上表面处,所述的带材下表面吹扫器设在带材出口侧的下表面处,带材出口侧的下表面处还设有带材边部吸油装置,所述的带材边部吸油装置与吸油空气管路相连通;

所述机架的顶部设有上支承辊挡油板,机架的底部设有集油槽,所述的挡油板边部吸油装置和带材边部吸油装置分别经导油管与集油槽相连通,冷轧机上、下支承辊的带材出口侧分别设有上固定挡油板和下固定挡油板,所述的上固定挡油板和下固定挡油板分别与机架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套冷轧基板面除油装置,该除油装置通过设置在机架上的上、下支承辊清辊器,一套由辊缝吹扫器、带材上表面吹扫器和带材下表面吹扫器组成的吹扫机构,在带材的出口侧和整个装置的上方起到阻挡作用的挡油板以及对上述的清辊器、吹扫器、挡油板所清理下来的轧制油起到收集作用的吸油装置配合组成。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冷轧机会在带材的入口侧设置轧制油喷嘴辅助带材的轧制,带材生产过程中导致表面残油量过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作辊在转动时将轧制油从轧机入口侧带到出口侧,或者轧制油随着支承辊的转动被甩出飞溅到出口带材上。

针对这些情况,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上、下支承辊清辊器,清除支承辊上的大部分的轧制油,防止轧制油的大量飞溅到出口带材的表面,然而清辊器对支承辊上的轧制油的清理是有限的,依然会有一部分轧制油残留在支承辊上,因此本实用新型在上、下支承辊的出口侧又设置了挡油板,而且还特别在上支承辊的出口侧设置了活动挡油板,根据支承辊的型号和转动情况灵活控制挡油板的位置,这样一来当支承辊上的轧制油飞溅时就会被挡油板有效的阻挡住;为了对轧制油进行收集,本实用新型又在活动挡油板下方设置了挡油板边部吸油装置,飞溅在带材出口处和挡油板之间的轧制油,沿挡油板侧壁流下的轧制油均会被有效的吸入吸油装置,并通过导油管导入集油槽中。

本技术方案通过吹扫机构清理工作辊轧制带材时带入的轧制油,设在辊缝吹扫器清理上支撑辊和上工作辊之间的炸油,防止上支承辊上的轧制油过多的滴流至上工作辊上影响轧制效果;带材上表面吹扫器和带材下表面吹扫器对出口带材的上下表面进行实时的清理,吹扫出的轧制油被带材边部吸油装置吸收并通过导油管引入集油槽中,通过上述清油过程,本技术方案将带材表面残油控制在20毫克/平方米以下,有效提高带材的成品率。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支承辊清辊器前端设有上下两片清辊片,所述的下支承辊清辊器的前端设有一片清辊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合理保护支承辊表面的情况,上支承辊清辊器的两个清辊片材质硬度为介于聚氨酯与聚四氟乙烯之间。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活动挡油板下方两侧各设有一个挡油板边部吸油装置,所述的挡油板边部吸油装置沿冷轧机支承辊所在的方向轴向设置。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材出口侧的下方两侧各设有一个带材边部吸油装置,所述的带材边部吸油装置沿冷轧机支承辊所在的方向轴向设置。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辊缝吹扫器包括沿冷轧机支承辊轴向阵列的17个压缩空气喷嘴,所述带材上表面吹扫器包括沿冷轧机工作辊轴向阵列的25个压缩空气喷嘴,所述带材下表面吹扫器包括沿冷轧机工作辊轴向阵列的23个压缩空气喷嘴。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活动汽缸经压缩空气控制管路驱动,压缩空气控制管路经清辊器电磁换向阀、清辊器电磁比例减压阀和清辊器单向节流阀配合控制;所述的吹扫空气管路的流量经吹扫电磁阀、吹扫电磁比例减压阀配合控制;所述吸油空气管路经吸油电磁换向阀、吸油电磁比例减压阀配合控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清辊器电磁换向阀、清辊器电磁比例减压阀和清辊器单向节流阀的相互配合对清辊器的清辊片与支承辊之间的接触情况进行精确的控制,使清辊器上的清辊片以角接触的形式接触上、下支承辊,进行清辊片与支承辊接触压力为2公斤(1公斤力=0.1Mpa);吹扫空气管路的流量经吹扫电磁阀、吹扫电磁比例减压阀配合控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轧制速度及不同宽度不同厚度的带材,调节电磁比例减压阀来吹扫带材上、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套冷轧基板面除油装置,该除油装置通过设置在机架上的上、下支承辊清辊器,一套由辊缝吹扫器、带材上表面吹扫器和带材下表面吹扫器组成的吹扫机构,在带材的出口侧和整个装置的上方起到阻挡作用的挡油板以及对上述的清辊器、吹扫器、挡油板所清理下来的轧制油起到收集作用的吸油装置配合组成,本装置可以将带材表面残油控制在20毫克/平方米以下,有效提高带材的成品率。2. 本实用新型使用材质硬度为介于聚安脂与聚四氟乙烯之间的材料制作清辊器的清辊片,使用清辊器电磁换向阀、清辊器电磁比例减压阀和清辊器单向节流阀的相互配合对清辊器的清辊片与支承辊之间的接触压力进行精确的控制,既增强了清辊片的耐高温、耐磨性能,又且不会对支承表面造成磨损。3. 吹扫空气管路的流量经吹扫电磁阀、吹扫电磁比例减压阀配合控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轧制速度及不同宽度不同厚度的带材,调节电磁比例减压阀来吹扫带材上、下表面。4.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挡油板边部吸油装置和带材边部吸油装置对残留的轧制油进行收集,既可以防止带材的二次污染,又可以集中收集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轧机板面除油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轧机板面除油装置,包括机架,机架的上部设有位于带材入口侧的上支承辊清辊器1,机架的下端设有位于带材出口侧的下支承辊清辊器2,所述上支承辊清辊器的前端设有上下两片清辊片a,下支承辊清辊器的前端设有一片清辊片a,清辊片a的材质硬度为介于聚氨酯与聚四氟乙烯之间,上、下支承辊清辊器的后端分别通过活动汽缸与机架框架相连接,带材出口侧还设有与上支承辊清辊器水平相对的活动挡油板3,活动挡油板的下端与机架铰接,上端与液压汽缸相连接,液压汽缸的另外一端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的液压汽缸经液压电磁换向阀3a控制,活动挡油板3下方两侧各设有一个挡油板边部吸油装置4,所述的挡油板边部吸油装置4沿冷轧机支承辊所在的方向轴向设置,挡油板边部吸油装置4与吸油空气管路相连通;

所述的机架上还设有吹扫机构,所述的吹扫机构设在包括分别与吹扫空气管路相连通的辊缝吹扫器5、带材上表面吹扫器6和带材下表面吹扫器7,所述的辊缝吹扫器5设在冷轧机工作辊和上支承辊辊缝之间的带材出口侧,所述的带材上表面吹扫器6设在带材出口侧的上表面处,所述的带材下表面吹扫器7设在带材出口侧的下表面处,带材出口侧的下方两侧各设有一个带材边部吸油装置8,所述的带材边部吸油装置8沿冷轧机支承辊所在的方向轴向设置,所述的带材边部吸油装置8与吸油空气管路相连通;

所述机架的顶部设有上支承辊挡油板9,机架的底部设有集油槽10,所述的挡油板边部吸油装置和带材边部吸油装置分别经导油管与集油槽10相连通,冷轧机上、下支承辊的带材出口侧分别设有上固定挡油板11和下固定挡油板12,所述的上固定挡油板11和下固定挡油板12分别与机架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辊缝吹扫器5包括沿冷轧机支承辊轴向阵列的17个压缩空气喷嘴,所述带材上表面吹扫器6包括沿冷轧机工作辊轴向阵列的25个压缩空气喷嘴,所述带材下表面吹扫器7包括沿冷轧机工作辊轴向阵列的23个压缩空气喷嘴。

本实施例中在压缩空气气源处设置压缩空气过滤器13,用于清洁压缩空气,防止压缩空气管路堵塞。

为了使本实施例中的清辊器、清扫器、吸油装置、活动挡油板的部件的控制更加精准,本实施例上支承辊清辊器1的活动汽缸经压缩空气控制管路驱动,压缩空气控制管路经上支承辊清辊器电磁换向阀1a、上支承辊清辊器电磁比例减压阀1b和上支承辊清辊器单向节流阀1c配合控制;下支承辊清辊器的活动汽缸经压缩空气控制管路驱动,压缩空气控制管路经下支承辊清辊器电磁换向阀2a、下支承辊清辊器电磁比例减压阀2b和下支承辊清辊器单向节流阀2c配合控制。

本实施例的辊缝吹扫器5和带材上表面吹扫器6作用于带材的上方,它们统一与相同的吹扫空气管路相连通,吹扫空气管路的流量经上表面吹扫电磁阀6a、上表面吹扫电磁比例减压阀6b配合控制;带材下表面吹扫器7与另外一条吹扫空气管路相连通,该吹扫空气管路的流量经下表面吹扫电磁阀7a、下表面吹扫电磁比例减压阀7b配合控制。

本实施例的挡油板边部吸油装置4与吸油空气管路相连通,吸油空气管路经挡油板吸油电磁换向阀4a、挡油板吸油电磁比例减压阀4b配合控制;带材边部吸油装置8与另外一条吸油空气管路相连通,该吸油空气管路经带材边部吸油电磁换向阀8a、带材边部吸油电磁比例减压阀8b配合控制。

除油装置的操作流程:如图1中所示,其中通常使用的四辊冷轧机特别是PS/CTP1850铝版基带材冷轧机,其上机体设有上支撑辊14和上工作辊15,由框架内的凸出部分架起支撑辊并通过轴承把工作辊连接起来,下机体设有下支撑辊16和下工作辊17,由框架内的凸出部分架起支撑辊并通过轴承把工作辊连接起来。操作人员在带材轧制时轧制油经上下轧制油喷射横梁各有2 排轧制油喷嘴18和19,排轧制油喷嘴18和19将轧制油喷至带材的上下表面。如图1所示,上工作辊15顺时针旋转,上支承辊14逆时针旋转时会将轧制油甩出口带材上表面,轧制时下工作辊17逆时针旋转,下支承辊16顺时针旋转会将轧制油甩至出口带材下表面。操作上支承辊清辊器电磁换向阀1a、上支承辊清辊器电磁比例减压阀1b、上支承辊清辊器单向节流阀1c以及下支承辊清辊器电磁换向阀2a、下支承辊清辊器电磁比例减压阀2b和下支承辊清辊器单向节流阀2c,上、下清辊器的清辊片a以角接触的形式接触上、下支承辊,进行轧制油的清除工作,此时控制清辊片与支承辊接触压力为两公斤为宜。

操作活动挡油板3的液压电磁换向阀3a使活动挡油板3移动至指定位置,操作挡油板吸油电磁换向阀4a、挡油板吸油电磁比例减压阀4b使挡油板边部吸油装置4的吸油压力在3 bar并开始吸油工作,通过导油管将吸油排至集油槽10;操作上表面吹扫电磁阀6a、上表面吹扫电磁比例减压阀6b控制辊缝吹扫器9的17个压缩空气喷嘴来吹扫上工作辊与上支承辊辊缝之间的轧制油;操作上表面吹扫电磁阀6a、上表面吹扫电磁比例减压阀6b控制带材上表面吹扫器6的25个压缩空气喷嘴吹扫出口带材的上表面,吹扫压力控制在3.5 bar。操作下表面吹扫电磁阀7a、下表面吹扫电磁比例减压阀7b控制出带材下表面吹扫器7的23个压缩空气喷嘴吹扫出口带材的下表面。操作带材边部吸油电磁换向阀8a、带材边部吸油电磁比例减压阀8b控制带材边部吸油装置8的吸油压力在3 bar并开始边部吸油工作,通过导油管将边部吸油排至集油槽10内。

操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轧制速度及不同宽度不同厚度的带材,调节电磁比例减压阀来吹扫带材上下表面,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冷轧机板面除油装置可使带材表面残油控制在20毫克/平方米以下,并显著提高PS/CTP版基铝带材成品率。

1850轧机主要技术数据

支承辊工作辊尺寸 Ф1100*400*1850 mm

轧制合金材料 AA 1xxx,3003,8xxx

入口厚度 2.5 mm , 1.5 mm

最终厚度 0.10mm

钢套筒尺寸 Ф 605*675*2500 mm

轧制速度 0-500/1500 m / min

穿带速度 10-20 m / min

最在轧制力 10000 KN。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