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头切角复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8242发布日期:2019-01-29 17:33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切头切角复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裁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切头切角复合模具。



背景技术:

在钢板弹簧加工制造中,需对零部件进行冲切,进行切头或切角,从而使其满足零部件的长度、形状。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对零部件进行切头和切角时,需分别采用切头模具和切角模具,即采用两个模具才能完成切头和切角,工序也为两道。授权号CN 207401973 U公开了一种多片簧端部切头切角复合模具,通过设置上切头刀和上切角刀实现了同时对多片黄的切头和切角,提高了生产效率。

虽然现有技术能同时进行切头和切角,但其切头刀和切角头为固定结构,只能冲切为单一尺寸和形状的零部件,当对多种零部件进行冲切时,需反复更换上切刀和下切刀,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调节上切刀的切头切角复合模具。

一种切头切角复合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之间通过导向柱进行垂直方向的位移,所述上模板向下设有上切刀座,所述上切刀座上设有上切刀组件,所述上切刀组件包括若干活动的上切刀,所述下模板向上对应所述上切刀组件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下切刀座,所述下切刀座上设有下切刀,所述下切刀用于与所述上切刀组件配合冲切,所述下模板的一侧设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固定待冲切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切头切角复合模具,对上切刀组件采用若干活动的上切刀,使上切刀能改变冲切的尺寸或形状,此时只需更换下切刀座及下切刀即可,减少了切刀的更换工序,节省了时间。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切头切角复合模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上切刀组件包括上切头刀、第一上切角刀和第二上切角刀,所述上切头刀和所述第一上切角刀均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一上切角刀和所述第二切角刀均以所述上切头刀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上切头刀和所述第一上切角刀形成梯形结构,所述第一上切角刀与所述上切刀座滑动配合,通过第一上切角刀的移动改变了上切刀组件冲切的形状和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切角刀与设置于所述上切刀座上的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滑槽与所述上切头刀平行,使第一上切角刀滑动时不会发生偏移。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的数量对应单个所述第一上切角刀为两个以上,增强了第一上切角刀的强度,防止在冲切过程中发生扭曲。

进一步地,所述上切头刀和所述第二上切角刀固定于所述上切刀座上,所述第一上切角刀与所述上切头刀、所述第二上切角刀接触并相对滑动,使上切头刀和第二上切角刀也能对第一上切刀的滑动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切角刀的中部与调节螺栓活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栓设置于所述上切刀座的边缘并与所述上切刀座螺纹配合,所述调节螺栓用于调节所述第一上切角刀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切刀座位于所述两个上切角刀的中间位置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用于抵住待冲切件。

进一步地,所述凸块为柔性结构,抵住待冲切件时凸块会发生形变,从而固定待冲切件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凸块为刚性结构,所述下切刀上对应所述凸块设有钢印,使该切头切角复合模具能同时对待冲切件进行钢印。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托架、侧定位块和夹紧块,所述托架设置于所述下模板的一侧并与所述下模板的边缘垂直,所述侧定位块设置于所述托架上靠近所述下模板的一端,所述侧定位块偏离所述托架的轴线,所述托架上设有滑道,所述滑道上设有相互滑动的滑块,所述夹紧块远离所述侧定位块设置于所述滑块的一侧,所述滑块上设有定位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上切刀组件采用若干活动的上切刀,使上切刀能改变冲切的尺寸或形状,只需更换下切刀座及下切刀即可,节省了时间;设置多个滑槽能增强第一切角刀的强度,增加钢印能使该切头切角复合模具增加钢印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切头切角复合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上切刀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下模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板,2-下模板,3-上切刀座,31-凸块,32-滑槽,4-上切刀组件,41-上切头刀,42-第一上切角刀,43-第二上切角刀,5-安装板,6-下切刀座,7-固定组件,71-托架,72-夹紧块,73-侧定位块,74-滑块,75-滑道,76-定位销,8-下切刀,81-钢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切头切角复合模具,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2。

所述上模板1和所述下模板2之间通过导向柱进行垂直方向的位移(未图示),所述上模板1向下设有上切刀座3,所述上切刀座3上设有上切刀组件4,所述上切刀组件4包括若干活动的上切刀,所述下模板2向上对应所述上切刀组件4设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上设有下切刀座6,所述下切刀座6上设有下切刀8,所述下切刀8用于与所述上切刀组件4配合冲切,所述下模板2的一侧设有定位组件7,所述定位组件7用于固定待冲切件。

对上切刀组件4采用若干活动的上切刀,使上切刀能改变冲切的尺寸或形状,此时只需更换下切刀座6及下切刀8即可,减少了切刀的更换工序,节省了时间。

如图2所示,所述上切刀组件4包括上切头刀41、第一上切角刀42和第二上切角刀43,所述上切头刀41和所述第一上切角刀42均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一上切角刀41和所述第二切角刀42均以所述上切头刀41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上切头刀41和所述第一上切角刀42形成梯形结构,所述第一上切角刀42与所述上切刀座3滑动配合,通过第一上切角刀42的移动改变了上切刀组件4冲切的形状和尺寸。

所述第一上切角刀42与设置于所述上切刀座3上的滑槽32滑动配合,所述滑槽32与所述上切头刀41平行,使第一上切角刀42滑动时不会发生偏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32的数量对应单个所述第一上切角刀42为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数量也可以为三个以上的任意值,增强了第一上切角刀42的强度,防止在冲切过程中发生扭曲。

所述上切头刀41和所述第二上切角刀43固定于所述上切刀座上,所述第一上切角刀42与所述上切头刀41、所述第二上切角刀43接触并相对滑动,使上切头刀41和第二上切角刀43也能对第一上切刀42的滑动进行导向。

所述第一上切角刀41的中部与调节螺栓44活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栓44设置于所述上切刀座3的边缘并与所述上切刀座3螺纹配合,所述调节螺栓44用于调节所述第一上切角刀42的位置。

所述上切刀座位3于所述两个上切角刀42的中间位置设有凸块31,所述凸块31用于抵住待冲切件。

所述凸块31为柔性结构,抵住待冲切件时凸块31会发生形变,从而固定待冲切件的位置。

如图3所示,所述定位组件7包括托架71、侧定位块73和夹紧块72,所述托架71设置于所述下模板2的一侧并与所述下模板2的边缘和所述上切头刀41垂直,所述侧定位块73设置于所述托架71上靠近所述下模板2的一端,所述侧定位块73偏离所述托架71的轴线,所述托架71上设有滑道75,所述滑道75上设有相互滑动的滑块74,所述夹紧块72远离所述侧定位块73设置于所述滑块74的一侧,所述滑块74上设有定位销76。

在定位组件7中,通过定位销76固定待冲切件的中心孔,该中心孔为待冲切件预设,再利用夹紧块72和侧定位板73相互作用,保证待冲切件的切角对称,防止切偏。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出一种切头切角复合模具,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凸块31为刚性结构,所述下切刀8上对应所述凸块31设有钢印81,使该切头切角复合模具能同时对待冲切件进行钢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