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菜秧苗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75684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蔬菜栽培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叶菜秧苗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叶菜类蔬菜以植物肥嫩的叶片和叶柄作为食用部位的蔬菜,研究表明不同的育苗基质显著影响叶菜类蔬菜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因此筛选合适的原料用于配制叶菜类蔬菜育苗基质,是园艺工作者的研究课题之一。

随着农业集约化生产的快速推进,农业废弃物尤其是畜禽粪便越来越多,造成了农业废弃物的大量积累,进而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

传统的对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手段已越来越不适应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的最终出路。利用生物对有机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已经成为当今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可通过在资源化利用环节中增加循环链,改善产品质量,提高附加值。

凉粉草(学名:mesonachinensisbenth.)为唇形科植物,茎下部伏地,上部直立,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稍钝,基部渐收缩成柄,边缘有小锯齿,两面均有疏长毛;着生于花序上部的叶较小,呈苞片状,卵形至倒三角形,较花短,基部常带淡紫色,结果时脱落。总状花序柔弱,花小,轮生,萼小,钟状,2唇形,上唇3裂,下唇全缘,结果时或筒状,下弯,有纵脉及横皱纹;花冠淡红色,上唇阔,全缘或齿裂,下唇长椭圆形,凹陷;雄蕊4,花丝突出;雌蕊1,花柱2裂;花盘一边膨大。分布于中国台湾,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西部。凉粉草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凉粉草全草含多糖,有消暑、清热、凉血、解毒功能。民间常用其茎加水煎煮,再加稀淀粉制成冻,俗称“凉粉”食用,是消暑解渴的极佳食品。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很多加工厂利用凉粉草加工成凉粉,但是利用利用凉粉草加工凉粉会产生大量的凉粉草渣。现今,如何消耗凉粉草渣成为凉粉加工厂面临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凉粉草渣为主要原料制备叶菜秧苗培养基的方法,采用凉粉加工厂和木薯淀粉加工厂的下脚料为主要原料制备叶菜秧苗培养基,属于工厂废料再利用的变废为宝项目,拓宽叶菜类蔬菜秧苗培养基的原料来源,降低叶菜类蔬菜生产成本,实现废弃资源的多级利用。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叶菜秧苗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取凉粉草渣60-80份、木薯渣20-30份、稻草碎粒15-25份、桑枝碎粒10-15份、玉米棒渣碎粒8-10份和甘蔗渣碎粒5-10份;

(2)将凉粉草渣、木薯渣、稻草碎粒、桑枝碎粒、玉米棒渣碎粒和甘蔗渣碎粒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

(3)向预混料中加入混合菌,预混料和混合菌的重量比为100:(2-3);混合菌由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和em菌液组成,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和em菌液的重量比为1:1:1;

(4)将预混料和混合菌混合均匀后放入隧道发酵窑中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25℃-28℃,有氧发酵25-35天;

(5)将发酵后的预混料经过巴氏消毒8-12小时后,得到栽培料;消毒温度为58℃-62℃;

(6)经过巴氏消毒后的栽培料放置在食用菌栽培棚内冷却至25℃以下,植入食用菌菌种,植入食用菌菌种15天后需在栽培料上表面盖4-5cm的湿润泥土;湿润泥土是利用塘泥、黄泥土和草碳土打碎混合后,加入清水至充分湿润即得,塘泥、黄泥土和草碳土的重量比为:3:2:(0.1-0.5),进行食用菌栽培;

(7)在栽培完食用菌后,将栽培料进行翻堆后,即可作为叶菜类秧苗的培养基。

本申请使用凉粉草渣时需将其脱水至含水量为50-70%才能使用。

食用菌指的是双孢菇、平菇、鸡腿菇、金针菇和香菇等常见的食用菌。

木薯渣,是木薯淀粉加工厂的废料,几乎没有什么用处,工厂一般将其堆放在水池中,农民们将其运回去作为发酵肥料的部分原料,很多用不上只能任其发臭污染环境,但其还含有部分糖分、淀粉和维生素以及丰富的有机质,其中的维生素、淀粉以及丰富的有机质作为食用菌的栽培料,是一种很好的综合利用。本发明采用的木薯渣需经过烘干,含水量低于20%。

稻草碎粒是利用稻草粉碎成长度小于1里面的碎粒;稻草水稻的茎,别名:稻穰、稻藁、稻杆、禾秆,拉丁文名:caulisetfoliumoryzae,指脱粒后的稻杆,可以用来当柴烧,编成绳状可以绑东西,或者用机器一根根像织布一样织成“草包”,用来给植物保暖用。稻草一般被用于喂牛、铺床、盖草房、保温催芽、烧灰后可以吊碱性的灰汁以浆洗衣物或制灰汁团等。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水稻的种植基本都是全程机械化,我国南北水稻的栽培区,在水稻收割后,稻草基本都是丢弃才田里,等晒干后焚烧还田。燃烧稻草不仅是浪费物质,最重要的是造成环境的污染:黑色、白色、灰色的烟雾到处飘散、弥漫,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和景色的清晰。构成巨大反差的是:这边稻谷植区在燃烧稻草搞的昏天地暗,远方的畜牧业地区稻草却是牲畜的美味佳肴,非常稀缺,甚至高价也难以买到。

桑枝碎粒是利用桑枝粉碎成直径大小小于0.5厘米的碎末;桑枝,拉丁学名:morusalbal,为桑树的枝叶、桑枝、桑条、嫩桑枝、的总称。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单叶互生;叶柄长l-2.5cm;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20cm,宽4-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

玉米棒渣碎粒是利用玉米棒渣粉碎成颗粒大小小于1里面的碎粒;玉米棒渣指的是玉米棒经脱粒后剩下的渣。

甘蔗渣碎粒是利用甘蔗渣粉碎成长度小于1里面的碎粒;甘蔗渣是甘蔗糖厂的副产物,一直以来都是作为燃料或造纸原料,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本发明采用甘蔗渣碎粒为原料先制备食用菌栽培料,属于下脚料再利用的变废为宝项目,不对外排放废渣,绿色环保;甘蔗渣碎粒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经过发酵后的甘蔗渣碎粒,粗纤维可以降解,粗蛋白可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得到了提高,形成食用菌发菌和成长所需的蛋白和养分;再利用种植食用菌的栽培料作为叶菜类秧苗的培养基,蔬菜生长快,比较鲜嫩可口。

所述的隧道发酵窑地面上设置有多排通气口,通气口能通入压缩空气,定时对预混料进行通氧。隧道发酵窑的地面是水泥硬化地面,地面硬化前铺设好通气管,硬化时留有通气口,通气管能将压缩气体从通气口排出。隧道发酵窑的左面、右面和里面为隔墙,顶面设置有挡雨遮阳棚。本发明将预混料和混合菌混合均匀后,将其从隧道发酵窑里面向外堆放在地面上,盖在通气口上面,通气管内的压缩气体从通气口排出,为预混料提供氧气和保持预混料发酵的温度。

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拉丁学名:bacillussubtilis,是芽孢杆菌属的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单个细胞0.7~0.8×2~3微米,着色均匀。无荚膜,周生鞭毛,能运动。革兰氏阳性菌,芽孢0.6~0.9×1.0~1.5微米,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污白色或微黄色,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常形成皱醭。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可将体内酶原激活为有活性的酶,还可分泌-系列其他酶,如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等,可帮助分解植物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等物质,本发明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分解凉粉草渣、木薯渣、桑枝碎粒、稻草碎粒、玉米棒渣碎粒和甘蔗渣碎粒的粗纤维,形成食用菌发菌和成长所需的蛋白和养分。

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是木霉菌的一种,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腐生于木材、种子及植物残体上。绿色木霉能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酶系,所产纤维素酶活性最高的菌株之一,所产生的纤维素酶对作物有降解作用,效果非常好,绿色木霉又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拮抗微生物,在植物病理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发明利用绿色木霉配合枯草芽孢杆菌分解凉粉草渣、木薯渣、稻草碎粒、桑枝碎粒、玉米棒渣碎粒和甘蔗渣碎粒中的粗纤维,提高原料利用率。

em菌(effectivemicroorganisms)是由大约80种微生物组成,em菌由日本琉球大学的比嘉照夫教授1982年研究成功,于80年代投入市场。em菌是以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为主的10个属80余个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活菌制剂。作用机理是形成em菌和病原微生物争夺营养的竞争,由于em菌在土壤中极易生存繁殖,所以能较快而稳定地占据土壤中的生态地位,形成有益的微生物菌的优势群落,从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对作物的侵袭。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更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em菌已被日本、泰国、巴西、美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广泛应用于农业、养殖、种植、环保等领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发明利用em菌解决发酵过程中栽培料易被有害菌污染的问题,保证叶菜健康成长。

上述的菌种从菌种市场上购买或通过广西科学院培育得到。

本发明叶菜秧苗培养基的制备方法的优点为:

本申请采用凉粉加工厂和木薯淀粉加工厂的下脚料为主要原料先制备得到食用菌栽培料,属于工厂废料再利用的变废为宝项目,绿色环保;食用菌栽培料种植食用菌出菇早,可采菇时间长,且可以降低食用菌栽培成本,提高食用菌栽培经济效益,同时解决凉粉加工厂和木薯淀粉加工厂废弃物的问题,使工厂保持好的生产环境,达到工厂和种植户双赢的目的。又能充分利用凉粉草渣和木薯渣中所含的大量粗纤维,通过加入混合菌发酵栽培料,分解粗纤维形成粗蛋白一类的营养成分,促进有机物降解,提高原料利用率。凉粉草全草含多糖,有消暑、清热、凉血、解毒功能,利用凉粉草渣为栽培料能够缩短食用菌发菌和出菇的时间;能防止食用菌发生病害,使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无需再喷淋防虫防病药剂;本发明采用一次发酵的方法,目的是尽可能保留栽培料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因为适当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具有促进食用菌发菌和成长的作用,本食用菌栽培料含氮量高达2.0%,非常利于食用菌的生长,使食用菌从接种到采收只需要35天左右,栽培成本较低,明显增加经济效益。本食用菌栽培料能平衡种菇环境的酸碱度,促进周围微生物的生长,从而促进食用菌的生长。再利用栽培过食用菌的栽培料栽培叶菜,拓宽叶菜类蔬菜秧苗培养基的原料来源,降低叶菜类蔬菜生产成本,实现废弃资源的多级利用。利用栽培过食用菌的栽培料栽培叶菜,叶菜生长快,比较鲜嫩可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采用的隧道发酵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采用以下工艺步骤可以制备得叶菜秧苗培养基:

(1)按重量份取凉粉草渣60-80份、木薯渣20-30份、稻草碎粒15-25份、桑枝碎粒10-15份、玉米棒渣碎粒8-10份和甘蔗渣碎粒5-10份;

(2)将凉粉草渣脱水至含水量为50-70%后,再与木薯渣、稻草碎粒、桑枝碎粒、玉米棒渣碎粒和甘蔗渣碎粒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

(3)向预混料中加入混合菌,预混料和混合菌的重量比为100:(2-3);混合菌由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和em菌液组成,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和em菌液的重量比为1:1:1;

(4)将预混料和混合菌混合均匀后放入隧道发酵窑中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25℃-28℃,有氧发酵25-35天;

(5)将发酵后的预混料经过巴氏消毒8-12小时后,得到栽培料;消毒温度为58℃-62℃;

(6)经过巴氏消毒后的栽培料放置在食用菌栽培棚内冷却至25℃以下,植入食用菌菌种,植入食用菌菌种15天后需在栽培料上表面盖4-5cm的湿润泥土;湿润泥土是利用塘泥、黄泥土和草碳土打碎混合后,加入清水至充分湿润即得,塘泥、黄泥土和草碳土的重量比为:3:2:(0.1-0.5),进行食用菌栽培;

(7)在栽培完食用菌后,将栽培料进行翻堆后,即可作为叶菜类秧苗的培养基。

所述的隧道发酵窑地面上设置有多排通气口,通气口能通入压缩空气,定时对预混料进行通氧。隧道发酵窑的地面是水泥硬化地面,地面硬化前铺设好通气管,硬化时留有通气口,通气管能将压缩气体从通气口排出。隧道发酵窑的左面、右面和里面为隔墙,顶面设置有挡雨遮阳棚。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实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