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磨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0029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筷子磨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筷子磨削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筷子加工工序中都是通过人工手动将筷子推入圆锯中进行切削以获得成型筷胚,加工效率低,筷胚尺寸精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对筷子进行磨削的筷子磨削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筷子磨削装置,它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输送组件以及设于输送组件输送面上方且沿输送方向设置的一个以上的磨削组件。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可自动对筷子进行磨削处理,不仅磨削效率高,且磨削后的筷胚尺寸一致。

2.压筷组件可有效对筷子进行下压定位,保证磨削的顺利进行;且压筷组件之间间距的设置,可有效保证磨削过程中,每个筷子有一个磨削组件以及至少一个压筷组件对筷子进行下压固定,防止筷子翘起。

3.压筷组件的结构便于对压筷辊的高度及弹簧的预紧力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对下侧筷子的压紧力。

4.筷托板后侧的挡板设置可防止磨削组件在对筷子进行磨削时,产生的摩擦力使筷子向后滑移。

5.设置张紧调节构件a,当主动辊根据筷子尺寸进行上下调节时,可通过张紧调节构件a调节从动辊与主动辊之间距离,进而使得砂带始终保持张紧状态。

6.设置张紧调节构件b,当主动辊根据筷子尺寸进行上下调节时,可通过张紧调节构件b调节电机转轴与主动辊之间距离,使得皮带保持张紧状态,保证电机正常带动主动辊转动。

7.设置吸尘组件可及时将磨削处产生的粉屑吸走,保证整机的正常运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筷子磨削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压筷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主动辊的剖视图。

图5是从动辊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a-a剖视图。

图7是输送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机架、2输送组件、21输送链、211链节、22筷托板、221挡板、23托架、231支撑底板、232l形承托板、24弹性遮挡件、25升降调节构件b、251固定耳、252调节螺杆b、253调节螺母b、3磨削组件、31电机、32主动辊、33从动辊、34砂带、35张紧调节构件a、351摆动臂、352固定臂、353张紧螺杆a、354张紧螺母a、355转动块、356“匚”形夹头、357转动杆、358调节螺栓、36升降调节构件a、361固定基座、362调节螺杆a、363“凵”形固定件、364调节螺母a、365锁定块、366螺纹锁定件、37张紧调节构件b、371翻板、372张紧螺杆b、373张紧螺母b、4压筷组件、41压筷辊、42升降轨道、43螺杆、44滑槽、45螺母、46顶板、5吸尘组件、6弹簧、7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7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筷子磨削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一种筷子磨削装置,它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上的输送组件2以及设于输送组件2输送面上方且沿输送方向设置的一个以上的磨削组件3。

它还包括沿输送组件2输送方向间隔设置且间隔距离小于筷子长度的三个以上压筷组件4;磨削组件3设于相邻两压筷组件4之间。

压筷组件4之间间距的设置,可有效保证磨削过程中,每个筷子有一个磨削组件3以及至少一个压筷组件4对筷子进行下压固定,防止筷子翘起。

所述压筷组件4包括水平设置的压筷辊41、分设于压筷辊41两侧的升降轨 道42以及螺杆43;所述升降轨道42包括竖向延伸的滑槽44以及位于滑槽44顶端的顶板46,所述压筷辊41的中心轴两端位于对应侧滑槽44内,所述螺杆43由顶板46穿入滑槽44内,且螺杆43下端与压筷辊41的中心轴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螺杆43上旋设有两螺母45,其一贴靠在顶板46上表面,另一位于顶板46下侧,且位于顶板46下侧的螺母45与顶板46下表面之间还套设有弹簧。

压筷组件4的结构便于对压筷辊41的高度及弹簧的预紧力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对下侧筷子的压紧力。

压筷辊41的高度调节是通过旋动上侧的螺母45,弹簧的预紧力调节是通过旋动下侧的螺母45。

所述输送组件2包括由两链轮配合带动循环转动的输送链21、设于输送链21上且沿输送链21依次布设的多块筷托板22以及位于输送面下方且撑托定位筷托板22的托架23。

所述筷托板22的上侧承托面设有斜度,使得置于其上的筷子的上侧面呈水平状态,并且筷托板22的后端部设有挡板221;所述筷托板22的底面前侧与输送链21上的一个链节211固定连接;两相邻筷托板22之间间隙的输送链21上还设有弹性遮挡件24。

挡板221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磨削组件3在对筷子进行磨削时,产生的摩擦力会使筷子向后滑移。

所述托架23包括支撑底板231以及设于支撑底板231两侧且呈对称设置的l形承托板232。

筷托板22与输送链21通过一个链节211固定,不仅方便输送链21带动筷托板22运动,又可防止筷托板22在输送链21拐角处卡住。

所述托架23两侧对应设置若干升降调节构件b25,所述升降调节构件b25包括设于l形承托板232外端侧的固定耳251以及调节螺杆b252,所述调节螺杆b252分别穿设过固定耳251以及机架1平台,并且调节螺杆b252上旋设有四个分别夹设在固定耳251和机架平台上的调节螺母b253。

升降调节构件b25可对托架23的高度进行调节。

所述磨削组件3包括由电机31驱动且与输送组件2间隙配合的主动辊32,位于主动辊32上侧且由主动辊32带动的从动辊33以及绕设在主动辊32和从 动辊33之间的砂带34。

所述磨削组件3为三组,其沿输送组件的输送方向依次布设,且磨削精度依次提高(即各磨削组件3上砂带34的磨削精度逐渐提高)。

所述从动辊33的中心轴通过张紧调节构件a35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张紧调节构件a35包括摆动臂351、固定臂352、张紧螺杆a353以及旋设在张紧螺杆a353上的张紧螺母a354;所述摆动臂351的下端部铰接在机架1上且其铰接轴与从动辊33的中心轴相平行,摆动臂351的上端部与从动辊33的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臂352的下端部固设在机架1上,且其上设有容张紧螺杆a353穿过的通孔;所述张紧螺杆a353穿设过固定臂352上通孔,且其前端部铰接在摆动臂351的上端部,后端部旋设张紧螺母a354;张紧螺母a354和固定臂352之间还设有弹簧。

当主动辊32根据筷子尺寸进行上下调节时,可通过张紧调节构件a35调节从动辊33与主动辊32之间距离,进而使得砂带34始终保持张紧状态。

张紧调节构件a35的调节原理如下:旋动张紧螺母a354,使其挤压位于张紧螺母a354和固定臂352之间的弹簧,弹簧形变所产生的弹力将张紧螺母a354连同张紧螺杆a353向外拉出,带动摆动臂351上端绕其铰接轴转动一定弧度,从动辊33随摆动臂351移动,进而完成砂带34的张紧调节。

从动辊33的中心轴通过转动块355与摆动臂351连接,所述摆动臂351的上端部设有用于嵌设转动块355的“匚”形夹头356,“匚”形夹头356上设有竖向穿过转动块355中心的转动杆357,“匚”形夹头356前侧面上还旋设有两调节螺栓358,所述调节螺栓358分布在转动杆357两侧,且调节螺栓358底端顶靠在转动块355上。

砂带34绕主动辊32和从动辊33转动时,主动辊32转动轴和从动辊33转动轴之间相对位置偏差,会使得砂带34逐渐偏离主动辊32或者从动辊33,最后完全脱出。

如图5中所示,通过旋动两调节螺栓358,使其顶压转动块355绕转动杆357转动,即可完成从动辊33中心轴的调节,保证砂带34的正常工作。

所述主动辊32通过设于其中心轴两侧的升降调节构件a36进行固定,所述升降调节构件a36包括固定基座361、设于固定基座361底端的调节螺杆a362以及固设在机架1上的“凵”形固定件363;所述调节螺杆a362穿设过“凵” 形固定件363的底面,并且调节螺杆a362上还旋设有两分别位于“凵”形固定件363底面上下侧的调节螺母a364。

升降调节构件a36还包括固设在机架1上且位于固定基座361旁侧的锁定块365,所述固定基座361和锁定块365之间通过横向穿设的螺纹锁定件366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电机31位于主动辊32斜下侧,通过皮带驱动主动辊32转动,且电机31通过张紧调节构件b37固定在机架1上;

所述张紧调节构件b37包括固设在电机31底座上的翻板371、张紧螺杆b372以及旋设在张紧螺杆b372上的张紧螺母b373;

所述翻板371一边铰接在机架1上,其铰接轴与主动辊32的转动轴相平行;

所述张紧螺杆b372的下端铰接在机架1上,且其上端穿过翻板371;所述张紧螺母b373位于翻板371上侧,且张紧螺母b373和翻板371之间还设有弹簧。

它还包括与磨削组件3配合设置的吸尘组件5,所述吸尘组件5的吸口位于磨削组件3后侧。

筷子在磨削时,在磨削处会产生大量的粉屑,并随着砂带34扬散至空气中,污染工作环境,并对电机以及轴承等产生影响。设置吸尘组件5,可及时将磨削处产生的粉屑吸走,保证整机的正常运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