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三氮唑杂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3083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含三氮唑杂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含三氮唑杂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白血病,亦称作血癌,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同时使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各器官浸润症状。

白血病通常分为:1)急性白血病;2)慢性白血病;3)特殊类型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各器官浸润症状。已通过引入新治疗方案完成最新的改进,如针对Ph-阳性(Ph+)ALL而在早期加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或针对B-系ALL的CD20+病例使用抗-CD20抗体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但是这些药对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疗效极差,约30%的患者将最终复发。

特征类型白血病又可包括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浆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白血病以及中枢性白血病。这种特殊类型白血病,除了具有一般白血病临床表现(发热、出血、贫血、浸润症状、肝脾淋巴结肿大)外,主要有如下特点:发病急,进展快,出血明显,可发生致命性脑出血或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如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在短时间内可因出血导致死亡。因此,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又叫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它是血液系统的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导致病人出现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根据CML患者的疾病进展状况和严重程度分为慢性期(CP)、加速期(AP)和急变期(BP)。CML形成的主要原因是9号和22号染色体发生异位t(9:22)(q34:q11)(费城染色体Ph)形成一种融合基因即BCR-ABL融合基因,该基因能够编码BCR-ABL蛋白,是一种活性酪氨酸激酶。这种BCR-ABL激酶能使下游的一些底物磷酸化,进而激活与细胞增殖有关的信号转导通路,造成成熟粒细胞无限增殖而导致CML的发生。

目前,临床上对CML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传统的药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新兴的分子靶向治疗。普通的药物治疗包括烷化剂白消安、羟基脲、干扰素(IFN-α)、阿糖胞苷及高三尖杉酯碱、阿霉素等。其中,由于白消安副反应比较大,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停止使用;羟基脲、阿霉素等均是通过非特异地抑制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代谢发挥抗癌作用,而对CML发病的分子机理无特异的逆转作用,故对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选择性较差,毒性较大,疗效欠佳;α-干扰素较前两者毒副作用更小,病人耐受性也好,能够产生持续的细胞遗传学缓解使CML病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但是其对加速期和急变期的CML患者效果很差。这种普通药物治疗的一个很大弊端是在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的同时也能对正常的机体细胞产生损伤。

而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实际操作起来存在很多困难,比如对患者的年龄有一定的要求,手术复杂,成功率低,耗费高,而且存在移植配型成功率过低,占病人总数30%的白血病人对化疗药物完全不敏感,治疗后难以清除病人体内残存的微小白血病病灶,导致白血病复发率高达30-40%,只有少数年轻患者能长期存活。另外,造血干细胞移植花费较高,动辄花费数十万元,一般病人家庭很难接受。

2001年全球第一个与肿瘤发生相关的信号转导抑制剂伊马替尼上市,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白血病,近年来,随着伊马替尼被大量使用,其耐药性现象也逐渐凸显,且多发生在CML加速期或急变期的患者。

所以寻找一种有效治疗白血病、复发率低并且能够克服伊马替尼耐药的化合物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疗效不佳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三氮唑杂环类化合物,所述含三氮唑杂环类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通式:

在上述含三氮唑杂环类化合物中,所述结构通式中R包括以下基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含三氮唑杂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合成路线:在氧化亚铜存在下,使4-甲基-2-[(4-吡啶-3-基-嘧啶-2-基)-胺基]苯叠氮与叠氮化合物(R-N3)反应,生成所述含三氮唑杂环类化合物;其中,所述含三氮唑杂环类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通式: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结构通式中R包括以下基团: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4-甲基-2-[(4-吡啶-3-基-嘧啶-2-基)-胺基]苯叠氮的制备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硝酸钠和盐酸存在下,使4-甲基-2-[(4-吡啶-3-基-嘧啶-2-基)-胺基]苯胺与叠氮化钠反应,生成4-甲基-2-[(4-吡啶-3-基-嘧啶-2-基)-胺基]苯叠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上述的含三氮唑杂环类化合物在用于治疗白血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在上述应用中,所述用于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包含所述含三氮唑杂环类化合物、所述含三氮唑杂环类化合物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酯、水合物或它们的组合以及辅料。

在上述应用中所述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的剂型选自片剂、胶囊剂、丸剂、 栓剂、气雾剂、口服液体制剂、颗粒剂、散剂、注射剂、糖浆剂、酒剂、酊剂、露剂、膜剂或它们的组合。

在上述应用中所述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注射、植入、外用、喷雾、吸入或它们的组合。

从而,本发明提供了一类新的含三氮唑杂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细胞水平实验发现,本发明提供的含三氮唑杂环类化合物均可以抑制K562-3d、HL60、KG1a细胞的增殖,通过测定IC50和IC90值发现,本发明提供的含三氮唑杂环类化合物对K562-3d、HL60、KG1a细胞的增殖的抑制作用均可达到90%,并且特别是本发明提供的实例3化合物(化合物15c)在药物浓度低于阳性对照药物伊马替尼的情况下,可以同样实现抑制K562-3d、HL60、KG1a细胞增殖的效果,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含三氮唑杂环类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白血病。

附图说明

图1是化合物15a的1H NMR。

图2是化合物15a的13C NMR。

图3是化合物15b的1H NMR。

图4是化合物15b的13C NMR。

图5是化合物15c的1H NMR。

图6是化合物15c的13C NMR。

图7是化合物15d的1H NMR。

图8是化合物15d的13C NMR。

图9是化合物15e的1H NMR。

图10是化合物15e的13C NMR。

图11是化合物15f的1H NMR。

图12是化合物15f的13C NMR。

图13是化合物15g的1H NMR。

图14是化合物15g的13C NMR。

图15是化合物15h的1H NMR。

图16是化合物15h的13C NMR。

图17是化合物15i的1H NMR。

图18是化合物15i的13C NMR。

图19是化合物15j的1H NMR。

图20是化合物15j的13C NMR。

图21是化合物15k的1H NMR。

图22是化合物15k的13C NMR。

图23是化合物15l的1H NMR。

图24是化合物15l的13C NMR。

图25是化合物15m的1H NMR。

图26是化合物15m的13C NMR。

图27是化合物15n的1H NMR。

图28是化合物15n的13C NMR。

图29示出了伊马替尼、实例1化合物、实例8-9化合物和实例11-14化合物对K562细胞的抑制。

图30示出了伊马替尼、实例1化合物、实例8-10化合物和实例12-13化合物对HL60的抑制。

图31示出了伊马替尼、实例1化合物、实例3化合物、实例8-10化合物和实例12-13化合物对KG1a细胞的抑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含三氮唑杂环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和结构鉴定

1.本发明提供的含三氮唑杂环类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通式:

在上述结构通式中,取代基R包括以下结构:

2.本发明提供的含三氮唑杂环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实验步骤

2.1通用合成路线为:

2.2实验部分

2.2.1化合物4-甲基-2-[(4-吡啶-3-基-嘧啶-2-基)-胺基]苯叠氮(2)的合成

取100ml三口圆底烧瓶,在0℃下,依次加入N-(5-氨基-2-甲基苯基)-4-(3-吡啶基)-2-氨基嘧啶(反应底物1,500mg),亚硝酸钠(250mg),水(15ml)(注意此时最好使用机械搅拌,因为以水作溶剂当温度过低时反应液会凝固,且机械搅拌的搅拌桨不能为金属材质,否则会与叠氮化钠剧烈反应出现危险)。当搅拌充分后,滴加HCl(192mg),速度不能过快,滴加完毕后,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在0-5℃继续反应1.5小时。反应液的颜色加深。然后再加入叠氮化钠(141mg)的水溶液,一定要滴加,且速度不能过快,滴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此时需补加反应溶剂-水。滴加完毕保持温度不变继续反应3小时。反应过程中通过TLC监测反应进程。在反应的过程中会发现反应液的颜色由深黄色又变回浅黄色且伴有黄色的泡沫[68]。反应结束,将反应液用乙酸乙酯萃取(40ml×3),有机相饱和食盐水水洗三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浓缩得到粗品,通过柱层析分得化合物2的纯品,产率为95%。该化合物的MS:[M+H]+304.12;1H NMR(400 MHz,CDCl3):δppm 9.27(s,1H),8.75(d,J=4.0Hz,1H),8.54(d,J=4.0Hz,1H),8.42(d,J=8.0Hz,1H),8.23(s,1H),7.45(m,1H),7.24(d,J=5.2Hz,1H),7.18(d,J=8.0Hz,1H),7.12(s,1H), 6.69(m,1H),2.36(s,3H)。

2.2.2化合物5a-5n的合成

2.2.2.1化合物5a的合成

路线1

取250ml三口烧瓶,放入原料胺3(1.00g,4.15mmol),加入20ml水,使反应体系的温度降至0℃,0.23g的HCl于5ml水中稀释滴加到反应体系中,随着HCl的加入,反应体系的黏度不断增加,因此我们在进行此步反应时最好使用机械搅拌,滴加完毕后继续维持0℃搅拌1小时,再向反应体系中加入0.28g亚硝酸钠的20ml水溶液,继续搅拌0.5小时。将上述的反应溶液体系在0℃下加入到KI(0.83g),CuI(0.97g)的20ml水溶液中,加毕,将整个反应体系慢慢升温至75℃,反应体系中不断有气泡产生,是生成的氮气,当气泡不再产生,向反应体系中加入50ml的乙酸乙酯将产物萃取出来,该反应过程收率不高,原因是因为化合物3生成的重氮盐不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部分重氮盐在未与碘离子完成置换前就已经分解。过硅胶柱得纯品,即得化合物14。该化合物的MS:[M+H]+353.09;1H NMR(400MHz,CDCl3):δppm 8.46 (s,2H),7.99(s,1H),7.98(s,1H),7.17(s,1H),2.35(s,3H)。

在氮气保护下,取50ml三口瓶,将该步反应含碘的底物4(280mg),三甲基硅基乙炔(156mg),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1%mmol),CuI(1%mmol),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向反应体系中加入6ml的三乙胺(三乙胺预先干燥除氧除水),再加入5ml的四氢呋喃做为底物的助溶剂,常温25℃反应4小时,将反应液直接旋干,水洗用乙酸乙酯(20ml×3)进行萃取,合并有机相,浓缩得到含有三甲基硅炔的中间产物[66]

取25ml三口圆底烧瓶保持干燥,不能有水,在室温下,依次加入碳酸钾(276mg),所得的含三甲基硅炔的中间产物(230mg),将整个反应体系用氮气保护,再向反应体系中加入20ml重蒸的甲醇,室温下继续反应3小时[67]。反应过程中通过TLC监测反应进程。反应结束,将反应液过滤,除去碳酸钾固体,加入20ml超纯水,用乙酸乙酯萃取(20ml×3),饱和食盐水水洗3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浓缩的到产物的粗品,通过柱层析分得产物的纯品化合物5a。该化合物的MS:[M+H]+251.23;1H NMR(400MHz,CDCl3):δppm 7.81(s,1H),7.69(s,1H),7.66(s,1H),7.58(s,1H),7.05(s,1H),3.27(s,1H),2.31(s,3H)。

2.2.2.2化合物5b的合成

路线2

具体操作

在5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25ml甲醇,冰浴冷却下滴加二氯亚砜(874mg,7.35mmol),滴毕加入4-甲基-3-三氟甲基苯甲酸6(500mg,2.45mmol),将体系移至室温反应,TLC监测反应。反应结束,减压浓缩,产品为油状液体,即化合物7。1H NMR(400MHz,CDCl3):δppm 8.29(s,1H),8.09(d,J=8Hz,1H),7.37(d,J=8Hz,1H),3.95(s,3H),2.55(s,3H)。

取50ml的三口圆底烧瓶,加入15ml的四氯化碳,加入化合物7(436mg,2.00mmol)和N-溴丁二酰亚胺(NBS)(392mg,2.20mmol),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回流,回流15分钟后缓慢加入过氧苯甲酰(BPO)(50mg,0.22mmol)(溶于5ml的四氯化碳),加热回流6小时,TLC监测反应[78]。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有固体析出,过滤,乙酸乙酯洗涤,滤液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浓缩得到化合物8的粗品,直接用于下一步。取25mL的三口圆底烧瓶,加入10mL的四氢呋喃,加入化合物8的粗品,氮甲基哌嗪(600mg,6.00mmol)碳酸钾(800mg,5.79mmol)室温下搅拌3小时,TLC监测反应[79]。反应结束后,旋干,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浓缩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化合物9纯品210mg,产率为33.4%。该化合物的 1H NMR(400MHz,CDCl3)δppm 8.31(s,1H),8.18(d,J=8Hz,1H),7.94(d,J=8Hz,1H),3.96(s,3H),3.72(s,2H),2.52(s,8H),2.32(s,3H)。

取25ml的三口圆底烧瓶,加入15ml四氢呋喃,加入化合物9(610mg,1.93mmol)和硼氢化钠(511mg,13.44mmol)加热至回流,回流15分钟后,缓慢的加入甲醇,有气泡产生,继续滴加甲醇直至不在产生气泡,继续加热回流6小时,TLC监测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水淬灭,旋蒸旋走四氢呋喃,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浓缩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化合物10 1HNMR,7.66(s,1H),7.53(d,J=8Hz,1H),4.76(s,2H),3.68(s,2H), 2.56(s,8H),2.35(s,3H)。

取25ml的三口圆底烧瓶,加入15ml二氯甲烷,加入化合物10(352mg,1.22mmol)和氯铬酸吡啶盐(PCC)(523mg,2.44mmol)室温下搅拌3小时,TLC监测反应[81]。反应结束后,过滤除去黑色沉淀,水洗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浓缩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化合物11纯品291mg,产率为83.3%。 1H NMR(400MHz,CDCl3)δppm 10.04(s,1H),8.13(s,1H),8.07-8.02(m,2H),3.74(s,2H),2.52(s,8H),2.32(s,3H)。

取25ml的三口圆底烧瓶,加入15ml无水甲醇,加入化合物11(110mg,0.38mmol)化合物a(1-重氮基-2-氧代-丙基)-磷酸二甲酯)(113mg,0.59mmol)和碳酸钾(106mg,0.77mmol)室温下搅拌12小时,TLC监测反应。反应结束后,旋干,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浓缩得到化合物5b粗品70mg,由于化合物5b的极性较11的极性相差不大,很难分离,为了避免溶剂的浪费和简化实验操作,将本步所得粗品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2.2.2.3化合物5c-5n的合成

路线三

实验步骤(以5c为例):

取50ml三口圆底烧瓶,加入溶剂二氯甲烷(20ml),在0℃下,依次加入4-(4-甲基-哌嗪基-1-基)甲基-苯甲酸12(0.76g,3.25mmol)、HOBt(0.49g,3.63mmol)、EDCI(0.69g,3.60mmol)、和4-甲基吗啡啉(0.99g,9.79mmol),使反应体系保持0℃不变,搅拌20分钟。然后加入N,O-二甲基羟胺盐酸盐(0.47g,4.82mmol),保持0℃不变,反应3小时。待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直接旋干,加入30ml 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溶液的pH至12,然后用乙酸乙酯(30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浓缩,将残留物经硅胶柱层析(V二氯甲烷/V甲醇=20:1)纯化,得到0.82g预期产物13,为浅黄色油状液体,收率为90.80%。该化合物的MS:[M+H]+278.18;1H NMR(400MHz,CDCl3):δppm 7.59(d,J=8.0Hz,2H),7.32(d,J=8.0Hz,2H),3.53(s,3H),3.51(s,2H),3.32(s,3H),2.46(s,8H),2.27(s,3H)。

取25ml三口圆底烧瓶,加入四氢呋喃(15ml),在0℃下,依次加入步骤中得到的化合物13(0.82g,2.96mmol)和四氢铝锂(0.32g,8.42mmol),使反应体系保持0℃不变,反应3小时。待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滴加到饱和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会看到有大量的白色絮状物生成,用乙酸乙酯(30ml×3)萃取,用饱和食盐水(30ml×3)洗涤,合并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浓缩,将残留物经硅胶柱层析(V二氯甲烷/V甲醇=20:1)纯化,得到0.53g预期产物14,为黄色油状液体,收率为82.02%。该化合物的MS:[M-H]-217.14;1H NMR(400MHz,CDCl3):δppm9.99(s,1H),7.83(d,J=8.0Hz,2H),7.50(d,J=8.0Hz,2H),3.59(s,2H),2.52(s,8H),2.32(s,3H)。

取25ml干燥的三口圆底烧瓶,在室温下,依次加入碳酸钾(276mg,2.00mmol)、第二步中得到的产物14(218mg,1.00mmol)、(1-重氮基-2-氧代-丙基)-磷酸二甲酯a(192mg,1.00mmol),最后将V甲醇/V四氢呋喃=1:1(14ml)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在室温下反应18小时。在反应的过程中发现反应液的颜色由浅黄色变为苹果青色。待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过滤,除去碳酸钾固体,加入20ml超纯水,用乙酸乙酯(20ml×3)萃取,用饱和食盐水(30ml×3)洗涤,合并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浓缩,得到214mg粗标题化合物,将该粗品经硅胶柱层析(V二氯甲烷/V甲醇=20:1)纯化,得到170mg预期产物,为黄色固体,即为化合物5c,收率为79.22%。该化合物的MS:[M+H]+215.31;1H NMR(400MHz,CDCl3):δppm 7.45(d,J=8.0Hz,2H), 7.29(d,J=8.0Hz,2H),3.52(s,2H),3.06(s,1H),2.51(s,8H),2.33(s,3H)。

按照5c的反应路线和操作方法得到了系列化合物5d-5n

实例1-14 化合物15a-15n的合成

实例1化合物15a的合成和结构鉴定

取25ml三口圆底烧瓶,在室温下,依次加入乙醇-水混合体系(V乙醇:V =2:1,15ml),所得化合物5a(0.18g,0.70mmol),所得化合物2(0.25g,0.83mmol),再加入纳米Cu2O(0.19g,1.00mmol),反应12小时,反应过程中通过TLC来监控反应进程。反应结束,将反应液过滤后浓缩,经硅胶柱层析纯化得产品0.23g,即为化合物15a。该化合物的MS:[M+H]+554.54;1H NMR(400MHz,CDCl3)δppm 9.46(m,1H),9.12(s,1H),8.76-8.74(m,1H),8.60(d,J=4.4Hz,1H),8.44(d,J=7.2Hz,2H),8.30(s,1H),8.16(s,1H),7.61(s,1H),7.51(d,J=7.2Hz,2H),7.41(d,J=8.0Hz,1H),7.30(s,1H),7.25(s,1H),2.49(s,3H),2.36(s,3H)。13C NMR(100MHz,CDCl3)δ162.7,160.0,159.3,151.9,148.6,145.9,138.8,135.4,134.5,133.5,132.9,131.5,127.1,121.0,120.9,120.9,118.6,117.0,114.3,111.6,109.1,17.8。

反应路线和操作方法和化合物15a的制备过程相似,所得系列化合物如下:

实例2化合物15b的结构鉴定:

为淡黄色状固体,收率为89.20%。该化合物的MS:[M+H]+518.27;1H NMR(400MHz,CDCl3):δppm 9.32(d,J=2.0Hz,1H),9.50(d,J=2.4Hz,1H),8.78(dd,J=1.6,4.8Hz,1H),8.59(d,J=5.2Hz,1H),8.54(dt,J=2.0,8.0Hz,1H),8.23(s,1H),7.90(d,J=8.4Hz,2H),7.51(dd,J=4.8,7.6Hz,1H),7.43-7.45(m,3H),7.38(d,J=8.4Hz,1H),7.30(s,1H),7.28(s,1H),3.59(s,2H),2.58(bs,8H),2.47(s,3H),2.36(s,3H)。13C NMR(100MHz,CDCl3)δ162.3,160.0,159.0,151.5,148.3,147.9,138.6,138.4,135.4,134.6,132.2,131.1,129.6,129.1,127.1,125.6,123.7,117.3,113.8,111.9,108.6,62.7,55.1,53.0,46.0,17.7。

实例3化合物15c的结构鉴定:

为淡黄色状固体粉末。两步总收率为56.3%。该化合物的MS:[M+H]+586.54;1H NMR(400MHz,CDCl3):δppm 9.32(s,1H),9.04(d,J=2.0Hz,1H),8.75(d,J=3.6Hz,1H),8.56(d,J=5.2Hz,1H),8.49(dt,J=1.6,8.0Hz,1H),8.28(s,1H),8.14(s,1H),8.11(d,J=8.0Hz,1H),7.89(d,J=8.0Hz,1H),7.48(dd,J=4.8,8.0Hz,1H),7.42(dd,J=2.0,8.0Hz,1H),7.35(d,J=8.0Hz,1H),7.27(s,1H),7.25(s,1H),3.71(s,2H),2.54(bs,8H),2.44(s,3H),2.33(s,3H)。13C NMR(100MHz,CDCl3)δ162.6,160.1,159.2,151.8,148.5,146.9,138.8,137.8,135.5,134.7, 132.4,131.3,131.1,129.4,129.2,129.1,128.9,127.2,123.8,123.2,123.2,117.8,114.1,112.1,108.9,58.0,55.2,53.1,46.0,17.8。

实例4化合物15d:(2-甲基-5-{4-(2-萘基)-基-[1,2,3]三氮唑-1-基}-苯基)-(4-吡啶-3-基-嘧啶-2-基)-胺的结构鉴定

该化合物收率为56.2%。MS:[M+H]+:456.32;1H NMR(400MHz,CDCl3):δppm 9.42(s,1H),9.34(s,1H),9.19(s,1H),8.71(d,J=4.0Hz,1H),8.60(d,J=4.0Hz,1H),8.52(s,1H),8.51(s,1H),8.47(d,J=2.0Hz,1H),8.11-7.95(m,4H),7.69-7.66(m,1H),7.57-7.50(m,5H),2.39(s,3H)。13C NMR(100MHz,CDCl3):δ162.1,161.2,160.1,152.0,148.7,147.7,139.6,135.2,134.9,133.6,133.2,132.6,132.3,131.9,129.1,128.5,128.4,128.2,127.2,126.8,124.3,124.2,124.2,120.3,116.0,115.6,108.8,18.3。

实例5化合物15e:(2-甲基-5-{4-[3,4-二甲氧基-苯基]-[1,2,3]三氮唑-1-基}-苯基)-(4-吡啶-3-基-嘧啶-2-基)-胺的结构鉴定

该化合物的收率为49.6%。MS:[M+H]+466.34;1H NMR(400MHz,CDCl3):δppm 9.31(bs,1H),9.01(s,1H),8.75(d,J=4.0Hz,1H),8.57 (d,J=5.2Hz,1H),8.52(d,J=8.0Hz,1H),8.17(s,1H),7.58(d,J=1.6Hz,1H),7.49(t,J=4.0,1H),7.44-7.35(m,3H),7.22(s,1H),6.95(d,J=8.0Hz,1H),4.01(s,3H),3.95(s,3H),2.45(s,3H)。13C NMR(100MHz,CDCl3):δ162.6,160.2,159.2,151.7,149.4,149.3,148.4,148.2,138.7,135.7,134.8,132.5,131.3,127.1,123.9,123.4,118.4,116.9,114.3,112.3,111.4,109.1,108.9,56.1,55.9,17.8。

实例6化合物15f:(2-甲基-5-{4-[4-甲氧基-苯基]-[1,2,3]三氮唑-1-基}-苯基)-(4-嘧啶-3-基-嘧啶-2-基)-胺的结构鉴定

该化合物的收率为62.7%。MS:[M+H]+436.35;1H NMR(400MHz,CDCl3):δppm 9.30(s,1H),9.02(d,J=1.6Hz,1H),8.76(d,J=1.6Hz,1H),8.57-8.51(m,1H),8.14(s,1H),7.86(d,J=8.8Hz,2H),7.51-7.48(m,1H),7.42-7.40(m,1H),7.34(d,J=8.0Hz,1H),7.26(d,J=5.2Hz,1H),7.23(s,1H),7.00(d,J=8.8Hz,2H),3.87(s,3H),2.44(s,3H)。 13C NMR(100MHz,CDCl3):δ162.6,160.1,159.7,159.2,151.6,148.4,148.1,138.7,135.8,134.9,132.5,131.3,127.2,127.0,123.9,123.1,116.7,114.3,114.2,112.2,108.9,55.4,17.8。

实例7化合物15g:(2-甲基-5-{4-[3-甲氧基-苯基]-[1,2,3]三氮唑-1-基}-苯基)-(4-嘧啶-3-基-嘧啶-2-基)-胺的结构鉴定

该化合物的收率为58.9%。MS:[M+H]+436.37;1H NMR(400MHz,CDCl3):δppm 9.31(s,1H),9.05(d,J=2.0Hz,1H),8.77(d,J=3.2Hz,1H),8.59(d,J=4.8Hz,1H),8.55(d,J=8.0Hz,1H),8.23(s,1H),7.57(s,1H),7.48(m,3H),7.39(t,J=7.8Hz,2H),7.22(s,1H),6.94(m,1H),3.92(s,3H),2.47(s,3H)。13C NMR(100MHz,CDCl3)δ162.7,160.1,160.1,159.2,151.6,148.3,148.1,138.7,135.7,134.9,132.5,131.7,131.3,129.9,127.1,124.0,118.3,117.8,114.3,114.3,112.3,111.0,108.9,55.4,17.8。

实例8化合物15h:(2-甲基-5-{4-[3,5-二三氟甲基-苯基]-[1,2,3]三氮唑-1-基}-苯基)-(4-吡啶-3-基-嘧啶-2-基)-胺的结构鉴定

该化合物的收率为30.6%。MS:[M+H]+542.45;1H NMR(400MHz,CDCl3):δppm 9.40(m,1H),9.12(s,1H),8.79(d,J=3.2Hz,1H),8.60(d,J=5.2Hz,1H),8.50-8.41(m,2H),8.36(d,J=5.6Hz,1H),7.54-7.47(m,2H),7.40(d,J=8.0Hz,1H),7.31-7.28(m,3H),2.49(s,3H)。13C NMR(100MHz,CDCl3)δ162.7,160.0,159.3,151.9,148.5,146.0,138.8,135.4,134.6,132.4,132.2,131.8,131.4,127.2,126.3,124.8,123.9,118.6,118.4,118.2,114.2,113.6,111.8,109.1,84.28,29.7,17.8。

实例9化合物15i:(2-甲基-5-{4-[3-三氟甲基-4-甲基-苯基]-[1,2,3]三氮唑-1-基}-苯基)-(4-吡啶-3-基-嘧啶-2-基)-胺的结构鉴定

该化合物的收率为37.2%。MS:[M+H]+488.48;1H NMR(400MHz,CDCl3):δppm 9.35(s,1H),9.07(d,J=2.0Hz,1H),8.79(s,1H),8.60(d,J=5.2Hz,1H),8.57(d,J=8.0Hz,1H),8.28(s,1H),8.14(s,1H),8.05(d,J=8.0Hz,1H),7.54(m,1H),7.44-7.28(m,3H),7.31(s,1H),2.56(d,J=1.2Hz,3H),2.48(s,3H)。13C NMR(100MHz,CDCl3)δ162.6,160.1,159.2,151.4,148.1,147.1,138.7,136.6,135.6,135.1,132.6,131.4,130.9,129.6,128.8,128.3,127.3,125.8,123.2,117.7,114.3,112.3,108.9,29.7,19.2,17.8。

实例10化合物15j:(2-甲基-5-{4-[3-三氟甲基-4-甲氧基-苯基]-[1,2,3]三氮唑-1-基}-苯基)-(4-吡啶-3-基-嘧啶-2-基)-胺的结构鉴定

该化合物的收率为40.1%。MS:[M+H]+504.48;1H NMR(400MHz,CDCl3):δppm 9.35(s,1H),9.32(d,J=1.6Hz,1H),9.18(s,1H),8.70(dd,J=1.6,4.8Hz,1H),8.59(d,J=5.2Hz,1H),8.51(dt,J=2.0,8.0Hz,1H),8.41(d,J=2.0Hz,1H),8.21(dd,J=2.0,8.8Hz,1H),8.16(d,J=1.6Hz,1H),7.63(dd,J=2.0,8.0Hz,1H),7.55-7.48(m,3H),7.43(d,J=8.8Hz,1H),2.51(t,J=1.6Hz,3H),2.38(s,3H)。13C NMR(100MHz, CDCl3)δ162.1,161.2,160.1,157.3,152.0,148.6,146.4,139.6,135.1,134.8,132.5,132.4,131.9,131.2,124.3,124.0,123.2,122.7,119.7,118.0,117.7,115.9,115.5,114.1,108.8,56.8,18.3。

实例11化合物15k:(2-甲基-5-{4-甲醇基-[1,2,3]三氮唑-1-基}-苯基)-(4-吡啶-3-基-嘧啶-2-基)-胺的结构鉴定

该化合物的收率为47.2%。MS:[M+H]+360.28;1H NMR(400MHz,CDCl3):δppm 9.28-9.27(m,1H),9.03(d,J=12Hz,1H),8.76(d,J=4.4Hz,1H),8.68(s,1H),8.65(d,J=4.8Hz,1H),8.57(t,J=8.8Hz,2H),8.31-8.29(d,J=8.0Hz,1H),7.85(t,J=8.0Hz,1H),7.57-7.54(m,1H),7.47-7.45(m,1H),7.38(d,J=8.0Hz,1H),7.31(d,J=5.2Hz,1H),7.22(s,1H),2.47(s,3H)。13C NMR(100MHz,CDCl3)δ162.7,160.2,159.2,151.7,150.1,149.3,148.7,138.8,137.1,135.7,134.9,132.5,131.4,127.2,124.0,123.0,120.5,114.2,112.3,108.9,17.8。

实例12化合物15l:(2-甲基-5-{4-乙醇基-[1,2,3]三氮唑-1-基}-苯基)-(4-吡啶-3-基-嘧啶-2-基)-胺的结构鉴定

该化合物的收率为42.7%。MS:[M+H]+374.43;1H NMR(400MHz,CDCl3):δppm 9.32(bs,1H),8.96(d,J=2.0Hz,1H),8.71(s,1H),8.50 (d,J=5.2Hz,1H),8.35(d,J=8.0Hz,1H),8.00(s,1H),7.48(s,1H),7.39(dd,J=2.0,8.0Hz,1H),7.26(s,1H),7.19(d,J=5.2Hz,1H),4.04(t,J=5.6Hz,2H),3.09(t,J=5.6Hz,2H),2.40(s,3H)。13C NMR(100MHz,CDCl3):δ162.6,160.1,159.7,159.2,151.6,148.4,148.1,138.7,135.8,134.9,132.5,131.3,127.2,127.0,123.9,123.1,116.7,114.3,114.2,112.2,108.9,55.4,17.8。

实例13化合物15m:(2-甲基-5-{4-(2-羟基)-乙醇基-[1,2,3]三氮唑-1-基}-苯基)-(4-吡啶-3-基-嘧啶-2-基)-胺的结构鉴定

该化合物的收率为46.4%。MS:[M+H]+374.41;1H NMR(400MHz,CDCl3):δppm 9.37(s,1H),9.12(s,1H),8.76(s,1H),8.58(d,J=5.2Hz,1H),8.46(d,J=8.0Hz,1H),8.05(s,1H),7.54(m,1H),7.42(dd,J=2.0,8.0Hz,1H),7.37(s,1H),7.35(s,1H),5.23(q,J=6.4Hz,1H),2.47(s,3H),1.71(d,J=6.4Hz,3H)。13C NMR(100MHz,CDCl3)δ162.3,160.0,159.2,153.6,151.3,148.2,138.6,135.8,135.0,131.3,126.6,124.1,118.7,114.3,112.4,108.8,63.3,29.7,23.3,17.7。

实例14化合物15n:(2-甲基-5-{4-丁醇基-[1,2,3]三氮唑-1-基}-苯基)-(4-吡啶-3-基-嘧啶-2-基)-胺的结构鉴定

该化合物的收率为36.3%。MS:[M+H]+402.46;1H NMR(400MHz,CDCl3):δppm 9.32(m,1H),8.92(s,1H),8.55(d,J=5.2Hz,1H),8.47(d,J=7.6Hz,1H),7.79(s,1H),7.53(bs,1H),7.37-7.31(m,2H),7.24(d,J=4.4Hz,2H),3.73(t,J=6.4Hz,2H),2.87(t,J=7.6Hz,2H),1.91-1.84(m,2H),1.75-1.68(m,2H),2.43(s,3H)。13C NMR(100MHz,CDCl3)δ162.7,160.1,159.2,138.6,135.9,134.9,131.2,126.8,118.9,114.2,112.1,108.9,62.3,32.2,25.6,25.3,17.8。

实施例2由实施例1制备的实例1至实例14化合物的活性测试

MTT粉末购买于Sigma公司,用磷酸缓冲液(PBS)将其配制成浓度为5毫克/毫升的溶液,选取0.22μm滤膜进行过滤,然后于4℃下避光保存。K562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购于自北京金紫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中所使用的细胞培养基为改良型RPMI-1640(Hyclone)基础培养基,添加10%的胎牛血清(Hyclone)。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包括下面几个步骤(以K562细胞的测试方法为例,KG1a HL60细胞的测试方法与K562细胞的方法一致):

(1)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按每孔3×103接种于96孔板,5%CO2,37℃孵育培养过夜。

(2)加药,本实验中设置了9个浓度梯度,体系中药物终浓度梯度为:30μM,15μM,7.5μM,3.7μM,1.8μM,0.9μM,0.5μM,0.2μM,0.1μM。每个浓度5个复孔,同时设置对照组(不加药仅接种细胞)及空白孔(未接种细胞仅加培养基),5%CO2,37℃培养箱孵育72小时。

(3)每孔再加入20μL MTT溶液(5mg/ml,即0.5%MTT),继续培养4小时。若药物与MTT能够反应,可先离心后弃去培养液,小心用PBS冲洗2-3遍后,再加入含MTT的培养液。

(4)4小时后终止培养,小心地吸去孔内的液体。并向每孔加入150μL的二甲基亚砜。然后置于摇床上低速振荡15min左右,使结晶物充分溶解。采用酶联免疫检测仪MULTISKAN FC(Thermo scientific)测定490nm处及570nm各孔的吸光度值,测量时以空白孔作为调零孔。

(5)处理数据。以药物浓度为横坐标,细胞数为纵坐标,用数据处理软 件SPSS软件(IBM公司)进行几率单位加权回归法(Bliss法)进行数据处理,作图,得到IC50和IC90值,IC50和IC90值见表1。

表1实例1-14化合物对K562-3d、HL60、KG1a细胞的IC50和IC90

通过表1,可以看出实例1至实例14化合物(分别对应于化合物15a-15n)均可以抑制K562-3d、HL60、KG1a细胞的增殖,特别是实例3化合物(化合物25c)在药物浓度低于阳性对照药物伊马替尼的情况下,仍可以同样实现有效抑制K562-3d、HL60、KG1a细胞增殖的效果,因此实例1至实例14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白血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