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窑炉电极砖冷却装置、电极砖冷却结构以及玻璃窑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3436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玻璃窑炉电极砖冷却装置、电极砖冷却结构以及玻璃窑炉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玻璃生产窑炉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玻璃窑炉电极砖冷却装置、电极砖冷却结构以及玻璃窑炉。



背景技术:

应用于玻璃生产工序中的玻璃窑炉普遍采用燃气和电加热的组合熔制方式,其中,电加热方式主要是通过在成对布置于窑炉两侧的电极砖之间加载电压,利用高温熔融状态玻璃的导电性产生热能而实现电加热的目的。在玻璃生产过程中,玻璃窑炉的电极砖、池壁砖以及过桥砖等因与玻璃液长期发生接触而可能会遭受侵蚀,特别是电极砖上部与过桥砖之间的接触部分侵蚀尤为严重。虽然现有技术中设置有用于对电极砖上部和过桥砖之间的接触部分提供冷却风的冷却装置,但是其冷却效果不佳,具有对减缓电极砖和过桥砖的侵蚀效果不明显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冷却效果良好的玻璃窑炉电极砖冷却装置、电极砖冷却结构以及玻璃窑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玻璃窑炉电极砖冷却装置,所述玻璃窑炉电极砖冷却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到玻璃窑炉电极砖上的冷却风嘴,该冷却风嘴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冷却风通道,所述出风口形成为能够对所述玻璃窑炉电极砖的上部进行均匀冷却。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形成为横向延伸的扁平状。

可选地,所述冷却风嘴包括具有所述进风口的第一风嘴和具有所述出风口的第二风嘴,该第二风嘴的冷却风通道中相对布置的横向侧壁在气体流动方向上逐渐向外扩张。

可选地,所述横向侧壁的纵向高度在所述气体流动方向上逐渐变低。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嘴形成为圆柱状且所述第一风嘴的冷却风通道具有相同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风嘴的冷却风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风嘴的冷却风通道的任意一部分的横截面面积。

可选地,所述冷却风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风嘴和所述第二风嘴之间的过渡段,该过渡段的冷却风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风嘴的冷却风通道的横截面面积,且大于所述第二风嘴的冷却风通道的任意一部分的横截面面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极砖冷却结构,该电极砖冷却结构包括电极砖和如上所述的玻璃窑炉电极砖冷却装置,所述电极砖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冷却风嘴的安装支座,所述出风口布置在所述电极砖的上部。

可选地,所述冷却风嘴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支座上。

可选地,所述安装支座形成为卡接结构以能够卡接所述冷却风嘴的所述出风口处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的横截面形成为长方形且宽度不小于所述电极砖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电极砖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中空的冷却背板,以用于向内部流通冷却水。

可选地,所述冷却背板包括与所述电极砖的外侧面接触的第一冷却背板和分别从所述第一冷却背板的两侧朝向远离所述电极砖的方向垂直突出的第二冷却背板,以形成为方槽形板,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布置在所述冷却背板的斜对角位置,并且所述出水口高于所述进水口。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玻璃窑炉,该玻璃窑炉包括炉体和如上所述的电极砖冷却结构,所述电极砖插入到所述炉体内并且部分露出于所述炉体的外部,所述电极砖能够相对于所述炉体沿所述电极砖的插入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炉体包括池壁砖、过桥砖以及池底砖,所述电极砖布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池壁砖之间的位置,所述过桥砖横跨布置在所述池壁砖和所述电极砖的上部,所述电极砖沿所述插入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池底砖上。

可选地,所述玻璃窑炉还包括电极砖底座,所述电极砖的露出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电极砖底座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通过将冷却风嘴的出风口形成为能够对玻璃窑炉电极砖的上部进行均匀冷却的结构,从而能够对玻璃窑炉电极砖的上部进行充分冷却,有效起到减缓玻璃窑炉电极砖的侵蚀效果,具有提高作业可靠性的效果。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玻璃窑炉电极砖冷却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电极砖冷却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电极砖冷却结构的装配状态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玻璃窑炉的主视图,图中未显示玻璃窑炉电极砖冷却装置;

图5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玻璃窑炉中的电极砖冷却结构与电极砖之间的装配图;

图6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玻璃窑炉的主视图,图中未显示玻璃窑炉电极砖冷却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极砖 2 冷却风嘴

3 冷却背板 4 池壁砖

5 过桥砖 6 池底砖

7 电极砖底座 8 出液口

9 滑轮 11 安装支座

21 进风口 22 出风口

23 第一风嘴 24 第二风嘴

25 横向侧壁 26 过渡段

31 进水口 32 出水口

33 第一冷却背板 34 第二冷却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使用状态下相应部件的“内、外”。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玻璃窑炉电极砖冷却装置,所述玻璃窑炉电极砖冷却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到玻璃窑炉电极砖1上的冷却风嘴2,该冷却风嘴2包括具有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的冷却风通道,所述出风口22形成为能够对所述电极砖1的上部进行均匀冷却。如上所述,通过将冷却风嘴2的出风口22形成为能够对电极砖1的上部进行均匀冷却的结构,从而能够对电极砖1的上部进行充分冷却,有效起到减缓电极砖1的侵蚀效果,具有提高电极砖1的作业可靠性的效果。其中出风口22可以形成为多种合理的布置结构,只要能够对电极砖1的上部进行均匀冷却即可。

例如,可选地,所述出风口22形成为横向延伸的扁平状。具体地,出风口22的横向延伸的宽度可以与电极砖1的宽度大致相同,或者略大于或略小于电极砖1的宽度,由此能够对电极砖1的整个上部进行均匀冷却。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合理布置所述出风口22的结构。

可选地,所述冷却风嘴2包括具有所述进风口21的第一风嘴23和具有所述出风口22的第二风嘴24,该第二风嘴24的冷却风通道中相对布置的横向侧壁25在气体流动方向上逐渐向外扩张。即,所述横向侧壁25在气体流动方向上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延伸,由此,冷却风在通过该第二风嘴24的冷却风通道的过程中会发生横向向外扩散,从而较大宽度范围地对准电极砖1上部进行冷却,由此增大了冷却范围和电极砖1的上部位置的空间气流流动。

可选地,所述横向侧壁25的纵向高度在所述气体流动方向上逐渐变低,由此通过第二风嘴24的冷却风能够针对电极砖1的上部进行有效冷却,同时还能够提高冷却风的风速。另外,通过所述横向侧壁25在气体流动方向上逐渐变低的纵向高度和逐渐向外扩张的横向宽度的布置结构,保证了冷却风流经第二风嘴24的流动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嘴23形成为圆柱状且所述第一风嘴23的冷却风通道具有相同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风嘴23的冷却风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风嘴24的冷却风通道的任意一部分的横截面面积。通过圆柱状的第一风嘴23能够便于装配,并且由于第一风嘴23的冷却风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风嘴24的冷却风通道的任意一部分的横截面面积,从而使得冷却风流经第一风嘴23和第二风嘴24的过程中提高了冷却风的风速,保证了良好的气体流动性能。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合理地布置第一风嘴23和第二风嘴24的结构。

可选地,所述冷却风嘴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风嘴23和所述第二风嘴24之间的过渡段26,该过渡段26的冷却风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风嘴23的冷却风通道的横截面面积,且大于所述第二风嘴24的冷却风通道的任意一部分的横截面面积。通过该过渡段26使得冷却风从第一风嘴23流入到第二风嘴24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产生乱流或涡流等。

如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极砖冷却结构,该电极砖冷却结构包括电极砖1和如上所述的玻璃窑炉电极砖冷却装置,所述电极砖1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冷却风嘴2的安装支座11,所述出风口22布置在所述电极砖1的上部。即,通过将电极砖冷却装置固定到安装支座11上,由此,冷却风能够通过冷却风嘴2朝向电极砖1的上部进行有效冷却,从而提高了电极砖冷却结构的冷却效率和作业可靠性。

在此,可选地,所述冷却风嘴2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支座11上。由此不仅具有便于更换冷却风嘴2的效果,而且可以通过拆卸冷却风嘴2来及时且定期确认电极砖1是否因受到侵蚀而需要调整位置,且在需要调整位置时通过拆卸冷却风嘴2能够实现精确地调整。在此,可选地,在电极砖1的上部可以设置有用于计量位置调整距离的刻度线,以便于调整电极砖1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安装支座11形成为卡接结构以能够卡接所述冷却风嘴2的所述出风口22处的端部。具体地,如图2所示,安装支座11可以形成为,相互对称地设置在电极砖1上部的前端两侧的倒L字形卡接件,或者可以设置在电极砖1上部前端的中空的框架,以使得冷却风嘴2的出风口22处的端部卡接到该框架内。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使得安装支座11和冷却风嘴2形成为可拆卸结构,则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结构。例如,安装支座11和冷却风嘴2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实现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22的横截面形成为长方形且宽度不小于所述电极砖1的宽度。由此能够保证通过出风口22的冷却风对电极砖1的整个宽度范围的上部进行有效冷却,同时,在将本公开的电极砖冷却结构安装到玻璃窑炉时,还可以对与该电极砖1相邻的池壁砖进行冷却。

可选地,所述电极砖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具有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的中空的冷却背板3,以用于向内部流通冷却水。由此通过向冷却背板3内通入冷却水而对电极砖1进行冷却。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冷却背板3包括与所述电极砖1的外侧面接触的第一冷却背板33和分别从所述第一冷却背板33的两侧朝向远离所述电极砖1的方向垂直突出的第二冷却背板34,以形成为方槽形板,所述进水口31和所述出水口32布置在所述冷却背板3的斜对角位置,并且所述出水口32高于所述进水口31。在此,冷却背板3的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分半连接于外部冷却水循环系统以能够持续地向冷却背板3供入冷却水,以保证对电极砖1的冷却效果。另外,所述冷却背板3可以沿电极砖1的外侧面的上下方向间隔布置有两个,以能够实现对电极砖1的快速循环冷却,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或者,所述冷却背板3可以形成为其内部具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导向隔板而起到对电极砖1均匀冷却的效果。

如图3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玻璃窑炉,该玻璃窑炉包括炉体和如上所述的电极砖冷却结构,所述电极砖1插入到所述炉体内并且部分露出于所述炉体的外部,所述电极砖1能够相对于所述炉体沿所述电极砖1的插入方向移动。其中,玻璃窑炉的进料口可以连接于螺旋给料机等供料装置,玻璃窑炉的出液口8可以连接于用于执行均质工序等后工序的装置。在此,冷却风嘴2可以通过软管连接于冷却风供给系统,该冷却风供给系统中的冷却风机的进风口处可以设置有空调过滤器,外部冷却风通过空调过滤器进行除尘过滤并调温,之后再通过冷却风机的设定频率获得预定温度及压力的冷却风,该冷却风经由软管流通到冷却风嘴2内而对电极砖1的上部进行有效冷却,提高了电极砖1的冷却效率,有效减缓了电极砖1上部的侵蚀,延长了玻璃窑炉的使用寿命,并提高了玻璃制品的质量。另外,在电极砖1受到侵蚀而需要沿电极砖1的插入方向即朝向玻璃窑炉内推进时,可以通过拆卸冷却风嘴2来准确且方便地实现调整,提高了电极砖1的位置调整精度。

可选地,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炉体包括池壁砖4、过桥砖5以及池底砖6,所述电极砖1布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池壁砖4之间的位置,所述过桥砖5横跨布置在所述池壁砖4和所述电极砖1的上部,所述电极砖1沿所述插入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池底砖6上。其中,上述冷却风供给系统可以为用于向池壁砖4供给冷却风的系统,在该冷却风供给系统的池壁砖冷却风主管路上通过软管连接至冷却风嘴2,其中,冷却风主管路与软管之间可以设置有插板阀,以控制流向冷却风嘴2的冷却风的通断以及流量。由此,通过冷却风嘴2的冷却风不仅能够对电极砖1的上部进行有效冷却,而且还能够对过桥砖5与电极砖1以及池壁砖4之间的相应位置进行有效冷却,从而能够提高对玻璃窑炉的冷却效率。

可选地,所述玻璃窑炉还包括电极砖底座7,所述电极砖1的露出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电极砖底座7上。其中可以在电极砖1的露出部分和电极砖底座7之间设置滑轮9,以便于推进电极砖1。在此,可以通过检测玻璃窑炉内的玻璃液成分来调整电极砖1的推进量,例如可以通过检测熔化在玻璃液中的电极砖1所含有的材料成分来调整电极砖1的具体推进量。在需要推进电极砖1时,在从电极砖1上拆卸冷却风嘴2的状态下向玻璃窑炉内推进电极砖1,由此能够更加精确地调整电极砖1的位置。

通过如上所述的玻璃窑炉电极砖冷却装置、电极砖冷却结构和玻璃窑炉,即通过将冷却风嘴2的出风口22形成为能够对电极砖1的上部进行均匀冷却的结构,从而能够对电极砖1的上部进行充分冷却,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而有效起到减缓电极砖1的侵蚀效果,提高了玻璃窑炉电极砖冷却装置、电极砖冷却结构和玻璃窑炉的作业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并提高了玻璃制品的质量。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