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甲基环十五酮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541744阅读:8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3-甲基环十五酮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3-甲基环十五酮(麝香酮)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以1,10-二溴癸烷、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过相转移催化缩合水解、环化、加氢制备麝香酮的方法。

背景技术
麝香酮(3-甲基环十五酮)不仅是一种名贵香料,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药材。由于天然麝香酮的稀缺性,故麝香酮的合成倍受化学家们的关注。
迄今,制备麝香酮的方法主要可分为三种即甲基化法、环酮扩环法和闭环法。
(1)甲基化法,即在环十五烷酮β位插入甲基得3-甲基环十五酮的方法,如科技文献J.Org.Chem.,1971,36(26)4124-4125.;Chem.Soc.Jpn,1990,11795-796和J.Org.Chem.,1991,56(25)6974-6981等所报道的方法。
(2)环酮扩环法,以环十二酮为原料的三碳扩环法是由Firmenich实验室发展起来的方法。它包括由环十二酮形成的二环[10.3.0]十五烷(或十五烯)化合物的桥键断裂。环十二酮是石油工业副产品并且价廉易得,所以成为扩环法合成麝香酮的首选原料。以环十二酮为原料在其α位引入一个取代的异丁基(或甲基丙稀)结构侧链,再进行扩环研究的报道很多,尤其是选择手性的异丁基侧链进行麝香酮的不对称合成。近十年来,由环十二酮扩环合成麝香酮的方法得以简化,从而缩短了合成路线。Dowd等(Homologation of large rings.Tetrahedron.,1992,48(23)4773-4792)用碘化亚钐处理引入异丁基的环十二酮获得双环化合物,其双键经自由基反应断裂后形成十五员环,还原得到麝香酮。此法为扩环法合成麝香酮提高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但是其合成步骤较长,最后产品中麝香酮的含量较低。因而其理论意义大于实际应用价值。
(3)闭环法,闭环法主要由链状化合物经闭环反应获得目标物,主要包括羟醛缩合闭环法、醇酮缩合闭环法、Dieckman缩合闭环法、分子内酰化闭环法、自由基加成闭环法、prins反应闭环法、Emmons-Homer反应闭环法、分子内1.3偶极加成闭环法、分子内亲和取代闭环法、端炔氧化偶联闭环法等。虽然闭环法的种类很多,但其基本途径都是合成α,ω-双官能团化合物,然后再合环。这是合成麝香酮较早采用的方法,但由于早期的一些方法产率太低而不被重视。
早在1951年,Stoll等[Synthesis de produces macrocycliques a odeur musquee nouvellesynthese de la muscone.Helv.Chim.Acta.,1951,(215)1817-1820.]就最早采用乙酰乙酸乙酯与1,10-二溴癸烷反应制得十六二酮-(2,15),再经羟醛缩合、氢化通过控制单取代反应,经选择性水解、纯化等一系列复杂操作,最终得到了麝香酮。但是该方法反应周期长,操作复杂,产率极低,总产率只有5%。尽管如此,这个古老的方法为人们开阔了思路。半个多世纪来,化学家们一直为改进Stoll法而努力工作着。近十几年内,化学家们的工作重点在于,提高十六二酮-(2,15)的产率。在《精细化工》2006,23(5)463-465.所揭示的制备麝香酮的方法中,十六二酮-2,15的产率虽已提高至78.6%,但本发明的发明人认为其还有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具商业应用价值(3-甲基环十五酮的收率更高)的3-甲基环十五酮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说的制备3-甲基环十五酮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在无机碱和相转移催化剂存在条件下,由1,10-二溴癸烷与乙酰乙酸乙酯反应得十六二酮-(2,15); (2)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由十六二酮-(2,15)依次经“环化”和“加氢”后得目标物(3-甲基环十五酮)。
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本发明人发现以1,10-二溴癸烷、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以醇钠为催化剂来合成十六二酮-(2,15)的Stoll经典方法,十六二酮-(2,15)的产率不高,最高只有53%。经理论推测和实验分析,Stoll法合成十六二酮-(2,15)的反应中副产物有很多种,不仅有C烷基化和O烷基化反应产物,还有二溴癸烷的多取代反应及其各种水解产物,同时还存在着乙酰乙酸乙酯的自身缩合产物。实验结果表明,Stoll法中十六二酮-(2,15)的产率与醇钠的用量大致成反比关系,可见该反应属于分子轨道历程。因而,降低碱的强度有可能得到选择性好的轨道控制目标产物。因此,选择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碳酸盐,或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中一种、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混合物作为催化剂(替代醇钠),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由于这些无机碱性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大,为了加快反应进程,需要采用相转移催化剂。姚书扬等人采用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十六二酮-(2,15)的收率为78.6%(精细化工,2006,23(5)463-465.)。
发明人发现乙酰乙酸乙酯和1,10-二溴癸烷的反应速度,及十六二酮-(2,15)的收率与有机相中CO32-或OH-浓度有关,有机相中CO32-或OH-浓度越高,则反应速度越快,同时十六二酮-(2,15)的收率也越高。而CO32-或OH-进入有机相的能力与所用相转移催化剂和反应溶剂密切相关。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当采用碳原子总数为C12~C25烷基季铵盐为催化剂,且以非质子极性溶剂为反应溶剂时,十六二酮-(2,15)的收率明显高于现有技术(即在本发明中,十六二酮-(2,15)的收率至少为85%)。
本发明在制备十六二酮-(2,15)时,所采用的催化剂为式I所示化合物
式I中,R1,R2,R3和R4分别独立选自C1~C25烷基或H中一种,且R1,R2,R3和R4中的碳原子之和为12~25;X为F、Cl、Br或I。
同时,在制备十六二酮-(2,15)时,所用的反应溶剂为非质子极性,所说非质子极性溶剂选自C1~C6的卤(F、Cl、Br或I)代烷,取代苯,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或N-甲基-2-吡咯烷酮中一种、二种或二种以上混合物; 其中所说的取代苯的取代剂选自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卤素(F、Cl、Br或I)中一种、二种或二种以上。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R1,R2,R3和R4分别独立选自C1~C25烷基中一种,且R1,R2,R3和R4中的碳原子之和为12~25。
在本发明另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在制备十六二酮-(2,15)时,所用的反应溶剂为C1~C3的氯代烷、四氢呋喃或/和有C1~C3烷基取代苯;更优选的反应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甲苯、二甲苯或四氢呋喃。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麝香酮(3-甲基环十五酮)的改进方法中,十六二酮-(2,15)的收率为85%以上、十六二酮-(2,15)的纯度大于99.0%;十六二酮-(2,15)在Ti-媒介TiCl4-有机胺体系下进行环合反应,得到脱氢麝香酮,环合收率高达90%以上;脱氢麝香酮经加氢得到麝香酮产品,加氢收率95%以上。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所说的制备3-甲基环十五酮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在无机碱和式I所示化合物存在条件下,将1,10-二溴癸烷、乙酰乙酸乙酯和非质子极性溶剂置于反应器中,于温度为30℃~150℃、压力为50kPa~1000kPa条件下,反应0.5-30小时后,分离(包括分除式I所示化合物和蒸除所用非质子极性溶剂)后固体物,该固体物用碱金属氢氧化物的稀醇溶液水解,经过滤、重结晶得十六烷二酮-(2,15)。
其中1,10-二溴癸烷与乙酰乙酸乙酯的摩尔配比为(1~20)∶1,优选(5~15)∶1;式I所示化合物的用量为所用1,10-二溴癸烷重量的2wt%~80wt%(优选5wt%~60wt%);所说的无机碱选自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碳酸盐,或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一种、二种或二种以上混合物;所说的非质子极性溶剂的含义如前文所述。
(2)在Ti-媒介-有机胺体系存在条件下,将十六二酮-(2,15)置于卤代烃溶剂中进行环合反应。停止反应后,蒸除卤代烃溶剂得浅黄色固体,经柱层析分离得到脱氢麝香酮; 其中所说的卤代烃选自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烷、氯丙烷、二氯丙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或氯丁烷中的一种、二种或者二种以上混合物;所说的卤代烃的用量为每摩尔十六烷二酮-(2,15)需40升~300升卤代烃;所说的Ti-媒介-有机胺体系,以TiCl4作为所需的Ti-媒介,有机胺由二乙胺,三乙胺,异丙胺,二异丙胺,一正丁胺,二正丁胺,三正丁胺,二异丁胺,一正丙胺,二正丙胺,三正丙胺,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一种、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组成。
将所制得的脱氢麝香酮置于低级脂肪醇溶剂中、在加氢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加氢反应;反应结束后,通过过滤回收催化剂,回收得的催化剂可重复使用(一般可重复使用50次以上而不失活)。滤液经蒸除溶剂及柱层析得到麝香酮,含量99%以上。
其中所说的加氢催化剂为镍、铂、钯金属粉、骨架镍、Pt/C或Pd/C负载型催化剂。
由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的麝香酮合成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麝香酮制备方法具有过程简单和收率高等优点,是一种更具商用价值的麝香酮制备方法。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作进一步阐述,其目的仅在于更好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1)在250ml烧瓶中加入100ml甲苯、12g(0.04mol)1,10-二溴癸烷,无水碳酸钾4g、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g、乙酰乙酸乙酯50g,用调节变压器加热使其回流(82℃),反应15h。反应完毕后,过滤,得到浅黄色液体。常压除去溶剂苯,减压回收乙酰乙酸乙酯,得到黄色固体残留物。
将黄色固体残留物置于烧瓶中不用取出,直接用于水解反应。待烧瓶冷却至室温后,向其中加入配制好的NaOH稀醇水溶液(10g NaOH、60mlH2O、25ml无水乙醇),加热回流(80℃),水解2小时,得到深棕色透明液体。将烧瓶中液体冷却至50℃,趁热倒出,冷却得固体。过滤,然后用约300ml乙酸乙酯溶解固体,过滤除去不溶物,得到浅黄色液体。将液体用饱和食盐水洗涤,直至水相澄清。将有机相用4A分子筛干燥24小时,之后蒸馏除去溶剂乙酸乙酯,在烧瓶内得到灰色固体。
将固体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将灰色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无水乙醇30ml,振荡,固体颜色变浅。无水乙醇颜色加深,为黄灰色。将烧杯在-5℃的恒温槽中静置10分钟,取出,过滤。按照前面步骤重结晶三次,真空干燥后就得到白色片状2,15-十六烷二酮晶体8.74g,收率86%。
对产品进行GC-MS分析,测得2,15-十六烷二酮产品纯度为99.2%,与谱库中的2,15-十六烷二酮MS谱图进行比对,完全吻合,由此证明所得白色固体即为目标产物2,15-十六烷二酮。
(2)将2,15-十六烷二酮1.27g(5mmol)、0.02mol二异丁胺溶解在400ml二氯甲烷的烧瓶中,将2mlTiCl4控制滴加速度慢慢加入烧瓶中进行反应,20℃反应5h。
反应完毕后,加入占溶剂量10%的水。用溶剂萃取水层,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加入4A分子筛干燥24小时。浓缩蒸干溶剂得到浅黄色固体,柱层析分离得到脱氢麝香酮1.0g,收率85%。
(3)取脱氢麝香酮1g,用100ml无水乙醇溶解,加入到反应釜中,再加入5%Pd/C催化剂0.1g,氢气压力0.1MPa,30℃反应5h。过滤所得液体,回收Pd/C催化剂。将液体蒸馏,除去溶剂,得到黄色油状液体。柱层析分离得到无色油状液体麝香酮0.96g,收率95%。所制备得到的麝香酮采用涂层法测定其红外光谱,其红外谱图中的特征峰与麝香酮的标准红外谱图的特征峰相吻合,主要的特征峰归属如下v-CH3吸收峰(2927.9cm-1),v-CH2吸收峰(2856.3cm-1),v C=O吸收峰(1711.5cm-1)。经GC-MS检测,所得质谱图与数据库中麝香酮的质谱图一致,麝香酮含量99%以上。
实施例2~10 同实施例1,在不同催化剂、不同反应条件下反应,结果见表1~表3。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备3-甲基环十五酮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在无机碱和相转移催化剂存在条件下,由1,10-二溴癸烷与乙酰乙酸乙酯反应得十六二酮-(2,15);
(2)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由十六二酮-(2,15)依次经“环化”和“加氢”后得目标物;
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说的相转移催化剂为式I所示化合物
式I中,R1,R2,R3和R4分别独立选自C1~C25烷基或H中一种,且R1,R2,R3和R4中的碳原子之和为12~25;X为F、Cl、Br或I;
同时,1,10-二溴癸烷与乙酰乙酸乙酯的反应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中进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R1,R2,R3和R4分别独立选自C1~C25烷基中一种,且R1,R2,R3和R4中的碳原子之和为12~2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说非质子极性溶剂选自C1~C6的卤代烷,取代苯,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N-甲基-2-吡咯烷酮中一种、二种或二种以上混合物;
其中所说的取代苯的取代剂选自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卤素中一种、二种或二种以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说非质子极性溶剂为C1~C3的氯代烷、四氢呋喃或/和有C1~C3烷基取代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说非质子极性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苯、二甲苯或四氢呋喃。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式I所示化合物的用量为所用1,10-二溴癸烷重量的2wt%~80wt%。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3-甲基环十五酮(麝香酮)的制备方法。其主要步骤是(1)在无机碱和相转移催化剂存在条件下,由1,10-二溴癸烷与乙酰乙酸乙酯反应得十六二酮-(2,15);(2)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由十六二酮-(2,15)依次经“环化”和“加氢”后得目标物;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说的相转移催化剂为含C12~C25烷基季铵盐,同时,1,10-二溴癸烷与乙酰乙酸乙酯的反应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中进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麝香酮制备方法具有过程简单和收率高等优点,是一种更具商用价值的麝香酮制备方法。
文档编号C07C45/00GK101298413SQ20081003955
公开日2008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6日
发明者方云进, 霞 董, 宁 王 申请人:华东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