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培养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22336阅读:来源:国知局
1)取保存好的杏鲍菇斜面菌种0. 2cm2的菌种块2块接种于平板培养基进行活化, 25°C恒温培养10天,如此活化2次,得平板种子;
[0022] 2)将平板种子用直径为0. 5cm的打孔器截取0. 2cm2的菌种块3块接入250mL三角 瓶中,液体种子培养基装液量为lOOmL,于25°C恒温培养2天,然后放入恒温摇床中,25°C、 100r/min振荡培养3天得液体种子;
[0023] 3)将液体种子以10%的接种量接种于50〇1^摇瓶中,摇瓶培养基装液量25〇11^,于 25°C、150r/min振荡恒温培养4天得摇瓶种子;
[0024] 4)将摇瓶种子以10 %的接种量接种于5L种子罐中,种子罐培养基装液量3L,于 25°C、通气量4L/min条件下恒温培养4天得种子罐种子;
[0025] 5)首先将种子罐种子以8%接种量接种于30L发酵罐,发酵罐培养基装液量15L, 于30-32°C、通气量3-5L/min恒温发酵12-24h,然后以0. 3-0. 5°C /min的速率降温至 18-22°C,向发酵罐中加入10_12g包被壳聚糖和900mL种子罐种子,在通气量6-8L/min条 件下恒温发酵l〇_16h,最后以0. 2-0. 4°C /min的速率升温至24-26°C,在通气量5-7L/min 条件下恒温发酵45-52h即得高密度杏鲍菇液体菌种;
[0026] 所述杏鲍菇斜面菌种为市购杏鲍菇纯化菌株;
[0027] 所述平板培养基组成为:马铃薯200g/L,葡萄糖20g/L,蛋白胨5g/L,磷酸二氢钾 3g/L,硫酸镁 1. 5g/L,琼脂 20g/L,VBA 02g/L,余量为水,pH 值 6. 0 ;
[0028] 优选地,所述包被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壳聚糖加入其质量 30-50%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12%的a -环状糊精水溶液中,制成软材,用10-20目筛制 粒,得湿颗粒,置微波干燥机中于功率2000W、60-80°C干燥4-6min,用10-20目筛快速整粒 即得包被壳聚糖。
[0029] 本发明液体菌种主要质量指标的检测方法:
[0030] 菌丝球干重的测定
[0031] 取50ml发酵液用80目的筛网进行过滤,收集菌球,用清水进行反复冲洗,而后置 于恒温烘干箱中80°C烘干4小时后称重,并每隔半小时称量一次,直至两次称量差不超过 2mg,即为恒重。最后计算菌丝干重的平均值。
[0032] 菌丝球密度的测定
[0033] 用移液管取发酵液1ml于培养皿中,对菌球数量进行计数,重复记数三次,最后计 算菌球密度的平均值。
[0034] 菌丝球直径的测定
[0035] 用移液管取发酵液1ml,用镊子取10个菌球排成一长列,测量总长度,然后求平均 值,重复测量三次,计算菌球直径的平均值。
[0036] 菌丝球回接平板萌发时间的测定
[0037] 从发酵罐培养基的培养液中取一个菌球置于PDA培养基平板中央,每一种发酵罐 培养基做三个重复,将放有菌球的PDA平板置于培养箱中25°C进行培养,每隔1小时观察 一次,等到观察到有一组菌球萌发后,改为每0. 5小时观测一次,并记录各实验组的萌发时 间,最后计算每一种发酵罐培养基中菌球回接平板后萌发时间的平均值。
[0038] 胞外多糖含量的测定
[0039] 取发酵液50ml,抽滤,取上清液,加入两倍体积的工业酒精,沉淀多糖过夜,然后 3600r/min离心10分钟,收集多糖,置于40°C下烘干,2小时后称重之后每隔半小时称量一 次,直至两次称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重。
[0040] 有益效果:
[0041] 本发明根据杏鲍菇原菌株的特性,在液体种子、摇瓶种子、种子罐种子及发酵罐液 体菌种各阶段培养基中自少至多科学复配可提高菌种抗冷、热应激性、免疫性和抗菌性的 中草药提取物,同时科学复配了既具有原料适应性,又具有消泡剂功能的木肩粉,通过逐级 驯化、复壮扩大培养,增强了杏鲍菇菌种抗高温及低温应激能力,提高了产多种降解酶的能 力,激发了其增殖能力和增殖密度,缩短了萌发时间,提高了菌丝及胞外多糖的产量,提高 了菌株对发酵环境及后续栽培环境的适应性,同时采用追加接种和分段变温发酵的方式, 缩短了菌种菌龄及增殖代数差距,适时流加包被后的具有增稠性、相溶性、稳定性、吸附性 和抑菌性等特殊功能的壳聚糖调整发酵罐培养基的粘度及稳定性,提高了菌丝球在发酵液 中分布的均一性和溶氧程度,并且打破了传统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对其中的黄豆饼粉 进一步生物酶解,缩短了发酵周期,培养出一种发酵菌丝粗壮、活性高、菌丝球直径小、密 度大、分布均匀的杏鲍菇液体菌种,其菌丝球密度为4. 5-5. 5 x 105个/L,菌丝球直径为 0. 5-0. 7mm,菌丝球干重为90-100g/L,萌发时间为4-5h,胞外多糖为3. 0-3. 5g/L。全面提 高了杏鲍菇液体菌种的质量和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杏鲍菇的高质量、高产量和规模化 栽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栽培试验表明:本发明制备的杏鲍菇液体菌种健壮、活力高,生 长速度快,菌丝产量和质量高,抗杂菌能力强,保质期长,与市售液体菌种相比发菌时间缩 短22. 22%,杂菌感染率降低96. 67%,一级菇率提高5%,生产能力为市售杏鲍菇液体菌种 2倍以上,体现了较高的经济价值,更加适合工厂化、规模化栽培。
[0042] 具体技术原理为:
[0043] 1.本发明的中草药提取物科学复配显著提高菌种抗冷、热应激性、免疫性和抗病 性的中草药为原料,经超声清洗、低温酶解、水提醇提和超声波辅助微波提取而制备的,提 取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成本低,可有效通过逐级驯化、复壮扩大培养,增强了杏鲍菇菌种抗 高温及低温应激能力,提高了产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等降解酶的能力,激发了其增殖 能力和增殖密度,缩短了萌发时间,有效提高了杏鲍菇液体菌种的密度、菌丝干重和胞外多 糖的产量,缩小了菌丝球直径,增强了菌株对发酵环境及后续栽培环境的适应性,全面增强 了高密度杏鲍菇液体菌种的抗应激性、抗病性和免疫能力,同时采用超声清洗可有效杀灭 原料中的虫卵及杂菌,降低重金属离子含量和农药残留量,降低了杏鲍菇富集重金属离子 的原料可能,提高了食用菌的食品安全性和液体菌种的保质期。
[0044] 2.本发明木肩粉以高纤维素含量和高木质素含量的木肩与植物油为原料,采用超 声清洗、高压蒸煮和微波干燥工艺制备,其质地细柔软,营养纤维素含量高,非常有利于杏 鲍菇菌种发酵,同时网格结构丰富、均匀,吸附力强,植物油附着量大,既可为杏鲍菇提供丰 富的营养,还可解决高通风量下鼓气发酵易起泡沫的问题,也为后期的栽培过程提供了环 境适应性能力,并且采用超声清洗可有效杀灭原料中的虫卵及杂菌,降低重金属离子含量 和农药残留量,降低了杏鲍菇富集重金属离子的原料可能,提高了食用菌的食品安全性。
[0045] 3.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制备发酵培养基的方法,对其中的黄豆饼粉进一步液化和酶 解,将其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大分子营养物质降解为小分子,便于杏鲍菇起酵和发酵,缩短了 杏鲍菇发酵周期。
[0046] 4.本发明的包被壳聚糖,同时具有壳聚糖和a-环状糊精的多重功能,适度调整 了杏鲍菇发酵液的粘度、相溶性、稳定性、吸附性和抑菌性,提高了菌丝球在发酵液中分布 的均一 ,性和溶氧程度。
[0047] 5.本发明高密度杏鲍菇液体菌种的发酵方法采用鼓气发酵工艺,工艺简单、操作 方便、发酵周期短(发酵罐67_92h),可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通过优化菌种扩培和发酵过 程培养基及发酵工艺,采用分段追加接种和变温发酵的方式,缩短了菌龄及增殖代数差距, 有效提高了杏鲍菇液体菌种的生物活性和发酵力,显著提高了菌丝球的密度、菌丝干重和 胞外多糖的产量,缩小了菌丝球直径,全面提高了杏鲍菇液体菌种的质量和产量,降低了生 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叙述本发明。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中所用的技术手段 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另外,实施方案应理解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本发明的 范围,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 发明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对这些实施方案中的物料成分和用量进行的各种改变或改动也 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49] 实施例1原料制备
[0050] 1.中草药提取物的制备:
[0051] 所述中草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重量份数计,称取黄芪30份,干 姜30份,陈皮30份,牛黄25份,丹皮25份,甘草20份,知母18份,金银花18份,鱼腥草17 份,赤芍15份,黄芩15份,川芎10份,当归8份;置盛有0. 2%碳酸氢钠溶液的超声波清洗 机中于200W、30KHz清洗12min,沥干,将上述中草药粉碎至粒径为2毫米以下,置容器中均 匀混合并添加5倍重量的水,得混合物料,控制温度80°C保持3h,接着降温至45°C,用乳酸 调节pH值为4,在功率200W条件下进行微波提取12min,同时在功率250W,频率35KHz条 件下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然后加入混合物料总重量1. 〇 %的混合酶进行酶解,用乳酸调 节pH值为6. 2,酶解3h,最后添加混合物料2倍重量乙醇和丙醇的混合物,乙醇和丙醇混合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