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内抛光装置的夹装旋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5954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工件表面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内抛光装置的夹装旋转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客户对钢管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中间生产商对钢管生产也需要不断提高其表面质量。特别是近年来气压和液压设备的推广和普及,行业内原先靠冷轧工艺生产的钢管已经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在市场行情的需求下,目前钢管内壁抛光工序,大都是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装上抛光轮,操作者用手抓住钢管,将钢管内孔表面用力压向抛光轮进行抛光,该种手工劳动的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效率低,产品质量也不高,安全性和可靠性低。于是在2012.07.05,湖州华鼎不锈钢管业有限公司发明了专利名称为“小口径钢管内抛光装置”,中国授权公告号CN202622538U,该专利技术方案虽然能降低劳动强度,但是其结构设置不合理,夹装旋转机构是固定不动的,钢管通过钢管送进机构使钢管进给,使得磨头能对钢管内壁进行抛光,该技术方案钢管在加工时容易晃动,不易保证加工质量,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容易保证钢管加工质量,加工效率高的钢管内抛光装置的夹装旋转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内抛光装置的夹装旋转机构,包括电机和固定安装在电机主轴上的三爪卡盘,所述三爪卡盘内插接有磨杆,所述电机下端设置有电机座,电机座底部固定设置有四个支脚,每个支脚底部固定设置有一个滚轮,所述电机座上端设置有电机安装槽,所述 的电机固定安装在电机安装槽内,所述电机座左端设置有气缸座,所述气缸座右端面上一体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头部与电机座左端面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机座前后两端面中部对称设置有一个横向的定位槽,所述每个定位槽内设置有一根定位杆,定位杆左端与支撑台固定连接,且每个定位槽外固定设置有若干块定位板,所述磨杆右端固定设置有用于粗加工的第一磨头,所述第一磨头左端固定设置有用于精加工的第二磨头,且第二磨头靠近第一磨头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活塞杆伸缩推动电机座左右移动,从而带动磨杆对钢管内壁进行抛光,实现自动化的抛光,且电机座前后端通过定位槽沿定位杆左右滑动,电机座不易滑动,使得电机工作稳定,抛光效果好;第一磨头和第二磨头设置合理,使得加工效率高。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座底部的四个支脚呈矩形状分布,所述气缸座右端面下端固定设置有两条互相平行的滑轨,所述滚轮沿滑轨左右滚动。通过本设置,滑轨设置合理,电机座移动更加顺畅,定位更加准确。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座上端面右端焊接固定有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上螺纹连接有支撑杆,且该支撑杆与电机座上端面垂直,所述支撑杆上端焊接固定有轴承,所述磨杆左端穿过轴承的轴承孔后与三爪卡盘连接。通过本设置,磨杆定位可靠,晃动小,使得抛光效果更好。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座上端面左端一体设置有凸块,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头部螺纹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凸块左端之间设置有锁紧螺钉,连接板通过锁紧螺钉与凸块左端面连接固定。通过本设置,气缸的活塞杆与电机座连接可靠,工作稳定。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缸右端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 支撑台上端面一体设置,且第一挡板靠近气缸右端面设置。通过本设置,使得气缸固定更加可靠。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右端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电机座上端面一体设置,且第二挡板靠近电机右端面设置。通过本设置,使得电机固定更加可靠。本发明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气缸活塞杆伸缩推动电机座左右移动,从而带动磨杆对钢管内壁进行抛光,实现自动化的抛光,且电机座前后端通过定位槽沿定位杆左右滑动,电机座不易滑动,使得电机工作稳定,抛光效果好;第一磨头和第二磨头设置合理,使得加工效率高。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钢管内抛光装置的夹装旋转机构,包括电机1和固定安装在电机主轴上的三爪卡盘2,所述三爪卡盘2内插接有磨杆3,所述电机1下端设置有电机座4,电机座4底部固定设置有四个支脚5,每个支脚5底部固定设置有一个滚轮6,所述电机座4上端设置有电机安装槽41,所述的电机1固定安装在电机安装槽41内,所述电机座4左端设置有气缸座7,所述气缸座7右端面上一体设置有支撑台8,所述支撑台8上固定安装有气缸9,所述气缸9的活塞杆头部与电机座4左端面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机座4前后两端面中部对称设置有一个横向的定位槽42,所述每个定位槽42内设置有一根定位杆10,定位杆10左端与支撑台8固定连接,且每个定位槽42外固定设置有若干块定位板11,所述磨杆3右端固定设置有用于粗加工的第一磨头12,所述第 一磨头12左端固定设置有用于精加工的第二磨头13,且第二磨头13靠近第一磨头12设置,作为优选的,第一磨头12与第二磨头13相距2-5cm,且第一磨头12与第二磨头13均与磨杆3螺纹连接。所述的三爪卡盘2与电机主轴通过螺钉连接固定,磨杆3通过三爪卡盘2卡接固定,电机1安装在电机安装槽41后并通过螺钉与电机座4连接固定,四个支脚5与电机座4底面一体设置,四个支脚5底部分别套接一个滚轮架,滚轮6安装在滚轮架内,支撑台8上端面为水平面,气缸9与支撑台8上端面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每根定位杆10左端与支撑台8焊接固定,若干块定位板11沿定位槽42中心线横向均匀设置,且每块定位板11与电机座4焊接固定。为使本发明结构更加合理,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所述电机座4底部的四个支脚5呈矩形状分布,所述气缸座7右端面下端固定设置有两条互相平行的滑轨14,所述滚轮6沿滑轨14左右滚动。所述电机座4上端面右端焊接固定有连接螺母15,所述连接螺母15上螺纹连接有支撑杆16,且该支撑杆16与电机座4上端面垂直,所述支撑杆16上端焊接固定有轴承17,所述磨杆3左端穿过轴承17的轴承孔后与三爪卡盘2连接。所述电机座4上端面左端一体设置有凸块18,所述气缸9的活塞杆头部螺纹连接有连接板19,所述连接板19与凸块18左端之间设置有锁紧螺钉20,连接板19通过锁紧螺钉20与凸块18左端面连接固定。所述气缸9右端设置有第一挡板21,所述第一挡板21与支撑台8上端面一体设置,且第一挡板21靠近气缸9右端面设置。所述电机1右端设置有第二挡板22,所述第二挡板22与电机座4上端面一体设置,且第二挡板22靠近电机1右端面设置。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气缸活塞杆伸缩推动电机座左右移动,从而带动磨杆对钢管内壁进行抛光,实现自动化的抛光,且电机座前后端通过定位槽沿定 位杆左右滑动,电机座不易滑动,使得电机工作稳定,抛光效果好;第一磨头和第二磨头设置合理,使得加工效率高。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发明的内容对本发明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