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传动底壳的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0751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机械传动底壳的压铸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配件的压铸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传动底壳的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在机械配件的压铸制造工业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结构另类的产品。例如,在机械传动底壳的前端设有凸伸部和位于凸伸部内侧的挡块,在产品成型后,挡块会卡在模具中。此外,在机械传动面壳的侧部设有由侧边横向延伸至内部的枢接孔,这些枢接孔在压铸成型后,与为了成型出枢接孔的模柱套接在一起,导致产品难以脱模。另外,机械传动面壳一般为弧形壳状结构设置,成型后容易附着在模具上,导致产品难以脱模,需要人工辅助脱模,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脱模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机械传动底壳的压铸模具。

一种机械传动底壳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连接上模组件的下模组件;上模组件的底面设有成型槽;下模组件包括:下模主体、位于下模主体一端的移动单元、位于下模主体另一端的进料管、由下至上垂直贯穿下模主体的主顶出杆、由下至上垂直贯穿下模主体的顶出板、以及由下至上垂直贯穿下模主体的次顶出杆;下模主体的顶面设有匹配成型槽的成型块;成型块与成型槽之间构成成型腔;成型块上设有锥形凸柱;移动单元包括:与成型块的一端滑动连接的滑块、连接在下模主体一端侧边的滑轨以及穿设在滑块上的联动杆;滑块的端部抵接在顶出板上;联动杆以由上至下且由内向外的倾斜方向穿入到滑块中;进料管连通成型腔;主顶出杆由下至上贯穿成型块的中部;顶出板与成型块之间设有间隙;次顶出杆为多个且以主顶出杆为中心分布在成型块上。

上述机械传动底壳的压铸模具,上模组件的成型槽和下模组件的成型块之间构成用于成型产品的成型腔。其中,上模组件与外部上模板连接,并跟随外部上模板上下移动。下模组件与外部下模板连接,特别地,移动单元的联动杆的顶端与外部上模板连接。移动单元的滑块与顶出板之间的间隙用于成型产品上的挡块。当产品成型后,上模组件以及联动杆跟随外部上模板移动,联动杆在上移时,推动滑块沿着滑轨向下模主体的外侧移动,给产品的前端让出脱模的空间。接着,在外部下模板的驱动件的带动下,主顶出杆、顶出板以及次顶出杆往上顶起,将产品从成型块上快速顶出,高效地完成脱模。而在成型块上设置的锥形凸柱用于在产品上成型出倒锥形的孔,便于后续加工出螺孔,而且便于脱模。通过上述设计,达到便于脱模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成型槽的一端设有匹配滑块的延伸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顶出杆包括:由下至上贯穿成型块的套筒和穿设在套筒中的顶芯;顶芯由下至上贯穿成型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下模主体连接进料管的一端设有连通进料管的导料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联动杆为T形结构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机械传动底壳的压铸模具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机械传动底壳的压铸模具中的上模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机械传动底壳的压铸模具中的下模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下模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下模组件中的顶出柱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10-机械传动底壳的压铸模具;

20-上模组件,21-成型槽,22-延伸部;

30-下模组件,31-下模主体,32-移动单元,33-进料管,34-主顶出杆,35-顶出板,36-次顶出杆,37-成型块,38-锥形凸柱,39-滑块,310-滑轨,311-联动杆,312-进料通道,313-套筒,314-顶芯,315-导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解析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藉由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述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参见图1至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机械传动底壳的压铸模具10。

该机械传动底壳的压铸模具10,用于压铸成型出机械传动底壳,其包括:上模组件20和连接上模组件20的下模组件30。各组件的结构说明如下:

该上模组件20为方形块状结构设置,其底面设有成型槽21。该成型槽21的一端设有延伸至该上模组件20侧边的延伸部22。

该下模组件30包括:下模主体31、位于下模主体31一端的移动单元32、位于下模主体31另一端的进料管33、由下至上垂直贯穿下模主体31的主顶出杆34、由下至上垂直贯穿下模主体31的顶出板35、以及由下至上垂直贯穿下模主体31的次顶出杆36。在本实施例中:

该下模主体31为方块状结构设置,其顶面设有匹配成型槽21的成型块37。而且,下模主体31连接进料管33的一端设有连通进料管33的导料槽315。成型块37与成型槽21之间构成用于成型产品的成型腔,该成型腔的一端连通上述导料槽315。另外,成型块37的四个角落还分别设有锥形凸柱38,该锥形凸柱38用于在产品的底面成型出倒置的锥形孔。

该移动单元32包括:与成型块37的一端滑动连接的滑块39、连接在下模主体31一端侧边的滑轨310、以及穿设在滑块39上的联动杆311。滑块39的端部抵接在顶出板35上。联动杆311为T形结构设置,该联动杆311以由上至下且由内向外的倾斜方向穿入到滑块39中。

该进料管33为圆筒状结构设置,其中心设有一进料通道312,该进料通道312通过上述导料槽315连通成型腔。

该主顶出杆34由下至上贯穿成型块37的中部,其包括:由下至上贯穿成型块37的套筒313和穿设在套筒313中的顶芯314。该顶芯314由下至上贯穿成型块37。

该顶出板35设置在成型块37的前端,其位于成型块37和滑块39之间。而且,顶出板35与成型块37之间设有用于成型出产品前端的挡板的间隙。

该次顶出杆36为多个且以主顶出杆34为中心分布在成型块37上。

上述机械传动底壳的压铸模具10,上模组件20的成型槽21和下模组件30的成型块37之间构成用于成型产品的成型腔。其中,上模组件20与外部上模板连接,并跟随外部上模板上下移动。下模组件30与外部下模板连接,特别地,移动单元32的联动杆311的顶端与外部上模板连接。移动单元32的滑块39与顶出板35之间的间隙用于成型产品上的挡块。当产品成型后,上模组件20以及联动杆311跟随外部上模板移动,联动杆311在上移时,推动滑块39沿着滑轨310向下模主体31的外侧移动,给产品的前端让出脱模的空间。接着,在外部下模板的驱动件的带动下,主顶出杆34、顶出板35以及次顶出杆36往上顶起,将产品从成型块37上快速顶出,高效地完成脱模。而在成型块37上设置的锥形凸柱38用于在产品上成型出倒锥形的孔,便于后续加工出螺孔,而且便于脱模。通过上述设计,达到便于脱模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