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板的结构强化方法_2

文档序号:8350543阅读:来源:国知局
32具有相连的一第三壁面332a及二第四壁面332b。第三壁面332a位于二第四壁面332b之间,且二第四壁面332b连接承载面310’。底面311’与第二壁面331b间以及承载面310与第四壁面332b间各保持一夹角。夹角Θ为一锐角。在本实施例中,夹角Θ是以30度为例。此外,第二公模500朝第二母模400冲压时,第二公模500的挤压面507与第二母模400的第二表面410同时挤压圆凸包320,以令圆凸包320于承载面310’的形成处恢复为一平面。也就是说,圆凸包320的受压曲面321与承载板300’的底面311’共平面。圆凸包320的背曲面322与承载板300’的承载面310’共平面。
[0060]接着,如图2与图3所示,将冲压有长条凸包330的承载板300"置于一第三母模600与一第三公模700之间。第三母模600具有一第一平面610,第三公模700具有一第二平面710,第二平面710面向第一平面610,承载板300"介于第一平面610与第二平面710之间;以及
[0061]接着,第三公模700朝第三母模600冲压,并压平二长条凸包330。于压平后,长条凸包330的第一壁面331a与承载板300"的底面311"共平面,长条凸包330的第三壁面332a与承载板300"的承载面310"共平面。
[0062]本实施例的承载板结构强化方法是通过于承载板上形成长条凸包,再将长条凸包回整以强化承载板的承载强度。然而,发明人发现在形成长条凸包或回整长条凸包的过程中,承载板的内应力往往会互相影响而导致承载板变形。因此,特别于形成长条凸包前,先于两长条凸包之间形成圆凸包,以避免承载板的内应力相互影响而令承载板变形(OilCanning),进而能够通过承载板结构强化方法提升承载板的结构强度,又能够避免承载板于加工时产生变形。
[0063]根据上述本发明所揭露的承载板结构强化方法,是通过于承载板上形成长条凸包,再将长条凸包回整以强化承载板的承载强度。
[0064]此外,于形成长条凸包前,先于两长条凸包之间形成圆凸包,以避免承载板的内应力相互影响而令承载板变形(Oil Canning),进而能够避免承载板于加工时产生变形。
[0065]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承载板的结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含: 形成一圆凸包于一承载板,该承载板具有一承载面,该圆凸包凸出该承载面; 于该圆凸包的相对两侧各形成一长条凸包,该二长条凸包凸出于该承载面,同时回整该圆凸包,以令该圆凸包于该承载面的形成处恢复为平面;以及 回整该二长条凸包,以令整个该承载面恢复为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板的结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该圆凸包与该二长条凸包的方法为模具冲压加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板的结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板具有一板厚,于形成该圆凸包于该承载板的步骤更包含: 将该承载板置于一第一母模与一第一公模之间,该第一母模具有一第一表面及自该第一表面向下凹陷的一第一槽部,该第一槽部具有相连的一第一槽底面及一第一环形槽侧面,该第一公模具有一第一凸部,该第一凸部具有一第一冲压面及一第一环形侧面,该第一冲压面面向该第一槽底面,该承载面接触该第一表面,并覆盖该第一槽部;以及 该第一凸部朝该第一槽部冲压,并于该承载板上形成出该圆凸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板的结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圆凸包的相对两侧各形成该长条凸包的步骤更包含: 将该承载板置于一第二母模与二第二公模之间,该第二母模具有一第二表面及自该第二表面向下凹陷的二第二槽部,每一该第二槽部具有相连的一第二槽底面及一第二环形槽侧面,每一该第二槽底面与该第二表面的延伸面间保持一第一间隙,该第一间隙大于该板厚,每一该第二公模具有一本体及二第二凸部,该本体具有一挤压面,该二第二凸部可凸出于该挤压面,该二第二凸部各具有相连的一第二冲压面及一第二环形侧面,该第二冲压面面向该第二槽底面,该第二环形侧面与该第二环形槽侧面间保持一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为该板厚的1.5倍,该承载面接触该第二表面,并覆盖该二第二槽部;以及 该二第二凸部朝该二第二槽部冲压,并于该圆凸包的相对两侧各形成该长条凸包,且该第二母模的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二公模的该挤压面同时对该圆凸包进行挤压,令该圆凸包该承载面形成处恢复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板的结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回整该二长条凸包的步骤更包含: 将该承载板置于一第三母模与一第三公模之间,该第三母模具有一第一平面,该第三公模具有一第二平面,该第二平面面向该第一平面,该承载板介于该第一平面与该第二平面之间;以及 该第三公模朝该第三母模冲压,并压平该圆凸包及该二长条凸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板的结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圆凸包凸出于该承载面的高度为该承载板的板厚的2倍至2.5倍,该圆凸包的外径为该板厚的10倍至15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板的结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长条凸包凸出于该承载面的高度等于该承载板的板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承载板的结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板具有一底面,该底面相对于该承载面,该长条凸包具有一凹陷面及一凸出面,该凹陷面具有相连的一第一壁面及二第二壁面,该第一壁面位于该二第二壁面之间,该二第二壁面连接于该底面,该凸出面具有相连的一第三壁面及二第四壁面,该第三壁面位于该二第四壁面之间,且该二第四壁面连接该承载面,该底面与该二第二壁面间以及该承载面与该二第四壁面间各保持一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为一锐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承载板的结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角为3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承载板的结构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圆凸包具有相对的一受压曲面及一背曲面,于回整该圆凸包的步骤后,该圆凸包的该受压曲面与该承载板的该底面共平面,该圆凸包的该背曲面与该承载板的该承载面共平面,于回整该二长条凸包的步骤后该长条凸包的该第一壁面与该承载板的该底面共平面,该长条凸包的该第三壁面与该承载板的该承载面共平面。
【专利摘要】一种承载板的结构强化方法,其步骤包含形成一圆凸包于一承载板。承载板具有一承载面。圆凸包凸出承载面。接着,于圆凸包的相对两侧各形成一长条凸包。二长条凸包凸出承载面。同时回整圆凸包,以令圆凸包于承载面的形成处恢复为一平面。回整二长条凸包,以令整个承载面恢复为一平面。
【IPC分类】B21D49-00
【公开号】CN104668393
【申请号】CN201310629612
【发明人】杨俊英, 彭盈超, 萧启成
【申请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