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4836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研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与机械加工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用于圆柱体的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常见用于圆柱体的研磨技术,通常为作业员使用砂纸对圆柱体的转动结合部位以手动方式研磨,由于是使用人力控制,因此时常导致圆柱体的转动结合部位无法均匀地被研磨,或者是表面粗糙度仍然过高的情形,以上状况常会导致圆柱体(如转子轴心)被应用或组装于特定对象(如马达)时,转动结合部位由于粗糙度不均匀而与周边元件密合不良,进而产生嘈杂的噪音,甚至会减短被应用对象的使用寿命,在使用性上会对使用者造成极大的困扰,综合以上的问题,现有研磨技术仍有其不便之处,而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上述缺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研磨装置,其可使研磨后的圆柱体具有较为均匀的表面粗糙度,增加研磨质量,并且节省人工成本。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研磨装置用以研磨一圆柱体,该圆柱体具有一转动轴,该研磨装置包含一固定组件、一位移组件以及一研磨组件;该固定组件具有一定位单元,该圆柱体是以该转动轴为轴心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定位单元;该位移组件具有一承载部,该位移组件是以可沿该转动轴的轴向移动的方式设于该固定组件,该承载部位在对应该圆柱体的位置;该研磨组件设于该承载部,并且位在对应该转动轴的表面的位置。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本实用新型的该圆柱体以该转动轴为轴心转动时,该研磨组件便可以呈圆周状研磨该转动轴的表面,并且当该位移组件沿该转动轴的轴向移动时,该研磨组件亦会沿该圆柱体的转动轴的轴向移动并且呈直线状研磨该转动轴的表面,进而达到均匀研磨该转动轴表面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述组成构件即可节省人力成本,又能够均匀研磨圆柱体的转动轴。
[0006]有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详细构造、特点,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实用新型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所述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驱动单元可带动圆柱体转动。
[0009]图3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其部分显示出迫动单元带动位移组件的作动情形。
[001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驱动单元无法带动圆柱体转动。
[0011]【符号说明】
[0012]10研磨装置20圆柱体22转动轴
[0013]30固定组件40位移组件50研磨组件
[0014]32承载面34定位单元36驱动单元
[0015]38迫动单元342固定轴343柱体
[0016]344定位空间362第一动力源364驱动件
[0017]Pl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382第二动力源
[0018]384凸轮42承载部44滑轨单元
[0019]46夹槽48卡槽42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研磨装置10主要用以研磨一圆柱体20,本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圆柱体20是以马达转子为例,圆柱体20具有一转动轴22,研磨装置10包含一固定组件30、一位移组件40及二研磨组件50。
[0021]固定组件30包含一承载面32、一定位单元34、一驱动单元36以及一迫动单元38,承载面32为平整面,定位单元34设置于承载面32,定位单元34包含二固定轴342、二柱体343以及一定位空间344,二柱体343的一端垂直设于承载面32,二固定轴342分别设于二柱体343的另一端,二固定轴342的轴心位于同一轴线,定位空间344位于二固定轴342之间,圆柱体20是以转动轴22为轴心可转动地设置于定位空间344,二固定轴342分别抵住转动轴22两端,因而使圆柱体20以转动轴22为轴心转动。
[0022]驱动单元36包含一第一动力源362以及一驱动件364,驱动件364可于一第一位置Pl (如图2所示)以及一第二位置P2 (如图5所示)之间偏转,第一动力源362可以是马达等类似构件,用以提供动力带动驱动件364作动,驱动件364可以是皮带组等类似构件。当驱动件364位于第一位置Pl时,第一动力源362带动驱动件364使其作动,由于驱动件364压抵住圆柱体20,因此亦可带动圆柱体20使其以转动轴22为轴心转动,而当驱动件364位于第二位置P2时,驱动件364分离于圆柱体20,圆柱体20即可停止转动。迫动单元38包含一第二动力源382以及一凸轮384,第二动力源382是提供动力使凸轮384转动。
[0023]位移组件40设于承载面32,位移组件40包含一承载部42、一滑轨单元44以及一卡槽48,位移组件40是利用滑轨单元44可移动地设于承载面32上方,承载部42位在对应圆柱体20的位置,承载部42具有二呈对称状的凹槽422,圆柱体20的转动轴22两端可分别放置于二凹槽422,承载部42于邻近二凹槽422的位置另分别设置一夹槽46。卡槽48设于位移组件40的旁侧,凸轮384与卡槽48互相压抵,当第二动力源382驱使凸轮384转动,因凸轮384与卡槽48相压抵,因此凸轮384亦带动位移组件40在承载面32沿直线往复移动。
[0024]研磨组件50为砂纸、砂布或是同样具有研磨作用的类似对象,研磨组件50可以呈片状或是可自动收放的卷绕状,研磨组件50分别夹设于各夹槽46,使研磨组件50分别位于圆柱体20的转动轴22两端表面的位置,当圆柱体20的转动轴22两端分别设置于二凹槽422时,圆柱体20的转动轴22两端的表面可分别抵靠于二研磨组件50。
[0025]综合上述技术特征,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更进一步来说,圆柱体20设置于承载部42,而圆柱体20的转动轴22两端的表面分别接触于研磨组件50,而二固定轴342抵住转动轴22的两端,而当驱动件364位于第一位置Pl时,驱动件364可压抵住圆柱体20使转动轴22的两端更紧密地抵靠于研磨组件50,请再参阅图3及图4,当第一动力源362带动驱动件364时,驱动件364亦会带动圆柱体20使圆柱体20以转动轴22为轴心转动,研磨组件50便可沿圆周方向研磨转动轴22两端的表面,而第二动力源382同时提供一动力使凸轮384转动时,由于圆柱体20的转动轴22两端分别被二固定轴342抵住,凸轮384会带动卡槽48而使整个承载部42沿平行转动轴22的轴向往复移动,因此研磨组件50便会沿圆柱体20的转动轴22往复位移并且沿直线方向研磨转动轴22两端的表面,而产生往复研磨的功效。
[0026]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现有技术的圆柱体研磨技术,通常由作业员使用砂纸来手动研磨圆柱体的轴心,而由于是使用人力控制,因此较容易会造成研磨不均匀,而导致该圆柱体(如转子轴心)应用于电器(如马达)上时,圆柱体与其周边元件密合不良而产生嘈杂的噪音,并且可能会降低该电器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研磨装置10是利用位移组件40配合定位单元34、驱动单元36以及迫动单元38,达到同时以圆形与直线方向的方式往复研磨圆柱体20的转动轴22,不只节省人力成本,又可以让被研磨的转动轴22表面具有细致与均匀的表面粗糙度。
[0027]最后必须再次说明,本实用新型于前揭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构成元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案的范围,其他等效元件的替代或变化,亦应为本案的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研磨装置,用以研磨一圆柱体,该圆柱体具有一转动轴,其特征在于,该研磨装置包含有: 一固定组件,具有一定位单元,该圆柱体是以该转动轴为轴心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该定位单元; 一位移组件,具有一承载部,该位移组件是以能沿该转动轴的轴向移动的方式设于该固定组件,该承载部位在对应该圆柱体的位置;以及 一研磨组件,设于该承载部,并且位在对应该转动轴的表面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组件还包含有一承载面,该固定组件的定位单元包含有二柱体、二固定轴以及一定位空间,该二柱体设于该承载面,该二固定轴分别设于该二柱体的一端,且该定位空间位于该二固定轴之间,该圆柱体设于该定位空间,并且该二固定轴分别抵住该圆柱体的转动轴两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组件还包含有一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能驱动该圆柱体以该转动轴为轴心转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组件还包含有一迫动单元,该迫动单元能带动该位移组件,使该位移组件沿该转动轴的轴向往复移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位移组件的承载部包含二凹槽,该圆柱体的转动轴两端可分别放置于该二凹槽,该研磨组件设于该二凹槽接触于该转动轴两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凹槽各包含有一夹槽,该研磨组件设于各该夹槽并接触于该转动轴的表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研磨装置,用以研磨一圆柱体,圆柱体具有一转动轴,研磨装置包含一固定组件、一位移组件以及一研磨组件,固定组件具有一定位单元,上述圆柱体是以转动轴设置于定位单元,位移组件具有一承载部,位移组件是以可沿转动轴的轴向移动的方式设于固定组件,承载部位在对应圆柱体的位置,研磨组件设于承载部并且位在对应转动轴表面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述组成构件即可节省人力成本,又能够均匀研磨圆柱体的转动轴。
【IPC分类】B24B37/27, B24B37/02
【公开号】CN204700744
【申请号】CN201520075523
【发明人】王耀祥
【申请人】呈萤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2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