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物件升降分离装置的淬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6697发布日期:2018-07-11 01:18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淬火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内置物件升降分离装置的淬火炉。



背景技术:

淬火炉是工件淬火前加热的炉子。淬火是把工件放入炉内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的淬火温度并保持一段时同,然后把工件迅速地从炉内取出投入淬液内(油或水)淬火。炉子的热源可以用电及燃料,温度可用热电偶来测量。用电及气体、液体燃料的炉子,可以用仪表自动来控制和调节温度。目前的淬火炉结构简单,内部没有用于方便淬火工件分离的装置,导致淬火工件取出很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内置物件升降分离装置的淬火炉,解决目前的淬火炉结构简单,内部没有用于方便淬火工件分离的装置,导致淬火工件取出很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置物件升降分离装置的淬火炉,包括淬火炉本体和固定在淬火炉本体上表面的横置电机,所述的淬火炉本体内部开设有淬火腔室,所述的淬火炉本体上端开设有与淬火腔室相连通的顶置装卸口,所述的淬火炉本体内部纵向设置有复数根导向滑杆和一根外螺纹升降杆,所述的导向滑杆和外螺纹升降杆围绕顶置装卸口环形排列在淬火腔室内部,所述的淬火炉本体内部位于顶置装卸口下方设置有内部分离盘,所述的内部分离盘上对应导向滑杆位置均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的内部分离盘上对应外螺纹升降杆位置开设有升降内螺孔,所述的导向滑杆穿过连接通孔内部与内部分离盘滑动连接,所述的外螺纹升降杆通过旋入升降内螺孔与内部分离盘螺纹连接,所述的淬火炉本体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齿轮传动连接外螺纹升降杆和横置电机内侧转轴的齿轮箱,所述的外螺纹升降杆上端穿入齿轮箱内部与横置电机内侧转轴齿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滑杆和外螺纹升降杆上下端分别与淬火腔室内顶面和内底面对应位置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顶置装卸口下端开口位置具有向下凸起的顶置密封圈,所述的内部分离盘上表面边缘位置具有向上凸起的活动密封圈,所述的内部分离盘通过上端活动密封圈套在顶置密封圈上闭合顶置装卸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螺纹升降杆通过横置电机带动控制内部分离盘沿着外螺纹升降杆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置物件升降分离装置的淬火炉通过在内部淬火腔室内设置利用横置电机控制的外螺纹升降杆,利用外螺纹升降杆带动内部分离盘沿着导向滑杆升降,并且在内部分离盘上设置活动密封圈来提升顶部密封性,大大方便淬火炉内部工件取放,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1.淬火炉本体,2.横置电机,3.淬火腔室,4.顶置装卸口,5.导向滑杆,6.外螺纹升降杆,7.内部分离盘,8.连接通孔,9.升降内螺孔,10.齿轮箱,11.顶置密封圈,12.活动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内置物件升降分离装置的淬火炉,包括淬火炉本体1和固定在淬火炉本体1上表面的横置电机2,淬火炉本体1内部开设有淬火腔室3,淬火炉本体1上端开设有与淬火腔室3相连通的顶置装卸口4,淬火炉本体1内部纵向设置有2根导向滑杆5和一根外螺纹升降杆6,导向滑杆5和外螺纹升降杆6围绕顶置装卸口4环形排列在淬火腔室3内部,淬火炉本体1内部位于顶置装卸口4下方设置有内部分离盘7,内部分离盘7上对应导向滑杆5位置均开设有连接通孔8,内部分离盘7上对应外螺纹升降杆6位置开设有升降内螺孔9,导向滑杆5穿过连接通孔8内部与内部分离盘7滑动连接,外螺纹升降杆6通过旋入升降内螺孔9与内部分离盘7螺纹连接,淬火炉本体1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齿轮传动连接外螺纹升降杆6和横置电机2内侧转轴的齿轮箱10,外螺纹升降杆6上端穿入齿轮箱10内部与横置电机2内侧转轴齿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导向滑杆5和外螺纹升降杆6上下端分别与淬火腔室3内顶面和内底面对应位置活动连接,进一步地,顶置装卸口4下端开口位置具有向下凸起的顶置密封圈11,内部分离盘7上表面边缘位置具有向上凸起的活动密封圈12,内部分离盘7通过上端活动密封圈12套在顶置密封圈11上闭合顶置装卸口4,进一步地,外螺纹升降杆6通过横置电机2带动控制内部分离盘7沿着外螺纹升降杆6升降,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置物件升降分离装置的淬火炉通过在内部淬火腔室3内设置利用横置电机2控制的外螺纹升降杆6,利用外螺纹升降杆6带动内部分离盘7沿着导向滑杆5升降,并且在内部分离盘7上设置活动密封圈12来提升顶部密封性,大大方便淬火炉内部工件取放,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