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料水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2802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料水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连接散状材料供应系统和烟道系统的关键设 备,是散状材料通过烟道进入转炉的咽喉,尤其是使用寿命能够与炉 役相匹配。
背景技术
内外套管中间加隔板式的下料水套,由于隔板结构在制作过程中 与外水套无法焊接,二者之间存在安装间隙,水流可通过这些缝隙, 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水流的紊乱,冷却水没有按照隔板所规定的流向进 行,使下料水套的底部冷却不足,同时该部位又是烘烤最严重的部位, 出现热疲劳损坏,即出现横裂纹,甚至断裂,导致水套漏水, 一般使
用寿命只有3个月。密排管式下料水套冷却效果比较好,但其耐磨性 相对较差,很容易被散状料磨漏,导致漏水, 一般使用寿命只有l个 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料水套,解决了下 料水套的耐磨、耐冲击问题以及底部的焊口横裂问题,实现了下料水 套寿命与炉役k匹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内水套采用
14mm厚的16Mn钢板(耐热、耐磨)巻管焊接而成,采用槽钢和不等 边角钢与内水套满焊,形成水流结构。每个小水箱互相首尾相连,从而确保了整个水流方向的稳定性,无冷却死角。在下料水套的冲击部 位采用塞焊的方法焊接了一块12 mm厚的衬板,然后在衬板上堆焊 WC,从而解决了下料水套冲击区的耐磨、耐冲击问题。提高下料精度, 焊缝提前打好坡口,确保焊缝平整无凸起,解决下料水套底部焊口使 用横裂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结构优化,焊接工艺优化,使下 料水套的使用寿命达到了一年以上,实现了与炉役的匹配,为转炉系 统的稳定生产创造了条件。

图1是水套式下料水套示意图。
图2是密排管式下料水套示意图。
图3是改进的下料水套(新水套)示意图。
图4是新水套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5是新水套冲击区衬板塞焊示意图。
图1中.-1.内套管,2.外套管,3.隔板。
图2中l.上联箱,2.密排管,3.下联箱。
图3中1.内套管,2.不等边角钢,3.回水管,4进水管。
图5中l.母材,2.角焊缝,3.塞焊,4衬板,5.WC堆焊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3中,内套管1采用16Mn钢板巻管焊接而成,不等边角钢 2与内水套满焊,每个小水箱互相首尾相连。再焊接回水管3和进水 管4。在图5中,衬板(4)与母材(1)塞焊焊接,然后在衬板上堆焊(5)WC
堆焊层。解决下料水套冲击区的耐磨、耐冲击问题。
权利要求1. 一种下料水套,其特征是采用槽钢和不等边角钢与内水套形成多个小水箱,在下料水套的冲击部位焊接衬板,然后在衬板上堆焊WC,解决下料水套冲击区的耐磨、耐冲击问题。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水套,其特征是内水套采用14篇厚的16Mn钢板巻管焊接而成,槽钢和不等边角钢与内水套满焊,形成水流结构,每个小水箱互相首尾相连。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转炉散状材料供应系统和烟道系统的关键设备——下料水套,它是散状材料通过烟道进入转炉的咽喉。内水套采用14mm厚的16Mn钢板(耐热、耐磨)卷管焊接而成,采用槽钢和不等边角钢与内水套满焊,形成水流结构。每个小水箱互相首尾相连,从而确保了整个水流方向的稳定性,无冷却死角。在下料水套的冲击部位采用塞焊的方法焊接了一块12mm厚的衬板,然后在衬板上堆焊WC,从而解决了下料水套冲击区的耐磨、耐冲击问题。提高下料精度,焊缝提前打好坡口,确保焊缝平整无凸起,解决下料水套底部焊口使用横裂问题。下料水套的寿命实现了与炉役的匹配。
文档编号C21C5/46GK201296762SQ20082014259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0日
发明者唐国新, 高天军 申请人: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