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胺类具有两性活性的沥青抗剥落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211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非胺类具有两性活性的沥青抗剥落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浙青添加剂的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种非胺类具有两性活性的浙青抗剥 落剂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速公路常因为浙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不够好而造成早期水损害,路面在 使用2-3年后便出现坑槽、松散等现象。水损害与车辙、裂缝一样,已成为浙青路面的主要 破坏因素。浙青路面水损害机理是浙青膜从集料(石料)的表面剥落,其发展过程是①水 份进入到集料界面,并以水膜或水汽的形式存在,影响浙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性;②在反复 荷载下,浙青膜逐渐从集料表面开始剥落;③随着水的进一步侵入,集料开始松散掉粒;④ 最终,浙青路面的水损害处发展成凹槽。预防水损害的两个途径一是缩小浙青混合料的 空隙率,防止水进入浙青混合料的内部。但当空隙率小于极限空隙率时,浙青在夏季受热膨 胀,很容易使浙青上浮,路面会产生拥包、车辙等变形,路面摩擦系数低,行车不安全。二是 提高浙青与集料的粘附性。目前采用的措施和办法是①用一部分石灰或水泥代替矿粉,对 集料采用超声波进行活化,但操作难度大,成本高。②应用阳离子型的胺类或金属皂类浙青 抗剥落剂,这样,虽然解决了浙青与酸性石料的粘附问题,但阳离子型浙青抗剥落剂与碱性 石料又产生相斥的问题,使浙青混合料性能难以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制作方法简单,被制作的化合物具有较好 的抗剥落效果,安全环保,且适用于酸、碱两种石料,可应用于普通浙青、改性浙青及道路排 水部份的一种非胺类具有两性活性的浙青抗剥落剂的制作方法。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a.配方以下为重量比油酸 20 80份胺 5 40份上述利用的油酸是指植物油酸和动物油酸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上述利用的胺是指甲胺、苯胺、丙胺、丁胺、己胺、乙二胺、醇胺、丁基胺、多乙烯多 胺、辛胺、油胺、十二胺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的混合物。b.制作工艺流程按重量比将油酸和胺投入反应容器中在进行搅拌并输入氮气的同时,升温至 100 120°C -—从开始至此反应2 4小时-—继续搅拌并升温至160 180°C -—反应 2 4小时-—冷却-—得到非胺类具有两性活性的浙青抗剥落剂的半成品,再加入一氯 乙酸和氢氧化钠(半成品一氯乙酸氢氧化钠摩尔比为1 1 1),在60 120°C下, 反应2 4小时即得浙青抗剥落剂。所得到非胺类具有两性活性的浙青抗剥落剂的通式如 下
权利要求
一种非胺类具有两性活性的沥青抗剥落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了以下配方和制作流程a.配方以下为重量比油酸20~80份胺 5~40份b.制作工艺流程按重量比将油酸和胺投入反应容器中 →在进行搅拌并输入氮气的同时,升温至100~120℃ →从开始至此反应2~4小时 →继续搅拌并升温至160~180℃ →反应2~4小时 →冷却 →得到非胺类具有两性活性的沥青抗剥落剂的半成品,再加入一氯乙酸和氢氧化钠,在60~120℃下反应2~4小时即得沥青抗剥落剂的半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胺类具有两性活性的浙青抗剥落剂的制作方法,其 特征是所述的油酸是指植物油酸和动物油酸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所述的胺是指甲 胺、苯胺、丙胺、丁胺、己胺、乙二胺、醇胺、丁基胺、多乙烯多胺、辛胺、油胺、十二胺中的任意 一种或任意两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胺类具有两性活性的浙青抗剥落剂的通式如下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非胺类具有两性活性的沥青抗剥落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了以下配方和制作工艺流程a.配方以下为重量比,油酸20-80份;胺5-40份;b.制作工艺流程按重量比将油酸和胺投入反应容器中→在进行搅拌并输入氮气的同时,升温至100~120℃→从开始至此反应2~4小时→继续搅拌并升温至160~180℃→反应2~4小时→冷却→得到非胺类具有两性活性的沥青抗剥落剂的半成品,再加入一氯乙酸和氢氧化钠(半成品∶一氯乙酸∶氢氧化钠摩尔比为1∶1∶1),在60~120℃下,反应2~4小时即得沥青抗剥落剂。本发明制作方法简单,用本方法制作的沥青抗剥落剂可大幅度提高沥青路面抗水损害的性能,延长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和减少了维护成本。
文档编号C08L95/00GK101985436SQ20101027383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7日
发明者周晓龙, 苏文国 申请人:江苏文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