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杆表面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9612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材的抛光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铜杆表面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铜杆的加工生产中,往往需要对铜杆进行抛光处理,传统的抛光结构一般都是使用抛光轮进行,使用抛光轮进行抛光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抛光盲区,无法保证铜杆的抛光品质。另外传统的抛光结构结构非常复杂,操作不够方便,操作工序繁琐,影响了生产效率,增加生产能耗,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铜杆表面抛光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铜杆表面抛光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上部设有一个抛光轴承安装座,所述抛光轴承安装座上设有环形的圆筒轴承,所述圆筒轴承内安装有一个抛光筒,所述抛光筒的内部为一个筒状的空腔,且该抛光筒的内壁上设有一对对应的弹性抛光支架,该弹性抛光支架呈八字状,每个弹性抛光支架的两端都设有一对弧形抛光片,该弧形抛光片呈匹配于铜杆表面的半圆形,四个弧形抛光片两两对应,其中相对应的两个弧形抛光片对应夹紧贴附于铜杆表面。

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设有悬挑板,所述悬挑板上设有抛光电机,所述抛光电机的输出轴下部设有一个驱动轴芯,所述驱动轴芯的下部设有一个主动锥形齿轮,所述抛光筒的外壁上设有一圈从动锥形环齿轮,所述主动锥形齿轮匹配啮合于所述从动锥形环齿轮。

进一步地,每个弧形抛光片的内侧面都设有抛光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抛光电机的外侧设有电机安装槽,所述电机安装槽固 定在所述悬挑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抛光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同步连接于所述驱动轴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巧妙,使用灵活简便,巧妙地运用了抛光筒内部的弹性抛光支架配合弧形抛光片的结构,能够无死角无盲区地对铜杆进行抛光作业,保证了铜杆的抛光品质,且整个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操作工序简易,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能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铜杆表面抛光装置,包括安装支架1,安装支架1的上部设有一个抛光轴承安装座2,抛光轴承安装座2上设有环形的圆筒轴承3,所述圆筒轴承3内安装有一个抛光筒4,所述抛光筒4的内部为一个筒状的空腔,且该抛光4的内壁上设有一对对应的弹性抛光支架5,该弹性抛光支架5呈八字状,每个弹性抛光支架5的两端都设有一对弧形抛光片6,该弧形抛光片6呈匹配于铜杆7表面的半圆形,四个弧形抛光片6两两对应,其中相对应的两个弧形抛光片6对应夹紧贴附于铜杆7表面,每个弧形抛光片6的内侧面都设有抛光层;

安装支架1的顶部设有悬挑板8,悬挑板8上设有电机安装槽9,电机安装槽9内设有一个抛光电机10,抛光电机10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联轴器11,联轴器11的下部设有一个驱动轴芯12,驱动轴芯12的下部设有一个主动锥形齿轮13,抛光筒4的外壁上设有一圈从动锥形环齿轮14,主动锥形齿轮13匹配啮合于所述从动锥形环齿轮14。

实际工作时,抛光电机工作带动驱动轴芯转动,驱动轴芯带动着主动锥形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锥形环齿轮转动,这样就使得整个抛光筒转动。 抛光筒的转动使得其内部的弹性抛光支架转动,使得四块弧形抛光片也绕着抛光筒的轴向转动。

请参见图1,图中的箭头方向为铜杆的传输方向,在铜杆的行径过程中穿过两边的弧形抛光片,在穿过时被转动中的弧形抛光片完全无死角地打磨抛光。

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和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