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有梯级C壳的流道改进压铸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9239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用于有梯级C壳的流道改进压铸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记本电脑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有梯级C壳的流道改进压铸模。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零件中有一些是通过压铸成型的金属件,由于笔记本电脑外形扁平,所以金属件也大致呈平面铺展结构,作为键盘面的C壳也是如此。在一般压铸过程中,熔融金属从模具中部进入,然后往外扩散到整个扁平的型腔。一般C壳会包括键盘和触摸板两个空区,实际压铸过程中,进料位置是位于键盘空区,触摸板空区是由公模和母模的对应型腔面完全贴合时成型的,而这种模具结构构成了流道内的阻挡,容易导致熔融金属流速不均匀,局部流速过快现象,造成C壳局部空洞、有气泡等问题,产生报废。对于触摸板周边有梯级的产品来说,不同高度之间的转折处会导致阻力的增加,更容易出现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提供一种流道改进压铸模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有梯级C壳的流道改进压铸模,包括具有第一型腔面的公模以及具有第二型腔面的母模,所述第一型腔面与第二型腔面配合形成具有键盘区和触摸板区的型腔,所述型腔在触摸板区两侧分为第一梯级区和第二梯级区,所述第一型腔面在触摸板区内设有从键盘区一侧往公模边缘一侧延伸的辅助扩散槽以及横贯所述辅助扩散槽的第一横槽和第二横槽,所述第一横槽两端位于第一梯级部,所述第二横槽两端位于第二梯级区。

具体的,所述第一型腔面在触摸板区内设有两条辅助扩散槽,所述辅助扩散槽呈中间窄两端宽的结构。

具体的,所述公模具有第一分型面,所述母模设有对应所述第一分型面的第二分型面,所述第一分型面上设有若干第一波纹区,所述第二分型面上设有对应所述第一波纹区的第二波纹区,所述第一波纹区和第二波纹区夹逼形成波纹流道,所述公模上设有若干从所述第一型腔面的边缘延伸到波纹流道的汇流槽。

具体的,所述母模穿设有对应键盘区的料套,所述料套具有外小内大的锥孔,所述料套内收容有呈锥形的分流子,所述分流子的锥面的锥度与锥孔的锥度相同,所述分流子的锥面上设有接入型腔的分流槽。

进一步的,所述料套包括同轴一体成型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的外径大于所述下部的外径,所述下部的外侧套设有挡水圈,所述挡水圈被夹持于所述上部与所述母模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辅助扩散槽和横槽避免了熔融金属要绕过触摸板区以及跨越不同梯级区流动过慢而导致边缘处汇流不良,有效降低了报废率。

2、波纹流道会给熔融金属往外扩散带来较大的流动阻力,于是就会反过来促使熔融金属往型腔的低阻力部分扩散,有利于避免扩散不均导致的产品空洞问题。

3、分流子能使熔融金属进入型腔流向转变为顺着型腔的流向,这样有利于熔融金属顺着型腔向外扩散。

4、挡水圈能密封料套和母模之间的空隙,避免熔融金属溢出和液体进入流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用于有梯级C壳的流道改进压铸模工作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公模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母模的立体图;

图4为梯级位置的剖视图;

图5为分流子的立体图;

图6为料套、分流子与挡水圈的组装图。

图中数字表示:

1-公模,

11-第一型腔面,

111-辅助扩散槽,

112-第一横槽,

113-第二横槽,

114-汇流槽,

12-第一分型面,

121-第一波纹区,

2-母模,

21-第二型腔面,

22-第二分型面,

221-第二波纹区;

a-键盘区,

b-触摸板区,

c-第一梯级区,

d-第二梯级区,

3-料套,

31-上部,

32-下部,

33-锥孔;

4-分流子,

41-分流槽;

5-挡水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有梯级C壳的流道改进压铸模,包括具有第一型腔面11的公模1以及具有第二型腔面21的母模2,第一型腔面11与第二型腔面21配合形成具有键盘区a和触摸板区b的型腔,型腔在触摸板区b两侧分为第一梯级区c和第二梯级区d,第一型腔面11在触摸板区b内设有从键盘区a一侧往公模1边缘一侧延伸的辅助扩散槽111以及横贯所述辅助扩散槽111的第一横槽112和第二横槽113,第一横槽112两端位于第一梯级部,第二横槽113两端位于第二梯级区。合模时,辅助扩散槽111与第二型腔面21夹逼形成位于触摸板区b内的辅助扩散流道,在压铸的时候进料是从键盘区a开始的,而熔融金属从键盘区a外周边的扩散可以直接经过带坡度的辅助扩散流道,然后再沿着第一横槽112和第二横槽113分别扩散到两个梯级面,这样一则避免因为熔融金属要绕过触摸板区b流动过慢而导致边缘处汇流不良,二则避免跨越梯级之间的陡坡阻力过大而妨碍到扩散,这样就可有效降低报废率。而在压铸完成之后,只要切除掉因扩散流道产生的多余部分就能得到需要的产品结构。

如图2所示,第一型腔面11在触摸板区b内设有两条辅助扩散槽111,辅助扩散槽111呈中间窄两端宽的结构。经验表明,采用这种辅助扩散槽111压铸出的产品强度和外观均比较可靠。

如图2和图3所示,公模1具有第一分型面12,母模2设有对应第一分型面12的第二分型面22,第一分型面12上设有若干第一波纹区121,第二分型面22上设有对应第一波纹区121的第二波纹区221,第一波纹区121和第二波纹区221夹逼形成波纹流道,公模1上设有若干从第一型腔面11的边缘延伸到波纹流道的汇流槽114。当压铸中熔融金属过量时,熔融金属就会经汇流槽114与母模1夹逼形成的流道汇入波纹流道,但波纹流道会给熔融金属往外扩散带来较大的流动阻力,于是就会反过来促使熔融金属往型腔的低阻力部分扩散,有利于避免扩散不均导致的产品空洞问题。

如图1至图6所示,母模2穿设有对应键盘区a的料套3,料套3具有外小内大的锥孔33,料套3内收容有呈锥形的分流子4,分流子4锥面的锥度与锥孔33的锥度相同,分流子4的锥面上设有接入型腔的分流槽41。分流子4与料套3套接在一起,因为两者外形配套,所以在分流子4后部有推力的作用下,只会在分流槽41处形成熔融金属进入型腔的通道,避免了溢流。料套3的锥孔33外侧与设备的进料口对接,所以熔融金属进入料套3的方向沿料套3轴线,而通过分流槽41进入型腔时,流向转变为顺着型腔的流向,这样有利于熔融金属顺着型腔向外扩散。

如图1和图6所示,料套3包括同轴一体成型的上部31和下部32,上部31的外径大于下部32的外径,下部32外侧套设有挡水圈5,挡水圈5被夹持于上部31与母模2之间。挡水圈5能密封料套3和母模2之间的空隙,避免熔融金属溢出和液体进入流道。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