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装轴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6448发布日期:2018-09-18 21:3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装轴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轴承的安装多采用手工或半自动化机械进行装配,装配的速率和标准很难统一,装配好的轴和轴承质量不合格率高,如产生贴合不紧、接触面擦伤等不良情况,质量难以保证,同时装配速度也较低,所需时间较长且需要人工成本较高。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自动装轴承装置,提高了轴承装配的质量和效率,节省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装轴承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装轴承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轴供给机构和轴承压入机构,所述轴供给机构一侧设置有轴上下料机构,所述轴承压入机构一侧设置有轴承供给机构;

所述轴供给机构包括底部的第一横向导轨和第二横向导轨,所述第一横向导轨和第二横向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过渡板,所述第一过渡板上设置有第一组纵向导轨和第二组纵向导轨,所述第一组纵向导轨和第二组纵向导轨上方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二过渡板和第三过渡板,所述第一组纵向导轨之间设置有纵向的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上部通过丝杆螺母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板底部,所述第二过渡板上部设连接有第一治具;所述第二组纵向导轨之间设置有纵向的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上通过丝杆螺母连接所述第三过渡板底部,所述第三过渡板上部连接有第二治具,所述第一治具和第二治具上均设置有插入孔。

较佳的,所述轴上下料机构包括底部位于所述轴供给机构纵向两侧对称的第一纵向上下料导轨和第二纵向上下料导轨,所述第一纵向上下料导轨和第二纵向上下料导轨通过导向块连接有门框形的支架,所述支架(22)顶部横梁位于所述轴供给机构(1)上方,所述支架顶部横梁上设置有第三横向导轨和第四横向导轨,所述第三横向导轨和第四横向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结构相同的第一移动部和第二移动部,所述第一移动部和第二移动部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杆头;所述第一移动部前端的第一竖直板上套设有第一气夹子,后端竖直设置有第三丝杆,所述第一气夹子后端与所述第三丝杆的丝杆螺母相连;所述第二移动部前端的第二竖直板套设有第二气夹子,后端竖直设置有第四丝杆,所述第二气夹子后端与所述第四丝杆的丝杆螺母相连。

较佳的,所述轴供给机构对侧设置的所述轴承供给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两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上端支撑有轴供给总成,所述轴供给总成包括转盘,所述转盘上方设置有料套,所述转盘下方一端连通有上料杯,所述上料杯连接有第一气缸杆头,所述第一气缸杆头向所述轴供给机构方向伸出。

较佳的,所述轴上下料机构的第一纵向上下料导轨和第二纵向上下料导轨上均接有平衡杆,所述平衡杆之间连接有平衡轴;所述支架下方固定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连接有第五丝杆,所述第五丝杆的丝杆螺母与所述支架相连。

较佳的,所述第一气缸杆头伸出位置下方设置有所述轴承压入机构的下板,所述下板上中部设置有第三治具,所述第三治具中部设有圆孔,所述下板上通过支撑柱支撑有上板,所述上板上支承有双行程气缸,所述双行程气缸杆头往所述下板方向延伸;所述双行程气缸杆头上通过压力传感器连接有顶头,所述顶头与所述第三治具正对。

较佳的,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连接件连接有连接板,所述顶头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下部中间,所述连接板两端向下分别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底面与所述顶头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较佳的,所述下板上两端位置有穿过所述连接板的定位杆。

较佳的,所述轴供给机构、轴上下料机构、轴承供给机构和轴承压入机构均设置于电箱上部平面上。

较佳的,所述电箱上部四周设置有玻璃围档,所述轴供给机构、轴上下料机构、轴承供给机构和轴承压入机构设于所述玻璃围档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自动装配轴承,速度快,装配质量好,并且保证了工作操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轴供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轴上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轴承供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轴承压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自动装轴承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轴供给机构1和轴承压入机构4,所述轴供给机构1一侧设置有轴上下料机构2,所述轴承压入机构4一侧设置有轴承供给机构3。

如图2所示,轴供给机构1包括底部的第一横向导轨11和第二横向导轨12,第一横向导轨11和第二横向导轨12上滑动连接有第一过渡板13,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渡板13底部设置有横向的第一过渡板丝杆,第一过渡板丝杆的螺母连接第一过渡板13,由伺服电机为第一过渡板丝杆提供动力,从而拉动第一过渡板13在第一横向导轨11和第二横向导轨12上横向运动。第一过渡板13上设置有第一组纵向导轨14和第二组纵向导轨15,第一组纵向导轨14和第二组纵向导轨15上方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二过渡板16和第三过渡板(未图示),第一组纵向导轨14之间设置有纵向的第一丝杆17,第一丝杆17上部通过丝杆螺母连接第二过渡板16底部,第二过渡板16上部设连接有第一治具171。第二组纵向导轨15之间设置有纵向的第二丝杆18,第二丝杆18上通过丝杆螺母连接第三过渡板底部,第三过渡板上部连接有第二治具181,第一治具171和第二治具181上均设置有插入孔19,本实施例中,第一丝杆17和第二丝杆18均通过伺服电机驱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电机为第一丝杆17和第二丝杆18提供动力,分别通过第二过渡板16和第三过渡板带动相连接的第一治具171和第二治具181纵向移动。综合第一过渡板13的横向运动,第一治具171和第二治具181实际可实现横向、纵向的任意移动。其中,第一治具171上的孔19内可插入轴,在轴装入轴承完毕后,可插入第二治具181上的孔19内。

如图1所示,轴供给机构1外围设置有轴上下料机构2,如图3所示,轴上下料机构2包括底部位于轴供给机构1纵向两侧对称的第一纵向上下料导轨21和第二纵向上下料导轨(未图示),第一纵向上下料导轨21和第二纵向上下料导轨通过导向块(未图示)连接有门框形的支架22,所述支架22顶部横梁位于所述轴供给机构1上方,支架22下方固定有第一伺服电机203,第一伺服电机203连接有第五丝杆(未图示),第五丝杆的丝杆螺母与支架22相连,当启动第一伺服电机203时,第一伺服电机203转动带动第五丝杆转动,从而支架22产生纵向移动。支架22顶部横梁上设置有第三横向导轨23和第四横向导轨,第三横向导轨23和第四横向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结构相同的第一移动部24和第二移动部,第一移动部24和第二移动部底部于分别连接有第一气缸25和第二气缸的杆头,从而第一移动部24和第二移动部均可实现横向的往复运动。加上支架22的移动,第一移动部24和第二移动部可实现横向和纵向的任意移动。第一移动部24前端的第一竖直板27上套设有第一气夹子26,后端竖直设置有第三丝杆(未图示),第一气夹子26后端与第三丝杆的丝杆螺母相连。第二移动部前端的第二竖直板套设有第二气夹子28,后端竖直设置有第四丝杆(未图示),第二气夹子28后端与第四丝杆的丝杆螺母相连。本实施例中,分别有电机为第三丝杆和第四丝杆提供动力,使第一气夹子26和第二气夹子28可分别沿第一竖直板27和第二竖直板上下移动。加上第一纵向上下料导轨21、第二纵向上下料导轨、第三横向导轨23和第四横向导轨的共同作用,实际可使第一夹子26和第二气夹子28实现横向、纵向及上下的移动,方便夹取轴或轴承。轴上下料机构2的第一纵向上下料导轨21和第二纵向上下料导轨上均接有平衡杆201,平衡杆201之间连接有平衡轴202。使轴上下料机构2在做任何移动时均处于平衡状态。

如图4所示,轴供给机构1对侧设置的轴承供给机构3,包括底板31,底板31两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柱32和第二支撑柱33,第一支撑柱32和第二支撑柱33上端支撑有轴供给总成304,轴供给总成304包括转盘3041,转盘3041上方设置有料套3042,料套3042内装有轴承,转盘3041下方一端连通有上料杯3043,每次上料杯可取一个轴承,上料杯3043连接有第一气缸3044杆头,杆头推动上料杯3043向轴供给机构1方向伸出,可将上料杯3043携带的轴承上入顶头46上。本实施例中,由电机为转盘3041提供动力匀速转动,

如图5所示,第一气缸3044杆头伸出位置下方设置有轴承压入机构4的下板41,下板41上中部设置有第三治具42,第三治具42中部设有圆孔(未图示),供轴的插入定位。下板41上通过支撑柱47支撑有上板43,上板43上支承有双行程气缸44,双行程气缸44杆头往下板41方向延伸。双行程气缸44杆头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45,压力传感器45通过连接件401连接有连接板402,顶头46连接于连接板402下部中间,顶头46与第三治具42正对,连接板402两端向下分别设有传感器403,传感器403底面与顶头46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下板41上两端位置有穿过连接板402的定位杆404。

如图6所示,轴供给机构1、轴上下料机构2、轴承供给机构3和轴承压入机构4均设置于电箱5上部平面上。电箱5上部四周设置有玻璃围档,轴供给机构1、轴上下料机构2、轴承供给机构3和轴承压入机构4设于玻璃围档内,本实施例中,控制箱6设置于玻璃围档上方。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工人操作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轴供给机构1和轴上下料机构2配合移动,第一气夹子26夹取置插于第一治具171上孔19内的轴,再插入第三治具42中部设的圆孔内,在双行程气缸44的作用下,顶头46迅速将其携带的轴承压入轴上,并可根据压力传感器45、传感器403反馈压力数值时时监测和调整,从而保证轴与轴承的装配质量稳定可靠。轴承装配好后,第二气夹子28立即将装配好的轴承夹住并放入第二治具181的孔内,同时,第一气缸3044杆头推动上料杯3043,将下一个轴承放置于所述顶头46上,并马上收回。所有步骤循环,即可快速、高质量地完成轴承的装配。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