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74141发布日期:2019-01-18 23:48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新型冠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冠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说,涉及一种含芳基烯烃基团的冠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冠醚是一种包含有多个醚基团的杂环有机化合物,其能络合碱金属离子(c.j.pedersen,j.am.chem.soc.,1967,89,7017)。现有冠醚除了可络合钾、钠等碱金属离子外,还可以作为主体分子,通过氢键与铵盐(客体分子)形成配合物。

然而,现有冠醚(如苯并24冠8等)一旦与铵盐形成配合物,较难再将铵盐分子脱离(包括采用光照和/或加热等方法)。如此,限制了冠醚的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广泛且深入的研究,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冠醚类化合物。该类冠醚类化合物不仅可与铵盐形成配合物,而且在光照和/或加热后,铵盐分子可与所述冠醚类化合物分离。如此,不仅丰富了冠醚的种类,而且拓宽了冠醚的应用领域(本发明所述冠醚类化合物可用于分子识别和药物载体等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冠醚类化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冠醚类化合物,其为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异构体(包括立体异构或顺反异构):

式i中,r1~r6分别独立选自:c1~c3直链或直链的烷基,n为大于或等于5的整数。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式i所示化合物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由式iia所示化合物和式iiia所示化合物反应(或式iib所示化合物和式iiib所示化合物反应),得到式iva所示化合物(或式ivb所示化合物)的步骤;

(2)式iva所示化合物(或式ivb所示化合物)溴代,得到式va所示化合物(或式vb所示化合物)的步骤;

(3)式va所示化合物与式vb所示化合物经偶联反应,得到式vi所示化合物的步骤的步骤;

(4)由式vi所示化合物制备式vii所示化合物的步骤;

(5)式vii所示化合物制备式viii所示化合物的步骤;和

(6)式viii所示化合物与式ix所示化合物反应,制备目标物(式i所示化合物)的步骤。

其中,r1~r6和n的含义与前文所述相同,式ix所示化合物可由式x所示化合物与对甲基苯磺酰氯反应制得,具体可参见文献(j.med.chem.2016,59,17,7840-7855)。

附图说明

图1.为式i-1所示化合物核磁共振氢谱;

图2.为式i-2所示化合物核磁共振氢谱;

图3.为式i-1所示化合物及式i-1所示化合物与二苄铵六氟磷酸正离子以摩尔比为1:1混合所得混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氘代氯仿)对比图;

其中,a为式i-1所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b为式i-1所示化合物与二苄铵六氟磷酸正离子(摩尔比为1:1混合)混合物核磁共振氢谱;

图4.为式i-2所示化合物及式i-2所示化合物与二苄铵六氟磷酸正离子以摩尔比为1:1混合所得混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氘代乙腈)对比图;

其中,a为式i-2所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b为式i-2所示化合物与二苄铵六氟磷酸正离子(摩尔比为1:1混合)混合物核磁共振氢谱;

图5.为式i-1所示化合物与二苄铵六氟磷酸正离子以摩尔比为1:1混合所得混合物在光照及加热前、后核磁共振氢谱(氘代乙腈)对比图;

其中,a为所述混合物未经光照及加热的核磁共振氢谱,b为所述混合物经光照及加热的核磁共振氢谱;

图6.为式i-2所示化合物与与二苄铵六氟磷酸正离子以摩尔比为1:1混合所得混合物在光照及加热前、后核磁共振氢谱(氘代乙腈)对比图;

其中,a为所述混合物未经光照及加热的核磁共振氢谱,b为为所述混合物经光照及加热的核磁共振氢谱;

图7.为苯并24冠8(简记为:“db24c8”,下同)、由db24c8与二苄铵六氟磷酸正离子以摩尔比为1:1组成的混合物在光照(310nm)和加热(65℃)前、后的核磁共振氢谱(氘代乙腈)对比图;

其中,a为db24c8的核磁共振氢谱,b为db24c8与二苄铵六氟磷酸正离子以摩尔比为1:1组成的混合物未经光照(310nm)和加热(65℃)的核磁共振氢谱,c为db24c8与二苄铵六氟磷酸正离子以摩尔比1:1组成的混合物经光照(310nm)和加热(65℃)后的核磁共振氢谱。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r1~r6分别独立选自:甲基,乙基或丙基中一种;

在一个更优选的技术方案中,r1~r6均为甲基。

在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n为5~7的整数。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式i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式iia所示化合物(或式iib所示化合物)和式iiia所示化合物(或式iiib所示化合物)于多聚磷酸中反应,反应温度为80℃~120℃,式iia所示化合物(或式iib所示化合物)与式iiia所示化合物(或式iiib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5),得到式iva所示化合物(或式ivb所示化合物);

(2)式iva所示化合物(或式ivb所示化合物)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于由乙腈和15%硫酸组成的混合物中在70℃~85℃反应,其中,式iva所示化合物(或式ivb所示化合物)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1~1.5),得到式va所示化合物(或式vb所示化合物);

(3)式va所示化合物与式vb所示化合物在锌粉和四氯化钛作用下进行mcmurry偶联反应,其中四氯化钛和锌粉摩尔比为1:(2~3),反应溶剂为四氢呋喃,反应温度为70℃~85℃,得到式vi所示化合物;

(4)在有钯催化剂和碱存在条件下,由式vi所示化合物与联硼酸频那醇酯在1,4-二氧六环中于90℃~120℃反应,得到式vii所示化合物;

其中,所述钯催化剂优选为[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化钯,所述的碱优选为醋酸钾,式vi所示化合物与联硼酸频那醇酯的摩尔比优选为1:(2.2~2.5);

(5)在碱性条件下,由式vii所示化合物与双氧水在由10%氢氧化钠水溶液和四氢呋喃组成的化合物中,于20℃~30℃反应,得到式viii所示化合物;

其中,式vii所示化合物与双氧水的摩尔比是1:(2~3);和,

(6)在有碱存在条件下,将式viii所示化合物与式ix所示化合物置于乙腈中,于70℃~85℃反应,得到目标物(式i所示化合物);

其中,所述的碱优选为碳酸钾,式viii所示化合物与式ix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制备式ix所示化合物的主要步骤是:在有有机碱(如三乙胺等)存在条件下,由式x所示化合物与对甲基苯磺酰氯在四氢呋喃于0℃~25℃反应,得到式ix所示化合物,式x所示化合物与对甲基苯磺酰氯的摩尔比为1:(4~5)。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其目的仅在于更好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因此,所举之例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式i-1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1)2,4,7-三甲基-1-二氢茚酮(式iva-1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将对二甲苯(40g,0.377mol)置于反应瓶中,加入500g多聚磷酸,用电动搅拌是对二甲苯和多聚磷酸混合均匀,滴加2-甲基丙烯酸(32.4g,0.377mol),100℃加热两小时。薄层色谱(tlc)跟踪监测反应,至原料耗尽。加水,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相合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300:1。v/v),得到25g浅黄色油状液体(式iva-1所示化合物),产率38%。

(2)2,4,7-三甲基-6-溴-1-二氢茚酮(式va-1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将式iva-1所示化合物(25g,0.143mol)溶于300ml乙腈中,加入15%硫酸100ml和n-溴代丁二酰亚胺(33.2g,0.187mol),80℃回流14h,,tlc跟踪监测反应,至原料耗尽。旋干乙腈,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100:1,v/v),得到10g浅黄色固体(式va-1所示化合物),产率27.6%。

(3)式vi-1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取锌粉(10.27g,0.158mol)加入300ml无水四氢呋喃,在冰浴条件下,滴加四氯化钛(14.9g,0.079mol),在75℃回流2小时

将式va-1所示化合物(10g,0.0395mol)溶于四氢呋喃(thf)中,缓慢加入上述体系。75℃环流48h,tlc跟踪监测反应,至原料耗尽。再加入饱和氯化铵100ml,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层,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500:1,v/v),得到白色固体,甲醇二氯甲烷重结晶,得7.9g的式vi-1所示化合物,产率85%。

(4)式vii-1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将式vi-1所示化合物(7.9g,0.0166mol),联硼酸频那醇酯(10.2g,0.04mol)溶于1,4-二氧六环(200ml)中;

将无水醋酸钾(9.79g,0.1mol)和[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化钯(2.44g,0.0033mol),加入到上述体系中,110℃回流2小时,tlc跟踪监测反应至原料耗尽。抽滤,旋蒸蒸除1,4-二氧六环,用饱和食盐水洗,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有机相合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100:1,v/v),得到7.09g浅黄色粉末(式vii-1所示化合物),收率75%。

(5)式viii-1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将式vii-1所示化合物(7.09g,0.0125mol)溶于四氢呋喃(100ml)中,加入30ml的10%氢氧化钠水溶液,再加入30ml的10%双氧水常温搅拌10分钟,tlc跟踪监测反应至原料耗尽,加入硫代硫酸钠,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50:1,v/v),得到3.5g浅白色粉末(式viii-1所示化合物),得率80%。

(6)目标物的合成:

将式x-1所示化合物(1g,3.54mmol)溶于四氢呋喃(50ml)中,加入三乙胺(1.79g,17.7mmol),冰浴下滴加对甲苯磺酸酰氯(3.04g,15.9mmol),滴加完后冰浴搅拌30min,再常温搅拌5h,tlc跟踪监测反应至原料耗尽,过滤滤去固体,旋干四氢呋喃,加入100ml水,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20:1,v/v),得到1.89g无色液体(式ix-1所示化合物),得率90%;

将式viii-1所示化合物(300mg,0.862mmol)和式ix-1所示化合物(509mg,0.862mmol)溶于300ml乙腈中,加入碳酸钾(714mg,5.17mmol),75℃回流168h,tlc跟踪监测反应至原料耗尽,过滤滤去固体,旋干乙腈,加30ml去离子水,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1:1,v/v),得到120mg浅白色固体(式i-1所示化合物,目标化合物),得率25%。

1hnmr(400mhz,chloroform-d(氘代氯仿))δ6.55(s,2h),4.18(ddd,j=10.3,6.4,3.9hz,2h),4.00(ddd,j=10.3,7.1,4.2hz,2h),3.94–3.81(m,4h),3.78–3.63(m,16h),3.33(p,j=6.7hz,2h),3.04(dd,j=14.6,6.3hz,2h),2.37(d,j=14.6hz,2h),2.24(s,6h),1.39(s,6h),1.06(d,j=6.7hz,6h);

hrms(esi):formulacalc.mass[m+na+]=617.3449(理论值),实验值(found)617.3458。

实施例2

式i-2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除了以式x-2所示化合物替换实施例1中式x-1所示化合物外,其它步骤及所用试剂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75mg浅白色固体(式i-2所示化合物,目标化合物),得率25%。

1hnmr(400mhz,acetonitrile-d(氘代乙腈))δ6.68(s,2h),4.17(ddd,j=10.4,5.8,4.4hz,2h),4.00(ddd,j=10.6,5.1,3.8hz,2h),3.79(ddd,j=5.2,4.0,1.6hz,4h),3.68–3.63(m,4h),3.62–3.56(m,20h),3.38(p,j=6.7hz,2h),3.04(dd,j=14.7,6.3hz,2h),2.44(d,j=14.7hz,2h),2.26(s,7h),1.34(s,6h),1.06(d,j=6.7hz,6h);

hrms(esi):formulacalc.mass[m+na+]=705.3973(理论值),实验值(found)705.3975。

实施例3

(1)将式i-1所示化合物(主体分子)与二苄铵六氟磷酸正离子(客体分子)以摩尔比为1:1混合得化合物,然后在氘代氯仿中检测所得混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并与式i-1所示化合物核磁共振氢谱(氘代氯仿)对比,具体见图3(图3中,a为主体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b为混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

同样,将式i-2所示化合物(主体分子)与二苄铵六氟磷酸正离子(客体分子)以摩尔比为1:1混合得化合物,然后在氘代乙腈中检测所得混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并与式i-2所示化合物核磁共振氢谱(氘代乙腈)对比,具体见图4(图4中,a为主体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b为混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

由图3(或图4)可知:主客体分子相互结合后,图3(或图4)中,烷氧链部分(即a1和b1对比)显示氢谱变宽变矮,芳香氢a2和b2发生化学位移。据此说明式i-1所示化合物(或式i-2所示化合物)与二苄铵六氟磷酸正离子结合为了主客体分子。

(2)将式i-1所示化合物(或式i-2所示化合物)与二苄铵六氟磷酸正离子以摩尔比1:1混合得混合物,分别检测所得混合物在光照(310nm)及加热(65℃)前、后的核磁共振氢谱(氘代乙腈)结果分别见图5(或图6)(图5(或图6)中,a为所述混合物未经光照及加热的核磁共振氢谱,b为所述混合物经光照及加热的核磁共振氢谱)。

由图5(或图6)可知,a2a3对应b2b3核磁部分显示光照后冠醚(式i-1或i-2所示化合物,下同)中芳基乙烯部分由cis变成trans构型,并且低场区的二苄铵六氟磷酸正离子上的芳香氢由原来的宽矮峰(a1)变成了尖高峰(b1),这些证据显示,二苄铵六氟磷酸正离子(客体分子)随着冠醚中芳基乙烯部分的转动,与冠醚的结合能力减弱,从冠醚中脱离出来。

对比实施例

分别检测db24c8(苯并24冠8)、由db24c8与二苄铵六氟磷酸正离子以摩尔比为1:1组成的混合物在光照310nm和65℃加热前、后的核磁共振氢谱(氘代乙腈),结果见图7。

由图7可知,b1b2相对于a1a2在高场都产生了新的峰,显示db24c8与二苄铵六氟磷酸正离子结合,再由c1c2和b1b2对比发现光照后及加热后体系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在光照加热情况下,对db24c8(现有冠醚)与对二苄铵六氟磷酸正离子结合力没有影响,换而言之,二苄铵六氟磷酸正离子在光照和加热后没有和db24c8脱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